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资源共享的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4045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7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资源共享的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资源共享的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资源共享的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65 基于资源共享的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研究 李 强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8 摘要:摘要: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之一,在“互联网+”之下,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渴求度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突破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必须要建设相对独特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在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图书馆形成资源共享,提高社会文化服务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内涵以及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中现存的问题,包括标准不统一、特色资源不足、信息化管理欠缺、专业人才缺失、宣传推广不力、合

2、作主体单一、文旅融合水平低。并就这些问题形成了应对方案。关键词:关键词:资源共享;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252 0 引言“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紧锣密鼓,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正在通过总分馆等形式来提高自身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然而,社会公众的文化服务需求不断上涨,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势在必行。实现图书馆系统内部、图书馆与五大馆(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民俗馆、科技馆)的资源共享,一同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渠道,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每一座图书馆都需要积极发现自身优劣势,力求与合作方形成优势互补,如此才能保证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3、建设当中与时俱进,不被淘汰。1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内涵 从古至今资源共享都一直存在,并且随着人类文化不断升级而形成更新的形式,呈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在“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平台的前提下,资源共享的范围以及参与者越来越大。资源共享具有公益性、群体性,图书馆资源共享是将纸质馆藏转化为数字馆藏面对社会公开,以不收费或者低收费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以保证全民阅读的实现。在社会群众文化服务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图书馆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不仅要增加数字馆藏,还需要和其他图书馆合作,以云端图书馆的形式提高资源供给,甚至需要创新各类课程、讲座满足社会群众的文化学习需求。2 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

4、服务建设的必要性 2.1 利于区域数字文化资源均衡化发展 目前我国图书馆在国家“十四五”文化改革规划的指导下,正在以总分馆形式来提高自身文化资源供给能力。然而从国家级图书馆、省级图书馆来看,数字文化资源供给能力较强,基层图书馆公共文化资源有限整合能力不足。从不同地区来看,发达地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丰富,欠发达地区此类资源贫乏。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资源共享为指导思想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水平,可以保证图书馆系统内外资源流动,有效地解决了区域内外数字文化资源不均衡的问题1。区域性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参与体验和获得感,有助于发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区域性公共数字文化具有馆际互动性强、文化品

5、牌意识高、提高文献资源流动性,满足读者需求多样性等特点。具体做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提供政策导向性支持。宏观指导制度有助于明确文化的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2。地方政府应当制定宏观指导制度,以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并确保其在地方层面的意义与价值目标得以实现。这可以通过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政策与规划来实现,同时还应当出台导向性意见,以指导相关政策的实施。为了加快推进区域性传统技艺、艺术、文博等产业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地方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从而推广和应用公共数字文化。二是,制定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区域性标准。公共数字文化标准体系有助于保障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

6、情报 66 进公共数字文化统筹发展,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3。基于公共数字文化标准的参与主体多样,应构建平台,促进各类标准的衔接;协调地方公共数字文化标准和已有标准,实现最大区域范围的标准一致4。同时,要借鉴国内外标准体系建设成果,进行重点领域标准突破,并动态优化公共数字文化标准体系。三是,对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需要实现供给多元合作和文化多元参与,实现政府购买和文化众筹的协同。在资源提供方面,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的均衡分配,平衡供需,满足公众的公共数字文化需求。在共享方面,应打破数字文化资源孤岛现象和重复建设问题,并消除资源多块化分割、各自为政和多头管理的数字文化管理

7、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四是,自建特色数字资源,商业采购数字资源。加强资源选题论证,注重数据的更新维护。有效甄选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提高资源采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把握现代用户需求特点,构建数字资源综合评价机制,完善数字资源采购评估指标体系,注重购前购后评估,细化评估指标要素。2.2 推进六大馆合作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在推进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面对社会公众强盛的文化需求态势,只有将图书馆传统的收藏为主体的运营模式转变为共享型的运营模式,加强图书馆系统内部共享。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形成“六馆合作”,将图书馆文化服务进行深度挖掘,才能切实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5

8、。因为目前六馆针对传统文化、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教育改革等都有其自身特有的馆藏资源,将六馆资源整合,便可以还原出最完整的城市文化脉络。2.3 实现系统内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图书馆系统(从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到基层图书馆)在经营中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文化服务功能的发挥。通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让图书馆系统改变了被动服务局面,化被动为主动,能够积极地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来分析社会公众需求,做到服务供给的精准性,这会让图书馆系统的公共服务能力获得本质上的改变。3 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中现存问题分析 3.1 标准不够统一 标准化建设是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重点,但是我国图书馆

9、建设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区域的图书馆隶属于当地政府,在图书资源管理、技术操作规范、数字化场馆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的自主性和差异性,故而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馆际合作不完善,存在大量重复建设。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区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以及服务联盟的构建存在分散性特征,成员馆间关系较为松散6。各部门、各系统因为体制不同、管理不同,彼此缺乏协调,互动合作松散,会严重影响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设进程。由此可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无论在数字化图书馆平台体系的标准构建方面,还是在文化机构合作共建机制的标准制定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2 特色资源不足 开展社会教育是公共

10、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作为公众教育普及的重要服务阵地,公共图书馆一直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多样的文化教育与培训活动,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7。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是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数字图书馆普及应用的特色亮点。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对于强化公共图书馆对区域社会文化资源的保存、还原和展示,对于加强自身核心资源库建设,增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价值有突出意义。然而因为特色资源不足(特色资源指的是与地区关系紧密,可以展现地区独有的文化脉络的各类数字馆藏以及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在线培训课程),难以面对区内外群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文化服务,这必然会影响群众体验,最后图书馆也必

11、然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惨败而归。3.3 信息化管理弱 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必须要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信息化管理能够以信息科技为依托,把图书馆馆藏资源纳入现代化信息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图书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提高图书馆基础数据存储管理、设施保护、信息更新,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帮助下,不断提升图书馆运行的安全性。在智慧图书馆方兴未艾的当下,新型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更加能够满足标准化、个性化需求的新型信息管理模式。但目前图书馆信息系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67 统建设不充分,不管是街区自助图书馆、软件平台、资源建设、活动组织、硬件配备都需要大数据技术来做支

12、撑,保证自助图书馆选址科学、软件平台功能多样,并引导资源合理分配,但因为大数据等技术融入不足,这些工作开展难度较大。3.4 专业人才缺失 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最新的图书馆建设方向,必将长远影响未来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格局。人才建设是基础,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关键,也是必由之路。如今信息技术升级频繁,而且图书馆工作本身涉及不同学科,这些都对图书馆人员提出了严格要求。毫不夸张地说,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质量。但目前大部分优质人才集中于市区,县、镇图书馆此类人才匮乏,无形中会影响到该工作的进展8。图书馆专业人才短缺,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工作

13、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人才队伍知识系统更新不及时等等,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因素。3.5 宣传推广不力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离不开宣传推广,否则服务产品推出后很容易无人问津。但目前大部分图书馆缺乏宣传推广意识。这一点从馆藏资源介绍方面便可看到一斑:大部分书籍只有最基本的介绍,图书内容的亮点介绍不足,服务产品的优势介绍不足,介绍内容当中往往都是以图片、文字为主,缺乏视频方面的内容,不容易激发受众兴趣。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宣传方式依然可行,但明显宣传效果收效甚微。在流量为王,浅阅读、快餐式浏览盛行的全民指尖生活的大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想要在宣传推广过程中实现破冰,必须顺应最新的宣传

14、环境,采用多元化、融媒体、创新型宣传手段,并针对不同的宣传目标人群制定个性化宣传内容,精准定位,精准推送,才能让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为广大群众接受。否则,只是被动地沿袭传统的宣传手段,再好的文化数字资源也只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了。3.6 合作主体单一 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不能仅限于图书馆系统,这并不符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共享这一属性,同时这种单一主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也难以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从战略层面必须要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民俗馆、科技馆等囊括在内,形成涵盖各领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态势。然而,目前各大馆之间资源共享水平较低,还没有形成六馆合作的明显趋势。目前,图书馆的合作对象

15、多限于特定业务合作领域的相关文化部门或高科技文化企业,以及限定区域内的图书馆之间的常规合作。如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为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高校、相关文化部门、高科技文化企业之间的合作拓展了更多的合作空间,为打造沉浸式、多元化、交互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了可能。因此,合作主体单一的问题势必要得到解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建的实践探索亟待成熟有效的常态化合作模式。3.7 文旅融合不力 文旅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因为其具有很强的融合力,会成为各经济领域的增效器。近些年来,政府不断颁布一系列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政策规定,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

16、环境和发展空间。但目前和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相比,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贡献值不足,难以契入到文旅融合阵列之内:从文创水平来看,图书馆不敌博物馆,从对文旅融合经济建设参考角度,图书馆不如档案馆;文化馆本身具有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和旅游业关系紧密。无法融入文旅产业之内,必然会影响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水平。图书馆坐拥丰富的馆藏资源,对于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族风情等文旅资源是有深厚潜力的。而文旅融合不力,则是对图书馆资源价值的隐性浪费。图书馆必须正视自身文化定位和服务功能,加大文化传播力度、资源开发力度,文旅融合力度,使得图书馆能够在文化服务、数字资源等方面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开

17、发图书馆的文旅价值。4 提升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水平的对策 4.1 建立服务标准体系 首先,以线上线下模式实现馆际合作。总分馆之间必须加强联系,保证统一服务标准并使其下沉。区内外不同图书馆之间要紧密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各图书馆贡献自身特有馆藏资源,然后实现资源组合,打造阅读感受良好的虚拟阅读平台。在数字馆藏资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68 管理系统方面,各合作单位共同出资购买服务,形成联机编目系统,如此可以避免书目重复,节约采购经费。为了提高优势资源的安全水平,并提高该类资源的供给能力,以分布式系统来加以保存。其次,实现地方政府的密切沟通。在我国图书馆大部分由国家及地方财政

18、投资,故而地方政府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具有直接影响。在图书馆跨区域合作方面,首先要实现政府层面合作,这样才能确保资源得到整合,标准获得统一,可以大步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进度。阳娟兰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当中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也提出政府层面需要加强交流,三大地区政府在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一致意见,会快速推进工作进程9。再次,加强图书馆行业协会建设。图书馆行业协会是政府管理的延续,其对图书馆行业发展影响十分明显,加强该类协会建设是实现图书馆跨地区合作的关键。我国图书馆行业协会建立将近 20 年,需要积极统计和分析图书馆行业数据,为公共

19、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4.2 构建特色核心资源 首先,图书馆需要加强无形资产统计和分析,以此来确定各类馆藏使用频率,将那些群众喜爱、阅读率较高的资料、书籍积极地转化为数字馆藏。以无形资产管理为导向,重新编排书目,重新构建索引系统,尽可能提高索引精准率,提高社会群众使用体验。其次,以专题为导向,积极整合特色馆藏资源,积极搜集相关文献,构建图书馆核心馆藏体系,提高自身在文化服务领域的话语权。以大湾区图书馆为例,可以将红色资源、丝绸之路、岭南艺术等作为主题,不断采集有关馆藏。或者图书馆之间互通有无,共同来构建这些主题为核心的馆藏体系,搭建便于社会群众阅读的虚拟平台,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

20、能力。再次,融入现代技术,构建良好的虚拟阅读空间。在各大图书馆都在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在线阅读空间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以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出线上图书馆,给社会群众非常贴近性现实的阅读区域,并在该区域融入论坛平台,促进读者在此平台上开展网络社交活动,提高读者粘性。4.3 建设信息化系统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适合图书馆整体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出现,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服务商,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量身打造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自动借阅机、馆员工作站、RFID 门、虚拟阅读空间等囊括在内,确保管理的协同性。若是馆际合作,更可以依靠先进的技术实现

21、联机编目系统,可以确保互通有无,避免一些资源的重复购买。实现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依赖交换网方式,交换网可以实现多个节点的彼此互联,用户无需考虑交换网内部情况,只需将一根线路接入该网便可以获得其他节点资源,而且该网维护成本较低。另外,要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断采集文博行业信息,为自身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供参考,保证该工作跟上时代步伐。并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打破屏障,推进和其他文化单位的合作进程。以大数据还原出社会群众文化需求趋势,积极整合自助图书馆、软件平台,以创新服务形式来提供资源,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要时刻学习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要求,将本馆特有的文化资源上传到全国数字资源统一云目录

22、之内,地方图书馆还需要将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应用服务数据、管理数据等,通过接口对接到国家公共服务云平台大数据系统之中,整体完成省内公共文化资源及服务数据的上报工作10。4.4 有效培养专业人才 首先,积极培养大数据人才,保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拥有可靠数据参考。一般这类人才可以从各大高校直接招收。在他们工作当中对接职业教育,让他们深入到社会文化行业之内,靶向采集数据。其次,培养平台维护人才。图书馆系统内部资源共享之后,一些资源的安全性成为了管理工作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培养专业的维护人才,建立完整的防护体系,保护用户资料的安全。图书馆必须要给出具有吸引力的薪资,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该类人才

23、进入图书馆。4.5 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首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都是以各类产品形式存在,必须扩大宣传才能提高这些产品的知名度,吸引社会公众来阅读、使用和体验。例如,儿童数字化阅读产品、老年人数字阅读产品,这些都需要通过图书馆的宣传渠道推广出去。在具体的推广中可以采用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69 业网站、共享平台、新媒体等来分发信息,尽可能覆盖所有群体,努力地吸引关注。若是收费项目需要合理收费,并能够提供物超所值的附加服务。若是免费项目要加强在线管理,要良好的在线引流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水平。其次,在宣传资料中多融入动画、视频等载体,迎合现代人阅读习惯,可以很好地提升宣传推广质量。再次,

24、利用微信平台为广大读者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推广服务。微信平台推广主要渠道是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和微信视频号。参考胡媛等人构建的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用户个性化、交互能力、知识服务、检索服务、动态通知、易用程度和主动推送 7 个方面11,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即可参照这 7 个方面,重点调研微信公众号的栏目设置、功能布局和服务情况,做好精细化服务。4.6 积极实现多元合作 在未来社会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图书馆不能各自为战,除了实现系统内整合,提升资源共享水平之外,还需要加入到整个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当中,与文化馆、博物馆、民俗馆、科技馆、档案馆形成多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25、一同来还原地域内文化脉络、档案系统,为建立文化自信提供驱动。多元合作要始于各种资源统计分析,成于资源互补,壮大于信息共享。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管理者必须要在行政管理当中为多馆合作提供环境,除了智慧城市形成的强大的互联互通网络之外,还需要成立多馆合作主管部门,实现专门管理。这种专门管理保证了目前各馆的现有网络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利用以及互联,避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成本激增。4.7 提高文旅融合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文旅融合成为经济的加速器。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多样化,但主要以文化、旅游、艺术等为主。这也决定了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必须要重视这一走势,要跟上时代步伐,努力地将

26、自身契入到文旅融合当中。陆路、秦升以陕西省图书馆“智能文化云地标”的建设实践为例,指出图书馆必须要盘活现有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发挥出文旅融合的助推作用12。他们还详细分析了陕西省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具体手段,包括跨界合作、围绕陕西历史文化开发短视频资源等。由此可见,图书馆的公共数字社会文化服务需要进一步放开思路,要将新媒体、新馆藏的开发作为方向,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形成自己独有的资源,以此来提升文旅融合的话语权。5 总结 总而言之,在资源共享这一视角,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必须要从单打独斗向系统内合作和六馆合作方向发展,要整合所有文化单位的资源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其中需要抓住馆藏

27、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文旅融合、宣传推广、服务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多样性、丰富性、教育性、公益性。参考文献 1徐立宁.基于资源共享的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2):128-130,137.2吴高,韦楠华,林芳.中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制度创新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35.3王之彤,张文亮.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标准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21,41(07):59-67.4石庆功,郑燃,唐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标准体系J/OL.图书馆论坛:1-62023-03-02.http:/ 5陈洁娣.资源共享得实惠

28、全民阅读时代公共图书 馆 资 源 共 享 模 式 分 析 J.文 化 创 新 比 较 研究,2020,4(18):154-156.6梅成安.全民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探索J.图书馆学刊,2019,41(06):58-61,113.7孟然.资源共建共享下的公共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研究以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图书馆公开课项目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03):19-22.8吕珍妮.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 福 建 晋 江 市 数 字 图 书 馆 为 例 J.文 化 学刊,2022(09):148-151.9阳娟兰.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新世纪图书

29、馆,2021(04):33-37.10耿健.省级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刍议以 江苏图书馆云平台为例 J.河南图书馆学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70 刊,2019,39(11):64-6.11胡媛,曹阳.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情报,2017,37(10):8.12陆路,秦升.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以陕西省图书馆“智能文化云地标”的建设实践为 例J.国家 图书馆 学刊,2020,29(02):32-40.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强(1982),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和信息化应用。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图书馆学会 2022年一般课题“智慧转型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典藏资源建设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22YB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