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学基本特点.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566086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本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学基本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学基本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学基本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学基本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点的概念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二)整体观念的内容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五脏一体观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2)形神一体观(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二、辨证论治(一)症、证、病的概念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

2、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二)辨证与论治的概念1.辨病与辨证的关系感冒是一种“疾病”,“症状”是临床表现,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证”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感冒。咳嗽是一种“疾病,“症状”是临床表现,如咳嗽声重、恶寒发热、社苔薄白、脉浮紧;“证”是风热犯肺还是风寒犯肺。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

3、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第二节:阴阳学说(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一、阴阳的属性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阴阳的可分性,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2)阴阳的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属阴的寒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

4、证;属阳的热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病变的寒热性质变化,其证候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二、阴阳的相互关系(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的消长平衡(四)阴阳的相互转化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一)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在诊法方面,分析四诊收集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色泽的鲜明者为病在阳分,晦暗者为病在阴分。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脉象部位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2.在辨证方面,阴阳是八纲辨证的

5、总纲,表证、实证、热证属于阳证,里证、虚证、寒证属于阴证。属于阳证类型的疾病,如疖、痈、丹毒、脓肿等,多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属于阴证类型疾病,如结核性感染、肿瘤等,多为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或隐痛等症状。(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1.确定治疗原则(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1)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2)阴阳偏衰治疗原则:“补其不足”

6、、“虚则补之”。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2.归纳药物的性能(1)药性:寒、热、温、凉, “四气”。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如黄芩、栀子属阴;附子、干姜属阳。(2)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3)升降浮沉:上升,下降,浮为浮散,沉为重镇等作用。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其性升浮为阳;清热泻下、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

7、降逆、收敛等下行、沉降为阴。第三节:五行学说一、五行及五行学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一)五行的特性1.木的特性“木日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2.火的特性“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3.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4.金的特性“金日从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5.水的特性“水日润下”,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寒冷、滋润、向下等作用的事物。(二)五行分类(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

8、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二、五行的生克乘侮(一)五行的相生相克(正常状态)1.五行相生(母子关系,相邻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资生、助长和促进的作用。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箭头方向相生,前者为母,后者为子。火为例,火的前面是木,木为母,火的后面是土,土为子。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是指木、土、水、火、金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制约的作用。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间隔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土为例,土前面是木,木克我(土),我(土)所不胜;

9、土后面是水,我(土)克水,我(土)所胜。(二)五行的相乘相侮(异常状态)1.五行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次序:木一土一水一火一金一木2.五行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过度克制现象。次序:木一金一火一水一土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一)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阐述疾病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木(肝)一火(心)一土(脾)一金(肺)一水(肾)一木(肝)母病及子:肾(母)精亏虚不能自助肝(子)血,导致肝肾精血亏虚证。子病及母:心(予)血不足累及肝(母)血亏虚,导致心肝血虚证。(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相乘:木(肝)一土

10、(脾)一水(肾)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影响脾胃运化;或脾胃虚弱,导致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之证。相侮:木(肝)一土(脾)一水(肾)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肝火亢盛,肺金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之方向克制,称为“木火刑金”。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称为“土虚水侮”。2.指导疾病的诊断疾病定位诊断: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诊断为心火亢盛。疾病传变诊断:木(肝)一土(脾)一水(肾)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脾(土)虚病人,脉见缓象,而面见青(木)色,为木乘土;心(火)脏病病人,脉象洪,而面见黑(水)色,为水乘火。(二)在疾病治

11、疗中的应用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治法木(肝)一火(心)一土(脾)一金(肺)一水(肾)一木(肝)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治疗方法: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以制约肝阳上亢的方法。培土生金法:补脾气以益肺气的方法。金水相生法:滋养肺肾阴虚的方法,又称滋养肺肾法。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方法,又称温肾健脾法。2.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治法木(肝)一土(脾)一水(肾)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治疗原则:抑强或扶弱。治疗方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抑木扶土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以疏肝、健脾、和胃来

12、治疗肝脾不调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方法。培土制水法:又称敦土利水法。健脾利水以治水湿停聚病证的方法。佐金平木法:又称滋肺清肝法。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方法。泻南补北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泻心火补肾水以治心肾不交证的方法。第四节:藏象一、五脏的生理功能(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一)心的生理功能心在志为喜,在体为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经属心而络于小肠。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1.心主血脉;2.心主神明。(二)肺的生理功能肺居胸腔,左右各一,上接气管、喉咙,与鼻相

13、通。在诸脏腑中,肺位最高,故称“华盖“。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肺在志为悲,在体为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肺与大肠相表里,手太阴经属肺而络于大肠。肺的生理功能,包括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1.肺主气,司呼吸肺具有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作用。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交换,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吸人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相合生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心血;并且,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故“诸气者,皆属于肺”。2

14、.肺主宣发与肃降肺主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肺的宣发,排出体内的浊气;(2)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皮毛;(3)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肺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肃降、收敛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吸入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2)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脏腑,并将津液下输于肾;(3)清肃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在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维持呼吸运动、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在病理情况下,“肺气失宣”,可见鼻塞、喷嚏、恶寒、

15、无汗、呼吸不畅,胸闷喘咳等症状;“肺失肃降”,可见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状;两者又常相互影响,可见呼吸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等病症。3.肺主通调水道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1)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卫气)。(2)肃降,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4.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血液的正常循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正常敷布和调节,即肺气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肺主治节,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机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治

16、理调节呼吸运动;(2)治理调节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动;(3)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4)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代谢。由此可见,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三)脾的生理活性(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1.脾主运化(1)把水谷化为精微;(2)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2.主统血(四)肝的生理活性肝具有刚强之性,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易亢易逆,故称“刚脏”。肝在志为怒,在体为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其华在爪,与春气相通应。1.肝主疏泄(1)调畅情志赶住疏泄 (

17、2)促进消化吸收(3)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2.肝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肝的调节血量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只有血量的储备充足,才能有效地进行调节。(五)肾的生理功能肾左右各一,位于腰部,故“腰为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本。肾在志为恐,在体为骨,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在液为唾,与冬气相通应。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1.肾藏精,主生长、生育和生殖所谓“后天之精“,包括水谷之精气和五脏六腑之精,即出生之后,来源于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1)肾藏精的生理效应主生长、发育;主生殖。(2)肾中阴阳为各脏阴阳

18、之根本2.肾主水肾气对参与津液代谢的其他脏腑如肺、脾、肝、三焦等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3.肾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二、五脏之间的关系(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一)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主血与肺主气、心主行血与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二)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1)血液生成脾运化水谷精微,以生化血液。脾气旺盛,则血之生化功能正常,血液充盛心有所主。心主血,营气和津液化赤为血。心之阳气可以温养脾土,使脾阳不衰,保证了脾生化血液之正常。(2)血液运行心气推动

19、血液循环,脾气统摄血液行于脉中,推动力和固摄力的协调平衡,从而维持血液正常循行。(三)心与肝的关系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血液贮藏于肝,通过心气推动作用而运行于全身。心行血功能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血液的运行必致失常。故“心肝血虚”常同时出现。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故心、肝病变亦都可表现为神志活动的异常。(四)心与肾的关系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肾阴阳水火既济与心血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助肾

20、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助心阴以濡心阳,使心火不亢,如此维持心肾阴阳水火协调平衡,称“水火既济”、 “心肾相交”。(五)肺与脾的关系1.气的生成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是否强健。2.津液输布代谢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输布津液。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功能,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从而防止内湿的产生;而脾转输津液,散精于肺,则不仅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而且亦为肺的生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六)肺与肝的关系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

21、则咯血等病理表现,称之为“肝火犯肺”。(七)肺与肾的关系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八)肝与脾的关系1.饮食物的消化;2.血液的生成、贮藏和运行。(九)肝与肾的关系(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1.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又互生互化,称为“精血同源”。2.藏泄同用肝气疏泄可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止精气妄泻。疏泄与封藏相反相成,从而调节女子的排卵、月经来潮和男子的排精功能。3.阴阳互资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

22、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则肝阳不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十)脾与肾的关系1.先天后天相辅相成;2.津液代谢。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一)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在志为喜:2.在液为汗;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4.心在窍为舌。(二)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三)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脾在志为思;2.脾在液为涎;3.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4.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四)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肝在志为怒;2.肝在液为泪;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在窍为目。(五)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肾在志为恐;2.肾在液为唾;3.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4.肾开窍于耳及二阴。9 / 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