收藏 分销(赏)

熟悉而陌生的力(弹力培优习题.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73808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1.11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熟悉而陌生的力(弹力培优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熟悉而陌生的力(弹力培优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 弹力培优习题(13 ·12·06编审) 弹力习题 1、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体重大,所用拉力大 B. 乙的手臂粗,所用拉力大 C. 丙的手臂长,所用拉力大 D. 甲乙丙所用拉力一样大 2、 实验室常用的弹簧秤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秤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0(F0>G)竖直向上拉弹簧秤,则稳定后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 A、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 B、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 C.乙图读数为F0,丙图读数为F0-G D.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 3、 如图所示,测力计自重不计,要使它的示数为2.4N,下列说法正解的是(  ) A. 左边用2.4N的力,右边不用力 B. 右边用2.4N的力,左边不用力 C. 左右两边各用1.2N的力 D. 左右两边各用2.4N的力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的伸长量总与拉力成正比 B. 弹簧的长度总与拉力成正比 C. 在弹簧伸长量不是太长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D. 在弹簧伸长量不是太长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5、 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B. 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 C. 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 D. 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6、小刚同学做“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拉力大小/N 0 4 5 6 9 10 11 12 弹簧全长/cm 3.5 5.5 6 6.5 8 9 10.5 14 (1)分析数据得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拉力成 比(填“正”或“反”);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每增加1N的力弹簧应伸长 cm. (3)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 7、如图,甲、乙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分别与物块的上下表面相连接,乙弹簧的下端与地面连接.起初甲弹簧处于自由长度,乙弹簧的压缩长度为△L.现用手将甲弹簧缓慢上提,使乙弹簧承受物重的2/3,乙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那么甲弹簧的A端应向上提起的距离为 8、(2012•河北)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处不在的弹簧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城发挥着重要作用. 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一旦外力消失,形变也消失.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 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以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侧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 (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这说明 . (2)胡克的结论是 . (3)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空格中的数据是 . 钩码重/N 0 0.5 1.0 2.0 2.5 弹簧长度/cm 4 5 6 7 8 9 (4) 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弹簧的实例: .(短文中实例除外) 9、某学生想探究弹簧的形变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他选用刻度尺和四个相同的钩码进行如下的实验:将四个钩码依次挂到弹簧下面,分别测出弹簧的长度,得到如下的数据: 所挂钩码的个数 0个 1个 2个 3个 4个 弹簧长度 8cm 10cm 12cm 14cm 16cm (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弹簧下的钩码能否不断增加?原因是什么? (3)如果现有和上面相同的两根弹簧L1 L2,组成如图甲乙两种装置,则甲图中L1、L2的长度各为多少厘米?乙图中弹簧L1、L2的长度为各为多少厘米?(弹簧的重力不计) 10、 有一根竖直吊着的弹簧,如果在弹簧下端挂上质量为m1的物体后,弹簧长度为L1;如果在弹簧下端挂上质量为m2的物体后,弹簧长度为L2,则弹簧原来的长度为(m1<m2;上述过程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  ) A. L1+L2 B L2-L1 C(L1m2-L2m1)∕(m2-m1) D(L2m2-L1m1)∕(m2-m1) 11、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华同学选用弹簧A、B、C、D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已知弹簧A、C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弹簧B、D由另一种金属丝绕制而成.A、B原来的长度均为L0.C、D原来的长度均为L0′,且A、B、C、D的横截面均相同;他将弹簧A、B、C、D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目增加了△L1、△L2、△L3和△L4,如图(a)、(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a)和(b)或(c)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②分析比较6(a)和(c)或(b)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2题答案 解:按乙图放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弹簧挂钩的受力情况是F0=G+F1,所以弹簧测力计读数F1=F0-G; 按丙图放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弹簧挂钩的受力情况是F0=F1,所以弹簧测力计读数F1=F0. 故选D. 7题答案向上拉弹簧甲的时候,弹簧乙也变长,高度要增加(1∕3)∆L,甲弹簧因为承受(1∕3)G,故要被拉长(1∕3)∆L,A端上升的高度是甲、乙弹簧上升的高度之和(2∕3)∆L. 9题答案解:(1)当钩码的个数为0时,弹簧的原长L0=8cm;挂1个钩码的重力时,弹簧伸长△L1=L-L0=10cm-8cm=2cm;挂2个钩码的重力时,弹簧伸长△L2=L-L0=12cm-8cm=4cm;挂3个钩码的重力时,弹簧伸长△L3=L-L0=14cm-8cm=6cm;挂4个钩码的重力时,弹簧伸长△L4=L-L0=16cm-8cm=8cm;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弹簧的伸长和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不能.原因是:弹簧的伸长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过它能够承受的拉力. (3)甲图:因为L1、L2都承担三个钩码的重力,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当挂3个钩码的重力时,弹簧的长度为14cm,所以L1、L2都为14cm; 乙图:由于L1、L2一起承担三个钩码的重力,即相当于每根弹簧承受1.5个钩码的重力.根据弹簧的伸长和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以及表中的数据知道,挂1个钩码的重力时,弹簧伸长△L1=L-L0=10cm-8cm=2cm;那么,挂1.5个钩码的重力时,弹簧的长度L1=L2=L0+△L=8cm+1.5×2cm=11cm;所以L1、L2都为11cm. 11题答案: ①不同材料制成的弹簧,原长与横截面积相同,在同样大小外力作用下,伸长的长度不同;        ②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弹簧,原长不同,在同样大小外力作用下,伸长长度不同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