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灸法教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55118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灸法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灸法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灸法教案 灸法 教 学 目 标 1.掌握灸法定义、特点;常用灸法(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临床应用。 2.熟悉灸法的分类、作用及灸感、灸量、灸法补泻;灸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3.了解温灸器灸、的操作及临床应用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灸用材料 第三节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第四节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 第五节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第六节灸法的注意事项 教 学 安 排   本章教学内容安排为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2学时。(实践操作内容见实践指导) 灸法 1     课题   灸法 第一节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灸用材料 第三节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课型   理论讲授   课时   2学时   教学     目的   1.掌握灸法定义、特点;常用灸法的操作、临床应用 2.熟悉灸法的分类、作用 3.了解温灸器灸、的操作及临床应用   重点   难点   重点:灸法的含义、作用特点及常用灸法的操作方法 难点:不同种类灸法的作用特点   教具 多媒体机 艾绒、艾条、艾柱制作器、酒精灯、95%酒精棉球、镊子、火柴、毫针、温灸器、姜、蒜等 授课班级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多媒体 教学过程   1.由回顾“概论”中灸法的概念、起源与发展概况导入新课(5分钟)。 2.展示教学目标(1分钟)。 · 授课程内容(65分钟):   (1) 结合艾叶的性能和灸法温热的特点讲授灸法的作用特点。   (2) 结合多媒体讲授灸法的分类。   (3) 讲授、演示艾灸类灸法的操作及其特点。   4.小结、提问、答疑(8分钟)。 5.提出思考问题(1分钟)。 第一节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灸法:“灸”,灼烧之意。 以艾绒为主要灸材,烧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二、灸法的作用特点: (一)灸法的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 (二)灸法的特点: 1. 适应症广,疗效显著 2.操作安全,容易掌握 3.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第二节 灸用材料 一、艾及艾制品 (一)艾:★多媒体图片 1.艾绒的制作:干艾叶除去杂质捣碎成细软的艾绒,贮藏备用(以陈久者为良)。 2.艾绒的保藏:防潮湿霉变,防虫蛀。 3.艾叶的性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 经,走三阴,理血气,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从新》。 艾叶作用:温经散寒,祛风解表,行气活血,回阳救逆等。 选择艾绒作为主要灸材的原因为: ①便于搓捏成形; ②芳香易燃,火力温和,穿透力强,可深入脏腑或透达病所; ③价格低廉,便于采集。 (二)艾制品(图) 1.艾柱:一个艾柱称为一壮。 2.艾卷:即艾条无药艾条 普通药艾条 有药艾条太乙针 雷火针   二、其他灸用材料(图) · 火热类:灯心草、黄蜡、桑枝、桃枝、硫磺、药锭、药饼等。 · 非火热类:毛莨、斑蝥、旱连草、大蒜、白芥子等。   第三节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多媒体图表 直接灸化脓灸(瘢痕灸)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艾柱灸隔姜灸 间接灸隔蒜灸 隔盐灸 隔药饼灸 温和灸 艾灸类悬灸回旋灸 艾条灸雀啄灸 实按灸太乙针 雷火针 常用灸法温针灸 温灸器灸 灯火灸 黄蜡灸 非艾灸类桑枝灸 天灸 灸疗仪 一、艾灸类 (一)艾柱灸把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称为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将艾柱直接放置于皮肤表面施灸的方法。根据施灸部位有无灼伤化脓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两种。 (1)化脓灸(瘢痕灸) 将艾柱直接放置于皮肤表面施灸,烫伤局部组织,形成非感染性化脓,结痂后形成灸疮,留下瘢痕。 ① 选择舒适体位; 操作方法② 安放艾柱——穴位局部涂以少许葱、蒜的汁液,放置中、小艾柱; (图片或录象)③ 点火施灸——病人感到灼痛,可在施灸处周围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灸完一壮后,用纱布蘸冷开水轻檫灸处,反复灸7~9壮。 适应病症:顽固性疾病,如哮喘、痹证、慢性肠胃病。 灸后调护:     ① 灸后用消毒棉球擦拭局部,贴上玉红膏,1-2天更换一次。     ② 灸疮化脓时,局部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③ 灸后多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灸疮正常透发。     ④ 正常的灸疮化脓清稀色白,若脓稠色黄,甚至发黑,为细菌感染,应予抗感染处理,必要时切开排脓。 (2)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的直接灸法。 ① 在施灸处涂少许凡士林,安放艾炷,点燃灸之; 操作方法② 出现轻微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 (录象)③ 灸3~7壮,以皮肤轻度红晕为度。 适应病症:慢性虚寒性疾病。 2.间接灸法将间隔物置于艾柱与皮肤之间,点燃施灸的方法。根据间隔药物的不同,间接灸又有多种灸法。 (1)隔姜灸在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姜片施灸的方法。 操作方法:(图示或录象) ① 定穴; ② 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③ 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 ④ 灸5~7壮至皮肤潮红。     作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适应症: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风寒湿痹、腹痛、呕吐、泄泻等。 (2) 隔蒜灸  在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蒜片施灸的方法。 操作方法:(图示或录象) ①定穴; ② 把蒜片放在穴位皮肤或肿块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③ 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坏时更换蒜片; ④ 灸5~7壮至皮肤潮红。 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 适应症:未溃痈疮肿疖、腹中积块、肺痨、瘰疠等。 (3)隔盐灸在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盐施灸的方法,仅用于脐部,又名神阙灸。 操作方法:(图示或录象) ① 病人仰卧屈膝,以细盐填脐;肚脐凸起者,以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填盐于其中; ② 隔以姜片,置艾柱于其上,点燃灸之。 ③ 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灸5~10壮。 (亡阳脱证不拘壮数,灸至神清、汗止、脉起、手足复温为度。) 作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 适应症:亡阳脱证,急性寒性胃肠疾病,久泻脱肛等。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片或附子饼间隔于艾火与皮肤之间而灸之的方法。 操作方法:(图示或录象) · 定穴; ② 将附子饼置于穴位皮表与艾炷之间,点燃施灸; ③ 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灸5~7壮,以皮肤红晕为度。 作用:温肾壮阳,补益命门。 适应症:阳虚诸证。如阳萎、早泄、遗精、腰痛、遗尿、尿频、阴性疮疡等。 (5)隔胡椒饼灸 操作方法:(图示) ① 定穴; ② 将适量的药末(丁香、肉桂、麝香)填平胡椒饼中央的凹陷; ③ 置艾炷于上施灸,灸5~7壮,以温热舒适为度。 作用:温中散寒、活血通经 适应症: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等病症。 (二)艾条灸用艾条在穴位上灸灼的方法。根据操作方式分悬起灸和实按灸。 · 悬起灸指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方约2~3 cm的施灸方法。施灸时间10~20min,以皮肤温热红晕为度。操作方式有三种(图示或录象):① 温和灸距离相对固定,2~3 cm,灸10~15 min,局部红晕为度——慢性病、虚证。 ② 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穴位,上下移动,如雀啄食 ——急性病、实证。 ③ 回旋灸距离相对固定,平行移动或左右旋转 ——筋脉痹阻、风湿痹痛。 2.实按灸在施灸部位垫上布或纸,点燃药条一端,趁热按到施术部位,使热力透达到深部的灸法。实按灸主要有太乙针和雷火针两种,雷火针中掺入的药物与太乙针不同,操作方法与适应症均与之相同。。 太乙针操作:(图或录象) 雷火针适应症:风寒湿痹、痿证、虚寒证等。 三)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的方法,具有针与灸的双重作用,适用于既需留针,又需艾灸的各种病症。 操作方法:(录象) 适应证: 寒证、虚证、痛症,如风寒湿痹、肩凝症、胃腹冷痛、痛经等。 (四)温灸器灸将艾绒放入特制的温灸器内,点燃后施灸的方法。 器具: (图:各种温灸器) 操作方法:(图或录象) 适应证: 痹痛、麻木、痿证,以及妇女、儿童、畏灸者。 小结、提问、答疑: 思考题: 1.艾灸类的灸法有哪些?艾柱灸与艾条灸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2.常用的间接灸法有哪些?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如何操作?各适应于何种病症? 3.艾条灸有哪几种?如何操作? 灸法2   课题   灸法 第三节 二、非艾灸类 第四节 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 第五节 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第三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   课型   理论 讲授   课时   2学时   教学     目的   1.熟悉灸感、灸量、灸法补泻 2.熟悉灸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3.了解非艾条灸的操作及临床应用 重点 难点 重点:灸感的概念、灸法的作用 难点:灸量的计算,灸法的补泻 教具 多媒体机 授课班级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多媒体   教学过程 1.由提出问题,共同复习,导入新课(10分钟)。 (1)试述悬起灸的操作方法? (2)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各适应于何种病症? 2.展示教学目标(1分钟)。 3.讲授新课(62分钟): (1)结合多媒体讲授非艾条灸的操作及临床应用; (2)启发引导式共同探讨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 (3)归纳灸法的作用及适应范围; (4)以提问式调动学生思考灸法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加以引导归纳。 4.小结、提问、答疑(6分钟)。 5.提出思考问题(1分钟)。 二、非艾灸类 非艾灸类包括火热类和非火热类两种。其中非火热类是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使皮肤发泡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天灸”或“自灸”。 概念:用灯心草蘸油点燃,焠烫穴位的方法。 (一)灯火灸作用:祛风解表、清热解痉、化痰开窍 适应症:惊风、痄腮等 概念:将黄蜡烤热熔化治疗疾病的方法。 火热类(二)黄蜡灸作用:拔毒消肿,活血通痹 适应症:痈疽、疔疮、痹证等 非艾灸类(三)桑枝灸作用:温阳祛寒、拔毒止痛、去腐生肌 适应症:疮疡肿毒、痹痛 概念:以桑忮烧燃用作灸材的方法。 1.毛莨:截疟、平喘、通痹——疟疾、哮喘、痹证等 2.斑蝥:破癥散结、攻毒逐瘀——神经性皮炎、痹证等 非火热类 3.旱莲草:截疟——疟疾 4.大蒜:——喉痹 5.白芥子:通经止痛、利气化痰——痹证、哮喘、阴疽痰核等 第四节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 一、灸感 概念:灸感指灸疗时患者的自我感觉。 温热刺激→患者:皮肤灼痛、皮下温热,近似于针刺“得气”感。 二、灸量 · 概念灸量是指施灸数量的多少。通过艾柱的大小、壮数来计算。 一般直接灸用小柱或中柱,间接灸用中柱或大柱。 2.灸量原则要火足气至,适度而止。 此外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施灸部位、病情等因素确定灸量。 灸量选择一览表 性别年龄体质 男性、青壮年、新病、体壮实者 女性、儿童、老人、久病、体虚者 施灸部位 头面、四肢、胸背、肌肉浅薄处 腰腹、肌肉丰厚处 病情 风寒袭表、上实下虚 沉寒痼冷、脾肾阳虚、中风脱证、亡阳 灸量选择 小柱少灸 大柱多灸(亡阳者灸之不计壮数,直至阳气恢复为止)  急性病,疗程短,2~3次/天,中病即止。 3.施灸疗程 慢性病,疗程长,1次/天,病情好转后1次/2~3天。 三、灸法补泻 1.灸法补泻的原则:“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2.操作方法:“以火补之,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灵枢·背俞篇》)。 补法:点燃艾柱,不吹其火,待其自灭。 艾灸火力温和,持续时间长,渗透力强,使真气聚而不散。 泻法:点燃艾柱,口吹其火,使其快燃速灭,促使邪气消散。 此外,① 腧穴的特异性及灸法的作用与补泻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如灸肾俞能温肾益元——“补” 灸太冲能平肝潜阳——“泻” ② 从艾叶的功能和灸法的作用来看: 灸法以温补为主——多用于虚证、寒证。 灸法有泻的作用——用于某些实证、热证。 如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逐瘀排脓的作用,治疗痈疮肿疖、腹中积块等。 第五节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医学入门》说:“寒热虚实,皆可灸之。”灸法的主治作用十分广泛,除了能治虚证、寒证之外,还可以治疗实证和某些热证。 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表 主 治 作 用 适 应 范 围 温中散寒,疏风解表 寒性胃痛、腹痛、呕吐、泄泻、风寒表证 温通经脉,消瘀散结 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肩凝、肘劳、痈疮疖肿初起、瘰疬、阴性疮疡、疖肿未化脓 升阳举陷,回阳固脱   神疲乏力、自汗、脏器下垂、久泻、久漏;阳萎、早泄、遗精、遗尿、亡阳虚脱、下利脉微;疮疡久溃不敛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灸关元、气海、足三里、大椎等穴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前的准备 1.作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配合。若需施瘢痕灸时,必先征得患者同意。 2.体位宜舒适平正,便于准确定穴,安放艾炷和施灸。 二、施灸顺序 1.部位: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2.灸量:先小后大,先少后多。 三、灸法宜忌 1.病情宜忌:凡阴虚阳亢、邪实内闭、热毒炽盛等病症,应慎用灸法。 2.部位宜忌:颜面五官、大血管处、心脏、阴部、重要筋腱等部位不宜直接灸,孕妇小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灸后的处理 1.水泡小水泡不要擦破,任其自然吸收;大水泡用消毒针刺破后放出水液,涂甲紫药水。 2.灸后调摄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休息,严防感染。 五、施灸注意点 1.诊室环境,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烟雾过浓的污染。 2.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火脱落,烧损皮肤、衣物。 3.灸疗中若发生晕厥要及时处理,方法同“晕针”的处理。 4.对于过饥、过饱、过劳、酒醉、情绪不稳定的患者,不宜立即施灸。 小结、提问、答疑: 思考题 1.试举例说明灸法的作用。 2.试述灸法宜忌和灸后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