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密………………………………封…………………………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第1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欢谑(xuè) 艾蒿(hāo) 熹微(xī) 屯戍(shù)
B. 暧昧(ài mèi) 墓冢(zhǒng) 渣滓(zǎi) 碾坊(niǎn)
C. 红缯(zēng) 龟裂(jūn) 虔诚(qiǎn) 馔玉(zhuàn)
D. 圭臬(niè) 茶峒(dòng) 灵寝(qín) 脚踝(huá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喧 油尽灯枯 美不胜收 叹为观止
B. 濒临 因地制宜 孜孜以求 不刊之论
C. 眩耀 恍然大悟 雍容华贵 栩栩如生
D. 瘫痪 强弩之末 幅圆广阔 盛气凌人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恃(依赖,倚仗)惶惶(恐惧不安)径须(只管)
B. 无明(没有觉悟)谙(熟悉)但愿(只希望)
C. 会须(一会儿)暧昧(不光明,不可告人)沮丧(灰心失望)
D. 濒临(紧接,临近)觉解(了解和自觉)恣(纵情任意)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的这篇论文,见解深刻,富有创见性,文字运用也很_______。
②.农村能源短缺和不稳定供应,极大地_______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哪个行迹____而久未被抓住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A. 精要 限制 秘密 B. 精辟 限制 隐密
C. 精辟 局限 神秘 D. 精当 制约 诡秘
5、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B.10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C.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着”,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 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村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都饱食终日,不再愁吃愁穿了。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今年食盐抢购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科普常识都有待提高。
B.中国撤离在利比亚的公民行动,表达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外交为民”的理念。
C.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指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发展成本过高,已成为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D.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前少年参加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不同层次活动。
7、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请你明天在家里等我,我会按时光临的。
B.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
C.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你在家恭候吧。
D.我们一定提供优质服务,欢迎各位光临。
8、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辨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柳强大的根系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比喻)
B.红柳的根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年来,从太阳那里所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拟人)
C.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的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比喻)
D.四月的一天,春风就像今天抚摸你的额头,抚摸你的粗糙的小脸蛋,抚摸你忧伤的心。(拟人 排比)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里的珍品,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衰落的历史趋势。
C.戴望舒,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
D.《窦娥冤》是我国明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10、对《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歌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的是喻体“鸟”。
二、判断题。(5分)
1、《人生的境界》的作者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一篇学术随笔,文中描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 )
2、“鱼和熊掌”的典故出自《庄子·告子上》,《画里阴晴》一文中作者是反其意而用之。 ( )
3、《南州六月荔枝丹》大量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增添了文章的艺术趣味。 ( )
4、《合欢树》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 ( )
5、《善良》是一篇词句优美的抒情散文。 ( )
三、填空题(10分)
1、《将进酒》的作者是_________,人称“ ___________ ”。他的诗作代表了________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2、《画里阴晴》选自 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州六月荔枝丹》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逻辑说明顺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用醒。
四、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练习题。(10分)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本文作者是 ,写了作者瞻仰托尔斯泰墓地时的 。(2分)
2、选文采用多种描写手法,仔细阅读选文,说说选文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2分)
3、请找出表现瞻仰者“敬畏之情”的语句并工整地书写出来,并说说这些语句有何作用?(3分)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习题。(10分)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1、《南州六月荔枝丹》选自《 》以上三个自然段的说明对象分别是荔枝的( )、( )、( )。(2分)
2、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试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3、举例说明选文所用的说明方法(三种)及其表达效果:(6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本文作者 被列为 。(1分)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吾从而师之
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2分)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而耻学于师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吾从而师之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传:流传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圣:圣明;愚:愚蠢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5、用课文原文回答:老师的职能是什么?(1分)
6、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五、作文(35分)
1、假如你是高三八班的李阳,早上起床后你发烧了,妈妈要带你去看医生。请你给班主任陈老师写一张请假条。(5分)
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学习的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苦学,第二层为好学,第三层为会学。对于中学生而言,第一层次居多 ,第二层次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会学习不仅是在校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请以“要学会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文体不限4、700字左右
800字
高三第二学期第1次月考 《语文》专业试题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