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近代名人日记叙录三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050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名人日记叙录三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近代名人日记叙录三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近代名人日记叙录三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1 2 月第4 期Journal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IDec.,2023No.4近代名人日记叙录三种张剑(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 0 0 8 7 1)摘要:华学澜、丁福保、左需是三位近代名人,他们的日记各有稿本、印本、标点本不同形态,其内容广涉近代政治史、科举史、教育史、医学史、文学史、社会史、生活史等不同面相。对以上三种日记版本和内容价值的叙录,便于学者掌握相关信息,有益于近代文史研究。关键词:华学澜丁福保左需日记中图分类号:1 2 0 7.6

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8-9 8 5 3(2 0 2 3)0 4-0 5 4-0 8中国近代史包括文学史的研究,私人日记是很重要的史料,但以前限于各种条件,学术界对此利用不够。近些年来,这种状况得到较大改观。凤凰出版社从2 0 1 4 年开始,每年推出一辑“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其中仅日记即刊出近百种;2 0 1 8 年,笔者的“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近代日记更加引起学界和社会关注。鉴于近代日记存世数量超过千种,需要逐步和系统地清理,兹选取华学澜、丁福保、左需三位近代名人日记,对其版本情况、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做一概要介绍,以就

3、教方家。叙录华学澜(1 8 6 0 一1 9 0 6),字瑞安,号莱山,天津人。光绪十一年(1 8 8 5)顺天府乡试举人,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人北京时,正在北京。光绪二十五年(1 9 0 1),任贵州乡试副考官,光绪二十九年(1 9 0 3)会试同考官。光绪三十年(1 9 0 4)四月,任京师大学堂教务提调,并为京官教授算学。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三日(1 9 0 6 年6 月2 4 日)因病去世。华学澜生年,其举人朱卷载为同治王戌(1 8 6 2)十月十四日,此为“官年”,比实际年龄小两岁。华学澜有记日记的习惯。据华学澜姻亲周支山(字鸣西)称:“太史自幼而壮而老,

4、日记必蝇头细书,逐日登记,数十年如一日。”(陶孟和辛丑日记)序)可惜,目前所见,只有已亥、庚子、辛丑三年的部分,而且情况不一。收稿日期:2 0 2 3-0 8 -2 0作者简介:张剑,男,1 9 7 1 年生,河南遂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1 8 ZDA259)。54已亥日记稿本现藏天津图书馆,题名华瑞安日记。起于已亥三月初一日,止于庚子四月十六日,其中缺失已亥九月初四至九月二十日的内容,主要反映华氏的日常京官生活、人际交往情形。如十一月初六日:“早,为范孙作书,催取诗幅,送还文稿。到王桂生处,谈梦侯夫人度日

5、事。唔云生,知乡夔断弦,即为点主。到性初处,留早饭,食黄花鱼,甚美,未修铁路前所未有也。饭后同性初到秋叔祖院,为写喜联、大帖、时书各件,宪叔续弦用也。同性初到亦香处,朗先、翰臣在焉,谈至暮,茭洲来即去,性初亦去,余与朗先、翰臣均留晚饭,谈至子刻归。诗幅取回,范孙已书就。阅卷。见伯鹏信,约明日到范孙处,与鞠人一见,鞠人今日到津。”先是给严修写信催讨诗词条幅,送还(县试名列前茅者)文稿;又到其同年王桂生处商量接济黄梦侯遗;又见到王桂生之弟云生,听说乡夔丧妻来请题灵牌,遂答应之;又到任性初处早饭;饭后同任性初到华氏叔祖处为其子写喜联和生辰八字帖等;又同任性初到乔亦香处,与高朗先、祝翰臣谈论至晚,其间

6、韩荫桢(茭洲)来即去,任性初亦告辞,华学澜与高、祝二人同晚饭,又谈至深夜子时始归;归时见严修所书条幅已到;又阅卷;又看韩伯鹏信,约其明日到严修处见徐世昌。除阅卷公务外,还与友人书信往还、诗酒雅谈,并接济同道,襄助喜丧,一日之间甚为忙碌,观此可对其此期生活感受一二,该日记曾收入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第1 8 卷,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 0 1 3年影印出版。庚子日记稿本二册,红格本,原由周支山之子、清华大学化学系教师周昕保存,后由陶孟和于上世纪5 0 年代捐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收藏。稿本第一册起庚子四月十七日,于八月三十日;第二册起闰八月初一日,十二月三十日。记录了庚子年义和

7、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京城见闻,包括亲友信函、外间传闻、亲身感受等,颇有史料价值。择录二则如下:早,实甫送卫哥出城,酌升来信,索去所存银两。(知襄臣骨早为其署中客李松生(廷栋)乘夜窃得,被裹,送之其家,余见孙仙实时已经办毕,负酌升托,余心甚疚,得此少减余惩)伯来,观我朵颐。饭后,伯弗去,遗扇一柄,少项,遣人取去。阅京报,知合肥调北洋。接家信,内有姚阶平信,知伊已由山西回津。训平信是初九所写,七弟信是初五所写。哺时,实甫归,言在峻山、弼叔、孙中堂(因被乱军抢掠,移居安徽馆)各处坐谈,故归迟,并言卫哥以车未雇妥,未行,尚留润生处,瞩有家信即为送去。遣陈庆为卫哥送家信,至暮始归。晚,仍挂红灯,并用红布

8、写“义和团之神位”张之门首,皆坛上所传,不敢不遵也。极热,挥汗如雨。(六月十四日)早,雨一大阵。与酌升谈。午后,弼叔来,言昨王仁安由霸州来京,(本日又回霸州)于途次遇天津逃人甚。并见户部街、东大街两院人,知洋人入城后闭城一日,以土匪为向导,向各富户索银,满其欲始去,否则放火烧房。王奎章、吉润泉皆被烧,延及户部街院。其院人于洋人入城时已逃,只乐农六哥一人看家,房烧乃不得不逃吴。洋人所抢皆极富户及各当铺,其次皆未扰及。东街源昌当亦未动。余家陋巷,可谓极贫,约可无虑。惟回回则无论贫富皆不扰,以彼教人无入义和团者也。西方居人颇有自称“回回”以求免者。见人身有红色者必杀,(白旗不能全与,须以食物易之)。

9、津中妇女向好着红,冤死者不知几许矣。仁安并见李崧生与其戚信,云合肥相国于十九日到津,住吴楚公所,以节署已成瓦砾场也。谈至哺时去。晚饭后,伯弗来,55傅梦岩来,谈及本日为拳民荡平西什库之期,摆金刚阵,惟洋人有万女一具,以女人阴毛编成,在楼上执以指魔,则义和团神皆远避不能附体,是以不能取胜。未知确否。申三所荐司更与执杂役扈三来试工,人甚朴诚。酌升仍留宿。枪声大作,由北来,时远时近,彻夜不绝。(六月二十七日)该日记的删节本曾收入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5 1 年版)和庚子记事(科学出版社1 9 5 9 年版)。辛丑日记有稿本四册,原藏华学澜的朋友、天津胡潜(字支孙)处,后

10、由胡之公子交给严修次子严智怡(字慈约)保存。上世纪3 0 年代,陶孟和从严家借阅、抄录、校点,交商务印书馆于1 9 3 6 年出版,而原稿今不可见。前有陶孟和长序,详细介绍作者、时代及日记内容,包括:正月初一日至二月初十日在天津的家居生活;二月十一日至五月十四日在京的翰林生活;五月十五日至七月二十八日,由北京出发乘火车至保定,乘轿至江陵,乘舟至武陵,再乘轿至贵阳的行程;七月二十九日至九月二十一日,在贵阳主持乡试事;九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初十日,前往贵阳、主持乡试及返京的过程。郑逸梅、陈左高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二(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3 年版)评辛丑日记:“作者以清丽文笔,写联军侵占后

11、种种暴行、京官的醉生梦死,兼叙考场实事,为近代日记佳构。”尤其是华学澜受命贵州乡试副主考官后的乡试记录,非常详细,是研治科举史的宝贵资料。举闹墨刻墨一则可窥全豹:本日将所取之卷按房排列,覆加删汰,粗定前后,暂取如额。自十七日即刻闹墨,每誉出一篇,先发本房删改。而各房改笔,往往敷衍了事,仍须自加修饰。(内监试赵秀升前辈六十徐矣,而文兴勃然,每于发刻之文删改一二语,思笔迥非凡手所能谈及,陈文背诵如流,是于此道三折肱者)余在病中,不能用心为文,甚为着急。筱苏窥之,谓余日,今而后,改文之事,余独任之。于是各房改过之文皆送筱苏覆阅。筱苏一一改之,或数十字,或一二百字,且有改至半篇者,笔不停挥,每至丙夜。

12、一人独劳,而余坐享其成,心滋愧矣。计惟有不多发刻,庶省筱苏之事。所以头场文余只发刻十篇,二场文只刻一篇而已。并劝筱苏亦不必多刻。明岁即不考制艺,此次为八股末运,不能不刻闹墨以存名目,谁其如从前之悉心瑞摩哉?筱苏颇以为然。二场卷有送来者,本日阅二十卷。(八月二十四日)辛丑日记又收人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版);汪文学,刘泽海主编贵州古近代名人日记丛刊第3 辑(贵州人民出版社2 0 1 9 年版)。已亥、庚子、辛丑三年,正值清廷政局急速变化的时期,华学澜作为一位翰林院京官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所记当时北京情况,多为亲见亲闻;北京以外情况,则多依据亲友通信和传闻。书中所记的知名人物

13、很多,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茹静、马忠文整理的华学澜日记(中华书局2 0 2 1 版),将这三年日记前后贯通,统一标准,补足缺失,重新标校,并编制了人名索引,是目前最良善之本。二丁福保(1 8 7 4 一1 9 5 2),字仲祜,号梅轩,又号畴隐居士、济阳破讷,江苏无锡人。光绪二十一年(1 8 9 5)肆业于江阴南菁书院,次年中秀才,曾随华芳学数学,1 8 9 8 年任无锡侯实学堂算56学教习,因善病又习医学。光绪二十七年(1 9 0 1)就读东吴大学堂读英文半年,暑假至上海,就读南洋公学东文学堂,学习日文。后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习、文明书局编辑、上海自新医院院监,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林精

14、舍等。编著有历代医学书目提要算学书目提要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佛学大辞典丁氏医学丛书文选类话说文解字话林古钱大辞典等,译有西洋医学史等,是近代著名学者、翻译家、收藏家。丁福保日记,分稿本和印本两种。稿本日记一册,藏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室,著录题名为“辛丑日记”,作者为“秦宝钟”,实误。致误之因,当由该日记系用一页南菁书院课艺名次表作封面,该表上题“辛丑日记”,下署“秦宝钟”,不知何人误题。此日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计六页,朱丝栏,半页六行,记事自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 9 0 1)正月一日至二月八日;第二部分计四十三页,蓝丝栏,半页八行,上单鱼尾,版心上

15、印“东吴大学堂日记”,记事自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二月九日至六月二十六日。第三部分封面墨笔题“日记”,下铃“薛福荪”朱印,正文计三十三页,蓝丝栏,半页十行,上单鱼尾,版心下印“实学堂”,记事自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六月二十七日至当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后附书账一页。该日记为丁福保光绪二十七年全年记录,中间不少教育、医学、出版等方面的史料。如正月十八日:“今日开学,学生皆排放床铺、书籍等物。”此系东吴大学堂开学日期明确之记载。之后至六月五日东吴大学堂放暑假,皆为丁氏在其间求学经历,其中多记课暇补辑卫生学问答一书,又自言:“余读书向不能熟,忆十一二岁时每日仅读五行,虽百遍亦不能背诵,故近读英文甚觉竭蹶,每日约读

16、四十遍,早晨二十遍,午后十遍,黄昏十遍。”(三月十八日)知其非记忆超群之人。本勤奋异常却自责:“余近数年来废驰已极,自今以后当于懒字上痛下针砭。心绪作恶,因不能耐苦并无耐性,故刻刻不自安适。”(五月三日)该年十月十六日,丁氏人东文学堂学习,期间除勤学外,又编成东文典问答等,犹嫌已用功不够:“余颇多戏言,不能刻苦用工,此大病也,嗣后当严定课程而束身心。”(十月十八日)知其终成一代博学通人,固有以也。袁家刚首先辩识该日记作者为丁福保,并将之整理释注,以“丁福保辛丑日记释注(上)”“丁福保辛丑日记释注(下)”为题,分两期发表于邢建榕主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13辑(上海三联书店2 0 1 2 年)第1

17、4 辑(上海三联书店2 0 1 3 年)。丁福保印本日记,散见于丁福保创刊的中西医学报中,统计如下:1.日记之一斑,载中西医学报1 9 1 1 年第1 1 期,第1 1 6 页。系丁氏辛亥二月初六日至二十日在上海和安徽芜湖一带的医疗活动记录,兼记其诗文创作,知丁氏救死扶伤,甚为忙碌。如十九、二十两日所记:“十九日,晨起,检阅累日账目,以本月医报内之社员来稿付印。今日门诊极多,自九时起至十二时诊毕。即雇人力车到南市春在楼,孙君友已先在焉。稍坐,相与下轮船,二时抵闸港,乘轿至金汇桥孙宅,患者乃孙君叔之夫人。自去岁三月起,患咳嗽,今则新受风寒,声哑,咳甚剧,痰不易出。余用吐根、杏仁水、磷酸古蛭乙涅、

18、安母尼亚茴香精,与以四日之药。是晚寝甚早,次日天未明即起,乃作五言诗一首云上午八时,乘轿赴闸港,趁小汽船,在船中背诵庾子山哀江南赋,阅戴南山集,抵寓,已午膳。编本月之函授新医学讲义,译外科丛书。得工部卫生局史医生书,极赞急性传染病讲义,谓有功社会之书。晚核算去年出款,共支出一万一千二百二十元,内印刷书籍费居五千元,印医报费居57七百五十元。”2.日记之一斑(民国二年),载中西医学报1 9 1 3 年第3 卷第1 2 期,第1 1 8 页。系丁氏民国二年(1 9 1 3)五月十日至十六日的医学及其他活动记录,包括记录自已的诗文作品,其中有关医政、医院、医德、医书、医者、医疗、患者及其家属之议论颇

19、多。如十三号:“余之医学丛书,在罗马万国卫生赛会所得之最优等金牌一块已寄到,价值一百五十佛郎。今日门诊颇多,内有患肺结核者五人,余编肺痨病之天然疗法今日已印成,凡患肺病者,每人各送一册。菊生又偕学生数人来谈医,余谓今日德国各大学中,均设医生补习实验科,此科非常佳良。人是科者,既可补学识之不足,习检查及治疗之新法,又可与大学内壮年之教师相交际,满载学问上之鼓舞与精神上之振作而归,其所受之益有非吾人所及料者。”“为医师者,虽业务繁剧,亦当钻研医术,时时访学问之深造者,在家阅各科之杂志,使学问日渐进步,对于医疗之患者,务求成绩佳良。”“吾人为医士后,不问乞诊者之贵贱,均负担生命与健康之重大责任。余夜

20、间辗转不能成寐,甚苦,因吟放翁诗日放翁不管人间事,睡味无穷似蜜甜,久之,乃得睡。”十四号:“菊生询余日:医生对于病人及其家族,以何种态度为最宜?余谓:医士对于病者,诊察宜严密,意见之发表宜慎重,命令宜明确,关于命令遵奉之条件宜峻严,然须有恭敬之风,笃实岭恤之心。”丁氏医学丛书荣获罗马万国卫生赛会之最优等奖凭及最优等金牌,也许正是丁氏医者仁心的公正回报。3.日记选录,在中西医学报连载四期。具体期数为:1 9 1 4 年第5 卷第3 期,第1 1 6页,题“日记选录”;1 9 1 4 年第5 卷第4 期,第1 7-2 4 页,题“日记选录(续)”;1 9 1 4 年第5 卷第5期,第2 5 4 4

21、 页,题“日记选录(续)”;1 9 1 5 年第5 卷第6 期,第4 5 6 0 页,题“日记选录(续)”。此系列虽题名“日记选录”,实类丁氏忆旧录或年谱简编,中摘录日记若干。开篇即云:“余以同治甲戌,生于书院街旧宅。二岁时,值邑中讹言纸人剪发,终夜锣鼓不绝,余日中亦敲锣打鼓以为戏。七岁时,全国始设立电线,是时读大学不能成诵,吾父嘱吾母任督课之责,故吾读大学中庸论语,恒终日楼居在母旁也,每日所读,仅三行,多则五行,非百遍不能背诵。至十三岁时,读孟子始毕业,诗书礼记等,每日仅读七行,亦以百遍为度。读书至勤苦,尚不能成诵,余天性之钝有如此者。”以后历述至民国二年其四十岁时之事。尤详于宣统元年(第1

22、 3 页至3 8 页),该年丁氏被两江总督端方特派为官派考察日本医学专员,任务是“凡日本之各科医学及明治初年改革医学之阶级与日人所录用之中药,以及一切医学堂、医院之规制课程,均应一一调查”(第1 4 页)。又受盛宣怀委托,调查东京养育院、冈山孤儿院相关规章制度。因此丁氏五月二十日乘山日丸赴日本,二十七日抵横滨。之后六月一日开始正式考察,至六月二十一日考察结束,六月二十四日“早五时抵长崎,下午四时开船向上海”(第3 5 页),逐日详细记录日本医院、养育院、图书馆等可取法之处,颇有价值。另外,第4 4-6 0 页侧重记载购书藏书,第4 4 页四十岁条下自云:“吾家自乾嘉以来,颇多藏书,自先祖殉粤匪

23、之难,则列代之藏书尽失。余性嗜书,而为衣食所困,无饶力多购书籍,少时所买应用各书,大抵皆石印小字本,已不能检阅,而寻常本又不足以養余嗜书之癖。故四十岁以前所买之书,约有三大,尚在连元街宅内也。余自今岁起,将所得各书,依日月之先后,次第记之,以备他日之遗忘焉。”丁福保畴隐居士自订年谱内容丰富,颇得力于其勤记日记之习惯。58三左(1 8 7 5 1 9 3 7),字雨荃,正黄旗汉军,广东广州驻防旗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 9 0 3)癸卯科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宣统元年(1 9 0 9)外放云南知州,十月到云南省府,委署楚雄府知府,旋丁母忧。宣统二年三月委两级师范学堂监督,五月兼充高等工矿学堂监

24、督,筹办一切,十月扶枢回籍安葬;辛亥后,担任蒙藏报主编;民国七年(1 9 1 8)年起,任清华学校教职十年。1 9 2 8 年底,移居香港,在圣士提反学校担任中文总教习。左需日记手稿,现存2 0 册,以毛笔楷书写于红色竹纸本,每年装订一册,左氏后人2 0 0 6 年捐出,由天主教香港教区档案处收藏。时间起至光绪二十八(1 9 0 2)年壬寅五月十一日,止于民国二十五年(1 9 3 6)丙子十二月除夕,中间缺失1 9 0 4 1 9 0 9 年、1 9 3 4 年计六年间日记。左需日记虽留存长达数十年,然记录简略,许多天仅列日期而无文字,总字数不足二十万字。虽然如此,其中仍有不少值得注意之处:其

25、一,左需得中巍科,日记中留有相关记录,是科举史的有用资料。如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五日:“代钰弟考府试首场,题系与人恭而有礼义。”十七日“代钰弟考府试二场,一史论,一孝经论,一性理论。”既可见晚清科场制度之弊坏,又可见左确善于科场考试。光绪二十九年的进士试,左需应考前都读什么书,以及应考的整个过程等,日记中的记录皆可与相关史料相互参证。左需日记自闽五月初六日书“拜客”二字,初七日至十一日均书“同上”;至六月三十日,仅数日有具体记事,分别为闰五月二十一日“以上俱谒朝殿各师暨拜同乡京官”,二十二日“写联扇”,六月初二日“早七点钟,进衙门,资俸自此日始”,其他均有日期而无内容,至七月初一日载:“以上或请

26、同乡,或同乡请吃饭,除应酬外,俱代人写联扇。自得鼎甲后,各处求写者,有数百联扇之多,又不能推辞,实可厌也。”知其非无事,而皆请客吃饭,写扇应酬也,举国人皆因人情世故耗费大量光阴,确可畏也。其二,日记是左需个人生命史的记录,和历史大叙事的视角可以形成一定互补。如左需宣统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扶母枢回到广州:“午前八时扶枢,由归德门入城,复出大北门,至环翠庵停厝,侯亲友行礼后回寓”,次年即逢辛亥,广州变化如何,在左需日记中有不少记载。三月初十日:“早阅报,饭后拜山,四时回,晚到大宅陪客,闻署将军孚琦被刺于东较场口,因是日演飞行机器,将军看毕,回署路经是处,遂被害禹,洵可帼也。”二十九日:“早阅书,饭后拜

27、客,到环翠庵,晚到潘宅吃饭。正举箸,闻炮声连作,移时旗兵拉炮登城,询系革命党攻击督署,一时枪炮之声,不绝于耳。城东北隅,火光烛天,人心颇为震动。旗界守卫尚严,不许闲人来往,余至二鼓始回家中,家人亦颇慌,用语慰之,然尚不知事体若何也。又闻督署已毁,张制军被救出,住水师行台云。”三十日:“早起闻乱党被捕约一百余人,旗街尚属安靖,往来巡兵自昨日至今,俱未休息。乱党闻尚有数十人匿伏小北门近城一带,地方已被巡勇围住,想必全歼不远矣。据说此次革党,新军兵人不少,练兵反以召乱,真可叹息。是晚枪声,彻夜不息,闻先后击毙乱党共二百余名。”润六月十九日:“捡拾行李,欲在月内偕内子等晋京,以便明正起复。正在归着59

28、什物,忽闻家人来说革党在双门底,枪刺李军门,幸未获中,渠轿夫已被枪毙,其余护勇行人,共伤亡多人云。”左需所述,即黄花岗起义也,虽不及李准自编年谱等史料详实,但亦有参考价值。之后七月他北上京师,在八旗高等学堂帮忙阅卷,听闻武昌起义,讹言纷纷,自已也居行难定。左需还主动学习英文,甚至在民元不久即剪去自已和家人的发辫。民国元年二月十四日(阳历四月一日):“早课读,午剪去发辫,小儿亦命之剪矣。时势所趋,几有不能独异之势,故决意剪去,免受他人指摘也。”表现出他无意做遗民,顺应时世的一面。该年十月二十五日:“午后接蒙藏局知会,编辑白话报,即日到馆。”开始编辑蒙文白话报和藏文白话报。民国二年(1 9 1 3

29、)正月初七日:“接伯英来函,属充蒙藏学校教务兼学监。民国三年(1 9 1 4)五月初十日:“到学校,接蒙藏院通知,充办报处总编纂,午后到报馆。”六月二十二日:“到报馆,并到蒙藏院,因报馆已伤停办矣。”七月二十六日:“到学校,接清史馆知会,充名誉协修。”民国四年(1 9 1 5)二月十六日:“到校,接蒙藏院伤,充办报处总编纂兼经理。”蒙文白话报藏文白话报改名蒙文报藏文报复刊,左需任总纂。不过至民国五年(1 9 1 6)即因经费问题再次停办。左需日记该年四月初十日载:“到校,闻报馆又因费停版。”蒙藏学校亦停办,五月初一日:“到校,闻学校因经费支细,亦拟停办。”初七日:“到校,学堂本日停办。”不久又

30、复办。左需同时兼到崇德学校和笃志学校授课。该年日记八月二十一日:“早徐齐仲到谈,崇德学校约充教员,随即应充。”二十二日:“星期,到崇德学校商量功课,午后达挚甫到,说蒙藏学校有信再开办云。”九月初五日:“早访杨竹川,杨雪松,并到聚贤堂早饭。赴石虎胡同蒙藏学校一看,因该校已迁移于此。”初六日:“到崇校,晚到笃志学校教女生。”十三日:“到校,此后每日或到蒙校,或到崇校,与笃校,或三校均到,但以到校括之,以省繁赘。”民国六年(1 9 1 7)十月十六日:“到校,辞笃志讲席。”十二月二十一日:“到校,作寿诗二首,辞崇德学校教员。”民国七年六月二十九日(阳历八月五号):“接清华学校函,充中国历史教员。”民

31、国十二年(1 9 2 3)二月二十二日:“到校,辞蒙校差。”一意在清华任教。民国十七年(1 9 2 8)左需被清华校长罗家伦解聘,该年左需日记八月十七日:“早到西城,窦斗权到谈,又丁嘉燕到坐,知清华学校改组,本年所发聘书一律废止,作为脱离关系矣。”遂发函给朋友同科进士陈念典求助,谋得香港圣士提反学校教席。九月二十五日:“早到账务处,接陈敦甫函,知香港馆事已有成议,遂定下月初间启程南下。”民国十八年(1 9 2 9)正月初九日:“接圣士提反凌君函,聘充汉文教授。其后至民国二十四年(1 9 3 5)年十一月十八日一直在该校任教,该日日记载:“午由校回,离校,瞬在校七年。”离开圣士提反后,左需又在香

32、港夜师范教课。民国二十五年(1 9 3 6)正月二十一日:“回候罗君,本港夜师范约充教员。其日记记至该年除夕为止。其实以上都不仅是左一已的遭遇记录,对于蒙藏报、蒙藏学校、崇德学校、笃志学校、圣士提反学校、香港夜师范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而且人民国后的诸多大事,如袁世凯任大总统、登基、出殡、丁已复辟、溥仪出宫等,在其日记中亦多少有所留痕,可和历史大叙事的视角形成一定互补。值得一提的是,左需记录极少议论,较难看出其个人政治倾向和心态变化。但民国十六年(1 9 2 7)其子新儿的去世,还是让他的记述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变化:“新儿病势危笃,晚十一60点半钟,初七子时去世。抚养教育,垂二十六年,使我晚年抱

33、丧明之痛,心肝欲裂,命也,如何!”(八月初六日)正是骨肉深情,使左需打破了自已日记的书写习惯。梁基永有标点整理本左需日记(凤凰出版社2 0 2 3 年版),列入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十辑,梁氏有前言,对左需日记亦较详介绍,可以参看。其中关于左需卒年的考辨尤有价值,移录如下:左需的卒年,目前所有的公开记录(包括天主教香港教区网站)均为1 9 3 6,实误。因为现存左需日记已经记录到1 9 3 6 年的农历十二月,即已进入1 9 3 7 年,事实上,他活到了1 9 3 7 年底,笔者所查到准确的卒年记录,是1 9 3 7 年1 2 月2 8 日华字日报:“左雨荃在港逝世左雨荃太史近患心弱症,经于

34、本月九日,病逝港寓,暂厝跑马地坟场。查左氏现年六十五岁,前清癸卯科榜眼,充翰林院撰文,国史馆及武英殿协修。民国以来,历任北平清华大学教授,本港圣士提反学校汉文总教员,为人和可亲,博学善诱,今一旦去世,闻者惜之云。”责任编辑:丁可Synopsis of 3 Diaries of Early Modern CelebritiesZhang JianAbstract:Hua Xuelan,Ding Fubao and Zuo Pei are three early modern celebrities.Their dia-ries have different forms of manuscript

35、,print and punctuated versions,which contain rich contentincluding historical elements of early modern politics,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education,medi-cine,literature,society and everyday life.The Synopsis of the content values and different versionsof the above three diaries is convenient for scholars to grasp the information within,as well as bene-ficial to research on early modern literature and history.Key words:Hua Xuelan;Ding Fubao;Zuo Pei;diary;synopsis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