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孙权劝学解析15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学习要点1.记:熟记“邪”“孰”“刮”等字的字音,掌握“治”“辞”“但”“见“乃”“及“过”等词的含义,掌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句子的意思;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解: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孙权、鲁肃、吕蒙对话的含义,并体会他们说话的情味。3。悟:理解刻苦学习、提高自己学识和修养的重要意义。课前学习自主学习篇作者简介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
2、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写作背景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文题解说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人,
3、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事件的主要内容。梳理字词掌握字音资治通鉴() 当涂(t) 孤()岂欲卿(qn)治经为博士邪(y)涉(sh)猎 孰(sh)若孤即更(n)刮(u)目相待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吗”)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独,孤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仅仅;今义:但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
4、(动词,掌握)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该,应当)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裨益(与“为”组成词组,可译为“认为”)见 见往事耳(动词,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宾结构(状语)后置,“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品词积累大有裨益: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课文学习-文本感悟篇课文全解 鉴赏导引初, 权 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 掌事,当
5、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不可 不学!” 不可以不学习!”辞:推托。以:用。务:事务。蒙 辞以军中 多务.吕蒙用军营中事务多推托。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应当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涉猎, 见 往 事耳。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书。博士:当时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读书,你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 我经常读书,孰:谁。若:像。以为:认为。益:好处。自
6、 以为大有 所益。”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蒙乃始就学。 及 鲁肃过寻阳,吕蒙于是开始去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乃:于是,就。就:靠近,引申为去做。及:到了的时候。过:到。与蒙论议,和吕蒙讨论问题,大惊 曰:“卿今 者才 略, 非复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呢的意味。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1。“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考点:句子含义】导引:强调吕蒙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吕蒙文武兼备.也能体会出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对吕蒙的关心和厚望。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 ”是什么语气?体会孙权当时的心态。【考点:理解句子含义】导引:反问语气.反映了孙权对吕蒙的推辞表示不满.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有什么作用?【考点:理解句子含义】导引:现身说法,鼓励吕蒙学习,可谓言辞恳切,语重心长.以此劝学,表现出孙权劝学有方,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是吕蒙诚心接受。4。“大惊”说明了什么事情?【考点:理解词语含义】导引:“大惊”描写鲁肃吃惊的神态,侧面表现吕蒙学习进步之大,学有所成。5。鲁肃的评价有什么作吴下阿蒙了!”蒙 曰:“士别三日, 即 更 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为什么知道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
8、的眼光看待。刮目,擦眼。大兄:长兄,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见事:认清事物。事之 晚乎!”这件事这么晚呢!”肃 遂 拜 蒙 母, 结 友 而 别.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遂:于是,就。拜:叩拜。结:结交。用?【考点:句子含义】导引:鲁肃对吕蒙的评价,从侧面写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表明学习的神奇力量。6。鲁肃为什么要去“拜蒙母”?【考点:句子含义】“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足见鲁肃对吕蒙的敬重,照应“刮目相待”。再次突出学习的重要,写学习带给人的巨大变化。归纳探究主题归纳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
9、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课文结构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劝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法孙权劝学开卷有益孤常读书,大有所益作用孙权劝学学无止境乃始就学吕蒙治学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印证结友而别鲁肃叹学 写作特色1. 言简意丰的语言描写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学习,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
10、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3.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文章开篇写孙权劝吕蒙学习时,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入手劝说,吕蒙借事务多推托。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作对比驳斥他的托辞,说明没有理由不去学习.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问题探究文章中心既为劝学,为什么不
11、详写吕蒙学习的具体情况?解析: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通过学习使人发生巨大变化,只要能表现出这种变化就能突出促进这一变化的动因学习的巨大作用。文章没有铺叙吕蒙学习的具体状况和他的努力情形,但通过鲁肃的“大惊、评价、做法,已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正是学习促成的。这样安排巧妙高明,独具匠心。思考感悟1. 孙权作为一个君王,每天有忙不完的国家大事,况且那是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局势都还不太稳定,随时可能发生战争。可是孙权却常常读书,还劝自己的属下要多读书。由此可见,读书学习是多么的重要。2。 高尔基曾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幸福和有意义.”的确,一人
12、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我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有无数本书铺成的呀!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学海拾贝东汉末年,曹操率军进攻东吴,孙权亲率7万军队迎战,曹操打了败仗就屯兵江北不出战,孙权乘船刺探军情,曹操见孙权军纪严明,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
13、表的儿子不过像猪狗罢了.”双方对峙一月,曹操就撤军了。课外拓展-知能提升篇聚焦考点学习表现技法考点解读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表现形式.写作是情感自然流泻的过程,巧妙的表现手法,不仅使行文流畅,文采飞扬,而且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具感染力,主题更加突出。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叙议结合;对比、象征、想象、联想、烘托、渲染、讽刺夸张;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正侧相映;埋伏笔、造悬念,巧过渡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
14、语境、文章主题思想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解题方法1.从表达方式入手。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2.从表现手法入手。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3.从材料安排入手。如主次、详略、繁简。4。从结构入手.如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伏笔、倒叙、插叙等。5。从修辞手法入手.如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拟物、夸张等.6。从不同文体的作品入手。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小说的描写手法、
15、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腐朽.对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的枯燥对比,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生动的修辞如紫藤萝瀑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16、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正侧结合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出色的正面描写摹形传神,细致入微,所以很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也叫细节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常见以人衬人,以物衬物,以人衬物,以物衬人.正面与侧面描写的比较,体会表达效果:(正)这男人体格健壮。(
17、侧)因为他的体型,小偷从不敢打他的主意。(正)这男人身材很高. (侧)普通人跟他说话时总是不得不保持仰视。(正)这男人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有股臭味。 (侧)周围的人经过他身边时纷纷掩鼻而走。如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前两句写花多、花色、花味。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虚写),蜂之所以闹,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香艳的花吸引了它们.真题链接(2015江苏宿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
18、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1)为友: (2)为官: (3)为师: 参考答案:(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19、附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 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