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准则为什么引入公允价值及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按照我的理解,理由有二:1、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不高估资产及收益,不低估负债及费用,在资产出现减值时,当提减值准备。2、为了符合资产的定义。比如账面100万资产,是代表未来可以带来100万经济利益流入的,假设可变现净额为80万元,则有20万已经不属于“资产”的概念了。笔者认为,减值处理属于传统会计原则的运用,更倾向于资产价值的夯实。会计准则为什么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我们知道这是与国际趋同的结果。可是国际会计准则为什么如此处理?这是会计研究思潮“资产负债表观”取代“利润表观”的结果。资产负债表观:这种观点关注于企业拥有控制的经济资源和承担的义务。
2、利润表观:这种观点关注于报告企业的经营业绩,即企业所产生的收益。简单地说,咱们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一套房屋,按照期间计提折旧,折旧费用与租金收入按照期间配比计入利润表就是利润表观。若该房屋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不再计提折旧,则属于资产负债表观。因此,利润表观强调收入费用配比,资产负债不过收入费用配比的结果:折旧费与收入配比,折旧费形成资产价值减少进而得到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结果。资产负债表观强调企业拥有的资源和承担的义务,相对而言不强调收入费用配比,收入与费用是资产负债价值调整的结果:比如房屋公允价值增加,形成一笔收益,并没有相应费用与租金收入配比。为什么现代会计强调资产负债表观?这得思考会计工作的价值
3、与目的是什么?会计工作的目的,一是“决策有用观”,二是“经营责任观”。决策有用,面对未来决策,经营责任,在于记录经营绩效与责任。一般而言,会计账目,能实现两大目标相统一,但是如果出现目标冲突,孰先孰后?很显然,对未来决策有用比追究责任更加有效、务实。所以决策有用观优于经营责任观。由此而言,因为决策有用观优于经营责任观的逻辑起点,故而形成资产负债表观占利润表观的上风,所以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最近一段时间,笔者时有看见有人批评会计准则没有边界,不说人话,否定当前会计准则体系。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分析的概念,不能引入会计学中,这叫没有边界。金融市场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进行资源引流,将资金资源等投
4、资于优质企业,需要决策。会计工作提供信息,实务工作自然需要以目标为导向:决策有用。因此,笔者支持公允价值引入会计准则。之前中国企业海外融资受到诸多排挤,包括一个理由:中国之前会计制度不是市场经济的会计制度!我们经过这么些年的努力,实现国际趋同,不适合开历史的倒车,反过来放弃现有会计准则体系,我们唯一出路是与狼共舞,争取在国际会计准则研究舞台更多发言权。工作有分工,这叫边界,而世界大同,追求的都是幸福生活。在工作目标导向上,是世界大同的一面,不能仅仅看到边界而忘记自己要干什么,这是我对相关论述提出的批评。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朝鲜栽树三人分工,一人挖坑,一人放树苗,一人填土。某天只看见一人挖坑一人填
5、土。问他们为什么挖个坑再马上填土,回答是放树苗的人请假了。另外一种反对会计准则的声音是认为小企业很多,用不着会计准则这么复杂的工具,这个理由我顺带一提,简单反驳一下:咱们国家还有小企业会计准则,此是其一。其二,经济业务本身不复杂不重要,在适用会计准则还可以基于重要性原则做相应简化处理。此是其二。上文在论述引入公允价值的准则内部逻辑时对一种批评准则的声音进行再批评,笔者本意在于观点碰撞与交流。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