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82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MODERN EDUCATION REVIEW2024 年第 2 期总第 256 期No.2,2024Vol.2565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黄明喜刘金荣(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摘要:儒家学者十分注重社会教化,这种观念在明代理学家陈白沙身上格外显著。作为明代理学向心学转变的关键人物,陈白沙秉持导民向善的教化精神,一生致力于社会教化,不仅强调以“诚”为本体的德性观,且以身垂范,通过诗书琴乐等教化方式影响弟子门人,视孝悌为教化着眼点,兼及忍、让、勤、俭、忠、信等诸种美德养成,并倡导读书明理,树立家国一体的教化风尚。陈白沙的社会教化实践富有心学涵养和切己躬行的精神气质。

2、伴随陈白沙的社会名声日隆,岭南百姓以及不少官员深受陈白沙的理学教化思想影响。关键词:陈白沙;理学教化;立诚修己;孝悌为本;读书明理;家风家教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62(2024)02-0005-12引用格式:黄明喜,刘金荣.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 J.现代教育论丛,2024(2):5-16.收稿日期:2023-11-29作者简介:基金项目:黄明喜,男,江西上饶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传统与当代变革,电子邮箱:;刘金荣,女,河南信阳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传统与当代

3、变革。2023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明代岭南理学讲学活动与思想嬗变研究”(BOA230228)陈白沙(14281500),名献章,字公甫,谥号文恭,生于广东新会县(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都会村,后迁居江门白沙里,世称白沙先生。明史儒林传序认为,“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17222,断言陈白沙是明代理学向心学转变的先驱人物。陈白沙毕生致力于社会教化,具有鲜明的儒学风采。他的衣钵弟子湛若水在粤秀山白沙书院记中这样说到,“凡教化之事,有征信而易从者,莫若乡先生。乡先生白沙陈公者,为我明正学之宗”2940,认为陈白沙的学说堪为明

4、代儒学之正宗。陈白沙一辈子扎根乡村,讲学授徒,教化百姓,和睦乡里,深得人们的信任与爱戴。实事求是而论,湛若水对他的评价是比较恰当的。他点出了陈白沙思想学术的本质所在,那就是白沙之学即教化之学使人明白如何才能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世界里,以实现个体生命的社会价值。2024 年第 2 期现代教育论丛6陈白沙的理学观糅合了儒、庄、禅三家,呈现出超越理学传统规范的趋向,引致不少“空谈心性”的批评之语:例如陈白沙同门胡居仁指斥其“不屑下学”3;清儒戴震认为白沙之学,“假所谓尊德性以美其名”4;近代以来,有的学者认为陈白沙、王阳明、陆象山等为“玄学鬼”5;有的学者则指出陈白沙对理学的基本命题“尊德性”与“道问

5、学”辨析不太重视,较少教化气味,高扬自适任情才是其理学旨归。6这些使得陈白沙“内心证悟”式的理学教化实践面临不少质疑,以致反对知识积累且主张静坐顿悟成为陈白沙的理学思想标签。那么,陈白沙理学观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其核心思想主张与他的教化活动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迄今为止,学界语焉不详。因之,笔者认为陈白沙理学思想并非“空谈心性”、更非“绝弃人伦”,而是以身垂范,强调“诚”为本体的德性观,着眼孝悌、忍让、勤俭、忠信等诸种美德的养成,倡导读书明理,树立家国一体的教化之学。一、修己立诚传身教儒家学者十分注重教化,这种观念在陈白沙身上格外显著。在陈白沙看来,教化的目的固然是成己成人,但在教人做一个真正有

6、意义的人之前,每一个教育者须先不断修身养性,使自身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陈白沙认为,在成己成人的过程中,不管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都不能离开认知的作用,更不能缺乏“诚”的修养。“诚”作为儒家教育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始于中庸 孟子。中庸主张,“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732,还格外强调:“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732 依照中庸的看法,“诚”的内涵非常丰富,既涉及哲学本体,又关联人伦道德,而落实在德行修养上,其核心意含是虔诚修己、真诚待人。“诚”可视为天道本原,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7、故追求“诚”当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成人之道如天道一样,真诚无妄,没有任何掩饰和欺瞒。在儒家的教育话语里,“诚”和“成”不仅有着词源学上的渊源,更关联着教育实践的意蕴,即“诚”的德性修为同时也是一个“成为”的过程。明乎此,则不难理解中庸所言:“诚者,自成也。”孟子正是深刻地把握这一思想,进一步指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7264 意思就是说,“诚”是天道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一个人做到虔诚修己、真诚待人而不能使人们受到感动,是没有的;同样,毫无尽心虔诚,从不满怀真诚的人是无法感动他人的。陈白沙从小就吟诵四书五经,深受中

8、庸孟子的学说影响。他继承先儒有关立诚的思想,努力做到虔诚修己、真诚待人,并因材施教,号召人们选定理想的目标执着追求,博极群书,乐学好问,缜密思考,明辨是非,切实行动。陈白沙经常教导弟子要以“诚”为本,小大由之,严于律己。有一回,他的挚友罗伦特意叫堂弟罗养明远足江门拜师求学。罗养明一心一意研究诗歌,颇有独到的见解。在罗养明离开江门返回江西永丰老家之际,陈白沙告诫他说道:君子之所以学者,独诗云乎哉?一语默,一起居,大则人伦,小则日用,知至至之,知终终之,此之谓知。其知在于立诚,其功在于明善,至虚以求静之一,致实以防动之流,此学之指南也。2257诗歌虽有审美情趣、知识增益的作用,但学习视域不能局限于

9、诗歌。世事洞明皆学问,无论人在行动与静止、抑或说话与沉默之间,都离不开理性认识的指导。理性认识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用之而小,也可用之而大,其关键所在全系于能否修己立诚,努力做到博文约礼,明理积善,真正地学有所得,并使所得最终有所落实,大事小事都能应付自如,这正是成为君子的学习指南。陈白沙是按照这一指南践行也是这样教导弟子的。从学习的旨趣来讲,作诗和读诗都不乏各自的教育意义。身为一个爱诗如命的理学教育家,陈白沙一生创作并留下了两千多首诗歌。陈白沙认为诗歌不仅具有情感净化的功能,而且充满德性教育的作用。所以,无论春夏与秋冬,陈白沙都会携带弟子徜徉于自然的山水之间,以唤起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命共

10、感意识;与弟子一起深入乡村野巷,了解寻常百姓的生活点滴,而后通过自己的笔触化成诗句,让弟子们反复用心感悟,如遇困惑不解的时候,就随机进行点拨。正因为如此,有人这样评价道:“白沙先生以道鸣天下,不著书,独好为诗。诗即先生之心法也,即先生之所以为教也。”2700 连陈白沙本人也由衷而言:“莫笑狂夫无著述,等闲拈弄尽吾诗。”2461通过审视给友人诗集所撰之序和一些诗评言论,诸如为朱英诗集题写的认真子诗集序,可以看到陈白沙对于诗教的文以载道意义:诗之工,诗之衰也。言,心之声也。形交乎物,动乎中,喜怒生焉。于是乎形之声,或疾或徐,或洪或微,或为云飞,或为川驰。声之不一,情之变也,率吾情盎然出之,无适不可

11、。有意乎人之赞毁,则子虚长杨,饰巧夸富,媚人耳目,若俳优然,非诗之教也。学者非欤?将其所谓大儒者工于道不工于诗欤?25在陈白沙看来,“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的美学作用和教化意义的深刻认识,诗经所蕴含的发乎情而止乎礼的教化思想对巩固家庭关系、维系人际和谐、养成理想人格诸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诗经这一优良的诗教传统自两汉魏晋以降,除了在唐代的李白和杜甫以及北宋的程颐、邵雍、黄庭坚和陈师道等极少数诗人身上有所继承之外,几乎消失殆尽。之所以如此,主要的原因就是诗人的作品空洞无物,把注意力放在辞藻的修饰、声律的讲究上而背离率性言志、平易自然的诗歌要义。他在批答张廷实诗笺一文中,曾谆谆教导张诩说

12、道:大抵诗贵平易,洞达自然,含蓄不露,不以用意装缀,藏形伏影,如世间一种商度隐语,使人不可模索为工。欲学古人诗,先理会古人性情是如何,有此性情,方有此声口,只是看程明道、邵康节诗,真天生温厚和乐,一种好性情也。274除了通过为友人、弟子的诗集写序,陈白沙还常以书信的方式与湛若水、李承箕、张诩、林光等弟子进行诗歌唱和,教他们涵养心性,体验诗意的生活。在陈白沙的熏染下,湛若水堪称习得其诗教意蕴和身心修养精髓的突出代表。湛若水默识涵养,动静皆宜,“春宜居罗浮,冬宜居甘泉,夏宜居西樵,秋宜居天关。何以谓之宜,顺气无乘愆。罗浮春花发,西樵夏木藩。天关秋水清,甘泉冬背寒。四时无穷运,吾以了吾缘”8。他顺应

13、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将身心置于天地之间,闲然自得,“匪周天之息,息与天通,与天无极,而存之乎呼吸。一息之呼,吾气通天,与天同舒,草木蕃敷。一息之吸,天气通吾,与吾同翕,龙蛇藏蛰。靡吾靡天,通为一体,形分气牿,皮肤汝尔。一息一念,一念一天,是谓息存,与天浑然,是谓息至。自息至刻,至时至日,日至月至,三月不违。过此非我,天行无违”9,别有一番境由心造,静养端倪的意味。这篇息存箴很大程度上折射出陈白沙修养学说对湛若水的影响。黄明喜,刘金荣: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2024 年第 2 期现代教育论丛8陈白沙在醉心诗教的同时,格外钟爱书法。他博采众长,行草兼具,尤为擅长草书,随笔点画,自成一派,弟子

14、张诩由衷赞道:“能作古人数家字,束茅代笔,晚年专用,遂自成一家。”2881陈白沙早期临摹王羲之的行书笔意,后来转学颜真卿、张旭的草书章法,并植入欧阳询的峭劲风骨,且参用苏轼、米芾迅疾而雄健的灵动气韵,融会贯通,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书家风格。张诩所谈到的束茅代笔,指的是陈白沙自创的茅龙笔。陈白沙茅龙笔的原材料取自当地的圭峰山自然茅草。在选裁、浸泡、锤砸、刮青等数道工艺过程中,陈白沙独具匠心,精细打磨。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历程来讲,陈白沙茅龙笔可谓以原生态的植物纤维创新制笔的杰出代表,不失为传统手工制作的毛笔典范。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与汉字息息相关的文化艺术。历经数千年的时光打磨,伴随毛笔这一独特书

15、具的产生及变化,无论魏晋唐宋还是元明清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佳作。在不同书家的笔下,不同的笔具呈现不同的风采。书家可用羊毫、紫毫、狼毫、貂毫、猪鬃等,也可兼而用之,或可用互相搭配成中性的兼毫。只要敢于创新,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便可达到雅俗共赏,乃至自成一家的书艺境界。陈白沙求变求新,以茅龙笔运之掌上,茅锋修长,极富弹性,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别具一格。在陈白沙的茅龙书法作品中,留存于世的慈元庙碑种蓖麻诗卷是精品里的杰作,现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伴随书法创作的艺术活动,陈白沙还写下一些有关书法艺术及其人生修养的篇什。他在书法一文中鲜明地表达出这样的观点:予书每於动上求静,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

16、动也。得志弗惊,厄而不忧,此吾所以保乎静也。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刚而能柔。形立而势奔焉,意足而奇溢焉。以正吾心,以陶吾情,以调吾性,吾所以游於艺也。280从这则言简义丰的书学谈艺宣言中,可以清晰地了解陈白沙的书法美学价值取向,即提倡“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刚而能柔。形立而势奔焉,意足而奇溢焉”的书法风韵。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陈白沙这一书学主张对流行其时的“馆阁体”书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不仅如此,陈白沙所特有的书法理念及风格给其后岭南书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湛若水、梁储等不少白沙亲炙弟子都是明代后期颇负影响力的岭南书法家。陈白沙好诗喜书的同时,还对古琴艺术极为热爱。他给自己取号“石

17、斋”,即是缘于以石为琴。他与古琴相伴一生,使用过的“沧海龙吟”“寒涛”两张古琴名动于世,堪为古琴界的稀世之宝。陈白沙颇为强调琴乐涵养性情的教化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时地带领一些弟子领略自然之美,抚琴于山水之间。在陈白沙的艺术熏陶下,张诩、李承箕、伍光宇及陈秉常等弟子琴艺不断精进,个性也愈发儒雅。可以说,正是在陈白沙的诗教、书艺和琴乐,特别是理学思想的言传身教下,弟子们各美其美,皆有收获。二、孝悌为本育家风在陈白沙看来,“诚”不但为生天生地的宇宙本体,亦有内在自觉性的能动功用。因此,他高度自觉地以“诚”这一理学教化本体思想融入家风培养之中,以期风教乡里,化民成俗。9陈白沙一生非常重视家风建设,

18、不仅创作了极富教化色彩的示儿(六首)诫子弟诫懒文等家训,而且写下了轻松诙谐的大头虾说等随笔。他除了通过诗歌文章宣讲教化,还率身垂范,经常教导子孙应以孝悌为本,兼及忍、让、勤、俭、忠、信等德性涵养,希望他们时刻反求诸己,不断躬行实践。历史地看,孝悌作为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伴随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思维定式和社会心理。儒家文化认为孝悌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皆由此产生。在论语首篇学而的第二章中就出现了孔门弟子有子的三句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750有子继承孔子的思想

19、,强调孝悌是君子成就仁德的根本。“孝”的基本含义是孝顺父母长辈,“悌”则是友爱兄弟姐妹。两相比较,“孝”要比“悌”更为根本。孝道是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孝”这一思想观念的出现,萌生于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氏族社会,是每个族群伦理观念和社会政治的起始。西周时期,“孝”的道德观念日益发展,人们便把善于听从父母及老人的教训和服侍他们的思想行为叫做“孝”。从文字学的角度而言,金文中的“孝”字,是一个小孩(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以表达小辈扶持老人来彰显“孝”字的初始意义。因而,东汉学者许慎所作的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

20、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申明“孝”的意思为孝顺,尽心奉养并服从父母;它在造字结构上是个会意字,源于“老”字的省写,强调儿子要承奉父母的思想去行事。此外,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也可发现传扬“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的诗意。后来的不少诗文中甚至出现了将能对老鸦进行反哺的乌鸦称之为“孝鸟”。毋庸讳言,不同时代的人们基于不同的角度,都对“孝”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孝”的内涵,使之成为中华古代文明体系中一抹亮色。身处明代前中期的陈白沙祖述孔孟,高扬孝道精神,以身作则,敦厚家风,备受时人称赞。纵观儒家孝道文化衍化历程,从孔子强调以“孝”为底线伦理的道德范畴和道德准则后,除

21、了物质赡养这一事亲行为,敬亲也成为“孝”的核心组成内容。孔子反复教导弟子,“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还应该是对父母及长辈的尊敬。譬如,论语为政记载道:“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757 孔子指出使父母免于挨饿受冻之忧仅是一种最底线的道德要求,点明尊敬才是人异于且高于禽兽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单单是赡养而无敬爱之心,绝非真正的孝子之道。正是深切地懂得此理,曾子在孝经中申言:“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10;孟子万章格外强调:“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7286,认同“孝”的最高境界即是尊敬父母。先秦儒家均一致主张敬亲要具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22、,不仅反映于外在的言行举止上的态度恭敬,更是自然源发于内心深处的体谅和敬爱,并亲身真切地服侍双亲的衣食住行乃至延及老病离世践履丧亲之情远重于慎终追远之情。这一尊亲、事亲的伦理传统为后世所传承和践行。而在陈白沙的家庭德育思想及乡村教化实践里,孝道不仅是赡养敬亲,化育家风、美化风俗亦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从思想认识上看,陈白沙充分肯定“孝”是指导人们言行举止是否恰当的道德源泉,“夫孝,百行之源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217,认为尧舜之所以被世人视为德、智、功三者齐备的大圣,就是源于他们是孝悌的楷模。在陈白沙心目中,“孝”道之所以要以爱亲为大,是因为“爱亲,人子之至情也,不待教而能,黄明喜,刘金荣:陈白

23、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2024 年第 2 期现代教育论丛10不因物而迁”244。他认为敬爱父母这种根源于血缘亲情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无需后天的教育便能感悟,也不应随着任何外物的变化就发生矫饰。陈白沙一生写有大量诗文,其中论及孝道的篇什甚多,旁及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言论也俯拾即是。他曾在处士李君墓志铭中写道:“有道于此,匪难匪易。能者谓贤,不能者耻。母疾子侍,弟扶兄醉。尧舜之道,孝弟而已”289,认为孝道的核心所在是“母疾子侍”。陈白沙绝非仅在孝道观上高谈阔论,而是真切地用实际行动来践履对母亲的孝心。之所以将孝亲的对象落在母亲身上,实与其家世休戚相关。陈白沙的母亲林化夫人年仅 24 就开

24、始守寡,直至 91 岁去世。身为一个遗腹子,陈白沙幼儿时期体弱多病;母亲日夜担忧,为了使儿子茁壮成长,她坚持以乳代哺当主食,把陈白沙抚养到九岁才断奶。假使没有母亲的百般呵护,陈白沙根本无法长大成人。即使到了 56 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依然舐犊情深,把陈白沙视同小孩一般。成化十九年(1483),朝廷希望他留在京城为官,尽己所能,为国尽忠。而念及因相思而成疾的母亲,“母疾子侍”情结至深的陈白沙决意辞官,要求返回老家陪侍 79 岁的老母。在上疏明宪宗的乞终养疏一文中,他的孝母之情溢于言表:“缘臣父陈琮年二十七而弃养,臣母二十四而寡居,臣遗腹之子也。方臣幼时,无岁不病,至于九岁,以乳代哺。非母之仁,臣委

25、于沟壑久矣。臣生五十六年,臣母七十有九,视臣之衰如在襁褓。天下母子之爱虽一,未有如臣母忧臣之至,念臣之深者也。”22明宪宗被陈白沙的一片孝心所打动,便同意了陈白沙回家侍奉母亲的请求,还特意授予他以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并希望陈白沙侍奉母亲终其天年之后,再踏入仕途,服务社会。陈白沙所谓的“母疾子侍”,当然含有在日常生活上要尽心照料母亲的意思。但是,绝不能把陈白沙提倡的孝道局限于“母疾子侍”的物质赡养层面。在陈白沙的心目中,假如儿子对父母缺乏内在的孝心,那么就说不上是一个称职的儿子,即如他明确地指出:“抑闻之,子不私于亲,非子也”,认为:“其所称孝,非常所称。常所称者,丰其养,厚其葬,生之封,死之赠而

26、已耳”248,强调假如有的人在物质生活上供养父母,让他们衣食无忧,并且能使父母在世时获得政治荣誉,离世后也取得名誉封号,然而在内心深处对父母毫无孝敬情感,这个人就不能算作真正的孝子。在陈白沙的一生中,除了前后几次远足京师之外,几乎每天都陪侍在母亲身边,悉心照料母亲的日常起居生活,对母亲充满敬爱之心。他的母亲为了心灵安顿,排遣烦恼,一有时间就烧香拜佛,久而久之成了一个佛教信徒。对于陈白沙来说,他自己笃信孔孟之道,且对佛教并无太多的信仰。弟子陈秉常向陈白沙请教儒学和佛教之间的差异,后者用了一首七言律诗答陈秉常询儒佛异同予以解释:“自古真儒皆辟佛,而今怪鬼亦依人。蚁蜂自识君臣义,豺虎犹闻父子亲。”2

27、50陈白沙认为能否知忠义、尽孝亲就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强调佛教不识君臣之忠义,不讲父子之孝亲。尽管自己不信仰佛教,但陈白沙从孝道出发,并不阻拦母亲去烧香拜佛。不仅如此,为了顺从母亲的心愿,营造母亲的精神世界,陈白沙往往是依傍在母亲周围,倾心料理母亲敬佛祷告的相关事务,显现出一片孝子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陈白沙渐趋老境,体虚多病,但他的母亲健康无恙。陈白沙时常担忧白发人送黑发人,生怕自己比母亲离世早而不能替她送终。在母亲 70 寿诞之后,陈白沙坚持每晚沐浴更衣,秉烛焚香祷告,期望让自己能多尽孝心,亲自给母亲守孝送终。平淡中见真情,陈白沙孝行中的所作所为成为母亲无疾而终的主要因素。在 68 岁的陈白

28、沙送走了 91 岁的母亲后,他不再穿锦绣服饰。别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一语答道:“向者为亲娱耳”2874,表示母亲在世时,穿上锦罗绸缎,衣着光鲜,可使母亲赏心悦目。透过点点滴滴的表现,都不难看出陈白沙孝行背后之真切孝心。11其实,“悌”是陈白沙家风的重要部分。弟子张诩在描述恩师陈白沙和他的哥哥陈献文的关系时,这样说道:“事伯兄如父,坐必隅坐。”2874只要陈白沙与哥哥坐于一块,一定是请哥哥坐在正位,自己坐在一旁。陈白沙比陈献文要小 4 岁。在陈白沙这个耕读之家里,兄弟两人各有分工。陈白沙发奋读书,才学俱优;哥哥勤于耕种而少有知识。在兄弟一生的相处中,陈白沙从不恃才傲物而轻侮哥哥,总是待兄如父,非

29、常尊敬哥哥。在陈白沙的家风教育思想中,除了孝、悌之外,还有勤、俭、忠、信诸种美德的倡导及培养。陈白沙一生教书育人,以耕读传家。他不仅希望学生,也希望自己的儿孙能够勤奋读书,学有所成,并懂得农耕蚕桑事务。他时常教导儿子陈景暘应端正学风,曾在为其所作的 送景暘赴秋试 一诗中写道,“未达穷通理,难忘得失心。安能谢朝市,且莫厌山林”2368,劝告陈景暘奋发向上,能够金榜题名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名落孙山,也不要讨厌山林和鄙视农耕生活,“文章无定价,敝帚不论金”2368。为了促进儿孙养成忍、勤、俭、忠、信等美德,陈白沙专门写了一组六首题为示儿的七言绝句:其二姑也须烹妇也炊,采薪负水是男儿。吾亲日夜伤离别,

30、争得肝肠冷落时。其五俯仰天人不敢言,直持素履到黄泉。儿曹莫问前程事,若个人心即是天。其一张公九世尚同居,忍字专书一百余。受唾由来称长者,而今市辈却嗤予。其四门前宾客偶相投,忽忽浮生五十优。君贵我贫俱是分,敢将丘壑傲王侯。其三百亩荒田力不支,如何千亩更营私。相寻利害无穷日,慎勿逢人乞面皮。其六圣心太极一明蟾,影落清江个个圆。五十年来如梦觉,临歧更出示儿篇。2664这六首诗,陈白沙教育儿子要坚忍不拔,脚踏实地,勤劳治家,不求奢靡,更不能见利忘义。在这六首诗中,映入眼帘的是头两句“张公九世尚同居,忍字专书一百余”,用来告诫儿子以唐代张公艺为榜样,遇事要学会忍让。诗中所提到的张公即张公艺,是我国唐代治

31、家有方的典范。他以和治家,仗义疏财,九代同居,合族九百人,团聚一起,和睦相处。麟德年间,唐高宗祭祀泰山,路过张公艺家乡郓州,特意探视张公艺。唐高宗问道何以能九代同居并做到和睦相处时,张公艺当即展开纸张,写下百忍歌,其中有一百多个“忍”字。唐高宗看完后,感动得热泪盈眶。陈白沙受此启发,创作了一篇忍字赞:“七情之发,惟怒为遽。众逆之加,惟忍为是。绝情实难,处逆非易。当怒火炎,以忍水制。忍之又忍,愈忍愈厉”2709,教导家人要懂得忍让的重要性。为了鞭策儿孙及弟子们积极向上,戒除慵懒的不良行为,陈白沙精心撰写一篇题为戒懒文示诸生的文章,让他们以之为座右铭:大舜为善鸡鸣起,周公一饭凡三止。仲尼不寝终夜思

32、,圣贤事业勤而已。昔闻凿壁有匡衡,又闻车胤能囊萤。黄明喜,刘金荣: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2024 年第 2 期现代教育论丛12韩愈焚膏孙映雪,未闻懒者留其名。尔懒岂自知,待我详言之。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细看万事乾坤内,祗有懒子最为害。诸弟子听训诲,日就月将莫懈怠。举笔从头写一篇,贴向座右为警戒。2328在这篇字数不多的韵文中,陈白沙从正面歌颂孜孜矻矻、勤于事业的名人典故,举用舜帝勤勉、周公吐哺、孔子好学、匡衡凿壁、车胤囊萤、韩愈焚膏、孙康映雪等勤学苦读的故事,教导弟子珍惜时光,踏实向学。此外,他又从反面力陈慵懒的诸多弊端,劝诫弟子们切莫

33、懈怠。譬如,如果官员懒于理政,其隶属的吏卒就会蒙骗他;如果将军懒于治军,其统领的军队就会散乱无序;如果父母懒于家务,其生养的子女就会挨饿受冻。陈白沙采取正反对比的写作手法,鲜明地揭示了勤奋向上的意义,指出了慵懒懈怠的危害。陈白沙善于将思想哲理通俗化。他以百姓日常所见的大头虾为素材,把那些徒有其表而外出其中、一味崇尚奢靡而鄙视节俭的人,称之为“大头虾”。他特意写了大头虾说一文,引导人们不要做“大头虾”,而要懂得不骄不吝,务实勤俭。陈白沙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伦理精神,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家风,即以孝悌为本,读书明理,勤俭治家,待人忍让,辅之以忠信。如果要用一句话表达陈白沙家风是什么,文学色彩较

34、浓的便是“短墙疏竹是家风,男恋诗书女恋麻”。一望周围稀疏的毛竹点缀着矮小的墙垣里,儿孙读书识理,家人勤理桑麻,这一白沙诗句可谓生动地展现出其所独有的“半耕半儒”家风底色。三、读书明理促教化陈白沙把“立诚修己”“以诗为教”“孝悌为本”的理学观应用于乡村教化,希冀以家风促民风,引领基层治理,进而形成广泛的社会新风尚。在陈白沙的理学思想引领及其教化活动影响下,“至于浮屠羽士、商农仆贱来谒者,先生悉倾意接之,有叩无不告,故天下被其化者甚众”2881。受益于陈白沙教化的人,许多是社会底层的百姓,但亦不乏达官显贵。可以说,陈白沙的教化实践是卓有成效的。据明史儒林传记载:“四方来学者日进。”17262面对来

35、自各地的求学者,陈白沙总是劝人读书以明理。这与其在家风家训培育中始终主张读书明理密切相关。而读书明理正是陈白沙的家风家训之重心所在。这一家风家训文化对后代端正人生目标、砥砺思想志向起有明显的作用。它对于孩子成长是一种潜在的、无声的教育,是一种无言的力量。伴随陈白沙的社会名声日隆,岭南当地的百姓以及官员也受到了陈白沙教化思想的影响和熏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白沙早年对朱熹的思想非常信服,特别是朱熹所倡导的读书法。朱熹的读书法就像源源不断的一泓清泉,始终影响着陈白沙。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典籍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是可供乡村教化发掘和传承的源头活水。13陈白沙思想敏锐,学识渊博

36、,把提升自身素养的主要方法归于读书受教。而读书受教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须明白“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以及“为己之仕”和“为人之仕”的关系。为此,他曾在新迁电白县儒学记一文申言:学校一也,所以有古今之异者,存乎人。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程子曰:“古之仕者为人,今之仕者为己。”夫学以求仕之所施,仕以明学之所蕴,如表里形影然。皋、夔、稷、契、伊、傅、周、召,其载于典谟训诰,仕者之所施也,有为己之心乎?颜、曾、思、孟、周、程、张、朱,其传于著述文字,学者之所蕴也,有为人之心乎?239在陈白沙看来,“学”在内容划分上可以有两种理解:首先,“学”是德性之学,即道德修养。它的要求是由内圣

37、而外王,读书受教的目的在于修养自身的学问道德,对社会能有所作为,而非用来装点自己给别人看;其次,“学”是智性之学,即对儒家经典文化知识的学习。它要求博文明达,习得四书五经之旨,涉及诸子百家之书,不同的学者可根据自身禀赋和兴趣做到深思明辨,以达经世致用。陈白沙批判有的人学习不是为丰富自己的思想才识,不是用知识的积累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事务的能力,而是沽名钓誉,向别人炫耀自己一知半解的“学问”。此外,他认为每一个读书人还需要处理好“为己之仕”和“为人之仕”的问题。因应“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的差异,踏入仕途的学者中呈现出为官尽责和为官谋私的两种不同施政现象。陈白沙指出,“为学”和“为仕”两者之间既

38、有联系,也有区别。“为学”侧重于德性涵养,加强知识学习;“为仕”侧重于尽己所学,亲民教民,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社会中总是存在“为学”和“为仕”脱节的场景。所以,如何协调好“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以及“为己之仕”和“为人之仕”的关系,是摆在陈白沙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重要教育问题之一。陈白沙通过长期的思考,认为读书明理是这一问题的主要路径。读书一定要明理,读出个所以然。陈白沙在读罢有感一诗中指出:“坐掩残书慨古今,白头契分向谁深?顶门欲试回生手,争得名家一寸针。”2632他告诫人们不能读死书,要边读边思,且要结合社会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进步。与陈白沙同时代的许多读书人,两耳不

39、闻窗外事,一心只向八股文,汲汲于科举功名而对国计民生置之不理。面对新兴的八股制艺学风,陈白沙在读书中始终不趋于八股流俗的清醒头脑,这是十分可贵的。陈白沙在读到宋代所编撰的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朱文公年谱时,深有感触,赋诗二首:“千年几见南康守,叹息人间两谱开。但使乾坤留一绪,圣贤去后圣贤来。”“一语不遗无极老,千言无倦考亭翁。语道则同门路别,君从何处觅高踪?”2576他慨叹像周敦颐、朱熹一样的名人贤士留下浩如烟海的杰作,江山代有人才出,殷切希望后人勇于创新,不要总是墨守成规。陈白沙明确地说道:“圣人与天本无作,六经之言天注脚。百氏区区赘疣若,汗牛充栋故可削。世人闻见多尚博,恨不堆书等山岳。舍东丈人

40、号芸阁,高坐松根自鸣铎;抠趋童子慎唯诺,口授心传为小学。孝经论语时参错,子史平生尽拈却。读书不为章句缚,千卷万卷皆糟粕”2323,倡导要养成博约相济、学贵自得的读书精神,这样心中方有活水源头。也就是说,读书必须求真务实,明白事理,这样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和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陈白沙一生手不释卷,尽穷天下古今典籍,旁及释老稗官小说,孜孜矻矻,独立思考,去伪存真,善于汲取各种书籍的精华。他对自己是这样要求的,对儿孙也是这样要求的。他特意给儿子陈景旸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景旸读书潮连,赋此勖之:黄明喜,刘金荣: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2024 年第 2 期现代教育论丛14日往则月来,东西若推磨。

41、及时愿有为,何啻短檠课。强者能进取,不能空坠堕。四书与六经,千古道在那。愿汝勤诵数,一读一百过。嗟予老且病,终日面壁坐。古称有志士,读书万卷破。如何百年内,能者无一个。书生赴场屋,势若疾风柁。不悟进为退,反言勇者懦。吾闻邵康节,撤席废眠卧。又闻范仲淹,画粥充饥饿。砥柱屹中流,有力始能荷。汝患志不立,不患名不大。师友为汝资,薪水为汝助。黾勉在朝夕,用为老夫贺。2313教导在潮连书馆读书的陈景旸要认真读书,盼望儿子能够同宋代理学家邵康节那样“撤席废眠卧”,同政治家范仲淹那样“画粥充饥饿”,朝夕之间如此这般,我作为父亲就心满意足了“用为老夫贺”。他不仅勉励儿子要立志成才,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而且

42、亲自对孙子教授陈田功课,目睹他那么喜爱读书,高兴地用诗称赞:“日午课诗孙渐长,上堂夸与阿婆言。”2667孙子陈田出生,陈白沙分外高兴,吟诗一首表达愉悦之情:“新开斥卤走通川,賸种鸟穧益税钱。士不居官终爱国,孙当从祖是名田。幸生天下承平日,屡见人间大有年。从此不须忧俯仰,茅斋向暖抱孙眠。”2410浓浓的爱国情怀浸透在诗篇中,心愿孙子长大以后也能如自己一样拥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心系天下。他不仅叮嘱儿孙要好好读书,勤学致用,还引导弟子须反复研读经典,笃实体证,强调前圣先贤的智慧都凝聚在各种典籍之中。譬如教导来自番禺的弟子容贯说:圣贤之言具在方册,生取而读之,师其可者,改其不可者,直截勇往,日进不已

43、,古人不难到也。219要求他重视以孔孟为代表的圣贤经传,从中吸取精华,并将其落实于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如此坚持不懈就可抵达圣贤一样的精神境界。容贯出身寒门,重义轻利,丝毫不为外在的功名利禄所羁绊,深得陈白沙的青睐:容生卓锥无地,从予游者十有一载,未尝对人作皱眉状。入京师,见声利烜赫辄不乐。语人曰:“古之仕者,将以行其志耳。徒食人禄而不知耻,虽吾不能以一日居。”生之志可谓笃矣生方锐意以求自得,亦将不屑就予,又安知足履平地者果为何如也。219陈白沙表扬容贯志向远大,人品端正,不慕高官厚禄,十多年来一边从学于陈白沙,一边笃志修身,并投身于乡村教化事业。在陈白沙的众多学生中,有的担任了地方官员,譬如丁积

44、。丁积在任新会县令期间,遵照陈白沙读书明理促教化的教诲,体察民情,急人民之所急,造福于民,深得老百姓拥戴。有一年,新会遭遇大旱,15天气苦热无比,陈白沙的苦热这样写道:寻常衣汗湿青荷,争奈连朝溽暑何。四象阴阳分老少,一年天地几中和。水枯瓦沼蛙将徙,日炙山枝鸟不歌。一事伤廉非得已,竹林冰簟受风多。2417烈日滚滚不单是水枯蛙徙,热得连山间的鸟儿都懒得啼鸣。焦急而无助的农民看到谷种无法入土播种,便强烈呼吁县令设坛求雨,祈愿得到上天的庇佑。为了满足百姓的迫切心愿,丁积不顾酷暑,在圭峰山上设立祈雨坛。他在晨曦和晚夕时分连续七天斋沐,然后伏坛祈拜。身边的许多人心疼体质孱弱的丁积,怕他生病,劝他适可而止,

45、休息一下。丁积婉言谢绝,认真地答道:“民得雨,吾病何撼!”2102到第八天的时候,天气依然酷热,丁积拜跪在焦灼的地上,汗水湿透了衣裳。忽然,一阵大风把香炉的火星掀起,飞溅到丁积的身旁,丁积却纹丝未动。之后,甘霖倾下,属下连忙替丁积撑伞遮雨,丁积命令撤去雨伞,与大家一起共风雨。拜天祈雨虽有违科学精神,但丁积能关注民生,勇于担当,不畏艰辛,能与百姓共命运,实为难能可贵。丁积廉洁奉公,秉公办事,对道德教化工作十分重视。所以,陈白沙由衷称赞丁积是“今之良宰官”。陈白沙认为为官一任须造福于民,要时刻宽以待民,这样百姓才会接受官府所推行的教化措施,形成教化行而风俗美的局面。他在记旱,用前韵一诗里叙述道:箫

46、管声停刺史衙,丰穰无复去年夸。禾焦百亩还输税,菊到重阳可泛茶。邻壤兵戈悲此役,隔村烟火问谁家。诸公果解忧民极,肯算腰金不镂花。2442陈白沙严厉批评那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庸官,罔顾民生,不修政教,如何能够化民成俗,使百姓安居乐业?他认为推行社会教化的中坚是府县的各级官员,尤其是知府和知县。他说:郡,大封也;太守,大官也。当风化未还之日,狱讼日繁,幸而主者不敢怠于其职,疲神竭知,夜以继日,孳孳犹恐弗及。如此者,今之所谓贤守也。2203还说:今令所急者,薄书期会而已。政教不修,何以为邑?徒食七品之禄,以在民上,安能使阴阳和、风雨时乎?2105指出教化行而风俗美是地方主官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粤北山区的

47、程乡县知县刘彬以教化风俗为首要职责,置地延师,捐资建造一所学宫和四所社学。程乡县教谕李钦、训导陈禄把刘彬兴学原委记录下来,并派秀才钟宏特地远赴新会,请陈白沙写一篇程乡县社学记。陈白沙欣然允之,并对刘彬捐资办学兴教化的义举称赞不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白沙非常注意利用名人事迹及祠庙来实施道德教化。为了表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以及宋末皇帝赵昺之母杨太后的精忠报国精神,他亲自参与建造大忠祠、慈元庙,还为其配建了正气亭、哀歌亭、碑廊等等。“立哀歌亭于西浒,刻信国诸诗其下”,希望人们在瞻仰这些祠庙的过程中,身历其境,陶冶情操。在陈白沙的耳濡目染下,他的弟子及交往的不少官员都汲汲于教化实践。譬如,广东布

48、政使彭韶、黄明喜,刘金荣: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2024 年第 2 期现代教育论丛16总督朱英、按察司副使陶鲁,肇庆同知顾文时,新会知县丁积,等等,有的盖祠堂、写家训;有的办私塾,育人才;有的修家谱、缮县志;有的定族规,订乡约;有的守礼教,善其身,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化民成俗活动,营造和谐乡村社会。参考文献:1 张廷玉等.明史 M.北京:中华书局,1974.2 陈献章.陈献章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87.3 胡居仁.胡文敬集卷 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28.4 戴震.戴震集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84.5 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 M.济南

49、: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52.6 雍繁星.从“孔颜乐处”到自适任情陈白沙对理学重要命题的超越 J.南开学报,2002(2):29-35.7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M.北京:中华书局,2011.8(明)湛若水著,钟彩钧、游腾达点校.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上)M.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7:410.9(明)湛若水著,钟彩钧、游腾达点校.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下)M.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7:792.10 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7:913.(责任编辑于小艳)The Influence of Chen Baishas Concept of

50、 Neo-Confucianism on Social EdificationHUANG Mingxi&LIU Jinrong(School of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Abstract:Confucian schola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ocial edification,and this concept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Chen Baisha,a Ming dynasty Neo-Confuciani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