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策略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066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策略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策略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策略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5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乡村振兴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策略探析杨娜,徐珂璠*(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向前推进,农村出现“空巢化”“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人力资本缺乏成为摆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面前的难题。近些年来,农村也出现“耕地谁来种”“牲畜谁来养”的难题,部分农村青年群体则面临“城市容不下肉身,家乡容不下灵魂”的困境。针对当前突出的“三农”问题,以习近平

2、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做出重大战略部署。自党的十九大确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一号文件就连续 3 年对耕读文化学习和传播积极部署,如开展耕读教育、完善耕读体系、实施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等。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多部门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等文件,其中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更是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学生必修课”1,以上这些都表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涉农高职应注重耕读文化融入学生思政课

3、堂教学中,从而充分发挥耕读文化的育人功能。当前,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仍面临内容系统性不足、融入方法新颖性欠佳、考评精准性不够等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2022 年教育教改研究一般课题(JG22106)第一作者简介:杨娜(1995-),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通信作者:徐珂璠(199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思政课是涉农高职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主阵地,耕读文化与涉农高职思政课在育人功能上具有相通性。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既是落实乡村人才振兴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涉农高职

4、学生提升服务“三农”意识的关键抓手,同时对丰富涉农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也具有重要意义。为使耕读文化更好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涉农高职要编纂系统教材,健全耕读文化教材体系;要创新融入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性和体验感;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为耕读文化深度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提供重要保障。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耕读文化;涉农高职;思政课;策略探析中图分类号院G641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5-0127-05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main posi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

5、cation related to agriculture to cultivatenew talents who know and love farmers.In the context of deeply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integration offarming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

6、e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task of revitalizing rural talents,but also the key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serving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At the same time,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ourses in agriculture-related hig

7、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 order to make farming and reading culture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hould compile systematic teaching materials,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o

8、f farming and reading culture,innovate integrationmethods,enhanc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sense of experience,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to provide an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farming and reading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agricul

9、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farming culture;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ourse;countermeasure analysisDOI:10.20028/j.zhnydk.2024.05.031127-2024 年 5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问题,严重影响耕读文化在涉农高职

10、中发挥作用。因此,本文将从科学编撰教材、创新融入方法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析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对策。1乡村振兴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何谓耕读文化?其字面含义为农事耕作和读书识字相结合的文化传统。“耕”是为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读”是为实现仕途,实现自身发展。耕读文化历经“耕读传家”“耕读分家”“耕读复归”3 个阶段,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文化支撑2,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3。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过程中,涉农高职作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将耕读文化有效融入学校思政课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是丰富思政课教学

11、内容的内在需要,也是提升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客观要求。1.1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培养一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将耕读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为乡村提供理论人才、实践人才、综合性人才,从而让更多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中。一方面,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人才。乡村文化振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通过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学生可以系统了解耕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内涵,掌握乡村文化发展困境,发挥其专业技能,坚持守正创新,从保护乡村景观、乡村传统手艺等视角入手振兴乡村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12、为乡村人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另一方面,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人才。涉农高职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建立校外耕读文化实践基地,使学生更好掌握乡村景观设计、乡村传统手艺、作物种植等技术,扎根乡村后能够在技术上指导村民整改乡村面貌,发展乡村传统手艺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此外,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还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综合人才。一些涉农高校依托学校专业设置与农业的天然联系,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让技能型教师教育涉农专业学生。在耕读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坚持“强农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懂农业、爱农村的正确价值观,从思想、技术等层面培养复合型“

13、三农”人才。总之,通过耕读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使更多学生对新时代农业农村有新的认识,更愿意扎根乡村,实现青春价值。1.2丰富涉农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在需要思政课作为涉农高职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对大学生认识中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曾勉励各涉农高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4。耕读文化与涉农高职思政课在内容、育人功能方面具有相通性,有利于丰富涉农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耕读文化与涉农高职思政课在内容上具有契合性。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涉农高职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知农、

14、爱农、愿意扎根乡村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耕读文化是基于乡村建设历史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发展历史久远,内涵丰富,是培育良好乡民的重要抓手。耕读文化的内容与涉农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方面具有多重契合性,二者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传承良好乡风,更愿意扎根乡村。另一方面,耕读文化与涉农高职思政课在育人功能上具有相通性。耕读文化蕴含着“知行合一”“勤劳俭朴”“自强不息”等精神内核,具有使人踏实做事、知行合一的育人功能。涉农高职思政课担负着培养新型“三农”人才的重任,主要教育学生应该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乡村这个广阔舞台,二者育人目的具有相通性。总之,将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能够进一步丰

15、富涉农高校思政课的内容,提高涉农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践契机。1.3提升学生服务野三农冶意识的客观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面对乡村存在的“三农”工作人员服务“三农”意识薄弱、专业基础知识欠缺、难以扎根乡村等问题,大学生作为“三农”工作的生力军,能够让大有可为的乡村更具活力。将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能够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融合,通过带领学生到乡村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去调查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成为信息化的弄潮儿。学生常用的 APP 推送的内容及他们接触到的现实,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观。有些

16、学生出现学术不端、急功近利等现象,严重的学生则出现浮躁、抑郁等心理问题。将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使学生不只在教室学习知识,还能够走出学128-2024 年 5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校,走进乡村,亲身体验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农民带来的变化,从而改变大学生对乡村的刻板认识,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服务“三农”,投身“三农”的信心、决心、能力。总之,将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有利于让学生从思想上转变对农村的刻板认识,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农业、农村、农民,进而培养其服务“三农”的自觉性,增强其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奉献乡村的社会责任感。2乡村振兴

17、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面临的困境在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高校重要回信精神的大背景下,各涉农高职在思政课堂推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已有一些成果,部分知农爱农型人才已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崭露头角,但也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2.1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系统性不足关于“学什么”的问题,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过程中存在内容设计不清晰,耕读文化教材形式化、碎片化、浅层化问题。耕读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化结晶,为民众提供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所需,是新时代涉农高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

18、要载体。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乡村空心化问题突出,越来越多的青年远离乡村,耕读文化传承主体缺位,鲜有人系统研究耕读文化,导致耕读文化在新时代出现断裂问题。一方面,涉农高职还未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二级学院定期集体备课制度,导致耕读文化融入思政教学设计中存在内容泛化、简单化、衔接不够紧密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涉农高职编纂的耕读文化教材注重追求碎片内容,并未对耕读文化建立科学知识体系,耕读文化的教材让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摸不着头脑,并未真正发挥教材引领作用。2.2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新颖性欠佳关于“怎么学”的问题,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过程中,存在主体参与性不足、组织缺乏科学

19、性、参与缺乏广泛性、过程缺乏联动性和形式缺乏多样性等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成为活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但是,在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涉农高校由于对教材解读不够深入,仍然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融入耕读文化。一方面,针对耕读文化的一些内容,教师仍采用以记忆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使学生对耕读文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耕读文化与学生联系不够紧密,需要联合课程思政,采用以更为生动活泼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活化耕读文化。同时,学校层面组织的耕读文化相关活动陷入形式主义陷阱,开展的耕读文化相关宣传活动流于形式,内涵不够丰富。此外,由于涉农高

20、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倾向于非农业化教育,导致学生难以参与农耕实践,难以调动学生了解耕读文化、参与耕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3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评价精准性不够关于“如何评价”的问题,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过程中存在资源协同性不足、考评精准性不强、考评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教学考核评价作为教学体系的终端环节,事关思政课的认同度、课程内容的掌握度、学生品德的养成度等,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5。作为涉农高职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对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效果的评价标准科学性欠佳。部分涉农高职对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评价模式仅限于开展活动的频度高低、申报课题或项目的数目多少,并未对学生参加耕

21、读文化活动后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及时进行跟踪调查。此外,对于教学评价后的奖励制度不够健全,难以激发思政课教师潜心钻研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乡村振兴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路径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涉农高职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耕读文化在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教材不够系统、方法不够创新、评价体系不够完整等困境,本文从优化教材编纂、创新融入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究耕读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3.1强化耕读教材编撰及运用袁 为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提供知识指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耕读文化教材的编纂。在编纂耕读文化教材时,要深挖耕读文化内核,带

22、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搜索关于以耕读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进一步丰富耕读文化的深刻内涵,让耕读文化教材体系化和科学化。同时,还需对耕读文化的外延进行拓展,形成涵盖生129-2024 年 5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态农业、乡村治理、国学经典、乡村金融、乡村文化、智慧农业和乡村规划与建设等内容的耕读文化教材6。让耕读文化实现古今结合,传承创新,使耕读文化教材进一步贴合新时代乡村发展状况。其次,要进一步优化耕读文化融入各门思政课程的集体备课机制。涉农高职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加强与各二级学院的联系,与二级学院建

23、立集体备课联系制度,开展常态化集体备课,就专业课中蕴含的耕读文化元素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进行探讨,找准耕读文化与各门课程的结合点,选取经典案例,用活各类资源,增强耕读文化在各门思政课中的出现频率,增强学生对耕读文化的兴趣。最后,学校要深化对耕读文化教材的运用。学校宣传部、团委等部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耕读文化伴我行”“耕读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等知识竞赛,带领学生到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参观,做好思政小课堂和乡村振兴大课堂相融合这篇文章,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统一,让耕读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24、使耕读文化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知识。3.2创新教学教法袁 为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提供方法指引首先,要进一步总结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验做法,为涉农高职树立起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模范样板。如陕西省某涉农高职围绕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专门提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二级学院共同谋划,组织学生开展“正禾育人”工程。通过让学生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流,积极参与农业实践,让学生更了解农村发展实况。江苏常熟某涉农高职专门就涉农专业学生设计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方案,通过耕读文化融入环境设置、日常教学、专业学习和成果评价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耕读文化融入涉农专业课程广度、深度、力度5。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通

25、过构建校“三阶三化三融合”思政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开展“家乡美”演讲比赛、“乡村情”摄影大赛、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竞赛等活动6。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涉农高职应充分利用好校内实践基地,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开展系列耕读教育实践性教学试点,总结经验做法。同时,积极拓展校外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耕读实践中来,感受耕读的魅力。其次,引入情境式体验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农耕实践的频率。情景式体验教学是指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数字化平台了解耕读文化,到实际参与农业劳作,再到收获播种后的果实,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农耕的乐趣,增强其扎根乡村的信念。此外,还可以依托学校设立的乡村振兴工作站,切

26、实加强学生与乡村的直接联系,通过对口包村、建立村校合作基地等方式,让每名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活动中,把思政课搬到乡村,以田地为教室,以农民为老师,进一步深化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体验式教学方式7。最后,依托虚拟教学实践平台,进一步多层次呈现耕读文化。通过构建智慧化农耕展示平台、参观数字文化耕读文化体验馆等活动,构建涵盖农耕文化发展历史、传奇故事及当代乡村振兴实际成果,向学生更全面立体地展示耕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3.3健全教学评价体系袁 为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提供制度保障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积极主动融入耕读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耕读文化的热情。首先,

27、教务管理部门要针对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具体情况从管理层面不断精细化管理理论和实践教学指标体系。涉农高职教务管理部门可以从教材编撰、集体备课情况、社会实践项目申报数量及学生行为反馈等角度,制定相关制度文件,以制度的方式把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各环节纳入考核标准,并细化标准得分,通过定量评估方式科学评价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效度和深度,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应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次,适当引入第三方考核机构对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理论和实践情况进行考评。在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过程中,涉农高职可以聘请校外思政专家,也可以把社会思政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等主体作为评价主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28、方面考评,从而全面考察耕读文化融合的合理性、教学实施的科学性、育人效果的实效性8。最后,进一步优化教师学生互动教学方式。在现有师生互评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一方面,涉农高职可借助项目目标、设计流程、指导过程和实践意义,从参与度、掌握度、创新度等角度对老师开展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渊下转 137 页冤130-2024 年 5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行评价,从而构建起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多维一体的考评机制。4结束语耕读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

29、文化瑰宝,蕴含着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展现出爱国主义情怀和乡土人文情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背景下,耕读文化能够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重要精神力量,为新时代知农爱农人才提供精神动力和实践经验。涉农高职要完成培养输送更多知农爱农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任,就必须坚持以守正创新的态度传承耕读文化、创新耕读文化,努力挖掘新时代耕读文化与思政课的契合点,引导广大涉农高职学生践行耕读理念,提升他们服务“三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保障乡村人才振兴不懈奋斗。参考文献院1 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J.中国人才,2021(4):6.2 袁同凯.从耕读教育变迁看乡村教育的“位育

30、”之道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14(3):123-134.3 习近平同志 论“三农”工作 主要篇目介绍EB/OL.http:/ 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EB/OL.http:/ 魏云云.参与式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2,38(11):53-59.6 李玉清,邹静.农业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难点及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4(5):38-40.7 曹东勃,宋锐.农耕文化:乡村振兴的伦理本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44-153.8 吕叙杰,刘广乐.论耕读文化的价值意蕴及启示J.

3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43-45.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突破学科限制,增设辅修专业,改变完全由本专业来安排课程的做法和模式,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将农经学科细分为不同的培养方向,构建数量充足的模块课程,使学生在完成学科基础课的学习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一个或几个模块内选课,同一模块的课程围绕这一细分学科展开,从而避免学生选课的杂乱无章,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聚焦某一模块选课,使学生能够将相关的知识领域学深学透,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工作,获得现实世界中开启自己职业的能力。通过构建课程模块,使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同时,教学内容覆盖面更广,涉及科目更多,有利于激发学生

32、对某些领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注释:淤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宽泛,包含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村与区域发展、食品经济管理、粮食安全和农民问题等多个领域,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其学科外延仍在不断扩展。美国一些开设农业经济专业的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系科名称中加入了食品经济、资源经济、消费经济和企业管理等词语,反映了美国农业经济学科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延伸和扩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强化传统的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农村企业管理等领域研究的同时,也在向食品经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户风险管理等方面延

33、伸,因此,尽管中美两国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名称不同,但不妨碍对其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参考文献院1夏莉艳.中美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以扬州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20(1):103-111.2于晓华,郭沛.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及未来发展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5(8):89-96.3陈风波.美国 Agribusiness 学科发展及对中国农经学科的借鉴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4):454-460.4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官网 EB/OL.https:/www.k-state.edu/a原cademics/majors-programs/agricultural-economics-degree/.5刘学东,陆玲,魏亚,等.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分类必修课程设置研究J.高教探索,2020(9):80-86.6崔宝玉.综合性大学农村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安徽大学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6):126-131.7 崔芸,黄文勇,林宇键.高校公选课课程建设探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9(1):82-86.8 牟延林.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9):84-91.渊上接 130 页冤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