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述评与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9970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述评与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述评与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述评与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4 期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述评与展望陈小俊,王山林*(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基石,不仅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支撑,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托,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在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振兴高度叠加的过程中,推进生态振兴就是创造经济发展机遇,提升生态振兴就是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生态与经济是共生共存的关联体,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底色,也没有经济增长的“绿色养料”,更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必须关注和重视乡村生态振兴,

2、切实维护生态平衡和提升生态环境,进而以更优质的生态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1乡村生态振兴研究概况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将主题检索词限定为“乡村振兴+生态振兴”,关键词限定为“生态振兴”,检索时间限定为 201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1 月。经过文献初步检索和筛选,排除不相关文献和精炼剩余文献,最终得到 90 篇符合乡村生态振兴研究的文献。为此,结合知网(CNKI)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从总体趋势、专题分布、关键词共现网络和作者合作网络等方面,对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进行简要分析。1.1总体趋势“三农”问题作为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领域,既关系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关乎农

3、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学界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关注和研究也不断攀升,研究进展由酝酿期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研究内容基于政策导向,倾向于探讨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根据知网(CNKI)文献发表趋势(图 1),乡村生态振兴研究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 2020 年和 2022 年发文量增长速度较快,整体呈现高峰态势。需要指出的是,由于 2023 年发文量统计不完全,现有文献仅有 21篇,预计将持续增加。按照这一发展趋势,伴随乡村振兴的基金项目:2023 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3FYJ058);桂林旅游学院重点项目(2023A01)第一作者简介:陈小俊(

4、1994-),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民族经济学。*通信作者:王山林(1980-),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摘要: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依托,已然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热门研究领域。通过结合中国知网(CNKI)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探讨乡村生态振兴研究的总体趋势、专题分布、关键词共现网络、作者合作网络等内容。梳理内涵本质与总体目标、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其他主题与生态振兴等研究主题,最后,在述评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量化分析、理论建构以及典型案例等探讨呈现不足现象,未来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深耕理论与实践,积极拓展乡村生态振兴研究主题和研究视角。关键

5、词: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文献述评中图分类号院F323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4-0170-06Abstract:As the key link and core suppor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inacademic circles and graduallybecome a hot research field.Based on the econometric visualization analysis t

6、ool of ChinaKnowledge Network(CNKI),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trend,thematic distribution,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and authorcooperation network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sorts out the research topics such as connotation essence and overallgoal;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7、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theoretical mechanism and practice path;other themes and ecologicalrevitalization,etc.Finally,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deficiencies in quantitativeanalysis,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typical cases.In the future,rese

8、archers need to further cultivate theory and practice,andactively expand the research theme and perspective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Keywords: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green development;literature reviewDOI:10.20028/j.zhnydk.2024.04.040170-2024

9、年 4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研究将备受关注,研究主题将不断拓展,研究边界将持续拓宽,发文量也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图 1文献发表趋势1.2专题分布按照知网(CNKI)专题统计(图 2),乡村生态振兴研究主要包含农业经济、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党政及群众组织和其他 5 类专题分布,其中农业经济和其他、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和其他、农业基础科学和其他、党政及群众组织和其他构成 4 组统计结构。从专题统计结构看,乡村生态振兴发文量在 4 组统计结构中,农业经济占比 88%、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占比 66%

10、、农业基础科学占比 37%、党政及群众组织占比 13%。这说明乡村生态振兴已引起多个学科的关注,并且成为“三农”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吸引部分学者参与探讨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规律。值得注意的是,更多学者倾向从农业经济或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角度探究乡村生态振兴,而农业基础科学、党政及群众组织次之。图 2专题分布1.3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能够直观地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同时相关学者也能够据此追踪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在关键词共现视图中,以不同的节点表示不同的关键词,节点圆圈的大小能够直接凸显关键词的词频,圆圈越大则表示关键词的研究热度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关系也能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线关系。按照知网(C

11、NKI)关键词词频统计(图 3),乡村生态振兴研究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宜居和绿色发展等,其中“生态振兴”出现频次最高(62 次),“乡村振兴”(33 次)、“生态环境”(32 次)、“绿色发展”(21 次),其他次之。这也表明“生态振兴”是学者们最关注的一个关键词,以其为中心节点可推测乡村生态振兴的研究趋势,同时也极易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和参与该领域的研究。1.4作者合作网络作者合作网格可以直接反应某一领域的研究者数量,也可以揭示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即节点圆圈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量,合作紧密程度则由连接线和圆圈叠加程度显示。按照知网(C

12、NKI)作者合作网络视图(图 4)显示,已有部分学者投入到“乡村生态振兴”研究中,并且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具备一定的合作基础。在乡村生态振兴研究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如张俊彪(华中农业大学)、黄国勤(江西农业大学)、王丹(大连海事大学)、郑军(安徽财经大学)等。这些学者对乡村生态振兴领域保持着较为浓厚兴趣,但彼此之间联系和合作较少,仅有苏百义(山东农业大学)和林美娜(山东农业大学)形成密切合作关系。进一步讲,虽然该领域的研究群体不断壮大,但研究者、研究机构仍然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鲜有学者实现跨学科合作和形成核心作者群。2乡村生态振兴研究主题纵观乡村生态振兴研究历程及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内涵本质

13、与总体目标、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其他主题与生态振兴 4 个大板块。2.1内涵本质与总体目标一方面,当前是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推进期,明确乡村生态振兴的本质内涵和总体目标,有益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振兴内涵的核心要点在于控污治污和完善监管体系1,即破解环境污染、废物排放、资源浪费等不良行为对农村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侵蚀,进一步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生态赋能型产业发展,同步提升区域经济循环发展引力,扩展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等最优效益。然而,另有学者认为,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内涵是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产业生态的全面复兴2。其中蕴含马克思主

14、义生态观对生态发展的深度认识,强调生态与农其他87%政党及群众组织13%农业经济88%其他12%其他农业经济其他其他其他政党及群众组织农业基础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其他63%其他34%农业基础科学37%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66%年份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21251616921302520151050171-2024 年 4 期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图 3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4作者合作网络民生存、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共生共存;另一方面

15、,乡村生态振兴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实践,也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2023 年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目标即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3。进一步地聚焦乡村生态振兴目标体系,即农村生态系统健康、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和农民居住环境改善4。这要求各利益主体要积极参与河道修复、耕地保护、植被修复、绿化庭院、推广绿色技术和改善空气质量等系列行动。力求通过科学的目标体系和管理措施修复乡村生态系统和提升生态服务供给能力,降低生态失衡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负面影响。2.2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的重重困境,限制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和

16、影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振兴的首要难题表现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村容村貌 3方面5。农业生产出现化肥、土壤、农药、水体和大气等污染,农民生活呈现日常垃圾、污水排放、旱厕改造等问题,村容村貌面临建设规划、环保意识、村容保护等不重视。另外,乡村生态振兴存在生态产品生产与价值生态保护总次数:12绿色发展总次数:21生态环境总次数:32习近平总次数:15生态振兴总次数:62生态宜居总次数:11路径总次数:16生态文明总次数:15乡村振兴总次数:33生态治理总次数:15徐义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181张俊彪(华中农业大学)571王丹(大连海事大学)252燕连福(西安交通大学)152苏百义

17、(山东农业大学)105林美卿(山东农业大学)127廖智慧(衡水职业技术学院)100张平(青岛理工大学)156黄国勤(江西农业大学)566郑军(安徽财经大学)172-2024 年 4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乡村振兴实现的双重困境6,生态产品价值无法进行合理衡量、自然资源要素产权界定尚不清晰,以及生态补偿标准确定较难等问题7。因而,要发挥生态潜能和激发生态生产力,推进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生态财富三阶段的递进转化,需要凭借乡村特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优势产业,使之激活乡村经济活力和带动乡村绿

18、色转型。进一步地讲,更要有明确的措施、制度和实践指向。如黄国勤8指出,以制定生态规划、提升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治理等系列措施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张俊飚等9表示,要制定和完善乡村生态振兴制度体系、倡导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绿色化发展、培育并做大做强农村生态产业、建设和美化乡村生态宜居环境。以此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和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使之构成复合空间契合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2.3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实施生态振兴是遵循乡村生态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化解城乡生态发展不平衡的重点路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复现乡村生态价值,使之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底色,带动经济生

19、产去污化、清洁化、绿色化,实现经济生产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首先,必须从理论上回答为什么要进行乡村生态振兴。生态振兴的理论逻辑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的传承与升华10,依据发展脉络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11。这四者系统揭示人对生态的认识由浅入深、依次递进并步步升华,进而逐渐构成生态认知的理论基底。如杨美勤12立足“生命共同体”基本内涵,从整体性与系统性角度重塑人与自然关系,揭示生态振兴中人的观念和行动。回答人的生态实践应以自然生态修复转向人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聚焦人本身的主体能力塑造。其次,要从现实上考察和审视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阐释怎样推进

20、乡村生态振兴。部分学者指出,新时代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从树立系统观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做起13,积极促进生态和产业融合,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优化人居生态环境14,同时以国家立法为基础,突出地方环境立法的补强功能,形成完善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15。由此才能夯实生态振兴的基础,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态需求。2.4其他主题与生态振兴首先,从数字经济角度审视乡村生态振兴,提出以数字资源为核心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重要支撑,以数字平台为关键载体,促进乡村生态建设呈现数字化趋势,如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生态资源管理数字化、生态体系建设数字化16。同样,数字乡村建设对

21、乡村生态振兴的促进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生产、生活、生态 3方面17。一是通过数字技术监测产地环境和实现产出追踪,二是借助数字技术引导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网络监督;三是通过监测平台对乡村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管。其次,从文化产业角度解析生态文化对乡村生态振兴的积极作用,如李忠斌等18指出,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生态振兴存在互动机理,即以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生态保护正反导向的“三元协同体”引致动力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由此聚合“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使之形成自然生产力反哺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次,从绿色发展理念角度看待乡村生态振兴,认为要把乡村建设成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

22、愁、留得住人的美丽宜居的乡村19,需要实施优化乡村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乡村绿色产业科技投入、注重乡村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构建等积极举措20。最后,从科技创新大局探讨乡村生态振兴21,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的推拉功能促进农村生态产业链延伸;二是科技创新的配置功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三是科技创新倒逼功能带来农村生态环境改善。3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述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学界对生态振兴开展系列研究,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深入探讨的地方。一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相关量化分析不足。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发现现有研究成果多为乡村

23、生态振兴的质性分析,注重从翔实的资料中归纳、总结、揭示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和实践特征,鲜有学者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数量关系、因果关系以及推断性统计展开系统性研究。在乡村生态振兴评价分析中,研究者搜集的数据资料十分庞大,倾向使用计量软件将数据简化,再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次序、等级等进行清晰的描述。如马晓旭、华宇佳发表的 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对比,刘晓敏、王煜发表的 基于熵权 TOPSIS 的乡村生态振兴水平评价以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为例 等。但遗憾的是,这类研究成果较少且指标体系不够成熟,结论可重复性有限,同时少有学者将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相结合,从

24、多个视角、多个层173-2024 年 4 期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次对乡村生态振兴进行全面考察,探究乡村生态振兴实践倾向和路径。因此,研究者必须遵循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积极将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相结合,深入分析乡村生态振兴背后的动因和机制,以得出更为严谨和适用的结论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建构有待深入。理论建构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以及对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细致研究。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客观性,避免过度解读数据或盲目跟从已有的研究结论。科学的理论只有通过社会

25、实践不断地检验,才能发现理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进而为实践带来积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乡村生态振兴研究主要以经验总结和问题揭示为主,很少建构系统性理论解释和指导生态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22。根据这类规划指导要求,实践中该怎样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有哪些成熟的模式可参考?这些需要理论研究者在实践中予以回答。再如,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体系是什么?在这些目标体系下具体有哪些可操作措施?这些理论问题虽然已有学者涉猎研究,但研究过程还不够深入和透彻。因此,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

26、建构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对实践中面临或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炼和总结,使之凝练为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的结论。三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典型案例剖析不够。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看,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案例研究可以分别聚焦到村庄、县域、省域乃至全国等,但是追踪乡村生态振兴前沿动态,发现学者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案例探讨更多停留在县域层面。如沈辉发表的 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难题与破解路径研究,以浙江德清县、江苏宜兴市、河南孟津县为典型案例,总结乡村生态振兴实践过程和分析其成功的原因。祁迎夏、刘艳丽发表的整合与重建:西部乡村生态振兴的新轨迹,立足西部地区 K 市乡村生态振兴事实逻辑,归纳不同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典型做法和实践经

27、验。从这些案例研究中也可以看出,研究者均以特定地区生态实践为分析主体,揭示乡村生态振兴的特殊性和真实性,进而提炼出新的理论观点和对策建议,但研究缺乏数量分析和对比分析,研究内容还不够丰富。此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23。这要求研究者未来需要从微观层面关注村庄生态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优势。4乡村生态振兴研究展望乡村生态振兴研究既有内涵本质、总体目标的探讨,也有现实困境和典型案例的剖析,更有结合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此,有必要回顾乡村生态振兴的研究概况和研

28、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展望以期加快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进程。一是研究主题需要扩展。从现有研究趋势看,乡村生态振兴研究更多聚焦本体,但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治理等相关主题结合趋势逐步提高,未来应进一步挖掘相关主题与乡村生态振兴的逻辑关系,解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推动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提示研究者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探讨必须紧跟国家发展大局,将共同富裕中的实际问题与乡村生态振兴结合,揭示生态实践在共同富裕征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换言之,伴随“十四五”规划的逐步实施,乡村振兴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不断被凸显,

29、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措施也将不断完善,未来研究必须紧紧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拓展相关研究主题和细化研究方向,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聚焦乡村生态振兴中,并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加以探索,逐步丰富和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研究,以期为地方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研究视角需要扩展。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学科交叉研究的重点领域,如经济学、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地理学等学科,更应关注和探讨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研究内容和期刊发表来看,乡村生态振兴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部分研究总是在同一学科框架内不断细化和深入

30、,鲜有学者突破思维惯性和创新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以学科交叉或学科协同为研究基点,将多个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扩展到乡村生态振兴研究中。换言之,研究者固守原有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将使乡村生态振兴研究呈现精细化趋势,难以在研究视角层面审视乡村生态振兴的整体发展态势,更难以从战略性、全局性把握和回应乡村振兴进程。因此,这要求未来研究者必须以多元视角,跨越乡村生态振兴研究的学科边界和理论视野,聚焦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本身,进一步从多学科中选择契合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174-2024 年 4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乡村振兴参考文献院1 雷明,于莎莎.乡村振兴

31、的多重路径选择基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2(9):1-14.2 罗志勇.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内涵、意义与路径以苏南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实践为例J.云梦学刊,2021,42(3):112-118.3 包晓斌.乡村生态振兴: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与推进对策J.湖湘论坛,2023,36(5):45-55.4 张灿强,付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乡村生态振兴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J.农村经济,2020(12):42-48.5 张远新.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逻辑、现实难题和实践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22(2):116-124.6 杨宁,段小曼.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振兴的困境与出

32、路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9):173-180,188.7 曹立,徐晓婧.乡村生态振兴: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2(11):14-22.8 黄国勤.论乡村生态振兴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2):190-197.9 张俊飚,王学婷.乡村生态振兴实现路径的对策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152-156.10 张平,王曦晨.习近平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的三维解读生成逻辑、理论内涵与实践面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1-7.11 王山林.西部乡村生态振兴

33、的理论逻辑与协同机制J.社会科学家,2022(10):98-106.12 杨美勤.“生命共同体”引导下的乡村生态振兴理路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183-190.13 郑利杰,王波,朱振肖,等.乡村生态振兴实践探索以湖北长江三峡地区为例J.环境保护,2022,50(8):64-67.14 高红贵,赵路.探索乡村生态振兴绿色发展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12(1):133-138.15 落志筠.乡村生态振兴及其法治保障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39-44.16 周宸.数字经济如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

34、学版),2023,20(4):32-35.17 王伟婷,程莉.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影响基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6(3):29-39.18 李忠斌,陈小俊.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生态振兴J.青海社会科学,2020(4):73-81.19 罗良国.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7-8.20 裴宗飞,李超.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探索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7):53-55.21 罗贤宇,王艺筱.精准供给:科技创新驱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J.农业经济,202

35、3(8):103-105.2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2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化的培训方式和手段,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出一批具备高素质、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乡村振兴人才,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4结束语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发展,加强与乡村产业的融合,优化专业设置,拓展服务领域,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为乡村人才振兴、产业兴旺提供有力支撑。通过

36、不断探索和实践,江苏省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未来,仍需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发挥职业教育作用,为推动江苏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参考文献院1 刘孟迪.乡村振兴战略与高职“双创”教育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7(6):57-61.2 郭俊强,王燕,范学科.农业类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综合实训基地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31):133-136.3 贾晨曦,张龙.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多主体职业教育任务转变及功能重塑J.现代职业教育,2023(31):9-12.4 卢会翔,刘义兵.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表征、逻辑转向与未来图景以重庆市为例J.教育与职业,2023(21):28-35.5 陈诚.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增强职教适应性 为乡村振兴赋能聚力J.四川劳动保障,2023(10):116-117.6 刘行,丁银花,田忠平,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3,36(5):61-66.7 张翠翠,高延玲,冯明丛.“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研究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农业,2023(30):40-42.渊上接 169 页冤1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