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4869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学士学位考试大纲参考教材1、余文森,刘家访,洪明主编:现代课程论基础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余文森,刘家访,洪明主编: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考试要点说明:本大纲在考试要点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呈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识记: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

2、和实际问题.一、现代课程论基础教程第一章 课程内涵1、识记课程论诞生的标志:博比特及其代表作课程2、识记泰勒课程论思想的实践基础:“八年研究”3、理解“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4、理解“课程是知识与“课程是经验”5、理解“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与“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6、理解古德莱德对课程五个层次的划分7、理解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认识的几种观点第二章 课程目标1、识记课程目标取向的划分:舒伯特及其四种课程目标取向的划分2、理解课程目标四种基本取向的基本内容3、理解课程目标四种基本取向的关系与利弊4、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5、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6、理

3、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与环节7、理解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第三章 课程标准1、识记课程标准的含义2、理解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3、理解课程标准编制涉及的主要问题4、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5、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框架6、理解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第四章 课程结构(一)1、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类型2、识记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的含义3、理解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识记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的含义5、理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6、识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含义7、理解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8、识记校本课程的含义9、理解国家

4、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10、识记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含义11、理解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2、识记预设课程、生成课程的含义13、理解预设课程、生成课程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4、理解课程结构的性质15、理解课程结构的呈现形式16、理解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的关系17、理解确定课程结构的程序18、理解课程结构的功能第五章 课程结构(二)1、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要点2、理解新课程培养目标与新课改目标3、应用: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与结构4、理解义务教育课程结构的特征5、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6、应用:分析普通高中课程的三个层次构成第六章 课程资源1、理解课程

5、资源的特点2、理解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3、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资源的类型4、理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5、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6、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注意的问题7、应用:运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为一所学校分析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第七章 课程实施1、理解关于课程实施本质的两种观点2、理解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3、理解课程实施研究的意义4、理解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5、理解课程实施的三种策略6、理解课程实施的四种模式7、理解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与优势8、理解影响我国新课程实施的因素9、理解完善新课程实施的若干对策第八章 课程评价1、识记课程评价的含义2、理解课程评价的对象3、理解课程评价的功能4

6、、理解课程评价的方法5、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评价的类型6、识记相对评价、绝对评价的含义7、识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含义8、理解新课程评价观的基本要点第九章 课程管理1、理解课程管理的内容2、理解课程管理的意义3、理解三种典型的课程行政管理模式4、理解四种学校课程管理模式5、应用:联系实际说明校本课程管理的程序6、应用:联系实际说明学校课程领导的职能第十章 课程变革1、理解课程变革的影响因素2、理解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3、理解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4、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二、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第一章 教学意义1、理解教学价值的基本特性2

7、、理解教学的意义第二章 教学主体1、理解教师的角色2、理解学生的基本属性3、识记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属性4、理解师生教与学关系的基本内容5、理解建立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策略6、理解形成积极师生情感关系的策略第三章 教学目标1、理解历史上存在的几种教学目的论2、理解教学目标的功能3、理解布卢姆等人教学目标分类的三大领域及其基本内容4、应用:运用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制定教学目标5、理解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基本内容6、理解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7、理解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8、应用:运用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设计教学目标9、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10、理解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第四章 教学规律

8、与原则1、理解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异同2、理解教学相长性规律的内涵3、理解教学相长性规律的原则要求4、理解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内涵5、理解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原则要求6、理解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内涵7、理解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原则要求第五章 教学内容1、识记教学内容的含义2、理解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3、理解教学内容组织的几对基本关系4、理解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基本环节5、识记教科书的含义6、理解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7、理解“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教的区别8、理解“用教科书教”的适度空间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1、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2、理解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类型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4、识记

9、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5、理解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6、识记课的类型和结构7、理解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8、理解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动态9、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及其基本内容第七章 教学方法1、理解教学方法的含义2、理解教学方法的特点3、理解教学方法的意义4、理解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5、识记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类型、功能及其应用要求6、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如何运用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7、理解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指导思想8、理解何谓适当的教学方法及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8、理解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第八章 教学手段1、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2、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理论的影响3、理解现

10、代化教学手段的优点与局限4、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5、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第八章 教学模式1、理解教学模式的结构2、理解教学模式的特点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程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发现学习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的运用4、理解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5、应用:结合实际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几种教学模式的运用6、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7、理解教学模式建构的原则8、理解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第十章 教学评价1、理解教学评价的内涵2、理解布卢姆划分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应用3、理解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4、理解当代教

11、学评价发展的特点5、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当前考试评价存在的问题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1、理解教学中认识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共性与个性几对范畴2、理解形象性教学的要求3、理解形象性教学的目的4、理解情感性教学的要求5、理解情感性教学的目的6、理解创造性教学的表现5、理解创造性教学的目的第十二章 教学改革1、理解新课程的教学观2、理解新课程的学习观3、应用:结合实际分析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考核说明考试形式:开卷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题型比例:填空题10;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24%;材料分析题16认知层次比例:识记20;理解60;应用20%标准样卷福建师范大学

12、 年 月成人学位考试试卷( 卷)生信息栏 专业姓名 学号装 订 线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得分评卷人得分题号六七八九十得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10空,计10分)1、1918年美国课程理论家博比特的 一书出版,标志着课程论的诞生。2、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 、 三个维度.3、新课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领域、 、 三个层次构成.4、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 、 三个环节.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 、 、 、体验性、问题性和创新性等八个基本特性。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1、课程资源2、综合课程

13、3、教学模式4、校本课程三、简答(每题6分,共5题,计30分)1、简述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原则要求。2、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3、简述当代教学评价的发展特点。4、简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5、简述当代教师的专业角色。四、论述(每题12分,共2题,计24分)1、试论新课程的教学观.2、试论“课程是经验”。五、材料分析(本大题共16分)阅读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教学现实,阐述你对小学教学目的的看法。第十名现象1989年,杭州市天长小学周武老师参加了该校七二届一班的小学同学聚会,他曾经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在聚会中,周老师发现,那些业绩突出者大都是当年不起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

14、都业绩平平。 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他决定揭开这个谜。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对天长小学700多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有一些小学时期的尖子生比较稳定地保持住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却有相当一部分的尖子生在进入中学后没能保持住原有的名次,而“淡出优秀之列,有的甚至还一滑再滑。相反,一些在小学时期 考生信息栏 专业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很多都在中学后开始进入上等生或尖子生的行列。周武在充分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拉榜排名,以便知道

15、每一个学生在班里所占的名次。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三名”或“前五名”,搞得他们压力很大。这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这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淡出”优秀行列的主要原因.与此相反的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优秀的,但是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而且由于不大被老师注意,因此其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较大。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