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与旅游开发模式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5380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与旅游开发模式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与旅游开发模式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与旅游开发模式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6 0卷2 0 2 4年第1期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V o l.6 0 2 0 2 4 N o.1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D O I:1 0.1 6 7 8 3/j.c n k i.n w n u z.2 0 2 4.0 1.0 1 7收稿日期:2 0 2 3 0 7 0 5;修改稿收到日期:2 0 2 3 1 2 3 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 3 XM Z 0 3 7)作者简介:曾丽荣

2、(1 9 9 0),女,甘肃平凉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饰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E m a i l:1 0 0 5 1 9 7 3 2 8q q.c o m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与旅游开发模式探析曾丽荣(宁夏大学 民族与历史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西夏学研究院,宁夏 银川 7 5 0 0 2 1)摘要: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是秦巴山区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和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针对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基于地理学空间视角,借助G I S空间分析功能,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法研究其空间格局,探讨其旅游开发模式.结果表明,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

3、间格局与汉江、秦蜀古道呈强相关性;市域尺度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整体形成了以勉县、汉台区、城固县为核心的主密度圈和以南郑区、洋县、留坝县为核心的次密度圈,呈“内密-外疏”的空间格局;县域尺度的空间分布类型均为集聚型,但集聚化程度差异较大且空间异质性突出,层级性特征显著.基于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旅游开发现状,对具有文化关联性、空间格局规律性的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提出运用“国家文化公园”模式进行整体性旅游开发,构建多层级系统性的整体旅游开发空间格局策略.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旅游开发模式;汉中市;两汉三国中图分类号:K 9 0 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4、1-9 8 8(2 0 2 4)0 1-0 1 1 5-1 0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 a n d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d e l o f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i n H a n z h o n g C i t yZ E NG L i-r o n g(I n s t i t u t e o f W e s t e r n X i a S t u d i e

5、s,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i n e s e E t h n i c C o mm u n i t y,C o l l e g e o f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a n d H i s t o r y,N i n g x i a U n i v e r s i t y,Y i n c h u a n 7 5 0 0 2 1,N i n g x i a,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b s t r a c t:T h e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6、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i n H a n z h o n g C i t y a r e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c u l t u r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Q i n b a M o u n t a i n s,a n d a l s o a n i m p o r t a n t m a t e r i a l c a r r i e r f o r 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 i n h e r i t a n

7、c e a n d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s e a r c h w i t h t h e h e l p o f G I S s p a t i a l a n a l y s i s f u n c t i o n s,n e a r e s t n e i g h b o r i n d e x,k e r n e l d e n s i t y e s t i m a t i o n a r e u s e d,t a k i n g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8、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i n H a n z h o n g c i t y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d i s c u s s e s t h e i r 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 a n d i t s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d e l.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9、 o n o f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i n H a n z h o n g C i t y s h o w s a s t r o n g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t h e H a n R i v e r a n d t h e Q i n a n d S h u a n c i e n t r o a d s;T h e u r b a n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10、t i o n o f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i s a g g l o m e r a t e d,f o r m i n g t h e m a i n d e n s i t y c i r c l e w i t h M i a n C o u n t y,H a n t a i D i s t r i c t a n d C h e n g g u C o u n t y a s t h e c o r e a n d t h e s u b-d e n s i t y c i r c l e w i t h N a

11、 n z h e n g D i s t r i c t,Y a n g x i a n a n d L i u b a C o u n t y a s t h e c o r e,i t p r e s e n t s a 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 o f“i n s i d e d e n s e a n d o u t s i d e s p a r s e”;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t y p e s o f i mm o v a b l e 511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12、第6 0卷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V o l.6 0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i n e a c h c o u n t y o f H a n z h o n g C i t y a r e a l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t y p e,b u t t h e d e g r

13、e e o f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v a r i e s g r e a t l y,a n d t h e s p a t i a l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o f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i s p r o m i n e n t,t h e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B a s e d o n t h e s p a t i

14、 a l p a t t e r n a n d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i n H a n z h o n g C i t y,t h i s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 u s e t h e“N a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 P a r k”m o d e l f o r

15、o v e r a l l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r t h e c u l t u r a l l y r e l a t e d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a n d b u i l d s m u l t i-l e v e l s y s t e m a t i c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p a t i a l p a t t e

16、 r n.K e y w o r d s: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d e l;H a n z h o n g C i t y;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不可移动文物是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囊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1.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

17、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不可移动文物所表达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故不可移动文物研究对于从宏观上了解区域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发展面貌,促进区域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外不可移动文物研究多被置于文化遗产的研究框 架 之 内,内 容 涉 及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与 价 值 评估3-6、文化遗产旅游与开发7-8、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及其应用9-1 0、文化遗产规划与设计等1 1-1 2.国内不可移动文物研究侧重其

18、价值1 3-1 4、保护利用1 5-1 6、旅游发展1 7-1 8、管理与数字化1 9-2 0、分布与成因等2 1-2 2.整体上,国内不可移动文物研究多以旅游学、经济学、建筑学等学科为视角展开.基于地理学视野,对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的研究虽不断增多,但其研究对象或为石窟寺2 3、古建筑2 4、古遗址2 5等某一类型,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6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 7.关于不可移动文物旅游开发的研究,则主要聚焦不可移动文物旅游开 发与城市发 展2 8、旅游 开发与社区 居民2 9、旅游开发路径3 0等方面,缺少基于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体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汉中地处川、陕

19、、甘、渝、鄂五省(市)交界处的秦巴山区,是中国地理版图上南北交汇、东西通联的核心地带,拥有2 3 0 0多年的建城史,底蕴深厚、文脉绵长,而以“两汉三国”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赋予了两汉大地独特的文化气质.汉中是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始封之地、兴王之所”,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三秦以定天下,开创了集大成性、包容性、辐射性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汉文化;三国时期,汉中亦是全国政治、军事的焦点与三大主战场之一,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三国文化.汉中遗留的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成为此地的核心文化资源,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更是在秦巴山区具有原发性与奠基性、高密度性、高级别性以及广泛的民间影响性3 1.因之,

20、本研究借助G I 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对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进行研究,进而结合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旅游开发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开发模式,为促进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耦合发展提供科学参考.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不可移动文物具体数据来源于各级文物管理部门提供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 0 0 72 0 1 1年)数据以及在此之后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报告数据(截至2 0 2 2年3月),统计出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共1 9 1处.不可移动文物各等级数据源自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公布的1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的省级文

21、物保护单位、汉中市及各县(区)人民政府官网公布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数据.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具体包括两部分:其一,各级人民政府在核定公布时明确其时代为两汉三国时期,共1 8 4处;其二,各级人民政府在核定公布时,明确张良庙、武侯祠、蔡伦墓祠、611 2 0 2 4年第1期 曾丽荣: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与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2 0 2 4 N o.1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 a n d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d e l o f i mm o v a b

22、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子房山张良庙、张鲁城与烽火台遗址、五门堰、杨填堰共7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时代属于宋元明清时期,但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所表达的文化内核属于两汉三国文化,所涉及的人物均为两汉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而也纳入了本研究之中.1.2 研究方法G I S空间分析法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为对象,运用A r c G I S 1 0.5建立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属性数据库,并利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算法等研究方法,

23、对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地理空间格局进行测度研究.1.2.1 最邻近指数(NN I)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可用以反映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3 2.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分为三种类型:聚集型、均匀型和随机型.计算方法是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的比值,本文以此方法来判定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类型,计算公式为:rE=12n/A,R=r1rE,(1)其中,R为最邻近指数;r1为空间实际最邻近距离;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A为研究区面积;n为区域内研究对象数量.当指数R=1时,说明不可移动文物为随机分布;当R1时,不可移动文物趋于均匀分布;当R1时,

24、不可移动文物呈集聚型分布.1.2.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学、经济地理、产业集聚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主要说明研究对象的绝对集中情况.本文以地理集中指数度量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状况,计算公式为G=1 0 0%ni=1XiT 2,(2)其中,G表示不可移动文物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县(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T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n为汉中市县(区)的数量.G之取值介于0 1 0 0%之间,G值越大,表明不可移动文物在各县(区)的分布越集中;越小则分布越分散.1.2.3 核密度估计法(K D N)核密度估计法是指地理事件可以发生在空

25、间的任何位置,但是在不同区域发生概率不同.此方法能体现点要素的集聚程度和具体集聚地,本文将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作为点要素,通过分析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核密度,估计量测其空间集聚特征,其计算公式为h(s)=ni=13h41-(s-si)2h2 2,(3)其中,s为待估计对象的位置;si落在以s为圆心、h为半径的圆形范围内的第i个估计对象的位置.2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分析2.1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基本情况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但不可移动文物在总体分布、类型分布、级别分布上差异显著(表1).表1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分布数量统计T a b 1 D i

26、 s t r i b u t i o n q u a n t i t y o f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i n H a n z h o n g C i t y县/区分布总数类型分布级别分布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未核定不可移动文物汉台区2 91 11 71-1422 2南郑区1 239-1 2城固县3 11 11 91-2442 1洋 县1 2561-1-29勉 县6 22 43 44-24

27、45 2西乡县815-2-1-7略阳县641-11-14宁强县733-1-7镇巴县422-1-3留坝县1 81 611-1-21 5佛坪县22-1-1合 计1 9 18 29 78481 51 51 5 3711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第6 0卷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V o l.6 0 就总体数量分布而言,勉县分布的两汉三国不可移 动 文 物 数 量 位 居 首 位,约 占 全 市 总 数 的3 2.4

28、6%,其余依次为城固县(1 6.2 3%)、汉台区(1 5.1 8%)、留 坝 县(9.4 2%)、南 郑 区 和 洋 县(6.2 8%)、西乡县(4.1 9%)、宁强县(3.6 6%)、略阳 县(3.1 4%)、镇 巴 县(2.0 9%)、佛 坪 县(1.0 5%).在类型数量分布上,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以古墓葬和古遗址类数量最多,共占总数的9 3.7 2%;古建筑和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极少,共占总数的6.2 8%.从级别数量分布来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 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各1 5处;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 5

29、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少,仅占总数的4.1 9%;省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共占总数的1 5.7 1%,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占总数的8 0.1 0%.2.2 不同尺度的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分析2.2.1 流域尺度 通过对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与汉中境内流域进行空间匹配分析,发现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集聚于汉江流域,且汉江北岸的分布密度远高于汉江南岸.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与主要流域 汉江空间分布耦合良好.运用A r c G I S 1 0.5软件空间分析功能,计算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距流域的欧氏距离,可知距水源2 k m以内,共有两汉

30、三国不可移动文物9 3处,占总数的4 8.7 0%;有4 9处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在距水源2 k m至4 k m的范围内,占总数的2 5.6 6%;而距水源4 k m至6 k m、大于6 k m的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各有2 6和2 3处,分别占总数的2 1.4 6%和1 5.1 8%.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随着与河流的距离而扩大,但其数量呈递减趋势.2.2.2 道路尺度 在复原研究区域内秦蜀古道的基 础 上 对 秦 蜀 古 道 进 行 矢 量 化,并 运 用A r c G I S 1 0.5软件空间分析功能,计算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距秦蜀古道的欧式距离,此处将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

31、 物与秦蜀 古道的 距 离 划 分 为 小 于2 k m、2至4 k m、4至6 k m、大于6 k m四个等级,各等级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数量依次为6 9,5 5,2 8,3 9处.在距离6 k m的范围内,两汉三 国 不 可 移 动 文 物 的 空 间 分 布 数 量 占 总 数 的7 9.5 8%,但其空间分布数量与距秦蜀古道的距离呈反比,距秦蜀古道越远,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越少,反映了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与秦蜀古道的强相关性.2.2.3 市域尺度 对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市域空间分布进行最邻近指数分析,发现其实际最邻近距离r1=5.8 9 k m,理 论最邻近距 离rE=

32、5.9 9 k m,最邻近指数R=0.9 81,表明市域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同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对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市域分布的集聚化程度进行计算,地理集中指数G=4 2.1 9%,集中化程度较高.为深入地分析并呈现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市域空间集聚的具体格局,运用A r c G I S 1 0.5核函数进行测度,生成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市域核密度空间分布图(图1),发现其在空间分布形成了三个层级的集聚区,其中勉县-汉台区、城固县为一级核心集聚区,留坝县为二级集聚区,洋县、南郑区为三级分布区,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佛坪县分布略少.图1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市域核密度空间分布 F

33、 i g 1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c i t y-d o m a i n k e r n e l d e n s i t ye s t i m a t i o n o f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i n H a n z h o n g C i t y2.2.4 县域尺度 汉中各县(区)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地域空间分布异质性突出.根据表2,发现在汉中2区9县的行政单元空间上,两汉三国不

34、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的最邻近指数R皆小于1,均为集聚型;而各县(区)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聚集程度差异较大.勉县、城固县、汉台区集中化程度相对较高,洋县、南郑区、留坝县集中化程度较低,其余县集中化程度极低.运用A r c G I S 1 0.5核函数进行测度,生成各县(区)不可移动文物核密度空间分布图(图2).汉台区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形成了两个层级的分布区811 2 0 2 4年第1期 曾丽荣: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与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2 0 2 4 N o.1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 a n d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35、m e n t m o d e l o f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表2 汉中各县(区)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各指数与空间分布类型T a b 2 I n d i c e s a n d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t y p e s o f i mm o v a b l e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e r i o d s o

36、f H a n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i n H a n z h o n g区/县最邻近指数实际最邻近距离/k m理论最邻近距离/k m最邻近指数/k m地理集中指数/%空间分布类型汉台区0.3 62.3 80.1 51 5.2 6集聚型南郑区0.7 17.6 40.0 96.3 1集聚型城固县0.6 74.2 70.1 61 6.3 1集聚型洋 县0.6 38.1 70.0 76.3 1集聚型勉 县0.6 73.1 10.2 13 2.6 3集聚型西乡县0.9 01 0.0 60.0 84.2 1集聚型略阳县0.4 51 0.8 60.0 43.1 5

37、集聚型宁强县0.3 81 0.7 60.0 33.6 8集聚型镇巴县0.5 21 4.6 50.0 32.1 0集聚型留坝县0.4 25.2 10.0 89.4 7集聚型佛坪县0.5 81 2.6 40.0 41.0 5集聚型(图2(a),即以东大街街道-七里街道为中心的集聚区和以龙江街道-宗营镇、老君镇为中心的主要分布区.南郑区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呈两个层级的分布区(图2(b),即以梁山镇-大河坎镇为中心的一级核心分布区和以黄官镇为中心的二级分布区.城固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形成了两个核心集聚区(图2(c),分别是博望街道-五郎庙镇-原公镇-桔园镇集聚区和柳林镇-沙河营镇

38、集聚区.洋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集聚于以洋州街道-龙亭镇-戚氏街道为核心的区域(图2(d).勉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呈两个核心集聚区(图2(e),为武侯镇-定军山镇-勉阳镇-周家山镇-温泉镇集聚区和老道寺镇-褒城镇集聚区.西乡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分布在堰口镇(图2(f).略阳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在白水江镇、马蹄湾镇、两河口镇与黑河镇、徐家坪镇、兴州街道略有分布(图2(g).宁强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主要聚集于大安镇(图2(h).镇巴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仅在泾洋镇、平安镇、长岭镇、小洋镇略有分布(图2(i).留坝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呈两个层级的分布区(图2(j),即以紫柏街

39、道-武关驿镇为中心的一级集聚区和留侯镇、江口镇二级分布区.佛坪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仅分布于岳坝镇与长角坝镇、大河坝镇(图2(k).3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旅游开发模式探索3.1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旅游开发现状汉中依托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名市”“文化强市”战略,不断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在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汉中将张骞墓、武侯祠、武侯墓、张良庙的旅游开发与其他产业紧密融合,推出两汉三国文化旅游园区、文化主题园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开发效果较为显著.如诸葛古镇景区依托武侯祠形成的集历史文化民俗民艺、实景演出、休闲娱乐、人文建筑等多元一体的旅游景

40、区;张骞文化园通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观光区、文化融合体验区、文化创意产业区、农业文明交流区,以及张骞文化景观轴等重点项目,欲建成集旅游、文化、生态、城市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新市镇.但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仅有少数地域上接近的不可移动文物规划为一体,如勉县依托定军山、武侯祠、武侯墓、马超墓祠打造三国文化旅游度假区;汉台区依托古汉台、拜将台、饮马池建立彰显汉文化的群落式博物馆及历史文化街区.但整体而言,区域内遗产资源缺乏合作意识,难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未能以两汉三国文化为主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跨县(区)的两汉三国文化旅游体系,呈现出局部的、分散的旅游开发局面,应有的整体文化吸

41、引力得不到有效发挥.3.2 国家文化公园模式下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旅游开发模式构建上的可行性分析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源于2 0 1 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国家文化公园的承载主体具有明显的线性空间特征,且强调寻求公园内部的文化关联性.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理念自2 0 1 7年提出至今,作为一个创新命题,其建设实践正在全面展开,理论体系也正在建构过程中3 3.通过国家文化公园模式的构建,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功能关联的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进行保护,也可以解决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关联的

42、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间的整合.3.2.1 独特的遗产资源分布特征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呈沿汉江密集分布的特征,且表现出911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第6 0卷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V o l.6 0 图2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县域核密度空间分布图F i g 2 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k e r n e l d e n s

43、 i t y e s t i m a t i o n o f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 a n d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o f e a c h c o u n t y i n H a n z h o n g C i t y与秦蜀古道的强相关性,此为基于“两条线路”,使从宏观上构建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成为可能.同时,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市域尺度的空间分布可为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宏观空间格局策略的构建明确核心与重点.在县域空间分布上,汉台区、南郑区、洋县、西乡县、留坝县形成了两个层

44、级的分布区,其中第一层级为核心分布区;城固县、勉县形成了两个核心集聚区;宁强县、略阳县、佛坪县、镇巴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少,分布较为分散.此种空间格局为基于各县(区)“文物集群”的不同状况,从中观层面上构建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空间格局策略提供了依据.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独特的空间格局,使时间上以两汉三国文化为纽带,空间上以汉江和古蜀道为轴线,遵循线性保护、集群保护、单体保护相结合的理念,运用国家文化公园的模式进行整体性旅游开发切实可行.3.2.2 已具备理念及规划条件 通过国家文化公021 2 0 2 4年第1期 曾丽荣: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与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2 0

45、 2 4 N o.1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 a n d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d e l o f i mm o v a b l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园模式对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旅游开发,符合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在发展方向上有效地与国际接轨.现如今,在国民的物质需求已获得极大满足的时期,精神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而当下国家文化公园已成为引领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创

46、新、打造文化强国的重要国策.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模式的构建,也是对国家重要国策的响应.从2 0世纪6 0年代开始,一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陆续出台一系列法令条规,为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奠定了法律基础,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汉中对于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意识,目前已成立了三个景区管理委员会,为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模式的构建做好了管理体制上的准备.与此同时,汉中已做了大量的规划工作,现已有与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相关的文化遗址公园、文化遗产主题园区、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且原有遗产规划的实施也带动了周边、外围协调区域民生的改善,这些均为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

47、园模式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3 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模式整体空间格局策略3.3.1 基于“两条线路”的宏观策略 根据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流域尺度和道路尺度的空间格局,依托汉江和秦蜀古道这“两条线路”,提出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一带、一路”的宏观空间格局(图3 a):“一带”,即以汉江为轴带的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带,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沿汉江密集分布,且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与1 0 8国道、3 1 6国道、西汉高速公路、途经西乡县和镇巴县的包茂高速公路、途经汉台区和南郑区的2 1 1省道、途经勉县的3 0 9省道等现代道路的分布契合度高,可依托汉江将宁强、勉县、汉台区、南郑区、洋

48、县、西乡县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的区域进行整合,以汉江为轴带,以现代道路为依托,形成以一江两岸两汉三国文化遗产景观带为特色的旅游带;“一路”,即秦蜀古道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旅游路,依托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整合秦蜀古道所经地区如城固县、勉县、南郑区等县(区)的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完善秦蜀古道文化旅游廊道,形成重要的旅游线路.弗里德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和边缘区组成的,可以简化为“核心-边缘”结构.只是有些区域的“核心-边缘”结构呈现出复杂的形态特征,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3 4.通过上文对汉中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宏观格局的建构,根据“核心 图3 两汉

49、三国国家文化公园宏观格局规划图F i g 3 M a c r o-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 m a p o f n a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 p a r k o f H a n a n d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边缘”理论,结合汉中行政区划以及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市域尺度的空间格局,可将汉中勉县、汉台区、城固县作为宏观空间格局构建的三个极核,构建一级核心区;将留坝县、洋县、南郑区培育为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的二级核心区域;将略阳县、宁强县、西乡县、镇巴县、佛坪县作为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构建的边缘区,

50、形成“三核-多层级极核”的布局(图3 b),以明确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宏观空间格局构建的核心与重点.3.3.2 基于“文物集群”的中观策略 中观策略121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第6 0卷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V o l.6 0 着力解决两汉三国国家文化公园模式构建中各行政区域内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旅游开发问题.基于汉中各县(区)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状况,结合各县(区)不可移动文物的集群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