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1~2题。
1.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2.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读下图,回答3~6题。
3.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4.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
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5.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6.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
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山地畜牧业——滩羊
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的转移方向)。回答7~9题。
7.该产业部门属于( )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8.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A.该产业向生产条件比较优越的国家转移
B.①国家出现经济衰退
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
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9.有关①②③④地区的国家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的国家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
B.②地区的国家侧重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C.③地区的国家成为①②地区的国家研制产品的加工装配地
D.④地区的国家可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据来自商务部的资料,截止到2004年11月18日,我国加入WTO三年来,很好地履行了承诺,农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仍面临严峻挑战。据我国目前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与世界相应指标关系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受国际市场冲击最严重的农产品是( )
A.油料 B.水产品 C.粮棉 D.水果
11.我国某些农产品受国际市场冲击严重主要是由于( )
①投入的农药、化肥、机械化设备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价格偏高 ②农业科技投入较少,产品品质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投入的农业劳动力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④人口多,购买力太强,造成价格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A.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读“我国沿30º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A.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7月均温 ③地势
B.①地势 ②7月均温 ③年太阳辐射量
C.①7月均温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
D.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地势 ③7月均温
13.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气温低 B.云量多,反射强
C.距海近,水汽多 D.纬度低,对流旺
读表,回答14~15题。
水资源
人口总数
耕地资源
东北
5.56℅
8.76℅
16.97℅
①
46.44℅
19.55℅
14.44℅
②
33.72℅
38.64℅
25.1℅
③
6.14℅
26.02℅
31.9℅
④
8.14℅
7.03℅
11.9℅
14.表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15.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17. 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18.流经B地区的河流名称是( )
A.渭河 B.湘江 C.汉江 D.赣江
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傣族造型优美的佛教建筑群、江边湖畔小巧别致的竹楼、美味可口的菠萝饭和竹筒饭、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规模宏大的泼水节……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该旅游区增添了无穷魅力。阅读材料回答19~20题。
19.该旅游胜地所在省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有关该旅游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泰国、缅甸相邻
B.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完整,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
C.流经该旅游区的国际河流是雅鲁藏布江-湄公河
D.种植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天然橡胶、黄麻等
读下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b铁路线是( )
A.京九线 B.焦柳线
C.南昆线 D.成渝线
22.2006年夏,a城市出现百年一遇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严重干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三峡工程蓄水 B.西南季风被山脉阻挡
C.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偏西 D.秦岭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区域增长格局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与“中国经济领头雁”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年来遭遇整体经济增速回调、经济增长趋于理性回归相比,以环渤海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区域突然发力,区域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在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上,环渤海地区的各省市排名前列。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许多省市。结合下图回答23~25题。
23.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的原因有( )
①北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比南方低 ②北方各种资源和能源比南方丰富 ③国家加快了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的发展步伐 ④北方交通和对外联系比南方方便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其最具优势的产业部门是
A.微电子工业 B.重化工业 C.食品工业 D.玩具工业
25.首钢迁出北京,落户河北曹妃甸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迎接北京奥运,减少对北京环境的污染
B.为了开发北方煤炭和铁矿资源,发展北方地区经济
C.为了开发海洋资源,推进北方可持续发展
D.为了发展和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对外贸易
28.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12分)
(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
(4)分析P城市形成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
31、读图“我国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以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气压分布状况
A、隆冬季节 B、冬春之交 C、春末夏初 D、秋末冬初
(2)图中锋面在图示地区较长时间徘徊,形成 天气现象。此时,北京处于 (高/低)气压中心,天气状况为 。
(3)2005年夏季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随后南方广大地区又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请利用图中相关的信息,分析说明上述气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具有全国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受低温冷害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干旱灾害影响我国范围广,其中华北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
(4)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除带来洪涝灾害外,其有益方面有 _______________ 。
(5)气象气候灾害一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性,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和_______________差异。
33.读“89°E地形剖面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A、B、C、D四个区域中,我国冬季风可以影响到的区域有_________,其中________区域是内流区,著名的内流河是_________,其河流补给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汛期在______月。夏季,西南季风可以影响到的区域有_______。在D处,有被印度教徒笃信河水纯洁无比的________河,其河流补给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汛期在__________月。
(2)从自然带的角度说,A属于________带,B属于________带,C属于_____带。其中,符合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山脉位于_________(字母)和________(字母)之间。
(3)89°E经线在D区域内穿过的国家有(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孟加拉国 D.不丹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0年春季,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是沙漠化严重的结果和表现。沙尘暴的发生,一是大风,二是疏松裸露的沙土质地表,三是不稳定的气流,三者结合才能造成沙尘暴。……虽然沙尘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上述三个原因,但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无疑会给沙尘暴天气推波助澜,雪上加霜。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人们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展。
(1)我国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干旱地区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
(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0年春季,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之一与大风有关,此时我国盛行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沙尘暴的发生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关,为了制止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我国北方采取改造局部气候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B 3.B 4.C 5.C 6.B 7.B 8.A 9.D 10.C 11.A 12.C 13.B 14.B 15.B 16.A 17.C 18.C 19.A 20.B 21.B 22.C 23.B 24.B 25.A
28.(1)南岭(1分) 武夷山脉(1分)
(2)武夷山脉东侧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1分) 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1分);山脉西侧距海较远, 地 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1分)
(3)E地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1分),主要受地形影响(1分) F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1分),主要受海洋影响(1分)
(4)武汉所处区域工农业发达,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地(1分);该区域人口城市集中,消费量大,市场广阔(1分);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和散(1分)
31 C 梅雨 高 晴朗少雨 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较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下,天气晴朗,降水稀少,形成炎热干燥的高温天气。
32.(1)干旱
(2)东北、西南、华南
(3)每年3—6月份(春季)伏天7—8月
(4)群发 季节 地域
33.(1)A B B 塔里木河 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7 D 恒 大气降水6—9月 (2)荒漠带 荒漠带 高山植物区 热带雨林 A和B C和D
(3)A、C、D
36.(1)草原,荒漠。 (2)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3)偏北,蒙古——西伯利亚冬季冷却快,形成高压,海洋温暖,形成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强劲的偏北风。 (4)植树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牧,退耕还草
1.C 2.B 3.B 4.C 5.C 6.B 7.B 8.A 9.D 10.C 11.A 12.C 13.B 14.B 15.B 16.A 17.C 18.C 19.A 20.B 21.B 22.C 23.B 24.B 25.A
28.(1)南岭(1分) 武夷山脉(1分)
(2)武夷山脉东侧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1分) 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1分);山脉西侧距海较远, 地 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1分)
(3)E地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1分),主要受地形影响(1分) F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1分),主要受海洋影响(1分)
(4)武汉所处区域工农业发达,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地(1分);该区域人口城市集中,消费量大,市场广阔(1分);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和散(1分)
31 C 梅雨 高 晴朗少雨 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较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下,天气晴朗,降水稀少,形成炎热干燥的高温天气。
32.(1)干旱
(2)东北、西南、华南
(3)每年3—6月份(春季)伏天7—8月
(4)群发 季节 地域
33.(1)A B B 塔里木河 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7 D 恒 大气降水6—9月 (2)荒漠带 荒漠带 高山植物区 热带雨林 A和B C和D
(3)A、C、D
36.(1)草原,荒漠。 (2)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3)偏北,蒙古——西伯利亚冬季冷却快,形成高压,海洋温暖,形成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强劲的偏北风。 (4)植树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牧,退耕还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