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二〇一三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试题共三部分,5页,计23题。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生之为人,我们需要接受,更需要承受。承受是为寻求迸(▲)发而做的自我蓄结,是一种实现自我的最完美的收敛。每一次承受,无不宣xiè(▲)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以肩膀和胸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才能真正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承受了炼狱 之痛,就有了获得新生的欢欣和感悟。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他的步履(▲ )沉稳而安xiáng(▲),他的人生却也因此丰富而深厚。
2、默写。(8分)
(1)采菊东篱下, ▲ .
(2) ▲ ,天涯若比邻。
(3)海日生残夜, ▲ 。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诗句是: ▲ , ▲ 。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 ▲ .
3、名著阅读(7分)
(Ⅰ)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2分)
A.《名人传》讲述了贝多芬、托尔新泰和米开朗琪罗三位巨人的英雄事迹。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励志小说,作品成功塑造丁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光辉形象。
C.老舍写的《骆鸵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记叙了祥子几次买车的经历,反映了旧中国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D.《水浒传》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塑造了众多的好汉形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这部作品中的一个故事情节.
(Ⅱ)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沭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将近三更时分,怨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同东南风大起。
(1)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 .(2分)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1分)
答: ▲ 。
(3)从上面语段看,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原著中再找出一个有关孔明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分)
答: ▲ 。
4、下面语段有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符号直接在原文修改,不超过6处。(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笔者在会上获悉,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限制。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齐备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这些自然保护区使我国75%的陆地生态系统、88%的野生动物、65%的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的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都得到了有效保护。为了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社会发展格局中,政府将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
5、语文实践活动(4分)
随着“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口号的提出,“幸福”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一致方向。为了使同学们认识、理解、珍惜并创造“幸福”,学校举行了以“享受学习,创造幸福”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1)阅读下列一则与“幸福"有关的材料,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2分)
当前,创建幸福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11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教育考察中提出:“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 十二五”开局后,各级政府把幸福教育看做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类学校规范课程设置,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当代中学生也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着幸福,但是他们却感受不到幸福。面对良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无动于衷,感慨自己的不幸,甚至感到人生无聊乏味。中学生上网打游戏成为普遍现象,很多人自私、贪婪、粗野、追求感官刺激.幸福感淡化成为当代青少年存在的严重问题。
答: ▲ 。
(2)为了让大家正确理解“幸福”,宣传小组进行了专题采访。请你根据采访记录,从中提取体现“幸福”的关键词。(2分)
老人说:“健康就是莫大的幸福”;母亲说:“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我每天的付出就是一种幸福”;学生说:“有爸爸妈妈、老师、朋友的关爱,我很幸福”;护士说:“忙忙碌碌,虽然辛苦,但能为患者的康复服务,也是幸福”;白领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同事关系和谐,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幸福”是 ▲ 。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6-7题(7分)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用自己的话描绘“带月荷锄归"的优美意境。(3分)
答: ▲ 。
7、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4分)
答: ▲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8—12题(15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 (2)后襄公鼓之 ▲
9、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 .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 .
11、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 ▲ 。
12、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 ▲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3分)
请别让一粒沙成为你成功的阻碍
①每一天,我们仿佛都在焦躁地等待.等待我们被委以重任,来施展我们的抱负、尽显我们的才华,而不甘于庸庸碌碌、平平凡凡了此余生。诚然,这无可厚非。但是,当每一天我们所做的依然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时,我们开始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对待平凡琐碎的工作,缺少热情,敷衍了事。然而,殊不知机会就在这些无谓的嗟叹中悄悄地溜走了.
②“每个人所作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一件的小事构成的。。。.。.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事。”这是《没有任何借口》中的一段话,听来平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其实,人生就是由这许许多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
③ 从孔子的“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到“ ▲ ",可见“注重细节"自古以来便是名学大儒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就是从妥善处理点滴小事的过程中,你的能力及工作态度就可能被领导和同事认可,你优良的个人形象也在潜移默化中构造,反之亦然。就好象露珠虽小,但是折射出的却是整个世界.
④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参悟深邃的哲理。他们不会将处理琐碎的小事当作是一种负累,而是当作一种经验的积累过程,当作是做一番宏图伟业的准备。不厌其烦地拾起细碎的石块,日积月累构筑起来了却是高耸雄伟的城堡。只有站在城堡俯瞰脚下的壮美景色时,你才会体味到这些小事的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⑤相反,那些对琐事不屑一顾,处理问题时消极懈怠的人,鲜有成功者。这类人往往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成功对他们来说就是等待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
⑥其实更让人痛惜的是另一种人,他们平时勤勤恳恳的工作,并且卓有成效,成功已经指日可待.可就是因为一时的疏忽麻痹而与几乎已经唾手可得的成功失之交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因为一次失误从前所作的种种努力都付之东流.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勇者发誓要排除万难攀登一座高峰。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出发了。然而,他却没能不负众望实现理想,他放弃了.出人意料的是,使他放弃的原因只是鞋中的一粒沙.在长途跋涉中,恶劣的气候没有使他退缩,陡峭的山势没能阻碍他前行,难耐的孤寂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疲惫与饥寒没有使他畏惧,不知何时他的鞋里落入一粒沙,起初他并没在意,他原本有时间和机会把那粒沙从鞋里倒出来的,可是在我们的勇士眼中,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的确,比起勇士所遇到的其它的困难来讲,那粒沙的存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越走下去那粒沙越是磨脚,终于每走一步都伴随着锥心刺骨的疼痛,他终于意识到这粒沙的危害,他停下脚步,准备清除沙粒,但是却惊异的发现,脚已经被磨出了血泡,沙被清除出去了,可是伤口却因感染而化脓。最后,除了放弃他别无选择.
⑦听完这个故事我们总会替他的遭遇惋惜,然而就在我们惋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要重蹈覆辙。不要轻视你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即便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也要把它做到完美、极致,别让一粒沙成为你成功的阻碍。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 .
14、下面有句名言是从第③段空白处抽取出来的,请选择最合适的一句.( ▲ )(2分)
A.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B.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
15、分析第③段加粗划波浪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 。
16、第⑥段中倾斜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
17、请你说说标题“请别让一粒沙成为你成功的阻碍”的含义。(3分)
▲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2题(18分)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18、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3分)
答: ▲ 。
19、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答: ▲ 。
20、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4分)
答: ▲ 。
21、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3分)
答: ▲ 。
22、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4分)
答: ▲ 。
三、作文(70分)
23、作文【任选一题】
作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二:材料作文。
世界撑杆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雅号“一厘米王”,因为在重大比赛中每次都能将自己保持的纪录提高一厘米.当他成功越过6。25米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当初我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那我绝对达不到今天这个高度。”
是呀,生活中,很多人在现实梦想的路途中半途而废,不是完成梦想的难度过大,而是自己梦想太大,让自己感到太遥远。如果不断缩小你的梦想,那你的梦想终会实现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也许有许多想法,写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50字;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〇一三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答题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7分)
(Ⅰ)( )。(2分)
(Ⅱ)(1)《 》 。(2分)
(2)(1分)
答: 。
(3)(2分)
答: 。
4、下面语段有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符号直接在原文修改,不超过6处.(4分)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笔者在会上获悉,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限制.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齐备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这些自然保护区使我国75%的陆地生态系统、88%的野生动物、65%的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的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都得到了有效保护.为了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社会发展格局中,政府将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
5、语文实践活动(4分)
(1)(2分)
答: 。
(2)(2分)
“幸福”是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6-7题(7分)
6、(3分)
答:
。
7、(4分)
答: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8—12题(15分)
8、(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后襄公鼓之
9、( )(3分)
10、(4分)
(1)译文:
。
(2)译文:
。
11、(3分)
答:
。
12、(3分)
答: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3分)
13、(3分)
答:
。
14、( )(2分)
15、(3分)
答:
。
16、(2分)
答:
。
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17、(3分)
答: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2题(18分)
18、(3分)
答:
.
19、(4分)
答:
。
20、(4分)
答:
。
21、(3分)
答:
.
22、(4分)
答:
。
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三、作文(70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