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1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于科中学 田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和应用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教学工具: 长方形的纸片、剪刀教学过程
2、一、 单元知识导入,明确本节学习目标(2分钟)二、 新知学习(25分钟)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活动1如图(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征?你能画出具有这种特征的三角形吗? 图(1) 图(2)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教师活动设计:让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如图(2):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
3、和C是底角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活动2把活动1中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填入下表: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学生活动设计: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表中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归纳: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性质3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活动3 你能用所学知识验证上述性质吗? 问题1:如图(3),已知ABC中,AB=AC
4、。(1) 求证:B=C; 图(3)问题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与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如何证明)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做BC边上的中线AD,证明ABD和ACD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教师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讨论,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证明,证明过程中注意学生表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解答略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多样,让学生在去讨论交流。也为下边的讲解做铺垫。巩固练习:(见课件小试牛刀)三、应用提高、拓
5、展创新(10分钟)问题1思考: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吗? 已知: ABC中, AB=AC,D为BC中点,且DE AB,DF AC垂足分别为点E、点F 求证:DE=DFF变式练习: 如果DE、DF分别是AB、AC上的中线, 或者分别是ADB、ADC的平分线, 它们还相等吗?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师生活动设计: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熟练直接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解答略四、归纳小结(3分钟)小结:每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收获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总结知识,便于掌握,提到学习能力五、达标检测(5分钟)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口答。检测本节知识达标情况六、布置作业作业:课本 142页练习 A组第1-4题B组1、2题板 书 设 计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