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重复日常”看陶渊明的平淡诗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4483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重复日常”看陶渊明的平淡诗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重复日常”看陶渊明的平淡诗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重复日常”看陶渊明的平淡诗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8COMEDYWORLD世 说 新 语陶渊明的生活哲学和他选择的平淡生活方式,既是对现实世界无路可走的绝境的一种回应,也是源于自身修养的结果。外部世界的动荡不安和内在自身的深刻理解及接受,这两方面共同塑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在重复日常中寻找意义,甘于承受辞官后带来的物质苦难,不逃避生活的艰辛。本文聚焦陶诗中的“重复日常”现象,揭示陶诗平淡诗风的营造方式。一、平淡的内外塑造陶渊明的生活哲学和他选择的平淡生活方式,既是对现实世界无路可走的绝境的一种回应,也是源于自身修养的结果。外部世界的动荡不安和内在自身的深刻理解及接受,这两方面共同塑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在重复日常中寻找意义,甘于承受辞官后带来的物

2、质苦难,不逃避生活的艰辛。外部世界的动乱对陶渊明的影响深远。他生活在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这种时代背景使得陶渊明深刻认识到世俗名利的虚无和人生的无常。动乱的时代环境促使他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平静生活,从而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这是他对动荡世界的一种回应和抵御。陶渊明的内在自我也是他平淡生活哲学的重要来源。作为一位儒家知识分子,他固守贫困而乐于知天命的精神。儒家思想中的“知天命”不仅是对命运的接受,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深刻理解的体现。陶渊明在其作品中多次表达了这种思想,如他在 归去来兮辞中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

3、独悲?”3这表明了他对于个人命运的接受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在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下,陶渊明面对“重复日常”的生活方式,不仅不逃避生活中的苦难和挑战,而且坦然接受它并投入到简朴的农耕生活中。他放弃了官场生活带来的优渥条件,选择承担起农民的不确定命运。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农民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面临天灾人祸,但陶渊明却在这种不确定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他的这种态度在归园田居系列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诗中不仅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还反映了他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坦然和从容。叶嘉莹提出:“我以为渊明最可贵的修养,乃在于他有着一种知止的智慧与德操。在精神上,他掌握了 任真 的自得,在生活上,他掌握

4、了固穷的持守,因此他终于脱出了人生的种种困惑与矛盾,而在精神与生活两方面都找到了足可以托身不移的止泊之所。”叶嘉莹对陶渊明的评价深刻地揭示了他的生活哲学的核心知止的智慧与德操。陶渊明在精神上掌握了任真的自得,在生活上掌握了固穷的持守。这种生活态度使他最终脱出了人生的种种困惑与矛盾,在从“重复日常”看陶渊明的平淡诗风文/任启元(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摘要:陶渊明自觉地书写日常生活中重复的场景、活动、意象等,“重复日常”展现陶渊明对平凡生活的审美观照和诗意发掘,是他对抗历史变局、寻找内心平和的重要思路,构成观照陶诗平淡风格的重要视角,对于陶渊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陶渊

5、明;诗风;平淡149COMEDYWORLD世 说 新 语精神与生活两方面都找到了足以托身不移的止泊 之所。二、重复日常的诗意实践重复日常在陶渊明诗歌中的体现可大致分为重复日常带来的真挚情感和哲学深思。首先,陶渊明的诗歌通过描绘自耕自足、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展现了日常生活的简约之美。这种生活方式在他的诗中不仅体现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也深刻表达了对生活本质的理解。他的生活方式和诗歌描绘的内容,成为一种对复杂世界的简单回应,通过简约生活的实践,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在归园田居系列诗中,陶渊明以重复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深入探讨了简单生活背后的深刻哲学意义。他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

6、好,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重复日常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考。例如,在他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陶渊明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日复一日的农耕生活。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日常活动,实际上是他追求内心平静和生活本质的体现。陶渊明的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他对于“逍遥自在”的理解和追求。在他看来,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不是来自外在的财富和地位,而是源自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心灵的独立与自由。通过与土地的亲密接触,陶渊明体验到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这种体验让他在重复的日常中发现了生活的真谛和自我存在的价值。陶渊明之所以能深入生活和感悟生活,是因为他所有的真挚朴实的思想感情都来源于他

7、真实的生活体验。除去五次短暂的出仕之外,陶渊明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农村中度过的,他的诗歌是他生活感受的全部结晶。陶渊明的诗既有农人的耕作,又有文人的风骨,这让他重复的日常获得了两种截然相反风格的建构。他诗中有作为农人日复一日辛勤耕种,却迎来“草盛豆苗稀”这样差强人意的结果。这种农人的真情,若无真实体验,就没有这般真挚之情载于笔尖。他有属于农人职业的耕作,亦有诗人副业的饮酒。饮酒也成为他日常不遑多让的重复之举,时而自己对座独饮“静寄东轩,春醪独抚”,时而呼朋共饮“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不变的是他在饮酒中颇有体悟,“酒云能消忧”,在他看来酒可消忧愁,酒可祛百虑。酒是他的灵感源泉,是他的灵魂伴侣,

8、重复的饮酒日常,帮他解除农忙时物质生活的疲惫,消解变乱中精神贫瘠的焦虑。其次,陶渊明在这些诗歌中也表达了对于社会繁华与人心浮躁的深刻反思。他选择远离尘嚣,回归田园,正是希望通过简单、重复的日常生活来净化心灵,寻找到一种更为本真和持久的幸福。在他的田园诗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能体会到一种深层次的生活哲学在平凡的日常中寻找非凡的意义,通过自我反省和自然共生来实现生命的充实和心灵的平和。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首诗则刻画了庚戌岁九月中陶渊明在西田获早稻的情景,其不仅是对农业生活的真实记录,更是诗人在重复日常中深刻体悟和哲学思考的体现。这个场景描绘了陶渊明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

9、,通过对农耕细节的观察和体验,诗人发现了自然规律与人生哲理之间的联系。陶渊明的诗歌中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多彩的意象,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凡普通之事物,却能抒发出真挚动人之情。他将眼中所见皆引入诗,他没有随波逐流玄言诗故弄玄虚,眼见即所写,心想即诗成。自然事物以“云”为例,云是日常生活中极常见的自然事物,“霭霭停云,濛濛时雨”潮湿多云的天气昭示感怀友人的思念,情意绵长。“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天空中一片普通的白云都能引起他对自由的无限遐往。他每一次抬头仰望天空,便能看到引发他无数想象的云,他的云大多数是静态的,“停云”“寒云”“孤云”,云是无依无靠的“孤云独无依”,又是无拘无束的“

10、悠悠东去云”,也是无忧无虑的“云无心以出岫”。云是陶公仰望的存在,亦是陶公理想的具象化,它代表了陶公漂泊无依的心境,又体现了陶公无拘无束的自在,更展现了陶公对无忧无虑的向往。在这一重复的日常活动中,陶渊明体验到了劳作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这种体验超越了物质层面,触及精神和情感的深处。通过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和季节的更迭,从而引发了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秩序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不仅停留在个人层面,更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关系进行了哲学上的探索。陶渊明在这些重复的日常中找到了一种超越时间的宁静和满足感。尽管每天的工作看似相同,但在这种重复中,诗人发现了变化与恒常的平衡,体会到了简单

11、生活的丰富和深邃。这种生活方式对陶渊明来说,不只是一种生存的选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实践,通过这种实践,他达到了一种生活的哲学境界,即在平凡中寻找意义,在重复中发现新生。通过亲自耕作、与自然为伴的生活,陶渊明找到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纷扰的内在平静。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诗歌创作,展现了一种生活的艺术,即在简单和重复的日常中发现美和意义,从而150COMEDYWORLD世 说 新 语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充实。在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陶渊明不仅是在进行体力劳动,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和诗意的探索。这种日常生活给了他一个独特的视角,从而深入探讨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根本真理。他的作品虽然源于平凡的生活

12、细节,却能透过这些细节,触摸到更广阔世界的边缘,展现了一种超越日常的诗意思索和理解。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他对自然界深切的观察和体验之中。他在田园生活的重复日常中,见证了四季更替、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这些自然现象成为他思考生命意义和宇宙秩序的基础。他通过诗歌,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转化为对生命和自然深层次的哲学反思。例如,他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收获的循环,不仅是农业活动的一部分,更是生命循环和自然法则的体现,引发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在陶渊明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如田园风光、季节变化、田野劳作等,转化为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探索。这些诗篇不仅仅是对自然美

13、景的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简单生活的价值等主题的深刻反思。陶渊明通过他的诗歌,展示了一种生活中的哲学和诗意思考,这种思考不是抽象的哲学命题,而是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悟的具体表达。三、对抗变乱的精神源泉在陶渊明选择辞官归隐的生活路径上,他面临着重重挑战:亲友聚少离多、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生活物质条件的艰苦,甚至是房子着火、饥寒交迫等生活的严峻考验,以及改朝换代带来的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这些挑战对于追求简单田园生活的陶渊明而言,无疑是重重考验。然而,正是在这些日常生活的挑战中,陶渊明提炼出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陶渊明出仕时将田园生活作为他的精

14、神支柱,归田困苦时将重复日常提炼成长期的坚守的理由。他无论是出仕还是归田,都将田园生活视为“悠然”之态。陶渊明爱“悠”,他在出仕时,回忆起田园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迫不及待,他不怨旧地的枯燥无味,反恋家乡的悠然自在。在他看来,这般重复的生活正是他在动乱中所寻觅的栖身之所。归田后无论是“悠然见南山”还是“悠悠东去云”,他笔下的生灵和静物都各安其位,自然不假修饰。尤其与出仕时对田园的渴望对比,无不展示了此时他心灵的平和与自洽,可见这样悠然自得的平凡生活为陶渊明提供了对抗变乱的重要力量。陶公的重复生活也非全然无内涵,而是重复又充实的,陶公喜谈“闲”,但细读其文,他的生活是井然有序充实且忙碌的

15、,工作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业余时“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他的“闲”不是每天无所事事,只是世俗意义上“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的不问政事。他用琐碎的充实的业余爱好充实生命,读书、抚琴、呼朋、饮酒,尽享天伦之乐,无案牍之劳行,他享受珍惜生命中的友情、亲情,不惧生活的贫苦、饥寒,适应命运带给他的一切安排。虽然他始终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士终极使命,但当终极使命幻灭时,他没有一蹶不振,正是因为他发掘了重复日常的意义,从中汲取了平淡的力量。面对物质上的匮乏,陶渊明选择了耕读自足的方式维持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生存的策略,更是一种对生活挑战的积极应对。通过亲自耕作土地,陶渊明实现了对

16、自然的直接接触和依赖,这种生活方式使他能够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精神上独立自主。即便是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他也能通过阅读书籍,保持心灵的丰富和自由。这种耕读结合的生活,不仅满足了他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了他对知识和精神世界的追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描绘,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在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时,他选择了一种回归自然、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面对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陶渊明在饮酒系列诗中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选择远离尘嚣,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保持一份宁静和独立的心态。

17、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于个人价值和生活意义的坚持,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心灵的独立和自由。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诗歌创作,展现了一种在日常生活挑战中寻找生命意义的生活哲学。他的作品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在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时,陶渊明选择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耕读自足、追求简单纯粹的生活,体现了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在陶渊明的世界中,重复的日常不仅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成为他汲取力量的源泉。这种力量,根植于对生活的深爱和对自然界的深度敬畏。陶渊明的生活哲学和诗歌,向我们揭示了即便在最平凡的日常之中,也能发现生命的光彩与深远的意义。结语陶渊明一生处于时代洪流中,他只是一粒不起眼的砂石,但在人类精神境界上,他却载着虚舟开辟了新的桃源。他享受生活珍爱生命,他通过重复又琐碎的日常建构出强大的精神世界,塑造了属于他独一无二的平淡式生命哲学,也为后世诸多处于变局与困境的人们提供了新的栖息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