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academy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88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cademy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academy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academy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大学教育 年第 期学术争鸣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蒋玉阳(),女,江苏姜堰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张斌贤(),男,浙江杭州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思想史研究;北京,。:。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蒋玉阳张斌贤摘要:由于缺乏对 一词源流的梳理和分析,国内已有研究对该词的翻译和阐释有误。通过借鉴语言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成果考察 的语义变迁,发现 最初指柏拉图师生哲学研究共同体的所在地,词源为希腊语 ,译为学园。文艺复兴时期,是指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贵族聚会圈子,义同 ,译为学会。世纪晚期,学会的形态变得接近改革

2、后的大学,义同 ,译为学院,该词用于表示提供私人贵族教育的宫廷学院和英国非国教徒创办的非国教学院,以及美洲长老会等培养牧师的神学院。世纪末至 世纪上半叶,在美国 是指获得注册的提供多样化课程的学校,译为注册学校,到 世纪下半叶 成为大学预备校。关键词:;语义变迁;教育文化史;研究团体;高等学校;美国中等学校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是教育史、文化史和学术史中的常用词,也是世界文化史和欧美教育史上代指有关学习、学术和教育机构的重要关键词。研究 的语义及其变迁有利于厘清该词在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段的不同含义,准确翻译该词有利于明晰在不同历史时段 作为组织或机构的性质和功能。的词源为希腊语

3、 ,最初指柏拉图师生进行哲学研究的所在地。该词在欧美文化教育史上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而国内学者未仔细梳理和分析该词的源流,往往忽略了 一词语义的历史变迁,从其现代意义上进行理解,并将这种理解用于翻译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文化、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名称,所以存在将其简单化的问题。这往往产生误导作用,不利于准确地理解该词的词义。本文旨在梳理 的词义变化,以求正本清源。一、的翻译和运用: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梳理国内自民国以来的西洋教育史和美国教育史的教科书和译著,可以清楚地发现,的中文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研究者对该词语义的认识模糊。在已有文献中,主要有以下 种情况。第一,当讨论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 时,民国

4、时期翻译的日语教材将它音译为“阿嘎底米”,后有学者将其译为阿加的米学院,认为柏拉图所创办的 是“高等学院”。也有人认为柏拉图在雅典的一所称为阿加的米()的体育馆中授徒讲学。总体看来,国内蒋玉阳张斌贤: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学者多把柏拉图开设的 译作学园,比如,顾明远 、魏明勤 、王晓朝 认为它是古希腊高等教育机构。柏拉图的 译为学院还是学园是争议的焦点。第二,当讨论德国或意大利等地的 时,某些专门教授科学、艺术或军事的机构被译为学院。可以指代美术学院,如卡拉奇美术学院(),可以指代科学院(),还可以指代贵族学院(),这种机构“详密计划其课程,专门训练贵族少年,以造就军官和外交的人材为目的”。

5、这些专门学院从何而来、与其他 的关系如何,值得探究。第三,当讨论英国的 时,国内文献大多将之视为一种新型中学,也有研究认为 是大学。曹孚认为英国的 是 世纪至 世纪期间出现的中学,译作学院。其特征是:“除了讲古代语文之外,也讲授现代学科”;“多是由私人出资维持”。另有文献认为英国的 是“非国教派教士在弥尔顿关于实科中等学校的思想影响下创办”的学校,音译为阿卡德米,译为学园,这种学校“用英语教学,重视实科知识,比较接近生活实际”。教育大辞典将英国和美国的 混为一谈,认为它是 世纪中期至 世纪流行于英、美的一种中等学校,译作文实中学,年由弥尔顿()在其 论教育中提出:“将古典课程与现代实用学科相结

6、合,以实行一种完美而普通的教育。分中、高两级。”有教科书把弥尔顿倡导的学校 译为学园,还有教科书认为英国的 是在宗教背景下诞生的新学校,它“接受了实在论和科学革命的影响,一反文法学校和公学那种只重视古典文学和宗教课程的教学,广泛而多样地设置各门学科”,比如吴式颖 和张斌贤 的外国教育史教科书。喻冰峰将英国的 译为学园,发现英国的不信奉国教者之所以采用学园这一名称,是因为当时普遍使用从欧洲大陆引进的学园一词来指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之类的名牌大学,弥尔顿在其 论教育一书中也用学园来指大学。英国学园中师生之间可以公开辩论,与大学那种呆板的教学风格形成了鲜明对照,且收费比当时的大学更加低廉。总之,英国的

7、 除了被音译为阿卡德米外,还被译为学院、文实中学和学园。大多国内研究将它理解为中等学校,认为其创新之处是结合了古典和现代的课程。更晚近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相较于大学,课程内容更广泛,规模更小,气氛更加自由友好,学费更低。因此,究其教育层次是理解英国的 的关键。第四,当讨论美国的 时,主要涉及其定性和它在美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一方面,有文献不翻 译 或 者 音 译 为“阿 加 的 米”、“阿 卡 狄美”和“阿喀特米”,或译为“学院”、“中 学 中 学 院”和“专 门 学 校”。自 年滕大春首先将美国的 译为文实学校后,在中文译著、教科书中学者多将美国的 译 为 文 实 中 学(如 杨

8、孔 炽 、张 斌贤 、赵厚勰 、周采 )或文实学 校(如滕大春 、任宝祥和任钟印 、马骥雄 ),理由是这种学校提供文实并重的课程;也有文献译为“科学院”。滕大春认为它是除拉丁文法学校之外的“新型中等学校”,具有升学准备和养成实用人才的双重目标,课程设置“满足生产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小资产阶级对于文化知识和准备就业的要求”。“这种学校不重拉丁语而重英语;不重古典课程而重实用课程。”另一方面,有学者将美国的 放在“进步的”美国中等教育演进历程中考察,将其理解为美国中等教育或美国公立中学或美国高中发展进程的前奏。教育大辞典指出其性质和功能变化:“自 世纪中叶至 世纪中叶,成为美国普通中等学校的主

9、要类型。世纪中期前后大多成为大学的预备性质学校。后渐为公立中学所替代。”有研究把美国中等教育的历程简化为“殖民地时期盛行拉丁文法学校,建国初期盛行文实学校,南北战争以后则盛行公立中学”,或认为 为高中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早期的模式 。上述翻译和阐释反映了已有研究对不同历史语境下 本质的认识尚不清晰,主要原因是对 的认识片面,较少区分在不同国别和情境中的 。本文试图追溯 在欧洲的历史渊源,并从整体上考察美国 的功能和内涵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 的翻译和阐释。蒋玉阳张斌贤: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另外,在 一词的应用上,国内有些学术机构或大学的二级学院在将机构名称译成英语时使用 。比如,中国科

10、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就用 翻译,分别译为“”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则被译为“,”。二、学园和学会:作为研究团体最初,古老的 是指位于雅典西北部郊区的一座大公园,有美丽的古树,有体育馆和神庙,神庙中供奉着雅典英雄阿卡德莫斯()。大约从公元前 年开始,柏拉图在此地教授和讨论哲学。这座大公园内有体育馆和花园,他住在这里并在此教书:在体育馆里教授初学者课程,在花园里与更高级的学生研讨。柏拉图的学生被称为“来自 的人”,最初的理解是纯粹地理意义上的,但是,很快就被隐喻地理解为“来自柏拉图学校的人”,因此雅典人习惯于称柏拉图的学校为 (希腊语为 )。学生被分为初级的和高级的,即外圈和内圈,只有

11、后者才是柏拉图真正的同伴和朋友。他们在 形成一种生活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友谊往往超越死亡。这种有着深厚友谊并致力于哲学研究的生活共同体是柏拉图 的特点。此后,这一术语普遍用于指任何学校与学习场所,或者任何为追求文学、研究科学和艺术而组成的团体。在古罗马,亚历山大里亚的图书馆和大学据说就是源自这种机构;查理曼大帝()和阿尔昆()创立了一所研究语法、修辞学、诗歌、历史和数学的学园。到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聚会圈子,在受过教育的贵族阶层中流行起来。这一术语用于指称这种社会文化交往的新形式,可以解释为人文主义者的非正式聚会,义同协会()和学会(),可以译为学会。这种无拘无束的、非正式的

12、聚会方式与大学的学究式单调乏味的方式形成对比。在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小圈子里,这一含义明显居主导地位。在文艺复兴的若干年后,这一新术语在这些小圈子里被突然采纳。学会的宗旨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学会后来成为皇家或政府主办的促进文学、艺术或科学的机构。在意大利这种学会为促进文学研究而建,先是古典文学,后来是意大利文学。年,美第奇()在佛罗伦萨赞助成立了柏拉图学会(),用于研究语言学和柏拉图哲学,后来也研究但丁()等意大利作家的作品。美第奇家族被驱逐后,该学会于 年解散,其工作(特别是对意大利作家的研究)于 年由佛罗伦萨学会()承担。意大利各地成立了许多研究文学的学会,其中最著名的是 年成立的十字军学会

13、()。类似性质的学会很快在整个欧洲建立起来。年,丰产学会()成立于魏玛,旨在促进德语及其修辞的研究,并为独特的德国教育和道德树立标准。在路易十四()的赞助下,研究文学的学会在法国进一步发展。法兰西学会()源自一个为研究法国文学而成立的私人学会(),目的是“规范语言,使其纯净,雄辩,能够对待艺术和观众”。所有法国文人都集结在此。大革命期间,法兰西 和已有的其他 合并。除文学研究者外,学会内还出现了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的学者。年,在国王的赞助下,英国成立了皇家铭文与奖章学会(),主要目的是提出合适的设计和纪念路易十四的作品。年,意大利那不勒斯成立了赫库兰科姆学会(),专门研究和讨论古物。年,该学会在

14、 赫库兰尼姆的古代()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相较于文学、考古和历史学等领域,学会在科学领域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最为人知。世纪和 世纪的大学并不重视和鼓励科学研究,学会为那些对科学有强烈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组织。此时最好的科学工作是在学会完成的。年,那不勒斯成立了自然秘密学会(),对在医学或哲学方面有重大发现的人开放。由于受到教会的怀疑,学会很快解散了。罗马在塞西()的影响下成立了一所类似蒋玉阳张斌贤: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的学会。佛罗伦萨西门托学会()是为进行实验而成立。在法国,老科学学会()最初是一个私人学会,年,在科尔伯特()的建议下获得了特许状。该学会为研究数学、物 理 和 化 学 组 织

15、了 相 应 的 小 组。笛 卡 尔()、帕斯卡()和牛顿是该机构的成员。年,老科学学会重组后,所有著名的法国科学家都是该机构的成员。年,该学会被废除,于 年得以重建。德国最早的科学学会是 年由斯特姆()为重复和讨论实验而建立的好奇心学会()。弗雷德里克一世()在莱布尼茨()的建议下于 年建立了柏林皇家科学学会()。年,它被重组后划分为物理、数学、哲学和历史 个小组。美国最早的学会是 年富兰克林()创立的美国哲学学会()。年,美洲艺术与科学学会()成立,专门研究美洲古物和自然历史。年,美国成立了费城自然科学学会(),并很快建立了对鸟类学和古生物学领域相当有价值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年,国家科学学会(

16、)成为科学研究的官方机构。年,华盛顿的几个学会合并成华盛顿科学学会()。相比而言,得到更进一步发展的学会是 年在费城成立的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会()。对作为研究团体的 的误译主要体现在将它与作为高等学校的 混淆。第一,将柏拉图的 译为学园,此译法与它所在地的花园相呼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场所其实历来与花园密切相关”。柏拉图与其高级弟子进行哲学研讨的团体还算不上正规教育机构,它是研究和教育团体而非学校,因此,曹孚将柏拉图所创办的 定位为“高等学院”有待商榷。第二,已有译著中将欧洲的 一概译为学院也有待商榷,比如,陈平的译著中并未区分 作为学会和学院的两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 是松

17、散的研究机构,当时 尚无学院之义,获得学院之义是 世纪晚期才有的事。三、宫廷学院、非国教学院和神学院:作为高等学校到 世纪晚期,的含义发生了语义上的演变,作为学会的 不断演变并逐渐趋近于当时的大学,译为学院。这一演变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意大利,学院由上述人文主义学会发展而来,有时取代了大学。学会的所有会员都参加辩论和登台演讲,这种学会与通过开办讲座使学生获得一门学科系统入门知识的大学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最极端的例子是,年,佛罗伦萨学会的主管被授予佛罗伦萨大学()校长之职的特权。另一方面,中世纪的一般研究所()或普通大学()是人文主义者创办的,在北方,原有的大学改革后,这一时髦字眼令人忆起

18、古代与文艺复兴,便成为拉丁语 的译名。于是,意大利的学会与北方改革后的大学相遇。然而,二者仍有关键区别。在意大利,可能只有大学的某一部分才能享有 的名称之荣耀,抑或一家老的学会发展成为一所相对完整的大学,获得授予学位的特权。到 世纪晚期,建立起详尽的、公式化的规章,不一定是指文艺复兴时期非正式的、善交际的、无拘无束的组织方式。当学院()这一术语用于指学校时,一开始是指私人性质的教育,由年轻的贵族、王公等为他们的孩子举办,提供的实用训练不同于当时的大学。世纪中期,在卡斯蒂廖内()的 廷臣论等论文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种新型学校,贵族和地主的儿子可以在这里获得当时公学里无法提供的宫廷训练。这些学校被称为

19、 ,课程包括体操练习、拉丁语、现代语言、实用 数 学 和 自 然 哲 学 等。年,吉 尔 伯 特()爵士在 伊丽莎白女王学院()中勾画了这类教育的蓝图,提出一项教育宫廷卫士以及其他贵族和绅蒋玉阳张斌贤: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士青年的计划,其显著特点是强调英语训练。这种教育的全部目的可以用吉尔伯特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治理公益的人应该是公益的执行者,而不是囿于书本的人。”注重实用的趋势促使学院在欧洲兴起。德国的骑士学院()得到广泛发展。在法国,黎塞留()赞助建立了图尔学院(),学生在那里接受科学、数学、地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历史、纹章学和军事指导。在图伊()也有一所类似的皇家学院。在英

20、国,这种教育最有力的倡导者是弥尔顿,他在 论教育中充分阐述了学院所代表的目标和理想。弥尔顿希望完全废除现有的大学,为上层阶级的孩子建立一所学院,他所倡导的 “同时兼顾学校和大学,除非要去法学院或医学院,否则学生不需要再调到其他学习场所”。在弥尔顿的时代,所指的学校位同于文法学校,因为当时初等教育几乎不在学校中进行。年,上议院提议成立一所学院培养年轻贵族和绅士,然而,在英国引进这种学院的尝试没有成功。弥尔顿的建议似乎以一种修改的形式为英国非国教徒所采用,在去掉 的贵族性质后,成为英国宗教不宽容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学校类型。根据 统一法案(),非国教徒若未获得主教执照不得在大学教书。因此,被驱逐的大

21、学教师创办学院。非国教徒为何采用 这一名称?有人认为,非国教徒有意模仿加尔文(),加尔文于 年在日内瓦建立的 是“欧洲第一所不受教皇诏书授权的大学”,可能因此大学()没有成为该校的官方名称,加尔文赋予其 的名字,表示它在正统之外。然而,另有学者认为,加尔文使用 一词除了意图表示高等教育机构之外,似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还有别的意图。一词在当时被广泛使用,被认为是大学的同义词,经常用来指称欧洲名牌大学 ,或指任何教授四艺(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的机构。因此,非国教徒的 依然沿用学院之义。美洲最早的 由其北部和南部各州宗教团体建立,等同于神学院(),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牧师培养机构,同样沿用学院之

22、义。世纪早期,天主教会的各教团在天主教殖民地马里兰以及法国和西班牙的领土上建立了学院。世纪中期,摩拉维亚人在美国中大西洋地区开办了许多女子学院。一些最早的学院努力培养牧师。例如,爱尔兰长老会()牧师在独立战争前夕建立了学校,为美国中部和南部殖民地的爱尔兰长老会教徒的儿子服务。根据尼巴肯()的说法,在 年之前,有超过 所这样的学院存在。有历史学家倾向于认为这些学校是模仿英国的非国教学院,实际上,绝大多数殖民地学院的教师从未到过英国,也从未与英国的学校有过联系,其中的许多人都是爱尔兰长老会牧师,他们用自己在爱尔兰的经验建立学校,为 世纪涌入美国中部和南部殖民地的爱尔兰长老会教徒服务。美国独立战争标

23、志着学院式 时代的终结。无论是将作为高等学校的 误译为“学院”(曹孚 )、“学园”(张秀娟 、吴式颖 和张斌贤 等)还是“文实中学”,已有文献多认为欧洲的 从一开始就是中学,然而,当 作为对贵族子弟进行宫廷训练的学校、作为英国非国教徒开办的学校以及作为美洲殖民地时期的牧师培训机构时,其义都源自 在 世纪晚期意大利演变至趋近大学之义,代指高等学校。四、从注册学校到大学预备校:成为美国中等学校 世纪 年代至南北战争期间是 在美国的全盛期。大多数州通过捐资、赠地和注册法令的方式刺激 的发展。一些注册学校通过州立法建立,向殖民地议会()提出建立 的法令若获通过,便可获得特许状。还 有 一 种 情 况

24、是 注 册 创 业 学 校()并使之正规化。创业学校为迎合教育市场新需求,给学生提供各种实用的课程,为了保持竞争力,也纷纷效仿。与创业学校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它们提供的课程,而在于 的稳定性和问责制。创业学校的经费仅由学费维持,而 稳定的财政为其提供了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尽管到 世纪早期,教育工作者依然使用神学院来表示这样的机构,但是,却蒋玉阳张斌贤: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没有明确的制度差异来帮助学者区分神学院和 。然而,此时决定一所学校是否属于 的不是它的名称,而是它的注册章程和财政资源。这种学校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注册身份,因此可译为注册学校。世纪,注册学校遍布美国,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

25、普遍需求,特别是对较高层次学校教育的需求。到 世纪 年代,印第安纳州南部的村庄和城镇建立了注册学校,艾奥瓦州创建了县神学院()建立在免费的州捐赠土地上的中学,收取学费。男女混合的注册学校和女子神学院在伊利诺伊州和俄亥俄州蓬勃发展。年至 年间,伊利诺伊州至少特许了 所注册学校和神学院;年到 年,俄亥俄州大约合并了 所注册学校和神学院。美国南部各州提供土地捐赠并偶尔提供现金以鼓励和维持神学院和注册学校,女校在南方腹地和边境各州大量涌现。探究 作为注册学校在美国的语义重塑,就是探究它在美国本土化的过程中意味着什么,即其性质和功能。第一,该机构有民主化倾向。持有辉格史观的研究者认为,与拉丁文法学校相比

26、,注册学校作为面向中产阶级的教育机构,代表民主化的倾向,“与普通人民的利益更紧密相连”。这看起来是一种激励人心的观点,然而,从历史史实来看,注册学校与拉丁文法学校之间的对抗并不存在,在注册学校的全盛之时拉丁文法学校已然衰落。根据里斯()的说法,到 世纪中期,拉丁文法学校已经衰落,以至于殖民地要求城镇建立古典文法学校的法律基本上是一纸空文。因此,二者之间几乎没有张力,古典学校的竞争者是注册学校兴起之前就已蓬勃发展的英语语法学校和创业学校。其实,注册学校教育对象的民主化并不体现在战胜古典的拉丁文法学校,而体现在为女子提供教育。美国独立战争后,男子接受非古典教育的需求增长,女子也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

27、有一些注册学校是单一性别的女校,大多数注册学校男女同校,尽管这些男女同校的学校不一定同时教授男女学生,甚至不一定对男女学生教授相同的科目,男生部和女生部分开很常见,尤其是在寄宿学校。德怀特()在北安普顿一所男女混合的学校任教后,于 年在格林菲尔德山()开办了一所男女同校的注册学校。年,拉什()等人在费城为女子建立了一所注册学校。一所位于梅德福的女子注册学校从 年维持到 年。莱斯特注册学校()和韦斯特福德注册学校()一直男女同校。布拉德福德注册学校()实行男女同校多年后成为一所女子学校。第二,注册学校的性质属于“公”还是“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它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关系。兴起的注册学校遭到公立学

28、校改革者攻击,斥之为私人的、只为富人提供服务的机构。从 世纪 年代开始,公立学校的改革者就梦想有一天注册学校不复存在。曼()那一代的改革家努力削弱注册学校的吸引力,强调其邪恶的影响。注册学校的数量和影响力的飙升足以激怒公立学校的领导,他们认为注册学校导致美好时代的终结。年,在 扬基北美评论()上有人抱怨说,与英语学习相比,如今古典教育相形见绌:“据说 世纪涌现出数量如此之多的 注册学校满足了由此产生的需求,我们感到遗憾和惊讶。”尽管一些注册学校通过捐赠或偶尔因为法规规定为贫困儿童提供一些奖学金,但大多数学校只招收其父母能支付学费和相关费用的孩子。注册学校所招收学生的家庭放弃孩子的劳力收入并为其

29、支付学费,这种学校的私营性质使之受到公立学校改革者的攻击。学校改革家不断抱怨说,注册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富人。在 世纪 年代和 年代,许多受过古典教育的改革家哀叹旧拉丁文法学校的消亡。实际上,注册学校只是满足了当地学区学校或城镇学校不愿或无法提供的需求:注册学校提供多样化和创新的教育,以及父母和孩子在教育市场上能负担得起的一切。支持建立注册学校的立法者认为鼓励学习是明智的,他们并没有创造注册学校,也没有创造需求,而只是回应了公众为一种新型教育付费的意愿。随着公立学校运动促使小学数量增加,小学教师需求巨大,而中等教育程度的教师人选非常缺乏,人们期望注册学校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富兰克林早年曾吹嘘注册

30、学校是教师培训的潜在来源,尤其是贫穷的男孩可以做教师,他敦促在费城建立注蒋玉阳张斌贤: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册学校的原因之一是“让穷人胜任教师”。后来纽约把土地赠予注册学校以培养学区学校的教师。年,纽约州政府拨出资金给注册学校,用于特定部门培养未来的教师;世纪 年代中期,授权在每个参议院选区设立一个附有教学部门的注册学校。然而,世纪 年代末,越来越多公立学校领导人攻击私立学校,并提倡公立师范学校,这使注册学校制度黯然失色。第三,注册学校是独立的还是依附的?注册学校的组织形式表明相对于政府和教会,注册学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与州政府之间的关系来看,一方面,一所注册学校可能接受州政府或私人团体的

31、物质支持,另一方面,注册学校组织的典型类型是封闭的法人团体,没有文法学校中各种形式的控制。从与教会的关系来看,世纪的许多注册学校等同于神学院,而 世纪许多新成立的注册学校大多属于新教,但不属于宗派。注册学校的宗教精神仍然很强,但它正在经历一种转变。注册学校里普遍弥漫着一种宗教精神,且往往是深沉而强烈的,但是,它是非教会的,因为它不涉及任何单一教会特有的教义。通过这种方式,它们跨越了早期文法学校的教会主义与现代公立学校系统的世俗主义之间的鸿沟。注册学校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变化表明它作为学校与既定教育系统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一开始,注册学校并不打算作为大学预备学校,而是代表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然而,最终

32、它们却与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文法学校只是简单地跟随大学的脚步,力求满足它们的要求,相反,注册学校最初的反应对大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很多方面来说,注册学校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机构。大学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扩大学习计划,增添已经在注册学校中教授的科目。然而,到 世纪 年代和 年代,越来越多的改革者游说建立一个由税收支持的公立高中的公共制度。到 世纪后半叶,高中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注册学校并成为普通中等教育机构后,此时注册学校成为大学预备机构,一些注册学校成为最好大学的预备校。这似乎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在它们最初成立时,大学是次要考虑因素,它们极力避免像文法学校那样成为大学的附庸。美国西部和南部各州的中学

33、很少且实力薄弱,需要较多的大学预备校,这些学校就是注册学校,对美国的中等教育做出很大贡献。国内文献多将美国 译为文实学校或文实中学,主要是就其课程设置而言的。自滕大春之后,教育史学者几乎都持此观点(如滕大春、杨孔炽、马骥雄、张斌贤、赵厚勰和周采等)。然而,“文实”之名不足以反映该类学校的性质,文实兼备的课程设置并非其最主要特征,此前出现的私人创业学校的课程已经如此设置,而这种 相当于获得注册的创业学校,使得在创业学校中提供多样化课程的教育实现正规化和制度化。五、结语纵观 一词的语义变迁,不难发现,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是雅典供奉英雄阿卡德莫斯的公

34、园,因为柏拉图在此讲学而获得此名,义为柏拉图及其学生构成的哲学研究团体,译为学园。在文艺复兴早期,它是非正式的文人社团,义为学会,其友善的研究氛围有别于学究式的大学,一开始研究文学和语言学,到 世纪研究范围增加了考古学和历史学,在 世纪和 世纪的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的作用超过大学。到文艺复兴晚期,这一术语到达阿尔卑斯山以北,它成为大学的同义词,这种大学是私人学校,为贵族和绅士提供注重实用的宫廷培训,译为(宫廷)学院。这种贵族学校在英国的变形是在宗教不宽容背景下不信奉国教者创办的学校,这时,代表高等教育机构的说法已司空见惯,名为 仅表明其高等教育层次。在美国,经历了复杂的本土化过程,可划分为 个阶段

35、。从 世纪末至 世纪末,最早的 等同于神学院。世纪末至 世纪上半叶是美国 的全盛期。是获得注册的较高层次学校,实现了先前私人收费学校的制度化,最显著特征是得到当局注册,译为注册学校。此时 的注册身份保证了这种机构的稳定性和问责性,注册学校提供可以选择的课程以满足教育市场新需求,服务于较高层次的女子教育,为美国公立小学提供合格的师资。世纪下半叶,美国注册学校日渐衰落,成为大学预备校并逐渐被高中所取代。如果不考辨 一词的不同历史文化形蒋玉阳张斌贤: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态,不够了解 在不同时期和国家 地区的教育层级、学校性质,就会混淆其含义并随意翻译。第一,柏拉图的 本质上是一个哲学研究团体,译

36、为学园。一方面,在国内将其翻译为学园已被普遍接受,且学园的表述首先让人联想到柏拉图的哲学研究团体这一意象;另一方面,柏拉图的学园坐落在一座花园,而花园与研究高级学问的场所往往有所关联 。第二,已有文献把欧洲各地的专门研究文学、艺术或科学的 都译为学院不妥,应该考辨它是学会还是学院。前者是氛围友好的松散研究团体,有一些受到皇家或政府赞助或主办;后者则是更加制度化和组织化的兼具研究和教育的机构,义同于大学。其中一些学院由学会转化而来。当 指英国非国教徒创办的学校时,依然沿用学院之义,表明其高等教育性质,而已有文献中误译为非国教徒学园是因为未深入分析其教育层次和本质。第三,当 指美国的学校时,须仔细

37、考辨。如果是美国早期培养牧师的 ,应译为神学院;如果是富兰克林创办的或在 全盛期获得特许状的学校,则译为注册学校,其注册状态是相对于稳定性和问责性不够的私人创业学校而言的。将美国的这种 误译为科学院,可能是因为与作为研究团体的 混淆;误译为专门学校可能将 误解为只教授特定门类学科课程的学校,但是,实际上,它提供了古典和现代学科供学生挑选。误译为中学院或文实中学,暗示了美国的 属于中学,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是中学,它催化了中等教育这一层级的出现,而在中等教育这一层级出现之前也就谈不上称任何学校为中学。正如里斯所分析的,世纪中期,较高层次的学科越来越受欢迎,尽管这个词的定义仍然不明确,它描述的

38、是一个高于初等、低于学院教育的领域。随着拉丁文法学校的衰落,与非古典的付费学校、神学院一起,共同满足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对后小学教育的大部分需求,偶然地促成了美国高中的最终形态,促成了公立高中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大量 成为大学预备校之前,它的教育层级尚且模糊,中等教育尚不存在。因此,如果回到历史语境中去,当时还不存在清晰连贯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把它称作中学不妥。误译为文实学校 中学的理由是这种学校开设文实兼备的课程,然而课程设置并不是其突出特征。出现在美国之前,无论是在美洲的私人收费学校中,还是在欧洲的 中,包括注重实用的贵族学校和英国不信奉国教者的学校,早已开始教授实用科目。同时,文法学校

39、和大学的课程也吸收了实用科目。在美国提供满足教育市场新需求的有用课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殖民地晚期众多的私人创业学校已经这么做了。在美国的创新之处是通过注册以保证这种学校的稳定性,实现了这种教育的正规化和制度化。第四,在 一词的国内应用上,一方面,翻译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此类学术机构(尽管这些机构如今也具备教育功能)时使用 一词混淆了 的语义。该词作为学术研究团体时对应学园或学会之义,只有指代高等学校时才译为学院。另一方面,将某些大学的二级学院(通常是音乐和美术学院等)译为 有待商榷。因为,国内的这些学院在行政上附属于大学,是 大 学 内 部 的 诸 多 学 院(对 应 英 文 为 )之一

40、,而不似欧美历史上一些名叫 的高等学校那样 由作为研究团体的学会发展而来。参考文献 中岛半次郎 中外教育史 周焕文,韩定生,译 上海:商务印书馆,:麦林斯基,世界教育史 叶文雄,译北京:五十年代出版社,曹孚外国教育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魏明勤古希腊学园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斯塔伊克斯,书籍与理念:柏拉图的图书馆与学园 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格莱夫斯,近代教育史 吴致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张秀娟外国教育史纲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蒋玉阳张斌贤: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

41、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喻冰峰停滞中的变革 “不信奉国教者学园”在英国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大学教育,():雷通?西洋教育通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姜琦现代西洋教育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古柏莱,世界教育史纲 詹文浒,译上海:世界书局印行,:曹炎申美国教育 上海:商务印书馆,:杨孔炽美国历史上的文实中学 教育评论,():赵厚勰外国教育史教程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周采外国教育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克伯雷,外国教育史料 任宝祥,任钟印,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马骥雄外国教育史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克雷明,美国教育史

42、周玉军,苑龙,陈少英,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滕大春美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历史经验 教育研究,()滕大春今日美国教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路宝利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斯普林,美国学校:教育传统与变革 史静寰,姚运标,张宏,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 陈平,译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哈里森,花园:谈人之为人 苏薇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责任编辑曾山金阳珍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