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压强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
②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③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④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提高物理思维的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②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建立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压强并学会应用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教学用具
木块 大图钉 乒乓球 海绵 钩码 铅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压强的引入
1.探究主题的引入
1, 如果在积雪中行走会陷到雪里,体重越重的人陷得越深,但是穿上滑雪板尽管受到的重力没变,却不会陷下去。为什么?
2,带领学生用食指摁住笔尖和笔的另一端的小实验,让学生描述手指的感觉。
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物体接触面的面积、形状有关
摁住笔尖的手指比较疼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导,逐步逼近出题
2.探究实验
(一)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学生思考并提出猜想
(1)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2)可能与物体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3)可能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有关
(三)制定探究方案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将一块木块平放在海绵泡沫上
②将两块木块平放在海绵泡沫上
③将一块木块竖放在海绵泡沫上
(四)分析讨论
1、当受力面积不变时,改变物体受到的压力,海绵的形变程度如何?(①和②)
2、当压力不变时,改变物体受到的受力面积,海绵的形变程度如何?(①和③)
(五)解决问题
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有关.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提问: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提问:除了海绵,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用一颗图钉扎进木块里,再用另一个木块对图钉帽施加力,观察木块的破坏程度.
学生同桌讨论实验方法
让学生观察
海绵的形变程度
学生讨论
控制变量法
乒乓球、橡皮泥等容易发生形变的物体
培养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压强的概念
我们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建立压强的概念
加强对压强概念、公式及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二.压强公式及单位
1.概念理解
我们从刚才的实验中可以看出压强和物体所受压力大小成正比,和受力面积大小成反比
公式:P=F/S
注:压力F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与G不同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
简称 :帕
符号Pa
1Pa=1N/ m2
理解压强公式,了解压强单位及相关物理学内容
2.公式应用
例题:某同学利用体重计测得自己的质量是50kg,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75cm2.这个同学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解:地面收到的压力
F=G=mg=50k×9.8N/kg
=490N
地面受力面积
S=2*175cm2=0.035m2
人对地面的压强
P=F/S=490N/0.035m2
=1.4×104Pa
三.改变压强的方法
1, 我们能通过改变哪些物理量来改变压强?
举例:
(1)背书包的书包带,要用宽而扁的带子,这样压强就比较小,背着就比较舒服.
(2)钉子前边是尖的,这样好钉木头.
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2, 对照课本上的图,分析他们各自通过改变什么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举出关于压强的例子
学生思考
本着“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巩固练习
课后练习题140页第1、2、3、4题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要求学生联系开始提出的教学目标回答)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1.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2. 压强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公式:P=F/S 单位 :帕斯卡( Pa)
3. 改变压强的方法
5 /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