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散文阅读通案一、阅读要求(一)文学类文本作品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二)阅读答题总原则:(1)要求分点答题;(2)要求遵循“答案从文中来”(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原则);(3)看分答题;(三)“六步”阅读法1、看标题:明确文章大致描写的内容。如:朱自清的春,看到标题可以看出写景。白杨礼赞是写物。2、
2、明散聚:理解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明确所有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做铺垫的。即是,要明确每段写什么内容,而文章的主体内容主要写的是什么。3、抓文眼:即是要抓住文章中主要表现或者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如: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首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来临的心情,突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白杨礼赞中“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的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赞美。背影中,“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透露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怀念之情
3、。4、重感情:要对“文眼”与“感情”进行区分。文眼,是文章主要表达的情感。感情,是文章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中作者融入的具体感情。春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不仅是写景,也是在抒情。抒发的不仅仅是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更有对生活的热爱之情。5、识线索:散文为了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目的,在组织材料时,用线索贯穿起所有材料。线索类型: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时间、空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包括情感、思维、心理等)6、得神韵: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因此,阅读散文,除了能够读懂散文,还要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即是对文章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的品味鉴赏。【注】第一遍阅
4、读的时候虽然已经读过题目,但是初读文章只需要对文章有个整体感知。1、写什么(文章主要内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情理义)3、怎么写(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四)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归纳中心,理解文章内涵,开放性试题答题需要)问:直接要求概括全文,某一段的内容或作者情感答题要点:1)尽可能利用原文词句回答,2)归纳时一定注意归纳方法的使用。2、归纳内容和主题的方法主要内容:文章写了什么,表面能看到的内容主题:从文章的内容感受到抽象的(感情、品质、道理、本质)常见问题:有的写一件事,有的写多件事。在写多件事的文章中,有的并列详写几件事;有的详写一件事,略写
5、其他事件。面临以下三个难点:a.怎样规范概括一件事;b.并列详写几件事如何处理;c.文中写了多件事,有详、有略如何处理。概括方法:A)概括一件事的方法是:谁做什么判定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的标准:1.这个人物(或事物)从开始就出现在事件之中,并一直留在事发现场;2.核心事件都是他(或它)做的。“做什么”要着眼事件整体。例:西游记主要人物_;故事整体说的是。主要内容:_B)并列详写几件事的方法:(1)采用概括一件事的方法一一进行概括;(2)如果主语完全一致,表达时,只在概括第一件事时保留主语,其他事件保留“做什么”部分,并列陈述即可;(3)如果主语不同,则直接并列陈述。例1: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6、并列写了三件事:一是志愿军战士血战松骨峰;二是志愿军战士烈火中勇救朝鲜儿童;三是志愿军战士防空洞吃雪。C)有的事件详写有的事件略写的处理方法:(1)详写的事件按照一般概括方法处理;(2)略写的事件用“等事件”代替。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写了祖母死了、父亲失业、父亲变卖家产、父亲料理后事、父亲找茶坊送我、自己亲自去送我、父亲根人讲小费、父亲给我占座、父亲给我买橘子、父亲给我写信等多个事件。在文章中只有给我买橘子一件事是详写的,做以表达时,只表述这一核心事件,其他的都用“等事件”代替,表述为:本文作者通过对父亲给我买橘子等事件的记叙。B、状物类记叙文第一部分的概括方法所谓的“状物”,就是描写事物,这
7、样的文章常常运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写法。为表现某种志向,或某种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要借助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刻画,概括时要指出描写的对象,以及描写了这个对象的哪些方面即可。答题公式:本文作者通过对某物的方面一、方面二、方面三等的描绘。“某物”是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刻画的事物。“方面一、方面二、方面三等”要求读者逐段概括文章详写的内容,依次填写。例如:矛盾的白杨礼赞表象内容概括为:本文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以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描绘。3.写景类记叙文第一部分的概括方法要刻画景物,在表达方式上的选择必然是描写。景观都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一处景观,都有其区别于其他景观
8、的独特特点。答题公式:本文作者通过对何地、何时、何特点的景象(画面、环境、场面、场景)的描绘。例:朱自清写的春,就是一篇纯粹写景的记叙文。其表象内容概括为: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春天万象更新(新)、艳丽奇美(美)、生机勃勃(力)的景象的描绘。主题概括的核心透过主要内容分析、判断、揭示作者写作目的。可以这样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事?为什么要写这些物?为什么要写这些景?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概括为四个字:情、理、义、趣。1.情就是为了表达某人或某物,对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某种情感。答题公式:表达了谁对谁的哪种具体情感之情抒发了我对谁的哪种具体情感之情。(只有
9、情感是作者本人的情感时,才能用“抒发”了。低素质的表达是“写出了”给人小学还没毕业的感觉)例如:朱自清的春,本质内容概括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理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揭示某个道理,总结经验教训,启迪自己或他人。表述为:揭示了具体的道理。例如:小猫钓鱼的故事揭示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必将一事无成。3、义是指人的品质、精神、灵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或在一个人品高尚、精神积极、心灵美好的人类社会里,这就赋予了文学以教化功能,文学工作者写人记事,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记录好人做好事,赞美其精神、品质,引领社会向良性发展。同时,也记录和描述哪些坏人坏事,揭露和鞭挞
10、其丑恶的嘴脸,警示人们引以为戒。因此在“义”这个主题上有正反两种概括模式。(1)正面人物:赞美了谁的什么精神(品质、心灵)例如:雷锋的事迹,应该表述为赞美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反面人物:揭露(鞭挞)了谁什么的丑恶本质。例如:法海囚禁白素贞,应该表述为揭露了墨守封建立法、甘做法海封建卫道士的丑恶嘴脸。注意事项:这里的什么必须是具体的精神品质,不能用定性类的词,如崇高、伟大、狭隘、渺小的抽象的特点来表述。4.趣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情趣、爱好、追求,这是幸福的源泉和核心内涵,有的人热爱自然,有的人喜欢小动物、有的人喜欢无拘无束、有的人喜欢养花种草。因此有很多人写人、记事、
11、写景、状物,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这种美好的爱好和追求。表述为:表达了谁何种兴趣(爱好、追求)。例如:鲁迅的社戏表达了孩子们喜欢自由、热闹和友谊的向往和追求。第二部分要总体注意的问题是:这部分作者的表达目的,有时是单一的,或者情、或者理、或者义、或者趣;有时还有兼容的时候,既赞美人品,又抒发某种情感,或者其他几种组合在一起。答题时要做到:1.不遗漏;2.要把主要的写作意图放在前面表述,次要的放在后面表述。完整概括一篇记叙文的主题,就是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合起来。二、明确文章线索,理清记叙顺序【线索与记叙顺序】1、线索经典出题形式: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变体出题形式:文章围绕_展开情节,记叙
12、了_、_等文章描绘了几幅图,分别是?给出表格等形式要求学生填空(注意提示信息,保持主语一致性原则)找线索:文章结构的脊椎。根据文章中心,线索类型:人物线索、物品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起因、经过、结果,或先看到什么见到什么、再看到什么见到什么)、时间线索、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的方法:注意文章标题a直接揭示线索;b包含线索因素;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特别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2、记叙顺序出题形式:文章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变体出题形式:文章中XX段落似乎内容上与文章主题无关,作者为什么要写?文章XX段是插叙(文章采用倒叙),用意是什么? 记叙顺序的作用:1)顺序是文章更有条
13、理性,2)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单调性,使文章更有趣味性,为了强调突出文章的中心,形成鲜明的对比。3)插叙补充说明,为下文做铺垫,突出人物形象三、品味语言【参考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标题】(1)词语:某个词用得好不好?能不能换成另一个词?考查词语的生动准确性 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感情色彩);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汇; 用得好,不能换;原词写出了,生动形象;换的词不能表达这样的效果。 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加点词的含义?考查词语哲理性或深层含义及表达效果 遵守“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原则;找出词语想要表达的内容(可以自己设问:为什么或者怎么样);含义:表层含义(语境义,深层
14、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 XX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2)句子:欣赏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理解句子含义,分析其表达效果?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说说它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任选一个角度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考查句子表达效果 还原词句到文段中,从上下文去理解句子含义(跟理解词语含义的层次相同); 从语言技法入手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手法:比喻把XX比作XX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XX情感。 拟人赋予XX以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生动形象的写出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情感 排比增强语势,加强语气,突出语意,增
15、强感染力。反复一种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补充: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B、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不等于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指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特征的描写。外貌描写范围更大,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等
16、。)反映出人物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起烘托作用。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品质。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增加事件真实性;为下文XX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XX的气氛,烘托人物XX的心情,预示人物XX的命运;衬托人物性格;(对比正衬、反衬) 场面描写作用:在同一时间、地点,表现众多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表现特
17、殊场合的气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不是独立存在的描写方式,而是融合在人物、场面等描写方式中)对细小的事物、景物、行为作细致的描写,起到生动的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强调事件意义的作用。正面描写的作用:(直接描写)直接描写事物本身呈现的特征,用来生动的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文章主题侧面描写的作用:(间接描写)以写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人物或事件更加鲜明突出,或使主题更加深刻。C、表现手法:对比突出事物本质,使得所表达的内容更加鲜明、突出、丰满。 侧面烘托更有力的渲染、强调所要表现的事物。 象征使抽象的概念、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表达效果。四、理解句子在文
18、章中的作用问:某句在文段中首尾(中间、末尾)出现作用是什么?文章将某段放在末尾(首段、中间)的意图?答:作用:首位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渲染XX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或者引出下文(开篇是环境描写中会有),与结尾相呼应。 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XX(内容)开启下文XX承上,启下,为下位做铺垫 结尾画龙点睛,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主旨,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照应标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议论、抒情的内容)五、品味散文中的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问:文章标题XX的含义(深层含义)?文章以XX为标题有什么作用?作者以XX为题的用意是什么?思考:1、理
19、解文章标题的含义;2、明确标题的作用;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内容上,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环境;主题上,突出文章中心,交代写作对象,确立感情基调;线索上,贯穿全文的线索,把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修辞上,一语双关,比喻、拟人、引用、化用六、分析散文中物象特征问:1、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通过XX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2、XX(某物、某事)在文中象征什么?XX(某物)的形象特征?思考:1、事物或者景物形象:1)找出文中事物或景物有没有相关精神品质的表述,白杨礼赞中直接写出了白杨树象征的精神品质。海燕中(具体描写看课文)虽然没
20、有明确给出事物的象征物,但是给出了象征物的精神品质。然后结合课文背景,便能够完整的表述文中事物象征的是什么。海燕: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傲、勇敢、善于战斗的】海鸥海鸭企鹅:革命中的机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俄国资产阶级中形形色色的政客)【恐惧、掩藏、蠢笨、胆怯】大海波浪: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歌唱、冲向、迎接、争鸣】狂风、乌云、雷电:沙皇的反动统治势力【越来越暗,轰响,恶狠狠甩、摔成尘雾和碎末,震怒】 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2)一般情况下,事物或景物的形象在诗歌赏析中出现频率较高。大家在赏析时,会遵循事物或景物达成共识2、人物形象:1)文章中有关人物的描写(人物描写方法);2)文章中有关人物的事件;3)环境描写衬托或者烘托出的人物形象答:人物(事物或景物)形象归纳+文中相关描述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