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盐阜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古诗文填空。(10分)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8)各种 “鸟”的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相民的。“雁”在古诗词中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如“ ”。而“燕”则常用来表现春光的美好,如“ ”。
高斋闻雁来/衡阳雁去无留意/归雁洛阳边 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来时新社/为迎新燕入
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7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纷纷的大雪,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zǎn )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zhuì( 缀 )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níng )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在cuī( 催 )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积攒( zǎn ) zhuì( 缀 )满 凝( níng )聚 cuī( 催 )芽
(2)修改下面语句的划线部分,使与前一句的表达更加连贯。(3分)
原句:任凭寒风猛吹,任凭纷纷的大雪,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
修改: 任凭大雪纷纷
3.根据句意,下列加点的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 )(2分)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我珍惜阳光,因为她给我温暖;我珍惜绿叶,因为她给我生机;我珍惜星空,因为她给我遐想(幻想)。
C.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改头换面),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D.故官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赏心悦目(沁人心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产业举措,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C.当山林中的老槐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民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D.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6.某校校刊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6分)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3分)
(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3分)
(1)(3分)不设统一答案。如鸟的礼赞(赞歌)、鸟中精灵、我心中的鸟等感情鲜明、表意明确的主题皆可。
(2)(3分)例①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例②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勇敢的战斗者。(3分。根据是否能表现所写鸟的特点、是否能由此生发感悟及语言表达情况给分,每一方面1分。)
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缸上被刻“到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
(1)某些国人喜欢在中外文化古迹上涂鸦,对此种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3分)
(2)如果你发现某同学将要在长城上涂鸦,你如何劝阻他?(3分)
7.(1)(3分)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亵渎,应予以谴责;国民素质亟需提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人人有责。(观点1分,分析1分;意思正确、语言通顺1分)
(2)(3分)参考示例一:这位同学,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护它,不能随意涂鸦。你的行为有损国人的形象,请不要涂鸦,好吗?(称呼1分,劝阻内容1分,语言得体1分)
参考示例二:这位同学,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着人类的精神 文明,保护文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应该文明旅游,什么痕迹也别留下。(称呼1分,劝阻内容 1分,语言得体1分)
二、综合阅读(共55分)
(一)古诗赏析。(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分)
9.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出其中一点并举例作简要分析。 (4分)
8.(2分) 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9. (4分)示例一: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示例二: 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示例三: 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示例四:以乐景写哀情,“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伤心欲绝之情。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6分)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诎右臂支船( ) ②尝贻余核舟一( )
③凿木人长寸许( ) ④所作之奇俱如此 ( )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1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B.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哀转久绝(《三峡》)
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
D.持就火炀之(《活板》) 瞬息可就(《活板》)
13.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
14.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
10.①“诎”同“屈”弯曲;②赠送;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每小题l分)
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②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大意正确即可。①小题每个分句l分,②小题“虽黠者”l分,“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1分。共4分)
12.C.(2分)(A、是∕刻制 B、极∕断绝,消失 C、那 D、靠近∕完成)
13.奇巧;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第二空大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4.示例: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大意对即可。两人作品的特点各l分,结合具体内容各1分,共4分)
【附译文】黄履庄,年少时聪明颖悟,读书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时,曾经背着私塾的老师,暗地拿来工匠的刀锥,雕凿了一寸来高的木人,放在书案上能自动行走,(木人)手脚都能自己活动,观看的人都觉得神奇。
他制造的机械很多,我不能全部记得。……他制造了木狗,放在门的旁边,像真狗那样圈卧着,只是当人进门,触动机关就马上大叫不止,叫声同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难辨真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中,能自己跳舞飞鸣,像画眉一样鸣叫,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制作机械的奇特都像这样,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14分)
低碳旅游
(1)旅游业,从来都是绿色行业之一,而“低碳”概念的大行其道也毋庸置疑地为未来的旅行增添了更多低碳的色彩。
(2)“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消耗的旅游方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我们在旅行中所释放的“碳”。例如,周迅在参加一个网站举行的倡导低碳旅游活动时对媒体宣称,捐出238棵树苗来抵消自己2008年的碳排放量。
(3)进入21世纪,虽然多数人不知“低碳”是何物,但游客也渐渐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其中包含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出行等方式。
(4)在实践层面上,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去欧美旅游的朋友都知道,出行前旅行社常常会提醒游客自备牙刷、牙膏、拖鞋等物品,因为境外很多酒店并不提供这些物品。可游客常常会质疑,是不是旅行社给他们在境外安排的酒店档次太低,连这些基本的东西都没配备。而现在,游客都能理解境外酒店那些做法是出于环保的考虑。据了解,目前国内等地,也出现了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这表明“低碳”意识正慢慢走进大众旅游。
(5)不过,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做出努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旅游者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习惯,在汽车后备箱中放上一辆折叠自行车,开车至郊外,改骑自行车去体验野外的自然风光,便能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切实为低碳做点贡献。骑单车或是徒步,这两种以人工为动力的旅游,是每个人都应采取的简约低碳旅游方式。
(6)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尽可能多地采取拼车的方式。旅游时,也尽可能多地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
2010年的出游方式将向时尚、新潮、科技、环保方向发展。新旅游方式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可以到达更远的目的地,体验另外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旅游生活。倡导旅游新时尚,让我们做到低碳旅游,绿色出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
15.依据选文信息,给“低碳旅游”下定义。(3分)
低碳旅游是一种 旅游方式。
16.第(4)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4分)
17.第(5)段画横线句子中的“相对”一词有何表达效果?(3分)
18.结合选文信息,阅读下面材料,关于如何做到“低碳交通”,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人类活动需要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也是能耗和排放大户,汽车的燃油只有13%用于牵引,另外87%被发动机本身、等红绿灯或者塞车所损耗。同样,选择交通工具也非常重要,乘坐出租车碳的排放量是坐公共汽车的7倍,是乘地铁的14倍。
(三)(3分)15.低碳旅游,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降低“碳”消耗的绿色(环保)旅游方式。
16.(4分)第(4)段主要说明了“在实践层面上,低碳旅游早已进行”( 或“低碳意识正慢慢走进大众旅游”)游客渐渐明白环保的重要性。文章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层意思。
17.(3分)“相对”是指一个物质或一个整体和另一个物质或另一个整体相互比较,“相对”一词表明这里的“容易”是将“旅游者”的努力与“旅游业界”所需做的进行比较而言的,这个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8.(4分)示例: (1)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习惯更有利于减少碳排放。(2)城市的合理交通规划可以降低“碳”消耗。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9分)
瞄准
孙道荣
(1)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2)除了轻微的声音,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百发百中的猎枪。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团黑影应声而落,从无意外。
(3)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滩,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午后的阳光,将江滩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4)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鹳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它们,就像熟悉的邻居。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他的目光从它们身上掠过。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5)他继续在江滩上搜寻。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它们埋头在江滩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而细长的脚,由像高挑的舞者,优雅,绝俗。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颧,整个地球上不足三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6)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
(7)他端起猎枪,瞄准。十字准星,从江滩上划过。一只鸟,又一只鸟。准星所及,无不打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8)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颧的身上停了下来。一只东方白颧,又一只东方白颧。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颧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颧显得紧张。
(9)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这也是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做完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滩扔去。
(10)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颧,也拼命地扇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铁夹夹上后,它竟然能拖着鸟夹,逃开了。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11)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另外三只东方白颧在空中盘旋,等待着它们的伙伴。它吃力地飞向它们。他再一次瞄准,然后,右手食指轻轻地扣动扳机。
(12)“砰——”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
(13)东方白颧一个趔趄。
(14)打中了!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正是那只金属鸟夹。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颧的脚的连线,击断了。
(15)东方白颧,鸣叫着,向天空飞去。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16)他收起枪,仰视天空。多么蓝的天啊。
(选自《时代青年》)
19.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依次补写出本文主人公捕猎的全过程。(4分)
搜寻→ → →收枪
20.文章在第(2)段交代猎人神准的枪法有何作用?(4分)
21.联系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猎人是如何重视这次捕杀东方白鹳行动的?他最后为什么又放走已经瞄准的这只东方白鹳呢?(4分)
22.(1)第(5)段画线句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2分)
(2)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部分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23.甘地说:“看一个国家是否文明,就看这个国家的臣民对待动物的态度。”结合全文及自己的生活积累,谈谈你对甘地这句名言的认识。(3分)
19.(4分)瞄准 打中
20.(4分)交代猎人神准的枪法为下文作铺垫,是为了说明猎人完全可以捕杀他瞄准的东方白鹳,他打掉了这只东方白颧的金属夹,不过是故意放走这只东方白鹳的。(或:为下文写他准确打中打中鸟夹而不伤东方白颧人铺垫)。
21.(4分)重视这次捕杀东方白鹳行动,首先动作小心翼翼,其次为了不引起东方白鹳的警觉,还特意装上了以前都不用的消音器。 他最后放走这只已被瞄准的东方白鹳是因为这只东方白鹳顽强的生命力和对自由的渴望,强烈震撼和征服了他,最终他爱的灵魂被唤醒。
22.(1)(2分)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东方白鹳的美丽、优雅、绝俗。
(2)(2分)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表达出这只重获自由的东方白鹳在蓝天下飞翔的轻松快活,衬托出当时猎人因让这只东方白鹳重获自由而轻松愉快的心情。
23.(3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个文明的国家,国民应该具有博爱意识,应该保护动物,尤其是像东方白鹳这样的珍奇动物,我们应该让它们自由地生存,自觉地尊重动物,真诚地关爱动物,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共处。
三、作文(60分)
24.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如可以填温暖、孤单、自由、烦恼等等。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