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5577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六一居士传练习阅读六一居士传一文,完成练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 疾走:快速奔跑 B.子欲逃名者乎 逃名:逃避名声C.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素慕:向来羡慕 D.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无称:没有名称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辞退官职B.聊以志吾之乐尔 志向 C.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形容D.尚何暇于五物哉 闲暇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太山在前而不见B.使吾形不病而已悴C.子知轩裳珪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D.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2、字与例句“而屡易其号”中的“其”字意思相同()A.客曰:其乐如何 B.赐其骸骨 C.吾其何择哉 D.其大者有二焉5.以下各组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家藏书一万卷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C.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D.夫士少而仕,老而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六一,何谓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D.此吾之所以志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7最能表明作者渴望隐退的原因的一组 ().予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

3、而先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A.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结合自己一生的经历,从自己晚年更号“六一居士”的来由说起,叙说自己的爱好情趣以及渴望隐退的心情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B.引用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不是矫情的表现。C.作者选择沉醉于“五物”之中,是因为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D.本文作者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逐层阐述自己的思

4、想和情趣,较于直抒胸臆般讲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情感变化更有层次。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真正的乐趣,说到渴望退休,体现了作者寄情于物、独善其身的思想。B.“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充分体现了作者希望皇上恩准退休的迫切心情和对皇上的由衷感激之情。C.文章采用了赋的主客问答方式,便于逐层阐述自己的思想和情趣,而且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D.“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那一段精彩的答词,连用四句形象化的描绘以写其悠然自适的专注之情,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10.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5、.“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一句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B.作者认为自己“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的原因是:官场事务和忧患思虑;C.作者已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天子“恻然哀之,赐之骸骨”,已准许了他的要求;D.本文采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笔调悠闲诙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6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传练习答题卷练习答题卷班别:姓名:座号:成绩: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6六一居士传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D 【无称,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2.B 应为“记,记述”3.D【解析:解析:本题中,ABC 三项中“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 项中表示并列关系。】4.答

6、案:B 【B 项中的“其”,自己的 A 项 指示代词“那,那些”;C 项 表停顿;D 项 指示代词“这”】5.答案:D【A 项 定语后置句;B 项 状语后置句;C 项 被动句】6.C 【A.宾语前置 B.状语后置 C.定语后置、被动句 D.判断句】7 D 8.A【没有写自己的经历】9.B【B 项表面上感激,骨子里是对宦海沉浮、几度贬官,历尽坎坷的心酸、苦闷、失意与不满。】10.C【解析:仔细阅读原文可知,C 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由本文开头与本段“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可知,朝廷还未答应欧阳修的请求。根据记载,欧阳修于熙宁四年六月获准还乡,而本文写于熙宁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