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高职考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一、集合:1撑握交集、并集、补集概念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符号,例:3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符号,例: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个.5充要条件 (1)、,则P是q的充分条件,反之,q是p的必要条件; (2)、,且q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p p ,且,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p p ,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二、不等式:1均值定理:(1)(当且仅当ab时取“=”号)(2)(当且仅当ab时取“=”号)(3)则(当且仅当ab时取“=”号)2一元二次不等式, 对应方程两根:如果与同号,
2、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与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即:3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或.三、函数1常见函数的图像: 2常见函数定义域(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2)偶次方根的被开放数大于等于0;(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0;(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5)中,;3常见函数值域(1)一次函数 值域:R(2)二次函数值域:当值域为;当值域为注:二次函数 先判断对称轴是否在给定区间内,若对称轴在区间内:则计算,比较判断出最大最小值若对称轴不在区间内:则计算,比较判断出最大最小值(3)反比例函数值域: 推论函数值域:(4)指
3、数函数的值域:(5)对数函数的值域:R4函数单调性: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在x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都有成立,则就叫f(x)在xD上是增函数。D则就是f(x)的递增区间。减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在x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都有成立,则就叫f(x)在xD上是减函数。D则就是f(x)的递减区间。5函数的奇偶性:(注: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则f(x)就是奇函数。性质:(1)、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2)、奇函数在x0和x
4、0和x0上具有相反的单调区间;6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对称轴若开口向上,顶点坐标对应函数值:若开口向上,顶点坐标对应函数值:7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 一般式;(2) 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3) 两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考试常见条件: 对于函数(),恒成立,则函数的对称轴是 8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1)(,且).(2)(,且).(3).(4)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9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指数性质: (1)1、 ; (2)、() ; (3)、(4)、 ; (5)、 ; 指数函数:(1)、
5、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值域:(2)、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0,1)对数性质: (1)、 ;(2)、 ; (3)、 ;(4)、 ; (5)、 (6)、 ; (7)、 对数函数: (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值域:R(2)、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1,0)10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且, ). 对数恒等式:(,且, ).推论 (,且, ).11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 (2) ;(3); (4) 。四、向量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则+=.(2)设=,=,则-=. (3)设A
6、,B,则.(4)设=,则=.(5)设=,=,则=.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B).3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且,则:|= . () =0.(对应相乘和为零)4向量共线:(定义1)与方向相同或相反,或者有一个是零向量 (定义2)与共线存在唯一的实数,使得=五、数列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 ,其中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为末项。(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前n项和:(1) ;其中为首项,n为项数,为末项。(2)(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4)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注:若的等差中项,则有2n、m、
7、p成等差。(2)、若、为等差数列,则为等差数列。(3) 1+2+3+n=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1) ,其中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前n项和:(1)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3)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注:若的等比中项,则有 n、m、p成等比。六、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 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2 排列数公式 :=.(,N*,且)规定.3 组合数公式:=(N*,且).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2) +=.规定.4 二项式定理 ;二项展开式的通
8、项公式.的展开式的系数关系:; ;。二项式系数之和:奇次项系数之和=偶次项系数之和=即:中间项:为偶数,中间项只一项;为奇数中间项有、二项七、三角函数1重要三角不等式:(1)若,则.(2) 若,则.(3)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3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4 和角与差角公式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 ).5 二倍角公式 . 6 三角函数图像 7正弦型函数函数,xR (A,为常数,且A0)的周期; 值域:8正弦定理:9余弦定理:;.10面积定理:(1).1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12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
9、为、,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八、立体几何1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3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3) 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4判断斜线与平面所成角:斜线与它在平面内射影所成角 5判断平面与平面所成角:(1)角的顶点在公共边上 (2) 所以:的平面角6正四
10、面体的边长为,则高,正四面体的体积为,表面积如图:7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S=8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体积公式: V=九、解析几何1 直线斜率公式 :(、).倾斜角当,斜率不存在。一般式:,斜率2 线段中点坐标公式 :设, 的中点两点间距离公式:3 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 ().(4)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4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直线:).5两直线位置关系当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平行:;垂直:。当
11、有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若,则另一条直线斜率也不存在;若,则另一条直线斜率为0。用一般式表示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平行:,垂直:。两平行直线间距离:(注:两平行直线A、B须一致)6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 圆心坐标,半径(2)圆的一般方程 (0).圆心坐标,半径7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则点在圆外;点在圆上; 点在圆内.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圆心到直线距离):;.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为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两条9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则:;.10椭圆图像及几何性质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
12、上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标准方程图 形xOF1F2PyA2A1B1B2A1xOF1F2PyA2B2B1顶 点对称轴轴,轴;短轴为,长轴为焦 点焦 距 离心率(离心率越大,椭圆越扁)11 双曲线图像及几何性质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标准方程图 形xOF1F2PyA2A1yxOF1PB2B1F2顶 点对称轴轴,轴;虚轴为,实轴为焦 点焦 距 离心率(离心率越大,开口越大)准 线渐近线 (1)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2)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12抛物线图像及几何性质:焦点在轴上,开口向右焦点在轴上,开口向左焦点在轴上,开口向上焦点在轴上,开口向下标准方程图 形xOFPyOFPyxOFPyxOFPyx顶 点对称轴轴轴焦 点离心率准 线焦准距(焦点到准线的距离)13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已知相交点A、B坐标)或由方程 消去y得到,为直线的斜率,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