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宁城县防灾减灾群防群控体系建设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617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城县防灾减灾群防群控体系建设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宁城县防灾减灾群防群控体系建设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宁城县防灾减灾群防群控体系建设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6617/jcnki11-5543/TK20240313宁城县防灾减灾群防群控体系建设研究王 珊(内蒙古宁城县水利局,内蒙古 宁城 024200)【摘 要】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由全国各县市防灾减灾基本单元构成,而防灾减灾体系中,群防群控是重要、有效的防御手段。文章以宁城县为例,系统分析了国家防灾减灾体系中基层县域山洪灾害成因及防洪减灾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县域山洪灾害群防群控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及主要做法,可为其他类似情况提供参考。【关键词】山洪灾害;群防群控;措施中图分类号:TV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41(2024)03-067-04Study on the

2、 Construction of A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Mass Defense and Control System in Ningcheng CountyWANG Shan(Ningcheng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Inner Mongolia,Ningcheng 024200,China)收稿日期:2024-01-08作者简介:王珊(1970),女,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行业风险防控、预报预警工作。Abstract:The nation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

3、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basic unit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reduction in counties and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In this system,mass defense and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means of defense.Taking Ningcheng Coun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main causes of mount

4、ainflood disasters and the primary issues in flood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t the grassroots county level within thenation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It discuss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main practices for the constructionof a mass defense and control system against moun

5、tain flood disasters at the county level,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othersimilar counties.Key words:mountain flood disasters;mass defense and control;measures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成灾快、破坏性大等特点,一直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山洪灾害防治对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已显得十分迫切。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由全国各县市防灾减灾基本单元构成,而防灾减灾体系中,群防群控是重要、有效的防御手段。群防群控就是开展群众性的灾害预测和防御,以实现减

6、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为最根本目标,为此,按照相关部门 关于印发山洪灾害群防群控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要求,宁城县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建设,全县防灾减灾、群防群控体系基本建成并初见成效。761 基本情况宁城县位于赤峰市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七老图山屏峙西侧,努鲁尔虎山由西南向东北逶迤延伸,老哈河、坤都伦河由西南流向东北。西部山峦起伏,中部丘陵广阔,沿河平川狭长,构成了“五山四 丘 一 分 川”的 地 貌 特 征,全 县 总 土 地 面 积4317km2。宁城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 468mm,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是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全县

7、西部山地山洪灾害威胁的主要地区,有镇乡 15 个、河流 26条,流域总面积 3547km2,约占全县总面积 82%。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共发生大小山洪灾害 35次,淹没面积 1376km2,死亡 119 人,家畜 1507 头。其中灾情最大的是 1962 年 7 月下旬,当时普降大暴雨,一日最大降水量 305mm,日平均降水量 179mm,特大暴雨使全县受灾面积 173km2,受灾人口 8 5 万人,死亡38 人,死亡牲畜80 只(头),倒塌房屋2 3万间,直接经济总损失 1 8 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总损失 0 8 亿元,水利设施几乎全部损毁。2 山洪灾害成因和特点山洪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一样

8、,其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为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地形地质及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2 1 季节性强宁城县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 78 月,大部分地区暴雨频发,集聚而量大,山洪灾害也大多出现在这一时期,同块流域,同年甚至同月频发洪水至灾。2 2 成灾迅速宁城县西部为山区、丘陵区,东部为平原河川区,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山区由于地形陡峻,降雨多是超渗产流,土壤未经蓄满而迅速转化为地表径流,很快汇集到沟谷,山洪发生时,陡涨陡落,历时短暂,来势迅猛,成灾迅速,同时出现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类灾害时,会导致河流漫溢、冲毁桥梁、淤淹耕地,甚至造成人员伤亡。3 宁城县防洪减灾

9、存在的主要问题3 1 山洪灾害防御意识薄弱宁城县处于北方地区,降雨较南方地区相对较少,人们始终存在着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山丘区居住的当地群众,对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认识不到位,导致防范、预防措施跟不上。甚至贪占河道滩地及行洪区,违规建设房屋、蔬菜大棚、旅游设施,与河争地,甚至毁林开荒、开矿,扩大水土流失,破坏水源涵养环境,加重了山洪灾害的危害。3 2 抢险救灾困难重重越是偏远山区,越容易暴雨至灾,山区往往群众居住分散,且交通条件差,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山洪灾害发生时,尤其是恶劣的天气状态下,夜间山洪灾害发生时,很难及时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3 3“四乱”问题突出山区河道多未落实

10、河长制或河长制落实不到位,部分山区河流疏于管理,乱采、乱堆、乱占、乱建等“四乱”问题严重,尤其是“乱堆”问题,导致河道行洪断面淤积严重,抬高了河底高程,缩窄了河道行洪断面,加剧了河水的泛滥,也加重了山洪灾害的损失。3 4 山洪灾害防御受资金的制约山洪灾害防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及建设控制性工程。目前,宁城县重点山洪灾害小流域行政村中有 151 个位于危险区,受山洪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宁城县仅建立了约三分之一的报警站,远不能满足当地山洪灾害防御需要,加之合乡并镇,村组细化,监测站盲区较多,导致防治工作力不从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洪灾害的防治。3 5 监测预警设备损坏严重宁城县汛

11、期是 610 月,主汛期七下八上,除此之外的时间,一年有 8 个月时间,监测预警设备设施都处于闲置状态,这也是监测预警设备损坏最严重的时段,尤其是安装在村民家中的简易雨量站报警器,损坏更加严重。86建设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4 宁城县山洪灾害群防群控体系建设具体措施4 1 健全责任制体系宁城县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层层签订防御目标责任书。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山洪灾害防御第一责任人,在县级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县级政府主管领导任指挥长,指挥部下健全了监测、调度、保障、应急抢险等组织机构,并与已有的社区管理体系相结合,实现网格化管理。4 2 强化应急管理为了加强

12、应急管理,编制了宁城县山洪灾害应急预案。每年初,根据宁城县防治区镇乡、村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由县级统一组织对行政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进行修订、完善,预案必须每年更新,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 2 1 突出两个明确防灾预案必须明确危险区、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并标绘在预案附图上,修订预警指标和阈值,使其更具科学性;明确预警人员和责任分工,县、乡、村三级行政责任人,各负其责,充分发挥防灾减灾责任制的主导作用。4 2 2 细化两个确定宁城县加强部门联系与合作,强化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间协调与联系,随时掌握水雨情动态,力争提前确定预警信息;对全县范围内山洪灾害易发重点区域及其安全隐患

13、点,进行排查、造册,建立安全隐患问题清单,划分危害等级,收录需要转移人员通信、住址等详细信息,以备应急转移时使用。4 2 3 做到两个保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执行24 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和沟通,保证 24 小时信息畅通;做好应急救灾准备,一旦发生山洪灾害,保证应急抢险物资、救灾车辆准时到位,并迅速调往现场救援,确保将灾害降到最低限度。4 3 建设监测预警系统4 3 1 强化降雨信息实时监测在全县山洪易发区、人口密度大的 15 个镇乡 35个行政村,共建设35 个 GSM 自动雨量监测站,在自动雨量监测站覆盖不到的 14 个行政村,布置简易雨量站14 处。对

14、流域局部降雨情况进行监测,并通过通信网络随时将降雨信息传递到县防汛抢险指挥调度中心。4 3 2 布设自动预报预警站在全县重点危险区的村部建立了 46 个 GSM/GPRS报警站,设备通过 GSM 自动接收和人工语音输入预警信号,各个小流域分别设定 1h、3h、6h、24h 临界雨量,实现界限值自动预报预警。4 3 3 建设县域预报预警集控中心为了实时监控全县山洪灾害发生情况,在县防汛办建立了由通信设备、服务器、计算机、供电设施、网络等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机房等设备设施组成的山洪灾害预报预警中心集控平台,构成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及防汛信息数据库,及时完成雨情信息处理、检索分析,

15、同时,预留了接收气象、国土、水文等部门信息的接口,为防汛决策提供信息保障。当自动雨量站监测到雨量达到警戒雨量和危险雨量的量值时,山洪预警中心平台向县防汛办、镇(乡)有关防汛责任人发送报警信息。同时,防治区内的简易雨量站监测员均配备手机、锣鼓、高音喇叭等予以预警。当有较大降雨时,信息及时上报村、镇和县防汛办。4 4 每村设置一处避灾安置点为了规避山洪灾害发生时对临近居民造成的危害,本着安全第一、交通方便的原则,在每个自然村设置一处避灾安置点,避灾安置点选择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带,而且能安置、容纳包括附近机关、学校、私有企业等所有避险人员和农村家庭养殖的牲畜。4 5 设置山洪灾害防御警示

16、标志牌山洪灾害防御警示牌,是一种能够让山洪灾害防96建设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治区内群众知晓危险区具体位置和相应的转移路线、临时安置点,了解山洪发生时各种预警信号的警示性标志标识。每个行政村在路口、人员聚集点位,设置多个警示牌。各类标识、标牌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均采用蒙汉双语文字,并统一制作、安装。4 6 加强应急培训加强培训工作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培训对象从县级到村级;培训人员涉及防汛责任人、系统使用人员、村级预警人员、危险区群众;岗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责任制、预警响应措施、预警编制等,以提高山洪灾害防御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每年汛前至少培训 1 次

17、。4 7 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在山洪灾害防治区,每年汛前组织至少一次以转移疏散为主的逃生演练。内容包括区域突发强降暴雨时,下达指令、预警预报、安全撤离、交通转运、物资调拨、消防消杀等。进行在“突发暴雨、发生降雨但预计不会有大暴雨、已连续降雨且预计又会发生大暴雨”等情景下,当电网瘫痪、通信设施损坏时,启动预警、应急抢险队及时到位、实行抢险救灾等全过程、全流程预演。4 8 强化舆论宣传宁城县把宣传放在防灾减灾工作的首位,利用宣传栏、宣传册、警示牌、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采用蒙、汉双语滚动、不间断宣传防灾减灾常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宣传册以图片为主、文字注解为辅的形式呈现主题。首先,体现

18、科学防治,展现出山洪来临时人民群众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统一引导下安全转移的全过程。其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类的不当活动是对自然的破坏,可加剧山洪的暴发。最后宣传册样式、整体造型美观大方,简洁明了,确保每位村民携带方便。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栏,是向防治区群众进行相关知识宣传最为直观的方式。版面清晰,内容明确,标明宁城县山洪灾害防御的组织机构、防御要点、转移路线、避灾安置点以及当地县、乡(镇)防汛指挥机构联系电话等。宣传栏要设在方便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浏览、观看的地方。宁城县在宣传栏上还增设了二维码,群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公众号,多角度地查看各类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宣贯作用。

19、5 结 语宁城县通过山洪灾害群防群控体系建设,充分调动了国家防灾减灾体系中基层县域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县、乡、村纵向体系关联性,使全县山洪灾害群防群控形成了有机整体,筑牢了国家防灾减灾基层防御体系,进一步保障了县域基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接第 59 页)5 结 语禹门口灌区二级站由于集水池流态紊乱,导致泵壳和叶轮汽蚀严重。通过禹门口二级站前池工程现状、优化方案三维数值模拟,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现状工程集水池体积较小,在表层、底层和进水管周边流速较大,流速分布不均匀程度较高,导致进水管周边区域的流态较差,是当前泵站机组易发生汽蚀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进水前池的容积等优化方案,可有效改善进水系统水流流态。能够显著降低进水前池最大流速和流速方差,使进水管入口处流态明显改善,流速方差显著减小。参考文献1 张鸿伟.基于 CFD 数值模拟的闸站合建进水池设计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2(10):120-124.2 杨明会.大扩散角泵站前池楔形导流墩整流方案优化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22(1):188-189,227.3 苏正洋,陆嘉伟,张志韬,等.泵站前池整流技术研究综述J.人民珠江,2020,41(1):69-75.07建设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