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2018 学 年 第 二 学 期 教 学 计 划
学 科: 科 学
学 校:
班 级:
制定人:
2018年3月5日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评价指标设计细致明确,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1)了解人体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脑循环等;了解我们是怎么样看到物体的知识及爱眼护眼的常识;了解秋生物生长与繁殖;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识;认识简单机械的及作用。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学会关爱生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及认真细致、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课标》中提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说明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每一项科学活动中,都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探究过程,即教师要参与探究。
重点:落实《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单元名称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备注
1
人体内部的秘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2、我们的呼吸
1课时
1课时
2
3、心脏和血管
4、脑和神经
1课时
1课时
3
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复习第一单元
5、凸透镜
1课时
1课时
4
6、照相机和眼睛
7、保护眼睛
1课时
1课时
5
8、潜望镜的秘密
9、神奇的眼睛
1课时
1课时
6
复习第二单元
1课时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10、种子发芽了
1课时
7
11、种辣椒
12、植物的花
1课时
1课时
8
13、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术
1课时
1课时
9
15、生物繁殖新技术
复习第三单元
1课时
1课时
10
春夏星空
16、春季星空
17、夏季星空
1课时
1课时
11
复习第四单元
1课时
生活中的机械
18、斜面
1课时
12
19、杠杆
20、滑轮
1课时
1课时
13
21、齿轮
22、自行车的科学
1课时
1课时
14
23、未来的交通工具
复习第五单元
1课时
1课时
15
研究与实践
制作车辆模型
调查家乡的种植业
1课时
1课时
16
总复习
2课时
17
2课时
18
2课时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