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 年 3 月Vol.26No.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第 26 卷 第 2 期Mar.2024DOI:10.11885/j.issn.1674-5094.2023.06.14.01文章编号:1674-5094(2024)02-0019-09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关键节点因果逻辑下的乡村制度变迁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高价彩礼治理案例邝良锋,黄禹鑫*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摘要:关键节点理论是历史制度主义关于传统制度
2、如何突变的一种新解释。四川凉山彝族高价彩礼治理实践为理解乡村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在乡村秩序维持阶段,容许性条件和生成性条件的双缺位致使传统秩序继续保持路径依赖的历史惯性;在乡村秩序改进阶段,乡村内部萌发生成性条件,但容许性条件的匮乏让传统秩序依然难以实现质变;在乡村秩序突破阶段,外部政策的要求满足变迁的容许性条件,内生力量的需要则满足变迁的生成性条件,二者结合使关键节点的因果逻辑得以有效发挥。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党建引领是关键因素,群众内生力量是基础动因,而自我实施是维持变迁的保障。关键词:关键节点理论;制度变迁条件;乡村制度变迁;彩礼习俗;党建引领The Causal Logic o
3、f Critical Junctures and the Change of Rural OrderA Case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of Betrothal Gifts of the Yi Ethnic Group in LiangshanKUANG Liangfeng,HUANG Yuxin*School of Marxism,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1130,ChinaAbstract:Thecriticaljuncturetheoryisanewinterpretationofhis
4、toricalinstitutionalismonhowtraditionalinstitutionsundergosuddenchanges,proposingpermissiveandproductiveconditionsfortheformationofcriticaljuncture,butwithoutanalyzingthestage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The practice of managing the highly-priced betrothal gifts of the Yi Ethnic Group in LiangshanSichu
5、an provides us with a complet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al changes.In the stage of maintaining rural order,the absence of permissive and productive conditions leads to the continued historical inertia of path dependence on traditionalorder;in the stage of improving rural order,productive
6、conditions arise in the countryside,but due to the lack of permissiveconditions,traditionalorderhasdifficultytoundergoqualitativechange;inthestageofmutatingruralorder,therequirementsofexternal policies meet the permissive conditions of change,and the needs of endogenous forces meet the productive co
7、nditionsof change.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enable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usal logic of critical juncture.It was foundthat in the process of mutation,party building guidance is a key factor,the awakening of the endogenous power of the massesis the fundamental motivation,and self-imp
8、lementation is the guarantee for ensuring the change to continue.Keywords:criticaljuncturestheory;conditionsforinstitutionalchange;institutionalchangeinthecountryside;betrothalgifts;party building guidance邝良锋,黄禹鑫 关键节点因果逻辑下的乡村制度变迁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高价彩礼治理案例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2):1927KUANG Liangfeng,HUANG
9、 Yuxin The Causal Logic of Critical Junctures and the Change of Rural Order:A Case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ofBetrothal Gifts of the Yi Ethnic Group in LiangshanJ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4,26(2):1927*收稿日期:20230614作者简介:邝良锋(1973),男(汉族),湖南郴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基层治
10、理。通信作者:黄禹鑫(1998),男(汉族),四川广元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基层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基金项目:四川省纪检监察学会、四川省纪检监察研究中心 2022 年度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纪检监察制度研究”(SCJ220206);四川农业大学 2022 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分级激励与公众参与: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如何有效发挥”(2022YBM04)。20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引 言如何打破路径依赖是历史制度主义分析制度变迁的重要视角。对此问题,国外研究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设计新制度并通过强制力量来推行;二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影响主体偏好而形成
11、新的路径;三是通过对共同演化的过程调整来构造新路径1。当前,国内研究也持同样观点,如主张通过正式制度介入2或其他非正式社会力量的参与来破解因单一主体的偏好带来的路径依赖3以及采取优化激励机制4等措施实现渐进变迁。现有研究为分析制度变迁提供了有益视角,但单纯基于路径依赖的分析仅能解释制度变迁的最终结果。换句话说,只要措施最终能够打破制度的路径依赖,那么就是有效的,而这并不能澄清制度是如何变迁的过程性问题。基于此,关键节点理论的诞生填补了上述缺陷。所谓关键节点,即是制度变迁的起点5。学者们普遍认为关键节点的形成能够引发制度更新676,那么怎样才能形成关键节点呢?科列尔于 1991 年率先提出了关键
12、节点的分析框架,基本构成要素呈现出“先行条件危机关键节点及其遗产遗产终止”的完整过程7。之后,索弗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该框架,提出了“关键节点形成需要满足容许性条件和生成性条件”这一比较系统的因果逻辑,并对变迁前后制度差异进行区分8。总体来说,国外对于关键节点的研究包括变迁起点、变迁条件和变迁前后制度差异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国内对于关键节点理论的研究不多,还基本停留在变迁起点研究阶段。例如,杜鹏和武玉提出了“制度断裂的 关键节点时期,这里可以理解为政策的重要转折和重大决策的关键时期”9。又如,林闽钢和霍萱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变迁的几个关键节点10。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关键节点形成条件和制度变迁
13、前后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并运用于解读我国传统制度的变迁,以便为改造传统秩序创造更有利的条件。1 关键节点因果逻辑理论关于关键节点形成条件和制度变迁前后差异的区分,索弗的关键节点因果逻辑理论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同时,他也是最早对变迁“关键节点时期与之前和之后的时期有何区别”11进行研究的学者。索弗对关键节点因果逻辑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其发生条件和发生结果两个方面。1.1 关键节点因果逻辑发生条件索弗认为,关键节点的发生需要容许性条件和生成性条件。其中,容许性条件可以被定义为那些改变基本背景以增加偶然性的因果力量,或者说是增加分歧前景的因素或条件8。容许性条件是关键节点因果逻辑形成的必要条件,其最重要
14、的功能就是导致结构性约束的降低,为旧制度变迁、新制度出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制度分歧开辟空间。例如,在拉美国家的经济制度变迁中可以看到,二战破坏世界经济后,世界经济萧条与贸易崩溃的新环境不再适合出口型经济制度的发展,从而作为容许性条件为新的内生型经济制度的产生创造了可能的机会8。生成性条件解释的是怎样产生制度变迁的具体机制,是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正如索弗所说,在拉美国家的经济制度变迁中,有影响力的新经济思想与旧的出口型经济思想形成分歧,起到了生成性条件的作用;关键节点时期,这种生成性条件决定了内生型经济制度的实施程度8。由此可见,生成性条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制度内部产生明确分歧,并不断提高分
15、歧的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生成性条件必须在容许性条件所限定的可能性空间内运行,若没有容许性条件来解除制度惯性,仅靠生成性条件是不足以产生制度的质变。值得一提的是,关键节点对于制度变迁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能够引发制度变迁,还在于制度变迁的结果和影响能够长时间地持续下去。要达成这一目的,则需要再生机制的参与。再生机制是关键节点的容许性条件和生产性条件在完成制度变迁后都消失了,也能够使新制度稳定存在、自发运行的机制。所以,再生机制虽然不是关键节点的发生条件,但却是一个完整的关键节点分析框架的组成部分,对于制度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1.2 关键节点因果逻辑发生的结果索弗根据容许性条件和生成性条件的存
16、在状况,将关键节点因果逻辑发生的结果划分为四种类型(表 1)。第 2 期邝良锋,等:关键节点因果逻辑下的乡村制度变迁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高价彩礼治理案例21表 1关键节点因果逻辑发生结果的类型条件维持现状没有改变的危机或错失良机渐进地改变出现关键节点容许性条件缺失存在缺失存在生成性条件缺失缺失存在存在从表中可以看到,当容许性条件和生成性条件都缺位时,结果是维持现状。这说明传统制度变迁的条件根本不存在,上没有制度环境的放松,下没有制度分歧的产生,仍处于旧制度的路径依赖时期。当容许性条件存在而生成性条件缺乏时,造成的结果是“危机出现而没有变迁或者错失变迁的机会”8。这说明允许传统制度变迁的宽松环境
17、是存在的,但没有出现改变传统制度的意愿,从而丧失了制度变迁的机会。当生成性条件存在而容许性条件缺乏时,结果是“导致了渐进变迁的发生”8。这说明制度内部已经产生分歧并希望变迁发生,但由于缺乏外部宏观环境的助力,制度变迁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缓慢推进。一旦容许性条件和生成性条件都存在时,造成的结果是出现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这种情况表明,允许变迁的宽松环境和推动变迁的内部分歧已经共同满足,制度变迁获得了最佳条件(图 1)。!#$%&()*&(#+,-)./01&2345#678)9):;*#图 1制度变迁关键节点的因果逻辑2 案例选择与数据来源2.1 案例选择本研究的实证案例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彩
18、礼作为彝族人民延续千年的传统制度,建立的初衷是彝族社会姻亲双方为了约束婚姻和友好交往12。然而,自 2010 年后,层层加码的彩礼数额逐渐背离了这一初衷,既加重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也干扰了彝族社会的稳定秩序。作为国家重点帮扶地区,在完成脱贫攻坚后,当地高价彩礼对于脱贫成果日益显著的负面影响更是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防止脱贫后再返贫,改造传统彩礼制度自然也成为对当地开展帮扶的一项重点内容,因此该案例是研究制度变迁的合适案例。从实践过程来看,凉山高价彩礼治理过程契合制度变迁关键节点的发生条件(表 2)。首先,凉山彩礼治理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9、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脱贫后再返贫”这样一个宏观政策环境出现后才开始的,宏观政策环境变化为彩礼制度变迁创造了宽松环境,契合关键节点的容许性条件。其次,彝族人民群众内部对于高价彩礼的意见分歧是自 2010 年彩礼数额迅猛增长后才有的12,并逐渐发展为支持改变高价彩礼的主观意愿和行为,从而推动了当地彩礼制度的改造。因此,彩礼制度分歧产生契合关键节点的生成性条件。最后,凉山州在进行为期半年的彩礼治理后,当地群众基本能够自觉遵守新的彩礼标准,即使没有外部力量的干预,也能够将标准延续下去,契合关键节点的再生机制。综上,凉山彝族高价彩礼治理案例契合关键节点的发生条件,可以用于关键节点因果逻辑的研究。表
20、2凉山彝族彩礼制度变迁关键节点的发生条件理论发生条件实践具体表现容许性条件宏观政策环境变化生成性条件彩礼制度分歧产生再生机制群众自觉遵守标准2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2.2 数据来源2022 年,笔者作为凉山 L 县乡村治理服务团成员,深入 L 县的大杉坪村等彝族村落,蹲点调研一个月,走访了当地的彝族老人、县乡村干部,同时深入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3 乡村制度变迁关键节点的因果逻辑:凉山彝族高价彩礼治理案例依据索弗的关键节点因果逻辑,凉山彝族彩礼习俗变迁大体上经历了路径依赖、渐进地改变和关键节点突破三个阶段(表 3)。表 3凉山彝族彩礼制度变迁关键节点
21、的发展阶段乡村制度的维持时期乡村制度的改进时期乡村制度的变迁时期容许性条件缺失缺失存在生成性条件缺失存在存在再生机制存在(旧)存在(旧)存在(新)3.1 关键节点因果条件的缺失与乡村制度的维持彝族彩礼习俗具有很长的历史,最初存在的原因就是“不给彩礼的媳妇不旺家”的彝族婚姻制度12。作为一项彝族传统习俗,自然就具有一种路径依赖的历史惯性,为彝族群众所长期遵守。在2010 年之前,彩礼还没有成为彝族群众的一项沉重负担,此时就不存在彩礼习俗变迁的关键节点因果条件。第一,不存在彩礼习俗变迁的容许性条件。容许性条件就是允许制度变迁的宏观环境,是制度变迁的背景。高价彩礼制度变迁首先需要宏观环境的变化来放宽
22、传统制度的约束,而这个环境就是需要凉山彝族自治州存在一个高价彩礼的专项治理行动。这一行动直到 2022 年 5 月 1 日 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 颁布后才开始实施,即在 2022 年之前,这一制度变迁环境是不存在的,原因有二:一是在 2020 年底国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前,凉山州政府的工作重点都是脱贫攻坚而不是高价彩礼治理;二是在脱贫攻坚完成后,高价彩礼对于脱贫攻坚成效的显著影响也有一个发展、暴露的过程。第二,不存在彩礼习俗变迁的生成性条件。生成性条件是具体的,是受制度约束者自己感受到传统制度已经不适合他们的需要时而萌生的需要改变的愿望。在 2009 年之前,彝族人民彩礼金额平均在
23、2 万元以下13。而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凉山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3 960 元14。按照一家五口人计算,每户家庭的纯收入平均约为 2 万元。对于这个较大数额礼金,部分彝族家庭通过积累可以承受得起。正如雷波县大杉坪村副书记 L 所说:“彩礼作为彝族传统习俗,要村民一下子改变是不可能的。以前的彩礼数额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村民一般还是能够承受得起,也不会有什么怨言。”第三,不存在传统习俗的再生机制被破坏。索弗认为,再生机制是指“在产生结果的因素消失后,能够充分维持结果的因素”8。在 2010 年前,凉山州维持彝族传统婚嫁彩礼习俗的因素并没有消失。一方面,对彩礼习俗的认知在彝族人民心中是根深蒂固
24、的,“认为收取婚嫁彩礼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图祥瑞。所以彝族 彩礼 是与彝族社会相生相伴的传统礼俗”13。只要没有新的制度分歧出现,这种认知锁定就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在2010 年之前,承载彩礼习俗的主体的认知还没有发生变化。据 2010 年各民族不同教育层次人口对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贡献度显示,彝族大学人口贡献度为 9.3%,在众少数民族中是偏低的15,由此可见,在 2010 年之前彝族大学生比例很小。笔者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对彩礼认知根深蒂固的主体基本上是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体。在大部分人还是文盲或受教育水平较低,并且彩礼金额不高的情况下,彝族群众整体对彩礼习俗没有很大分歧。综上可知,在 2010
25、年之前,凉山州的工作重点不在于高价彩礼治理,村民对于彩礼的金额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彩礼习俗变迁的容许性条件和第 2 期邝良锋,等:关键节点因果逻辑下的乡村制度变迁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高价彩礼治理案例23生产性条件都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既不会开启彩礼习俗变迁的机会之窗,也不会出现传统彩礼习俗再生机制被破坏状况,彝族群众依然继续维持着这种婚嫁彩礼制度,将其当作婚姻友好的表达12。3.2 关键节点容许性条件的缺失与乡村制度的改进2010 年之后,凉山彝族彩礼习俗的关键节点因生成性条件的发生而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有研究指出,“彝族的彩礼从 2010 年左右开始攀升,至今已超越了普通百姓能承受的范围
26、”13。当地彩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物价上涨是一个重要原因。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呈现出通货紧缩的态势,到 2010 年物价上涨比较快,而且恰好处于新一轮价格周期的上升阶段16。当然,此轮彩礼上涨也与村民收入增加和“家支资本”进入彝族的婚姻领域有关13。随着彩礼数额的不断上涨,彝族群众开始对高价彩礼表达出不满情绪。一方面,认为高价彩礼增加了家庭负担。据有关数据显示,有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 2 万,而选择支出 20 万彩礼的男方家庭却高达80%12,大大超出了村民的承受能力。同时,在男女双方组建家庭后,男方为承担彩礼而背负的债务需要由夫妻共同承担,所以彩礼负担也就转移到了
27、新家庭。另一方面,彝族群众认为高价彩礼限制了彝民婚姻自由。村民 L 告诉笔者,按照彝族彩礼习俗,婚姻中提出离婚一方需要按照彩礼的金额双倍返还对方礼金。这对于提出离婚的一方来说就是一笔巨额赔偿,一般的家庭是承受不起的,故只能维持不幸福的婚姻。面对不堪重负的高价彩礼,彝族民间开始出现了对高价彩礼的反对声音,甚至认为高价彩礼“影响了彝族社会的风气”12。此时,彝族群众对于高价彩礼的“不满”,希望改变彩礼制度的呼声,其实就是生成性条件。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生成性条件,部分彝族群众开始针对高价彩礼采取变通的行为。如彝族女硕士彝 Y 与沙君 2012 年相恋,针对彩礼传统,他们名义上的彩礼是 40 万,但实际
28、上男方只给了 10 万 9 千。这就是“名誉上给足女方家庭面子,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的变通做法17。当然,仅仅有生成性条件,并不能让高价彩礼习俗发生根本性改变,也就是调研中彝族女硕士彝Y 所讲的“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明显的改变”17。因为从关键节点的因果逻辑来看,在缺乏放松结构约束并使其发散成为可能的容许性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性条件本身不足以产生发散8。就凉山彝族高价彩礼而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容许性条件缺失导致高价彩礼的结构性约束没有减弱。“名誉上给足女方家庭面子,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的变通做法,其实只是部分开明彝族群众对彩礼的认知,并没有改变整个彝族社会此时存在的追捧高价彩礼的现象。这就
29、好比高考制度等国家宏观政策环境不发生变化,学校和家长的减负行动其实是改变不了当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情形。与此类似,国家关于治理高价彩礼的政策出台之前,地方政府也曾经出台过各种各样的高价彩礼治理办法,但并没有刹住一些地方的高价彩礼风气。例如,早在 2012 年,凉山 B 县出台了 关于在除陋习、尚新风活动中严肃纪律的有关规定(试行),Z 县也有相关规定18,但均无疾而终。细究造成高价彩礼结构性约束没有消失的原因,在于早前颁布的治理高价彩礼制度规范还没有在彝族社会形成强大的压力,以至于高价彩礼的适当性逻辑还停留在传统习俗的阶段。按照规范制度主义理论,个体虽然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但其行为被其制度成员的
30、身份所塑造,也因其制度成员身份所改变626。也就是说,当官方颁布的地方性规章制度没能改变原有的传统习俗时,官方的地方性制度就不会成为彝民的适当性逻辑,彝民在彩礼习俗上的适当性逻辑依然是按照传统习俗行事。二是容许性条件缺失导致高价彩礼的再生机制没有被破坏。面对高价彩礼,虽然部分彝族群众开始在彩礼习俗上采取变通行为,但这种变通行为只是部分人的变通操作,并没有改变原有习俗的再生机制。一方面,他们的变通行为不是推翻原有机制,而是明面遵守、暗地改变。如前面提到的“名义上彩礼是 40 万,但实际上男方只给了 10 万 9 千”的彩礼行为,在明面上还是遵守了高价彩礼的传统规则。另一方面,变通行为并没有成为主
31、流。前面提到的彝族女硕士彝 Y 的情况,反映的是一部分文化根据彝族家支传统习惯法,彝族社会婚姻的传统原则是:“民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即不与外族通婚,而与同等级的不同家支通婚。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婚姻原则有所变通,不同等级家支之间的通婚已经可以实现。但由于彼此之间的地位差距依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便逐渐衍生了通过婚嫁彩礼填补等级差距以达成平衡的做法,其实质在于男方家庭“经济资本”与女方家庭“家支资本”的兑换。24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水平高、有见识且对男方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彝族群众才有的变通行为,而大部分群众还是选择遵从传统习俗的主流。例如,有研究发现,“85%的被访
32、人认为彝族婚姻不是买卖婚姻”12,说明大部分彝族群众都在跟随主流的高价彩礼习俗。当传统习俗的再生机制没有被改变时,高价彩礼这一传统习俗就会被一代一代人继承下来。总之,2010 年之后,彝族社会虽然出现了对高价彩礼的质疑声音,但这种声音没有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故而质疑声音与高价彩礼习俗之间并没有形成一种显而易见的分歧。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高价彩礼的质疑声音并不强烈。有研究报告就指出,“婚姻改革尽管让彝族婚姻制度在社会层面发生了改变,但传统婚姻制度仍然占主导地位”18,以至于彝族群众对彩礼的认可度依然很高,大部分人认为婚姻彩礼是必要的12。相比来说,新时代彝民对高价彩礼的质疑之
33、声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彝族女硕士彝Y 对高价彩礼的无奈和彝族女孩“马海铁古莫”的公开征婚遭受吐槽就是例证。这一情况充分说明高价彩礼习俗变迁的关键节点因果逻辑存在的生成性条件还不是很坚实。另一方面,当时高价彩礼带来的危害还没有引起地方政府足够的重视。2020 年,民政部出台了针对高价彩礼的治理办法;2022 年,凉山州出台了移风易俗的相关规定,从政治上高度重视高价彩礼的危害,将高价彩礼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此时,高价彩礼对于之前脱贫成效的影响已经显现,治理高价彩礼就是为了防止脱贫后再返贫。有相关研究就指出,“凉山已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但是如果不先改变一下彩礼的普遍高涨问题,乡村振兴工作将举步维艰”。换
34、言之,此时高价彩礼制度变迁的容许性条件还没有形成。3.3 关键节点因果条件的形成与乡村制度的变迁从 2022 年 5 月 1 日起,针对高价彩礼治理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 正式施行。随后,凉山州 16 个部门联合发文,规定凉山州婚嫁彩礼最高不得超过 10 万元。自该移风易俗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全州共制止 10 万元以上彩礼 528起,涉及金额 7010 万元,高额彩礼治理取得明显成效19。这说明高价彩礼习俗已发生了变迁,具体原因体现在关键节点的因果逻辑方面。第一,自上而下的政策环境推动形成了制度变迁的容许性条件。前面提到,容许性条件形成的标志是传统制度的结构性约束降低。2022 年,凉山州
35、的高价彩礼治理政策是动真格的,主要是为了防止高价彩礼导致村民重新返贫。也就是说,面对当地的高价彩礼,如果不对加以约束,凉山州脱贫攻坚的成果就会功亏一篑,乡村振兴也就是一句空话。笔者访谈的几位乡镇村干部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即凉山州脱贫攻坚有五年过渡期,一定不能让高价彩礼导致村民返贫。基于这一治理压力,凉山州的高价彩礼治理必须动真格。针对财政供养的公职人员凉山州明确提出“四严禁四不准”,并要求公开承诺。公职人员限于身份制约,对于他们的治理效果是很明显的。针对普通群众,采取限时报备、签订承诺书以及干部包村监督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大力推行在整个彝族社会形成了一种强大压力,即高价彩礼是坚决不允许的。这样做
36、的直接结果是传统高价彩礼习俗对村民的约束机制松动了,不管是公职人员,还是普通村民,不敢明目张胆地违反政府的高价彩礼治理制度。正如一位彝民告诉笔者:“如果明目张胆收取高价彩礼,一旦举报就会有乡村干部直接上门进行劝阻”。这就相当于在彝族社会形成了一种收取高价彩礼不符合政府规章制度的普遍认识,也为高价彩礼习俗的变迁创造了一个制度空间。第二,容许性条件所创造的制度变迁空间使得生成性条件有了质的提升。自 2012 年开始,凉山州虽然存在部分彝民对高价彩礼的抱怨,也开始了对高价彩礼习俗的改革行动,但这仅仅是一些局部的变通做法。这时的制度变迁只是一种“增量”的行为,并没有使高价彩礼习俗发生质的变化。但是,2
37、022 年以来的政府高价彩礼治理行动则使彩礼习俗变迁的生成性条件有了质的提升,即传统制度的再生机制遭到破坏。一方面,拒绝高价彩礼可以公开化。原本对高价彩礼有意见的彝民此前只能采取一些变通做法,如今则可以公开表示不同意,而那些还坚持沿用高价彩礼习俗的彝民则会被举报或查处。正如金沙镇乌角村负责纪检的村干部 Y 所说:“通过村民直接举报和干部现场检查两种方式,在村里发现了一些违规行为就并备案处理”。另一方面,实行移风易俗公开承诺制度。根据当地规定,凡是举办宴会的村民必须第 2 期邝良锋,等:关键节点因果逻辑下的乡村制度变迁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高价彩礼治理案例25提前报备,喜事提前半月,丧事提前三个小
38、时;报备时需要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承诺彩礼、仪式等符合新规定。这实际上是将高价彩礼治理变成了当事人村民自己的行为。第三,高价彩礼治理过程中的新习俗开始形成一种再生机制。通过政府全力推行高价彩礼治理,抵制高价彩礼逐渐成为彝族群众的自觉行为,而再不需要强力推进。一方面,彩礼习俗变迁行动有了一群自觉遵守的群体。L 县的彝族公务员 J女士告诉笔者,对于治理高价彩礼的行动,娶媳妇的一方都支持,因为承担过高的彩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换句话说,反对高价彩礼的主力群体是男方家庭,他们愿意自觉遵守新的行为规范。此外,J 女士认为,很大一部分女方家庭也支持高价彩礼治理行动。这一部分人群的文化素养较高
39、,他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受苦,因为很多男方都是借钱筹备彩礼,最后债务还需要女方一起承担,而且这一部分女方家庭本身也不靠彩礼致富。实际上,女方家庭的认识对于高价彩礼治理非常重要。这种认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自身的教育文化水平。以大杉坪村为例,该村共 177 户 956 人,女性有 432 人,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女性则有 350 人。由此可见,随着女性受教育群体的提升,她们的见识也会随之提升。二是农村社会发展状况。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进展顺利,大杉坪村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迅速提高,村民们过上了逐渐富裕的新生活,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大杉坪村党支部书记马黑尔布说,“现
40、在村民不再攀比谁家彩礼多,而是更看重谁家孩子考上了好学校、找到了好工作”20。另一方面,有关彩礼治理的规章制度已成为彝民自我实施的行为规范。大杉坪村 J 女士告诉笔者,大部分人对于高价彩礼是有意见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想收取高价彩礼,但都是私下里相互商量,不敢公开化,因为这部分人也害怕被举报。久而久之,这部分人自然就接受了新的制度安排。正如大杉坪村 J 女士所言,她大学毕业回村后,彩礼就降了。这说明收取适度彩礼已经成为一件常态化的行为。同样,在这项高价彩礼治理的行动中,当小部分私下收取高价彩礼的行动不足以改变整个高价彩礼治理行动时,这项新制度就得到了确立并自行实施。4 经验与启示4.1 党建引领
41、是乡村制度变迁的关键因素从凉山彝族高价彩礼治理过程来看,彝族彩礼习俗变迁大体上经历了路径依赖、渐进改变和关键节点突破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党建引领都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作为传统制度变迁必要条件的容许性条件是由党建引领生成的。凉山州高价彩礼治理关键节点形成的容许性条件是为了落实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任务和其后的乡村振兴任务。这两项任务分别来自 2020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和 2023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重点都是防止规模性返贫。而彩礼的普遍高涨加重了凉山的贫困问题,因而以脱贫攻坚完成为节
42、点,治理高价彩礼就成为凉山州的一项政治性任务。另一方面,党建引领形成的容许性条件决定着关键节点因果逻辑的结局。在关键节点因果逻辑的两个条件中,生成性条件是由容许性条件决定的。从凉山彩礼习俗变迁的三个阶段来看,每个阶段发展的结果都是由“五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任务和其后的乡村振兴任务”这样一个容许性条件来决定的。在 2010 年之前的维持阶段,没有针对高价彩礼的政治压力,彩礼习俗维持不变;在 20102022 年之间的改进阶段,虽然存在高价彩礼习俗变迁的生成性条件,但由于此时政府工作重点是脱贫而不是防止返贫,故而没有形成高价彩礼习俗变迁的容许性条件,使彩礼习俗变迁以部分变通行为来体现;2022 年之
43、后,高价彩礼对于脱贫攻坚成效的消极影响日益加剧,防止高价彩礼带来规模性返贫就成为凉山州最关键的任务,此时的彩礼习俗变迁就真正进入了实施阶段。4.2 内生力量是乡村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因根据关键节点因果逻辑理论,生成性条件所揭示的内生力量是制度变迁关键节点形成的直接动因。从凉山州高价彩礼治理过程来看,这种内生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容许性条件缺乏,传统乡村制度的结构性约束不变时,内生力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动传统乡村制度进行增量改革。在凉山州高价彩礼治理中,当五年26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巩固脱贫过渡期和乡村振兴没有成为压倒性政策时,高价彩礼的结构性约束无法降低,但部分
44、对高价彩礼表达不满的代表群体能通过变通的形式反对高价彩礼。虽然这种内生力量还不足以推动高价彩礼发生根本性变迁,但也能间接地对高价彩礼“说不”。例如,彝族女硕士 Y 与男方私下达成的低价彩礼就是对高价彩礼的增量改进,而这种变通形式有可能成为其他对高价彩礼不满群体的效仿对象。另一方面,在容许性条件满足,传统乡村制度的结构性约束降低时,内生力量就成为乡村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2022 年,随着 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 关于彩礼新政策的出台,原有高价彩礼习俗对于群众的约束削弱,之前人们不敢公开反对高价彩礼现象,现在可以有理由直接拒绝。例如,大杉坪村一新娘的舅舅嫌男方给的彩礼太低,就对新郎提出不满,新
45、郎反映给村支书后,村支书直接与新娘舅舅对话,否定了对方增加彩礼的建议。4.3 自我实施是乡村制度变迁的最后保障制度变迁发生后,当新制度没有形成自我实施的再生机制时,旧制度仍可能反弹。要想让变迁后的新制度可以自我实施,就必须形成与新制度实施相关的制度环境。在凉山州彩礼习俗变迁后的自我实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眼界开阔的知识青年成为彩礼新习俗自我实施的主动主体。新青年知识群体能够成为变迁后新习俗的自我实施主体,主要在于他们对新制度价值的认同。在雷波县文体局担任公务员的彝族女青年 J 对他们父辈“没有文化,传统的婚俗已经根深蒂固”的评价,说明作为新青年知识群体的他们已经不习惯于旧的传统习俗,因
46、此才出现了彝族女硕士 Y 和彝族女博士主动降低彩礼的情况。换句话讲,这些行为恰恰说明在彩礼制度变迁过程中,知识青年群体已经成为了新习俗自我实施的主动主体。另一方面,彩礼治理过程中的强制承诺迫使那些试图违背新习俗者成为自我实施的被动主体。彩礼新习俗在凉山州推行过程中,总有部分群体仍然试图按照高价彩礼举行婚嫁喜事,但这种行为将遭到强制承诺的制约。因为每一个婚嫁喜事举办者都必须经过报备和签订承诺书的程序,而且酒席举办的全过程都有村干部监督,即使有疏忽也可能面临其他村民的举报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对试图违背新习俗者来说,与其搭便车逃避规则从而遭受惩罚,还不如认真执行新规定。当然,新习俗要顺利推行下去,在
47、实践中就需要强制承诺得到认真执行,需要为此建立一套完备制度和专门队伍。5 结语综上所述,乡村制度改造需要抓住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而抓住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则需要把握关键节点形成的内外部条件。凉山州移风易俗的实践告诉我们,当关键节点形成所需的外部容许性条件和生成性条件不同时发生时,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将不会形成,传统乡村制度也就不会发生突变。研究还发现,要推动乡村制度实现彻底改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是形成制度变迁关键节点的一个重要经验。参考文献1R Kemp,A Rip,J Schot.Constructing Transition Path-s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N
48、ichesJ.Lawrence Erl-baum,2001(2):269299.2郝海波.制度变迁视角下的移风易俗和乡村社会秩序重塑以河南省 N 县农村高额彩礼治理为中心的考察 J.治理研究,2021(2):92101.3李晓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依赖及破解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6):4552.4莫玉婉.我国高职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变迁、路径依赖及改革趋势J.高教探索,2021(5):8793.5A Abbott.On the Concept of Turning PointJ Compara-tive Social Research,1997(16):
49、85106.6美盖伊 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M.王向民,段红伟,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7Collier R B,Collier.Shaping the Political Arena:Criti-cal Junctures,the Labor Movement,and Regime Dynamics第 2 期邝良锋,等:关键节点因果逻辑下的乡村制度变迁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高价彩礼治理案例27in Latin AmericaM Indiana:University of Notre DamePress,2002:308Hillel David Soifer Th
50、e Causal Logic of Critical Junc-turesJ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12,45(12):157215979杜鹏,武玉.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的变迁路径、动力机制与未来转型J 中州学刊,2023(3):8290,210林闽钢,霍萱.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以 1997、2008 年经济危机为关键节点的考察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2(6):16917911段宇波,赵怡.制度变迁中的关键节点研究J.国外理论动态,2016(7):98107.12蔡华,何长英.凉山彝族婚嫁“高额彩礼”问题研究J民族学刊,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