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诠释与发挥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5031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诠释与发挥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诠释与发挥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诠释与发挥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合理规范地引导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厘清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完善志愿服务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对于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意义。一、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育人功能的阐释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一环,志愿服务工作自身所蕴含的无偿性、公益性、奉献性等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2、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青年力量、后备力量,不仅要有坚强体格、过硬学识,更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适合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与当代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有着价值内涵上的高度一致性。首先,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感受社会变化、社会发展,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帮助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其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感知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深层次原因,深刻领悟坚持党的领导的中国

3、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引导青年进一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再次,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诠释与发挥路径龙冠雨(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331)摘要:高校志愿服务能够帮助大学生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愿服务发挥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存在志愿服务育人的总体设计亟待完善、模板化的工作模式影响育人功能发挥、育人功能与学生专业发展不匹配、志愿服务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升志愿服务的育人能力,需要高校党委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创新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发挥

4、院校特色,打造服务专业发展的志愿服务模式;构建志愿服务育人评价指标体系。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84-(2024)02-0027-05收稿日期:2023-10-17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国共产党以初心使命引领青年成才研究”(CYS23379);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时代新人培育中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22SKJD057)作者简介:龙冠雨(2001-),男,重庆江北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问题。2024年4月第23卷第2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ya

5、ng PolytechnicApr.,2024Vol.23 No.227第23卷第2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志愿服务精神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最后,通过志愿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自愿性等特点强化大学生对行善立德理念的认知和运用2,在实际行动之中,提升道德水平,锤炼正确的价值观念。(二)培养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会逐渐意识到作为公民自身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密切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3。社会责任感需要大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形成,并逐渐完善,书本上的理论

6、知识只是让他们对社会责任感有着概念上的认识,缺乏真实的了解。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就是在体会最具鲜活的社会案例的时候,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来说,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工作,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活生命力和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政治建设方面,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加强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解。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好家风等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在社会建设方面,通过关爱老人、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教育活动,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到祖国和人

7、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在生态环境方面,大学生在争当“河小青”“湖小青”的过程中,切实感受生态环境由差到好的变化,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大学生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通过志愿服务工作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回报社会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社会责任感在这里集中体现为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在奉献中彰显了大学生的自身价值,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三)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的综合能力4,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现在大学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

8、主,学生所掌握的绝大多数是理论知识、间接经验,缺乏直接经验等内容的学习。新时代需要的是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在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工作中,在人际交往、组织策划、沟通协调、突发事件处理、抗压能力等自身成长成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面均能得到锻炼。通过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基层。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能够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能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高校大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志愿服务工作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虽然有着提

9、前预设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模式,但在实行过程中,服务环境复杂、人员流动性强,非常考验志愿者的随机应变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因势而动,帮助大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育创造性思维,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创造性成果。二、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育人功能发挥所面临的问题在 志愿服务蓝皮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中指出,截至2021年10月30日,我国志愿者总人数达2.17亿,在高校中已经组建起近2 000个高校志愿者组织。但因志愿服务工作本身工作机制的显著特点,志愿服务育人功能成效还未达到预期。(一)志愿服务育人的总体设计亟待完善一是志愿服务所在的“第二课堂”管理与“第一课堂”即教学活动衔接不畅。双方在

10、育人过程、育人手段上缺乏融合,相互之间独立性较强,志愿服务的实践成绩认定并未充分融入人才培育方案与课程设计。二是经费筹措等机制不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志愿者本身是无偿性、公益性的,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必须保障交通、餐饮、住宿等基本生活需要。高校志愿服务对于校社联动、校地联动效果发挥不足,资金压力较大,从硬件设施上阻碍了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发挥。28龙冠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诠释与发挥路径三是志愿服务安全保障等不充分。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危险,会影响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工作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乃至影响后续志愿服务的参与度,从侧面削弱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效果。(二)模板化的工作模式影响育人功能

11、发挥志愿服务工作自开展至今已规范化地开展了数十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着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团中央近年来召开志愿服务交流会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育了一大批可供推广、公众接受程度高的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全国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与推广能够直接提高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能力,极快速度地让高校志愿服务“从0到1”,但这也阻碍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创新,即“从1到100”。每年在志愿服务的新闻报道中,高频词往往是“劳作”“上课”等,每年暑假大批量的学生涌入乡村从事农业生产、教育扶贫,对于大学生来说并未真正锻炼其专业能力,也造成了社会志愿服务资源的浪费。模板化的志愿服务工作只能不断进行量上的积累,大学生仅仅是

12、从事简单的工作,综合素质并未得到提高,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育人能力。(三)育人功能与学生专业发展不匹配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往往以体力劳动为主,如秩序引导、物资运送等。志愿服务工作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现实成效有限。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需要专业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补充。在实际工作中,志愿服务工作往往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高校团委等组织未能有效建立起良好的“供需关系”,导致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接受度不高,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的浪费。大学生志愿者在非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消耗太多时间,长期从事体力等简单劳

13、动,针对专业的复杂劳动所提供的平台、机会较少,志愿服务育人工作的“育”难以实现。(四)志愿服务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健全通常在服务项目结束时都要对项目进行评估,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是否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据5。科学合理的评价表彰机制既是对过去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总结,又为今后志愿服务工作的部署计划提供指导。目前,高校对于志愿者评价表彰主要是每年定期评选“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在评价上存在评价体系失衡、评价标准不定等问题,进而影响评价效果,导致志愿服务育人工作受损。一方面,考核者自身权威性较弱,整体工作构建都是以学生为主,团委会有专职团干部进行指导,但团干部身兼数

14、职,对于志愿服务后期评价工作往往是分身乏术,导致大学生志愿者的评价总结欠缺。另一方面,评价标准不定主观性较强,考核评价者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志愿者的申报材料进行,并未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所区分,未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量化的指标考核,未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三、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路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有其自身的作用规律,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此,高校在统筹把握志愿服务工作时应提高重视程度,切实发挥育人功能。(一)高校党委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志愿服务育人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是高校践行“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举措。高校要专题

15、专项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借用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大学生对于党的创新理论的接受程度。高校党委的顶层设计是高校内部任何一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动准则,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必须以志愿服务顶层设计为保障。具体来说,一是明确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机制。在校级层面,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校领导、责任单位,摆脱之前由共青团独立运行的局面,各二级学院需要有院领导专职负责志愿服务工作。二是将志愿服务工作同党团教育结合起来。党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29第23卷第2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工作育人

16、功能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帮助先进青年培养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同时,入团、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入团入党的必要环节。三是设立专项资金。资金是正常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专项拨款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各类保障。四是高校要积极与校社、校地联动,打造志愿服务基地。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高校的四方校园,更应该将志愿服务舞台搬到广阔天地,真正做好社会实践,提升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二)创新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本身能够采取的形式较为有限,若是单打独斗则育人效果不佳。高校应积极将志愿服务工作融入其他工作领域,打造“志愿服务+”的特色育人模式。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朝

17、气、最具活力的群体,对于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程度最高,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应该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6。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角度创新志愿服务工作。一是志愿服务工作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课堂上的教学提供理论知识,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中融入志愿服务工作,使学生能在实践教学中真正投入自己的情感,感受到更多的志愿精神与社会责任,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与品格修养7。教师自身应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担任指导教师,带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结果纳入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教学考核中,进行

18、统一认定与评价。二是志愿服务工作同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相结合。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志愿服务工作需求,便于找到合适的志愿服务工作队伍,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匹配度和及时性。同时,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志愿服务工作的精彩瞬间,传播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做到文化育人。三是志愿服务工作同创新创业相结合。志愿服务工作需要创新意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也能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二者天然具有契合性。创新创业大赛中有公益类,志愿服务工作本身就有公益性,可以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工作站、工作坊等,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新平台。(三)发挥院校特色,打造服

19、务专业发展的志愿服务模式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不仅在于培育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更是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与实践检验。我国高校有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政法类、财经类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群,对应的也会有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高校青年志愿者。在当前,志愿服务专业化要求日渐提高,在众多场合都需要专业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与高校专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能够提高志愿服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为高校专业发展提供实践平台。具体来说,一是各学院要根据自身专业特色,组织开展专业性质的志愿服务。将学生的专业锻炼和志愿服务工作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工作来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

20、利用校地合作、校社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利用零散空闲时间从事专业锻炼。二是学院之间要密切配合,打造跨学科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采取多学院联合承办赛事活动的形式,利用交叉学科的科研平台和实践场所打造跨学科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切实培育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加强学生对其他领域知识的了解,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四)构建志愿服务育人评价指标体系志愿服务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完善志愿组织的管理、规范志愿者的行为、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8。通过合适的指标评价体系量化考核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效果,能够直观地感受工作开展的成效,同时对开展的活动进行总结,以便于今后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

21、开展。志愿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即志愿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充分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高校的指标体系理应不同。二是服务大局的原则。评价体系的设置应该是围绕当前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所提出的30龙冠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诠释与发挥路径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行。三是发展原则。即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不断更新,运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万事万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中,评价指标体系只有跟着新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更好地反作用于实践。一般来说,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内容。针对志愿者来说,包含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时间

22、、地点、志愿服务工作岗位工作职责、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等。针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对象来说,要区分是否为单一的工作对象,如课程辅导针对中小学生、家政服务针对独居老人;复杂工作对象主要是指流动性较强的如交通劝导等。只有当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涵盖志愿服务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去考虑评价,才能真正发挥体系的评价作用。四、结束语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正确认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价值。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发展的特点,适时调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及时总结、评价与反思,切实增强高校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让志愿服务工作为高校发展服务,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服务。参考文献:

23、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N.人民日报,2014-05-01(01).2 潘春玲.新形势下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 J.思想教育研究,2021(3):126-130.3 张红霞.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52-156.4 兰英,彭林权.试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0-42.5 李金发.治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J.湖北社会科学,2016(12):164-168.6 赵少华,王华琳.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J.中国青年研究,201

24、7(12):38-44.7 董前程.志愿服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诉求、价值与路向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46-48.8 张明锁,张慧颖,郑玉英.志愿服务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J.青年探索,2015(3):29-35.The Education Function Interpret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University Volunteer Service WorkLong Guanyu(School of Marxism,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Sichuang 4013

25、31,China)Abstract:College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 service,can help them shape good values,cultivatenobl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social practice ability.Volunteer service is an important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work.In the process of voluntary service playing the

26、 education function,there is asystem design of voluntary service education that needs to be perfected.Template work mode affects the functionof education;Education function does not match student 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evaluation andincentive mechanism of voluntary service needs to be improv

27、ed,which affects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In order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ability of volunteer service,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university Partycommittee and improve the system guarantee mechanism.Innovate the working mode of volunteer service;Givefull play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reate a voluntary service model for professionaldevelopment;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voluntary service education.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olunteer service;education function;path analysis(责任编辑:张英杰)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