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Fluent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导线覆冰结果分析_王世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484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Fluent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导线覆冰结果分析_王世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Fluent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导线覆冰结果分析_王世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Fluent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导线覆冰结果分析_王世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82023 年 第 04 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3)04-0008-05基于 Fluent 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导线覆冰结果分析王世康,王国江,郑 伟,吕云海(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导线覆冰是决定输电线路安全的重要参考之一,由于气象站参数一般无法适用于周边所有的地形条件,所以探寻一种能够相对准确提供微地形条件下覆冰参数的方法十分必要。采用仿真模拟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导线覆冰程度进行分析。通过运用 Fluent 对设置条件进行模拟发现,

2、随着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导线覆冰厚度体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且覆冰区域逐渐向迎风侧移动;结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运用仿真模拟对微地形条件下覆冰参数进行判定具有可实用性,但具体应用于实际还需进行进一步论证。关键词:导线覆冰;微地形;仿真模拟;FLUENT中图分类号:TM752文献标志码:ADOI:10.15913/ki.kjycx.2023.04.00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气候频繁出现,输电线路冰雪灾害也频繁发生。如果输电线路严重覆冰会引起杆塔变形、导线断裂等危害,给输电线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1。国际上于 1932 年最早记录了输电线路覆冰事故2,中国 1954 年第一次记录输电线路覆冰

3、事故。从此以后,冰灾事故不断被记录,造成众多损失3。一条线路跨越高海拔山区时,高程悬殊、山岭纵横、气象变化显著,局部小气候特点突出,区域气象站难以反映微地形的气象条件。由于线路建设前对“微地形、微气象”认识不到位,最终可能导致线路产生事故4。梁曦东等5以有限差分法对流场进行仿真模拟,得出覆冰结果与时间呈现出随时间增加覆冰厚度逐渐增加的规律;王敩青等6通过对覆冰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覆冰稳定增长时期,覆冰质量与时间序列呈相关度很高的一次线性函数关系;陆佳政7对微地形输电线路覆冰进行研究后认为,覆冰等级与水汽条件密切相关。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很难获取覆冰相关气象参数,因覆冰数据具有局限性,很多区域

4、无法进行运用。对于无气象资料,地形复杂的工程项目想要准确获取覆冰参数十分困难,所以运用仿真计算模拟覆冰过程,探寻其是否能够应用于无气象参数和微地形区域,对覆冰的确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1实验材料及方法参数本次实验将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运用 Fluent 对假设参数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参数调整,寻求确定温度对 覆 冰 的 影 响。Fluent 是 一 款 计 算 流 体 力 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包,可对传热与相变、湍流、多相流等多种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在工程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1计算模型本文中的湍流模型将采用 k-剪切应力传输(Sh

5、ear Stress Transfer,SST)模型,该模型合并了方程中交叉扩散,在自由流等方面有更高的精度8;在Fluent 给出的 3 种多相流模型中,只有流体体积函数(Volume of fluid,VOF)多相流模型能与凝固融化模型耦合9,所以本文采用 VOF 模型与凝固融化模型耦合进行计算,该模型通过求解单独的动量方程和处理穿过区域的每一流体的体积分数来模拟 2 种或多种不能 混 合 的 流 体8。Fluent 中 采 用“焓-多 孔 度”(enthalpy-porosity)技术模拟流体的固化和融化过程,开启模型后,需要对相固态温度、液态温度及潜热进行设置9。1.2环境假设覆冰是物

6、体表面黏着过冷水过程的统称。依照覆冰条件,对流场内环境进行以下假设:空气中已析出小液滴,液相体积分数恒定,环境温度为零下,有风;液体均匀分布,受到重力、表面张力的影响;导线温度恒定,无电磁场扰动10。1.3建模与网格划分在本次模拟中,运用 Rhino 对导线二维、三维模型进行绘制,导线直径为 20 mm,呈单一圆形(柱状)结构。本次模拟以流体域导线接触面为边界层,加厚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2023 年 第 04 期912 层,采用三角形网格划分法。1.4参数设置1.4.1计算模型设置Fluent 软件中,VOF 模型表面张力设置为 0.07

7、5,开启壁面黏附,主相为空气,副相为液态水;湍流模型选用 k-(SST)模型;开启能量方程与凝固融化模型,设置水的凝固融化温度为 273.15 K,潜热为333 000 J/kg。环境重力设置为-Z 轴的 9.8 m/s2,勾选密度及温度。1.4.2边界层设置流场以导线四周 1 m 为边界,2D、3D 模型建立正方形(体)流场包裹导线。边界条件中,2D 模型以 X负方向为速度型入口,3D 模型以 X 正方向为速度型入口,速度为 5 m/s,3 次模拟入口温度分别为 268.15 K、263.15 K 及 258.15 K;液相体积分数为 0.35%;2D 模型 X 正方向为压力型出口,3D 模

8、型 X 负方向为压力型出口,表压为 0,出口温度与入口一致。其余边界设置为压力型入口,表压为 0。导线设置成 wall 边界,温度为 269.15K,接触角为 90,认为表面干燥,材质为铝。2导线覆冰模拟结果分析经时长 2 s 的模拟,对混合液相结果图、焓值结果图等 Fluent 分析结果图进行预对比,发现液态水液相体积分数分布图结果清晰、代表性好,所以以下分析结果都将基于此结果图进行分析论证。图中液相分布范围即可视为覆冰区域,覆冰区液相体积分数越低则凝固程度越高。2.1二维模型导线覆冰分析2.1.15 情况下二维导线分析5 情况下二维导线覆冰示意图如图 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0.5 s

9、时导线基本无覆冰发生;1.0 s 时导线开始凝冰,但液相仍占比较高;1.5 s 时覆冰增加,主要覆盖于导线右侧,零星覆冰发生于导线偏上下处;2.0 s 时覆冰区域无太大变化,液相进一步凝结。最终2.0 s 时最大覆冰厚度约为 5 mm。2.1.210 情况下二维导线分析10 情况下二维导线覆冰示意图如图 2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0.5 s 时开始出现覆冰;1.0 s 时导线覆冰范围增加,覆冰分布在导线迎风侧;1.5 s 时覆冰厚度、范围进一步增加;2.0 s 时导线覆冰区无太大变化,厚度稍增,液相开始逐渐凝固。2.0 s 时覆冰发生于导线上下偏左及右侧,整体覆冰厚度约为 8 mm。2.1.3

10、15 情况下二维导线分析15 情况下二维导线覆冰示意图如图 3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0.5 s 时出现较多覆冰,且较多的分布在导线周围;1.0 s 时覆冰区域、厚度无增加,液相开始逐渐凝固;1.5 s 时较 1.0 s 时的分布无太大差异,液相进一步转化为固相;2.0 s 时覆冰厚度稍有增加。最终覆冰主要分布于导线上下两侧,覆冰厚度约为3.5 mm。(a)0.5 s 时覆冰示意图(b)1.0 s 时覆冰示意图(c)1.5 s 时覆冰示意图(d)2.0 s 时覆冰示意图图 15 情况下二维导线覆冰示意图(a)0.5 s 时覆冰示意图(b)1.0 s 时覆冰示意图(c)1.5 s 时覆冰示意图(

11、d)2.0 s 时覆冰示意图图 210 情况下二维导线覆冰示意图(a)0.5 s 时覆冰示意图(b)1.0 s 时覆冰示意图(c)1.5 s 时覆冰示意图(d)2.0 s 时覆冰示意图图 315 情况下二维导线覆冰示意图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102023 年 第 04 期根据上述模拟结果发现,环境温度在5、10、15 时覆冰厚度分别为 5 mm、8 mm、3.5 mm,在相同条件下,10 时覆冰厚度最大,覆冰厚度为 8 mm 左右;覆冰厚度随温度降低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与前人研究结论相较存在一些异同点。马天男11在覆冰灾害的研究中发现,覆冰在

12、10 后开始呈现减少的规律,他认为原因在于超越10 的低温后,导线捕捉过冷水的能力开始减小,导致覆冰厚度减小;然而陈彦12的仿真结论认为,随温度下降导线覆冰厚度逐渐增加。结果上的异同可能是流体域或参数设置的差异导致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覆冰分布位置表现出一定差异,5 时覆冰主要分布在导线背风侧;10 时覆冰在导线表面分布较为均匀,其中迎风侧厚度略大;15 时覆冰厚度减小,覆冰现象主要发生在导线的上下方,凝固程度相较更强。2.2三维模型导线覆冰分析2.2.15 情况下三维导线分析在同样环境温度为5,风速为5 m/s的情况下,对三维导线覆冰情况进行模拟,历时 2.0 s,覆冰模拟结果如图 4 所示

13、。从图中可以看出,1.0 s 时导线迎风侧基本无覆冰发生,2.0 s 时迎风侧局部出现覆冰,但是凝结程度较低;1.0 s 时导线背风侧零星分布有凝结程度较弱的覆冰,2.0 s 时背风侧覆冰范围无明显变化,凝固程度有所增加。(a)1.0 s 时迎风侧覆冰示意图(b)2.0 s 时迎风侧覆冰示意图(c)1.0 s 时背风侧覆冰示意图(d)2.0 s 时背风侧覆冰示意图图 4 5 情况下三维导线覆冰示意图2.2.2 10 情况下三维导线分析10 情况下三维导线覆冰示意图如图 5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1.0 s 时导线迎风侧出现大面积覆冰,覆冰较为凝实,2.0 s 时导线迎风侧覆冰区域有所增加,覆冰

14、区域液相进一步凝固;1.0 s 时导线背风侧发生零星覆冰,2.0 s 时背风侧覆冰分布范围没有明显增加,原附着的液相逐渐开始凝固。(a)1.0 s 时迎风侧覆冰示意图(b)2.0 s 时迎风侧覆冰示意图(c)1.0 s 时背风侧覆冰示意图(d)2.0 s 时背风侧覆冰示意图图 510 情况下三维导线覆冰示意图2.2.315 情况下三维导线分析15 情况下三维导线覆冰示意图如图 6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1.0 s 时导线迎风侧、导线下方及导线上方出现大面积覆冰,2.0 s 时导线迎风侧液相分布有所减少,液相进一步凝固;1.0 s 时导线背风侧零星有覆冰发生,2.0 s 时背风侧基本无变化。(a

15、)1.0 s 时迎风侧覆冰示意图(b)2.0 s 时迎风侧覆冰示意图(c)1.0 s 时背风侧覆冰示意图(d)2.0 s 时背风侧覆冰示意图图 615 情况下三维导线覆冰示意图从上述结果中发现,在环境温度为5 时,覆冰主要发生在导线背风侧,而当环境温度为10、15 时覆冰则发生在导线的迎风侧,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覆冰分布范围在导线上的面积更广。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导线附着液态水后,在不同温度下,水的凝固速率不同。温度越低,凝固越快,这在宋尖13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关论证。结合二维、三维分析结果发现,在超越10 的低温环境下覆冰厚度会有所减小,但是覆冰面积会进一步增大。覆冰部位在5 时多分布在导线

16、背风侧,其他温度下,覆冰除分布导线迎风侧外,导线下部覆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2023 年 第 04 期11冰也较为严重,这可能是过冷水受到风和重力的影响导致的14。3输电线路冰灾调查分析3.1冰灾事故调查结果Fluent 对覆冰分析属于机理层面的计算,与线路覆冰的实际情况仍有一定的差别,为对以上结果进行进一步论证,本文对新疆伊犁地区因冰事故输电线路展开相关调查统计,结合事故点高程、温度与上文分析结果进一步论证,讨论 Fluent 对于导线覆冰问题是否存在适用性,结果如表 1 所示。表 120122018 年伊犁地区输电线路因冰事故调查表线路

17、名称线路等级/kV因冰事故时间海拔/m区域气象站海拔/m地区月均低温/事故点温度估值/伊犁线路2202012 年 12 月2 2001 10417.0024伊犁线路2202013 年 1 月1 62376116.0021伊犁线路2202013 年 3 月1 7827610.006伊犁线路2202013 年 3 月1 5437610.005伊犁线路2202013 年 4 月1 6187615.000伊犁线路2202013 年 5 月1 7327618.002伊犁线路2202014 年 12 月1 20276113.0016伊犁线路2202014 年 12 月1 20776113.0016伊犁线路

18、1102015 年 4 月1 2466613.001伊犁线路2202015 年 11 月1 4581 1045.007伊犁线路1102015 年 11 月7226612.002伊犁线路2202015 年 11 月1 1071 1045.005伊犁线路1102015 年 12 月7036497.007伊犁线路1102016 年 1 月8346619.0010伊犁线路1102016 年 1 月8346619.0010伊犁线路2202016 年 1 月2 0051 10413.0018伊犁线路2202016 年 1 月1 5771 10413.0016伊犁线路2202016 年 3 月1 65676

19、12.003伊犁线路2202016 年 3 月1 7521 1041.003伊犁线路2202016 年 3 月1 5811 1041.002伊犁线路2202016 年 3 月1 5737612.003伊犁线路1102017 年 12 月7416618.008伊犁线路2202017 年 12 月1 1376618.0011伊犁线路1102017 年 12 月8491 10411.009伊犁线路1102017 年 12 月1 2906618.0012伊犁线路1102017 年 12 月8416618.009伊犁线路7502018 年 3 月2 3181 1040.007伊犁线路2202018 年

20、10 月1 8006612.005在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到,伊犁线路及这 2 条线路上冰灾事故多发,伊犁线路、设计覆冰取值分 别 为 10 mm、15 mm。据 调 查,线 路 曾 于2016-01-1620 发生严重冰灾事故,事故部分造成地线金具倾斜、地线断线等情况,对区域气象站气象条件调查后发现,事故点低温估值约16;线路曾于 2013-03-0811 连续发生冰灾事故,对区域气象站气象条件调查发现,在 2013-03-07 事故点低温估值约6,计算标准冰厚为 1926 mm,已达重冰区标准。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输电线路因覆冰事故的时间段主要分布在往年 11 月到来年 3 月份;发生覆冰的月

21、份,地区气象站测得月均低温在178,发生覆冰时的温度主要在零下;线路事故点多在山区等高海拔地区,气象条件复杂,结合百米变化温度推算事故点的估值气温可以发现,事故点的气温普遍较气象站更低;发生覆冰事故的推算气温在 010 之间的有 19 次,低于 10 的有 8 次。3.2调查结果结合仿真模拟分析冰灾事故调查数据显示,气温在 010之间更易产生覆冰灾害,与模拟结果相符。模拟结果与事例结合认为,导线覆冰情况无法用单一的温度因素进行完整解释。导线覆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温度仅是影响覆冰的一个因素,在相关文献调查中发现,有人认为导线的直径15及微地形中的风水岭7皆可能影响覆冰厚度,所以在微地形条件覆冰分

22、析时,还需综合考虑。4结论在模拟分析中发现,温度与覆冰厚度、覆冰面积、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122023 年 第 04 期覆冰位置皆存在一定关系,结合上文模拟结果及调查讨论,现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随着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导线覆冰厚度体现为先增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5 时导线覆冰相对较薄,10 时覆冰厚度增加到最大值,在15 时,导线覆冰厚度再次变薄。随着温度的降低,覆冰区域逐渐向导线迎风侧推移,同时导线覆冰区域逐渐呈现面积增大的趋势。导线周围水汽附着位置受湍流及重力的影响。综上所述,Fluent 在模拟微地形覆冰时具有适用可能性,但就单一温度条件

23、对导线覆冰进行分析,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软件内可控参数还包含水汽量、风向角等,还可在建模时加入阻挡物模拟风水岭。具体多因素结合分析结果是否可靠、参数如何确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参考文献:1侯乐东.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的扭转特性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9.2张志劲,黄海舟,蒋兴良,等.交流输电导线覆冰增长及临界防冰电流的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2,38(2):469-475.3谢云云,薛禹胜,文福拴,等.冰灾对输电线故障率影响的时空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8):32-41,98.4张弦.输电线路中微地形和微气象的覆冰机制及相应措施J.电网技术,2007(增刊 2):8

24、7-89.5梁曦东,李雨佳,张轶博,等.输电导线的覆冰时变仿真模型J.高电压技术,2014,40(2):336-343.6王敩青,戴栋,郝艳捧,等.基于在线监测系统的输电线路覆冰数据统计与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2,38(11):3000-3007.7陆佳政.微地形对输电线路覆冰的影响G/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威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13.8江帆,徐勇程,黄鹏.Fluent 高级应用于实例分析M.2 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9刘斌.Fluent 19.0 流体仿真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0 杨小弟.架空输电线覆冰和融冰计

25、算模型研究 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2.11马天男.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覆冰灾害预测与风险管理研究 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12陈彦.基于流体力学的输电线路覆冰形态数值模拟研究与试验验证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13宋尖.输电线路覆冰规律与预测技术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2.14阎东,吕中宾,林巍,等.湍流度对覆冰导线气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J.高电压技术,2014,40(2):450-457.15陆彬,高山,孙逊,等.不同直径下导线覆冰增长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4,40(2):458-464.作者简介:王世康(1997),男,江苏东海人,本科,助理

26、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行业工程水文气象勘测方面的工作。(编辑:丁琳)(上接第 7 页)本次设计主要围绕控制步进电机进行正转、反转、在正反转时进行复位和切换及控制转速等功能进行研究,充分利用了硬件描述语言 HDL 较传统方法设计简单、易于验证、自上而下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要求灵活改变,以适用于不同场合。参考文献:1 刘宝志.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方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2王美川,王紫婷.基于 FPGA 控制的步进电机驱动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6):184-187.3汪明珠,毛德梅,黄济,等.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步进电动机驱动系统设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8,39(2):139-143.4罗昉,翁良科,尹仕.基于 Verilog-HDL 描述的多用途步进电机控制芯片的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2(8):30-33,44.5 北 京 博 创 兴 业 科 技 有 限 公 司.UP-CUPFPGA2C35-型 EDA 实验指导书Z.2009.通信作者:钱敏(1970),男,江苏苏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 EDA、集成电路及器件、光电子器件。(编辑:丁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