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5900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本质上来看,教育公平至少包含两层涵义:一、教育公平是指机会公平,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教育公平首先必须“ 保证”教育机会起点上的公平,即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受教育,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基本的“ 保底教育” , 保证每个人都“有学可上”;其次,必须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并不断地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设法消除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以保障弱势群体对公共教育资源的平等享有权1.留守儿童在农村的受教育状况不仅不能与城市的同龄

2、人相比,而且与农村的同龄人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别,甚至不能享受到真正的“保底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继续大规模的进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而且又亟待得到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农村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甚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选取河南省淮阳县王店乡瓦罐集村等12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在每个自然村随机选取10户留守儿童家庭,借助问卷和个案访谈等方式展开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

3、。另外,在每个自然村的被调查对象中选取2户家庭展开个案访谈。一、调查结果分析(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社会化理论认为,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是一个最重要的初级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直接的互动,自我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父母是这个群体中最重要的个体,孩子通过模仿和认同父母而试图成为父母所期望的人.家庭功能理论认为,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人为主的作用.但是,在父母双方都外出或其中一人外出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从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事实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父母外出导致留守儿童的社会

4、化机能单一化,致使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1。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家庭教育意识,是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没有产生多大不良影响。在走访中,我们发现90的留守儿童父母是初中以下文化.很多农村家长没有家庭教育意识,对自己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没有正确认识.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教育留守儿童是学校的责任,应该由学校老师来管,他们只负责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其本身素质决定的,家长没有什么责任。这可能是导致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的原因。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

5、非留守儿童, 他们的学习能否得到辅导的关键在于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态度。但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父母外出打工显然减弱了家庭监督作用,这使得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与影响的功能大为削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留守儿童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质量不高。2。“隔代监护”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监护类型看,留守儿童存在四种不同的监护类型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辈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2。从走访的12个村120户留守儿童家庭来看, 监护类型如表1所示.表1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依据笔者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主要有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两种监护类型

6、。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隔代监护”成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为夫妻双方的外出就业提供了心理保障,解决了后顾之忧.客观而言,这种方式的出现,确实使留守儿童在衣食起居上有了一定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上有了照顾和支持。但是,留守儿童的成长是一个需要多方面综合作用的过程,从生理到心理,从智育到德育,是一个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社会化阶段。访谈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留守儿童的祖辈们主观上并不是很清楚自己能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清楚能够以何种方式起作用。他们大多家庭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文化素质低,他们都是凭老经验带孩子,存在更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他们一般很少注意饮

7、食的营养搭配,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行。受传统的影响,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需求。缺乏对孩子学业和品行的有效监管.孩子的父母外出之后,老人的负担急剧增加, 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再加上中小学生比较调皮,自制力较低,部分孩子放松学习, 少数孩子出现品行问题。调查的结果显示监护人最关心留守儿童的是身体状况和道德状况,其次是学习情况,心理状况几乎为零(如表2所示).在此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隔代监护的老人虽然也比较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是由于知识和观念的限制,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能力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管,祖辈的主观愿望同客观的效果往往有很大的差距。表

8、2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最关心的问题(二)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存在缺陷,缺乏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父母和教师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 ,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如上所述,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学校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动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

9、多的缺陷.1。教育管理方式的简单化和随意化。现在的农村中小学,由于师资力量和其他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过于简单化和随意化,不能为留守儿童的学习进步和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宽松的环境。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或者犯错误后,老师使用最多的教育管理方式是批评甚至还有变相的体罚,有效的说服引导还不能成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如表3所示)。访谈中还发现,个别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较重,对学生课堂外的教育管理投人的精力十分有限。我们甚至听到一个家长抱怨:“老师家里一忙,就让学生放假, 学生哪能学好”.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个别的,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中小学的客观情况。另外,缺

10、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引起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有些学校在寄宿制学生公寓前面安上铁门铁窗,部分留守儿童感觉是在“蹲监狱”.所以,有少部分留守儿童冒着危险跳窗跳墙去上网,反而导致了安全隐患和学业的荒废.表3 老师对留守儿童最多的教育管理方式注:此为多项选择题, 样本容量为1202.忽视对留守儿童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形成了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多,越是成绩差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少的“马太效应。有部分留守儿童向我们调查人员倾诉“老师就连排座位时都把我们排在最后面,似乎我们这些人可有可无.”3

11、.监护人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不足,致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有盲区.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只有在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下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全面了解,还需要通过家长和社会了解其在校外的表现。但是,留守儿童因为家长不在家,家庭监管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当,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家人。于是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出现空当。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相互分离。调查的结果显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有三个特点,一、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不频繁;二、家长主动与老师的联

12、系稍多;三、孩子的学习是双方联系的主要原因和交流最多的信息(见表4).这些表明,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是事务性的,他们交流的主要信息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交流的时间主要在开学、期中和期末考试时,交流的场所主要是在学校.而在其他的时间和场所,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对儿童的教育影响上仍处于相互疏离状态。主要表现为家庭和学校教育在时空界线上的区分,以及相应的对教育内容和功能的分工。家庭教育关注身体和生活, 学校侧重智力和思想,学生在学校里由学校负责,在课堂上由教师管理,离开了学校,责任就转嫁给家庭和社会。因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相互疏离,不仅使学校无法及时了解和应对学生家庭生活环境的变化、无法满足由此带来的学生对

13、教育的新需求,而且阻隔了家长对学校决策制定、实行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表4 家长与老师联系的具体内容另外,“隔代监护的方式致使祖辈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宠爱,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既存在“有心无力”和不愿意多管教的局面,也存在着不配合甚至是反对学校管教的局面。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认为,一旦留守儿童在学校上学,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应该由学校老师负责解决,而对自己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和教育则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当留守儿童在学校出现错误受到老师批评时,部分监护人不能正确看待,找老师理论的场面也时有出现,这些都使得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有顾虑.二、对策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是留守儿童及父母在整个社会结构

14、中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其在教育系统中同样处于弱势地位,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家庭中, 其父母的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使其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成为被忽视的边缘群体。在学校,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和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感觉不到集体的温暖,同样处于边缘群体。本文开头提到,教育公平首先必须“保证”教育机会起点上的公平,即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受教育,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基本的“保底教育”, 保证每个人都“有学可上”其次,必须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并不断地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设法消除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以保障弱势群

15、体对公共教育资源的平等享有权。要实现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逐渐改变留守儿童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和教育系统中的弱势地位。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改革户籍制度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其核心在于逐步消除导致城乡隔离的各种户籍相关制度,以保障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自由流动,从而确保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能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户籍的功能应只限于对人口进行登记注册,以实现对人口的管理.而我国当前将它与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相挂钩是不科学的,这会使得户籍异化为利益分配的工具。因此,应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

16、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所在3.2。推动和健全有关留守儿童的立法工作.修订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和安全等工作要有相应的法律措施保护未成年人法的实施细则与司法解释,应有利于加强对不法侵害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人的惩治力度,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体现这一精神。在法规规定中,完善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的非刑事性的人身伤害的追责制度,进一步明确学校责任的范围、教师的责任与义务通过法治途径,强化网吧的管理力度以保护留守儿童及其他儿童, 避免他们在网吧环境中受到负面影响.3。推动社会关注,形成合力。留守儿童

17、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政策、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保证他们不受歧视地接受义务教育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农村建设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先进文化,优化农村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要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儿童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要通过多种渠道策划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主题活动,把有爱心的人士吸纳到关爱行动中来4。要采取“一帮一”的结对方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关爱,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省与省之间要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合作行动,促进社会关注在更广层

18、面上形成合力。4.对于打工家庭来说,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家长及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从制度上规范农民工的外出行为,强化他们的监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尽量做到打工挣钱与子女教育的有机结合。5。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理应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学校内部应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建立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等,帮助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常识与教育方法。学校还可以组织“留守学生”

19、与家长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开展以电话或网络为手段的“亲情连线”活动,加强孩子与父母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多样地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留守儿童” 自尊、自立意识,指导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身心健康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参考文献1王嘉毅, 吕晓娟。教育公平视野中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J.甘肃社会科学, 2007(6):8588.2段成荣, 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536.3冯帮.带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J.河北教育,2007(12):14。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研究部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004(10):15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