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物质的转化规律练习题A
1+1校外辅导精品授课
1.按下列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 + 3O22Fe2O3
B.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CaO + 2HCl CaCl2 +H2O
C.用碳酸氢钠治疗过多胃酸: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D.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O2 +2NaOH Na2CO3 +H2O
2.氯气和氧气一样,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甲烷和充足的氯气反应,预测其产物是( )
A.C和HCl B.CCl4和HCl C. CCl3和HCl D.CCl4和H2
3.用新的铝壶烧水,浸到水的地方易变黑,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水中含有钾盐,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B.水中含有钙盐,出现了水垢
C.水中含有铁盐,发生了置换反应 D. 水中含有钠盐,发生了氧化反应
4.物质R既能与某些酸反应,又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还能与某些金属反应。在下列物质中,R可能是( )
A.KNO3 B.AgNO3 C.HCl D.CO2
5.下列方法中,肯定得不到盐的是( )
a.金属溶于酸;b.碳酸盐溶于酸;c.氧化物溶于碱溶液;
d.氢氧化物溶于水;e.氧化物溶于水;f.氧化物溶于酸。
A.ah B.de C.cde D.cdef
6.下列各级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是( )
A.Na2CO3,MgSO4 B.BaCl2、K2SO4 C.CuSO4、 KCI D.NaNO3、 CaCl2
7. 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图要求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戊
A
Al
H2SO4
NaOH
CuCl2
Al2O3
B
HCl
Zn
H2SO4
Fe
AgCl2
C
C
CuO
HCl
O2
CO
D
Na2CO3
Ca(OH)2
NaOH
HCl
CO2
8. 初中科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食盐、食醋、纯碱
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9. 在AgNO3、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
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可能是( )
A.Cu2+ B.只有Fe3+ C.只有Fe2+ D.K+、Fe2+
10.常温下,某反应M + N → 盐 + 水,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 ( )
A.酸、碱 B.单质、氧化物 C.氧化物、酸 D.氧化物、碱
11. 现有Cu、CuO、Cu(OH)2、CaCO3、AgNO3溶液、盐酸,各取少量两两混合,则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个;
其中有 个反应可以生成水;有 个属于置换反应。
12.酸碱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⑴ 由于人的胃里有______,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
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进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它们相互作
用产生了__________气体(填化学式),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的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
中滴加少许含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酸性调味料,否则蒸出的馒头会变涩,颜色发黄。
⑶ 未成熟的水果大多具有涩味,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鞣酸.脱涩的方法之一是:先用少量的水将生石灰化成
石灰乳,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释,取上层清夜,浸泡水
果5至6天即可除去涩味。
物质
A
B
C
D
肥皂水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pH
10
3
9
7
⑷ 人被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起泡 ,这是由于昆虫 在皮
肤内注入了少量甲酸所致。把少许右表所列的生活常用
品________或______(填编号)涂在被咬的皮肤上,痛
痒便会消失.
13. 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
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 可能是NaOH; ② 可能是Na2CO3; ③ 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
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
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
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
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
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该物质是 (填写名称),生成这种白
色物质的原因是 、如何洗去该物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右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盐酸、金属铁,它们之间的连线表明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试根据图中关系确定A、B、C、D、E、F(用化学式表示)。 。
1.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A.单质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2.为了防止小包装食品受潮,在一些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的干燥剂是(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纯碱
3.在CaCO3→ CaO→ Ca(OH)2 → NaOH 各步转化的化学反应中,所属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包括(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 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
燃烧生成的炭黑(C).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正确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5.下列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
A.KNO3和NaCl B.NaOH和FeCl3 C.HCl和NaOH D.Na2CO3和H2SO4
6.复分解反应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① 单质 ② 氧化物 ③ 酸 ④ 碱 ⑤ 盐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①
7.下列物质露置空气中质量减小的是 (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8.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
A.CO→CaCO3 B.HCl→NaCl C.Fe→FeSO4 D.Ca(OH)2→NaOH
9. 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
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是( )
A.氯化钠 氯化钙 B.氯化钠 氯化镁
C.氯化钠 醋酸钙 D.尿素 硝酸钙 硝酸镁
10.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B.盐中可能含氢元素
C.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盐和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1. 某课外兴趣小组,确立了“酸碱中和生成的正盐溶液的性质"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中他们发现,正盐虽然不
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但是其溶液却不一定呈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为什么呢?盐溶液的酸
碱性与什么有关呢?由“组成、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出发,他们又进一步从组成特征上去找原因, 发现正
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对应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关。他们将实验结果统计如下:
酸
碱
相应的正盐
溶液的pH
HCl (强酸)
NaOH (强碱)
NaCl
7
H2SO4(强酸)
KOH (强碱)
K2SO4
7
H2CO3(弱酸)
NaOH (强碱)
Na2CO3
〉 7
H3PO4(弱酸)
KOH (强碱)
K3PO4
> 7
HNO3 (强酸)
Cu(OH)2 (弱碱)
Cu(NO3)2
< 7
HCl (强酸)
Fe(OH)3 (弱碱)
FeCl3
< 7
⑴ 请你根据上表归纳出正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对应酸、碱的强弱关系: 。
⑵ 根据他们的发现,请你判断硝酸钠、硝酸铁、硫酸铜、氯化钾、磷酸钠、碳酸钾六种溶液的酸碱性,
其中溶液呈酸性的是 ;呈碱性的是 ;呈中性的是 。
12.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下列几种制氧气的方法:
① 加热高锰酸钾 ② 电解水 ③ 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③的化学方程式 ;
(2)你认为最适宜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 。
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① ; ② .
13. 已知明矾是一种良好的净水剂,可用于家庭饮用水的净化,它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明矾溶于水后
全部电离为K+、Al3+和SO4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水溶液的导电性__________(选填“良好”、“一般”或“差”);
(2)往明矾水溶液中滴加几滴氯化镁溶液,是否有明显现象出现_____________;
(3) 已知K2SO4溶液、KCl溶液的pH=7,AlCl3溶液、Al2(SO4)3溶液的pH〈7。请猜想用明矾净化后的水,其PH___7
(填“>"、“<”或“=”) 。
14. 某同学用一种白色固体盐作了如下实验:①把少量固体盐放入水里,搅拌,得到蓝色溶液;②把①所得溶液
分装在二支试管里,向一支试管里加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向另一支试管里加入硝酸钡溶液,无
沉淀生成,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②中,能否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15. 某化工厂一液氯罐发生泄漏,造成多人中毒。小龙同学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上网,查找氯气的资料,
得知: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2)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_______________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3)液氯泄漏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后,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安全大检查。请你结合具体的化学实验,
说出避免实验事故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铜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与装置
1、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时,在点燃C处时,酒精灯前必须先通一会儿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排除对下面实验的干扰。
(3)若实验时,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则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2、下图中,a是纯净气体,b是黑色粉末为氧化铜或炭粉或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
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若a为二氧化碳气体,在C处无变化,d的出口有可燃性气体导出,则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若b中黑色粉末为氧化铜,实验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C处无变化,则a为 ,
d中的现象为 .
(3) 若C中的白色物质变为蓝色,d中无明显现象,则a为 ,黑色粉末为 .
(4) 若C中的白色物质变为蓝色,d中出现浑浊,则a为 ,黑色粉末为 。
3、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l) 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
(2) 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装置中的试剂是 ;
(2)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
在的实验现象是 .
(3) 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5、如右下图所示,X是CO、H2和CO2的一种,将X通入装置进行实验,(加热时,用酒精灯或喷灯),
回答下列问题:
(1) 若X为CO时,实验过程中A处观察到的反应现象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实验时A、B中无反应现象,C中出现浑浊,则X为 .
(3)若实验过程中B处物质由白变蓝,则X为 ,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氧化铜还原实验的推广应用—物质的鉴别与分离提纯
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
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H2和CO2,可能含CO 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
2、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和N2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当该气体通过紫色石蕊试液时,没有变色,通过灼热
的氧化铜时有红色的物质生成,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
3、若完全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H2,CO2,H2O(气),,可用以下操作:
a.通过浓H2SO4吸水 b.通过灼热的CuO c.通过澄清石灰水最好的操作顺序为( )
A.abc B.acb C.bac D.cba
4、H2和CO具有相同性质的一组选项为( )
(1)都是化合物 (2)都有剧毒 (3)都难溶于水
(4)都有可燃性 (5)都有还原性 (6)燃烧后产物相同
A.(3)(4)(5) B.(4)(5)(6) C.(1)(4)(5) D.(2)(4)(5)(6)
5、H2、CO、C都可以用来在高温下冶炼金属,主要原因是( )
A。它们在燃烧时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B.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C。它们都是非金属单质 D.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6、将N2、CO和CO2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石灰水,接着再通过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是( )
A.CO2 B.CO和N2 C.N2 D.CO2和N2
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B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水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Ca(NO3)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8、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
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
(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①
只含C
②
含C、CuO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2) 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
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
后,静置.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 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静置,再加入过量稀硫酸。请回答:
① 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 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出化学式);
9、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64%,将该混合气体5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再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是( )
A.5g B.10g C.15g D.20g
⑨ /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