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巴中民风民俗调查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43536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中民风民俗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巴中民风民俗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巴中民风民俗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巴中民风民俗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巴中民风民俗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巴中民风民俗调查报告信息工程系专业:GIS姓名 贺潘学号 16012072摘要:民俗被视为历史传承,忠实地统计了历史变迁,是先者智慧结晶,是关键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含有很高学术价值。巴中历史悠久,民俗资源聚集。其融入了文化、地理、历史人物等很多元素,但伴随社会不停改变和时代飞速发展,很多传统民俗事象也快速变异和消失。挖掘、展示巴中民俗文化独特魅力,整理濒临消失民俗文化遗产,统计传输巴中民俗文化,提升巴中民俗文化著名度和美誉度,巴中民风民俗关键内容包含文化、婚姻、家庭生活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统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关键词:习俗种类 特点 改变原因 历史和发展 调查过程

2、及内容 名胜、戏剧、民歌、诗文、小说、史话、文物、民俗(一) 调查背景依据学院工作安排伴随社会不停改变和时代飞速发展,很多传统民俗事象也快速变异和消失。现在年轻一代对当地民俗民风关注越来越少,所以对部分当地民俗文化知之甚少,造成部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民俗逐步没落。在这个背景下,我做了当地一份问卷调查,方便大家愈加好了解巴中当地民俗民风。调查目标经过实地调查和亲身感受,了解巴中传统习俗,展示巴中淳朴民风,继承并将良好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风俗习惯发扬光大,让它们成为老百姓心中珍贵活化石,激发对巴中、对国家深深热爱之情。同时也对陈规陋习有一个正确见解和态度,弘扬优异传统文化,自觉抵制多种低俗东面,在全社

3、会传输正能量。(三) 调查内容 一、巴中概况 巴中市在四川省东北部,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东邻达川。下辖巴州区(人口148.5万)、通江县(人口 80万)、南江县 (人口70万)、平昌县(人口106万)。 全市森林面积44.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系中国著名“银耳之乡”、“南江黄羊之乡”、“核桃之乡”、“金银花之乡”。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流连忘返。巴中幅员122930.3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13米,最低267 米,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大巴山属秦岭

4、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 ,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远古时期属禹贡梁州之域。秦和西汉时期为巴郡地。东汉时期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年至1)始置汉昌县。东汉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改属巴西郡,后继属宕梁郡,又前后置归化郡、大谷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宣武帝延昌3年(公元5)首置巴州。1993年7月5日设置巴中地域。巴中地域辖原达川地域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巴中地域行政公署驻巴中市。岁月已逝,精神永存。巴文化深植于民族民间文化之中,组成了巴中深厚人文积淀。那些迷人神话小说、民间传说仍在代代讲述;那些悠远民歌仍潆洄在我们耳畔;那

5、些或刚健或柔美舞蹈仍涌动着生命激情;那些传统技艺仍进行着视觉、味觉、触觉等多维度美学表示;那些民俗节庆仍释放着人性狂欢美食文化1.疱猪汤:杀猪饭通常在寒冬腊月操办,快到过年时候,根据农村风俗大家会把自家养猪杀了,然后邀请亲戚好友到家里来吃饭,全部会摆上几桌,用年猪身上最好里脊肉、猪肝、五花肉.而菜关键内容就是猪肉,如:炒猪肝、烧血旺、回锅肉、红烧肉等等。各个村子热闹非凡、香气四溢,也由此拉开了过年序幕。巴中杀猪饭是独具特色一个民俗文化,男大家围坐一桌喝着小酒,开始火热朝天侃十二个月收获;小孩和女大家围坐一桌说说家常。这番和乐融融景象,就是巴中家乡人十二个月盼头。 2.熏腊肉杀年猪随即会熏腊肉、

6、灌香肠、烧猪蹄等等,为春节做准备。为了预防腐烂、大家会把它挂在通风地方,直到吃完。新鲜猪肉经过花椒、干辣子、料酒腌制,再用清香柏树枝小火温熏。腊肉蒸出来后,醇香扑鼻,肥而不腻,瘦而不僵,入口回味无穷。腊肉制作目标是为了长久保留肉制品,因为在过去农村不是天天杀猪,再加之没有农贸市场,而在腊月杀猪后,需在十二个月内保持家中有肉,而传承下来一个农家传统。传统储藏方法是将腊肉洗洁净,晒干后用稻谷或糠壳掩埋于大柜子中;最好储藏方法是将腊肉抽真空后包装或用保鲜膜将腊肉包裹置于冰箱冷藏。现在,外出农民工也会出外带上一部分,品尝家味道。2. 清江芝麻壳川东北大巴山南麓有一个小镇名叫清江镇,镇上有一个名小吃叫做

7、芝麻饼,它是一个以面、盐(或糖)为原材料,用炉火烘烤而成面食品,外面裹有芝麻,所以而得名“芝麻饼”。因为它皮薄如壳,所以又称“芝麻壳”。细细品味,芝麻壳现有香味道,又有脆口感。时代更替,岁月流逝,小小芝麻壳不仅烙下历史印迹,而且见证了生活变迁。古时候,因为交通不发达,物流不顺畅,所以就有了挑夫和背二哥这个行当,因为路途遥远,路上便形成了一个个供挑夫、背二哥歇脚“幺店子”。听说清江镇原只是一个幺店子,镇中心有一棵青杠树,所以,那时清江镇叫“青杠渡”(实际上是一个旱码头),树旁有一户人家,专门烤芝麻壳和烧茶供挑夫、背二哥之用,她们途经此地填饱肚子以后,还要随身携带部分芝麻壳作为“干粮”,方便路上充

8、饥。那年头,挑夫和背二哥即使口里嚼着香脆芝麻壳,喉里却咽着生活艰苦和苦涩。民间文学1.民间语言巴中语言关键是经典土家族语言,如连二杆、倒拐子、到八子、扑爬跟头等。部分地方方言释义:耙:软,熟 股:逼,强行 践:好动,捣蛋歪:厉害,凶 尖:聪慧,狡猾 咬:痒,诽谤山:野蛮,粗野 诀:骂,计策 扎:支持,帮助咚:拌,浪费 告:试 苕:土里土气冷子:冰雹 扯闪:闪电 令雨:连阴雨牯牛风:狂风 麻麻亮:拂晓 伯伯:父亲老汉:父亲 依娅:母亲 大佬馆:大哥干妹儿:未婚妻 挑老壳:姨姐夫 帽根儿:辫子倒拐子:胳膊肘 坨子:拳头 列巴:排骨连二杆:胫骨 理麻:处理 闷龙:愚笨诀架:对骂 日白扯谎:哄骗 榻榻

9、:地方欺头:占廉价 嘎嘎:肉食 吃抹合:白吃山喳子:喜鹊 野娃:野兽 三儿:猴子乌老二:乌梢蛇 癞茄包:蟾蜍 茄麻子:青蛙黄婆娘:蟑螂 麻龙:蜻蜓 灶鸡子:蟋蟀硬是:就是 相因:廉价 把连:全部背时:倒霉 弯酸:刁难 焦湿:湿透了莫使处:没能力 扯拐:出故障 超劳你:麻烦你逗毛惹臊:惹是生非 巴南不得:期望如此滴到把子:急急忙忙 三麻两逛:干脆利落皮耷嘴歪:精疲力尽 帽儿跟头:急忙,快(选自巴中和巴文化“巴中常见方言集译”)2.诗词(部分)巴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名人墨客来这里观光游览,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名诗佳作。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唐王勃(一)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夜月,谁见泣离

10、群。(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题南龛光福寺楠木诗唐严武楚江长流对楚寺,楠木幽生赤崖背。临溪插石盘老根,苔色青苍山雨痕。高枝闹叶鸟不度,半掩白云朝和暮。香殿萧条转密阴,花龛滴沥垂清露。闻道偏多越水头,烟生雾敛使人愁。月明忽忆湘川夜,猿叫还思鄂渚秋。看君幽霭几千丈,寂寞穷山今遇赏。亦知钟梵报黄昏,犹卧禅床恋奇响。 送令狐岫宰恩阳唐韦应物大雪天地闭,群山夜来晴。居家犹苦寒,子有千里行。行行安得辞,荷此蒲璧荣。贤豪争追攀,饮饯出西京。 樽酒岂不欢,暮春自有程。离人起视日,仆御促前征。逶迟岁已穷,当造巴子城。和风被草木,江水日夜清。历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巴中逢故人唐项斯劳

11、思空积岁,偶会更无由。以分难相舍,将行且暂留。路歧何处极?江狭半猿愁。到此分南北,离怀岂易收?巴南舟中夜市唐岑参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里夜,秋月不堪论。巴江五代王周巴江江水色,一带浓蓝碧。仙女瑟瑟衣,风梭晚来织。题严将军祠宋韩驹先生大节重如山,云让孤高雪让寒。一曲巴江城下水,年年留照旧衣冠。 九日约同官游南龛至云间阁宋张垓清江一曲抱村流,古柏千茎绕径幽。天畔峰峦俱秀峙,壁间珠玉烂迎眸。遥看细菊重岩下,共作携壶九日游。回首家山白云外,遽兴归思漫悠悠。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江柳唐李商

12、隐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泛舟入后溪(二首)唐羊士谔其一东风朝日破轻岚,仙棹初移酒未酣。玉笛闲吹折杨柳,春风无事傍鱼潭。其二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过奇章僧刹宋陆游转尽穷山入翠微,松阴拂拂冷侵衣。长天秋水自一色,断岫孤云空四飞。客路何年闲马足,蟠溪平昔负渔矶。僧窗不得吟清昼,又拥篮舆到夕晖。游王望山宋杨虞仲白云环其巅,流水绕其趾。古木和云齐,偃蹇龙蛇似。飞仙渺何许?风驭叹莫企。手种空流传,岁月尚谁记。化鹤空归来,其树还可指。仙凡隔咫尺,世人谬千里。丹灶空伏火,河车争挽水。学仙仙益远,槁死空山里。我欲问其诀,岂惮航一苇?便当捐冠簪

13、,超然谢尘滓。仙人拍手笑,物外倘来尔。个中自昭昭,一点非非是。随缘了世缘,她年竟语子。3.传说小说巴中流传民间文学众多,经典代表有民间传说吴幺姑、鲁班、赵巧、章怀太子、斩巴蛇、赵琼瑶四下河南等;民间小说长工和地主小说、非人小说;民间叙事诗十里坪、月儿落西下等。十里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目,长篇叙事诗,产生并流传于川东北地域。十里坪讲述了马公子和小姐一见钟情、夜半相会、两情相悦、小姐自缢凄婉爱情小说,叙事详略适当,语言清新明朗,比方巧妙绝伦,想象力十分丰富,意境悠远,表现手法匠心独具,音乐婉转优美,一唱三叹,情景交融。我是天上佛一尊,坐在堂前有神灵。我是天上娥眉月,照得万国九州城。我是

14、月中梭罗树,树大也有万年根。我是河里鲤鱼精,见过多少打鱼人。我是河里九尺浪,大小船儿哪敢行。我是山中饿老虎,吃过多少打虎人。 我是天上桂花树,量你不是采花人。你是天上佛一尊,我是龙宫拜佛人。拜得天来天也贵,拜得地来地显灵。 你是天上娥眉月, 我是太空陪月星。 你要走来我要跟,你照九州我照城。 你是月中梭罗树。 我是地间鲁班神。 踏一脚来吼一声,哪怕树高万条根。 你是河里鲤鱼精, 我是太公钓鱼人。 你是河里九尺浪,我是天河闯浪人。你是山中饿老虎, 我是梅山打虎人。一枪打在虎心内,虎不心软虎自倾。 你是天上桂花树,我是蜜蜂花间行。一翅飞到花枝上,扑到花蕊花献粉。(民间文学十里坪选段)月儿落西下:省

15、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目,长篇叙事诗,产生并流传于川东北地域。月儿落西下讲述了一个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悲惨爱情小说。该叙事诗长达千余行,由序、进五香酒、十绣、十写、十劝、十送、十许、十二月等八章组成,小说情节完整、曲折、生动,其文学价值可和孔雀东南飞媲美。一绣一天星,天子管万民,又绣文武管百姓,坐在北京城。二绣月儿落,月落照黄河,又绣神仙连台会,洞房绣一个。三绣包文正,坐官坐得清,日管阳来夜管阴,算得有名人。四绣四朵莲,绣在半岩间,又绣观音和神仙,算得真神仙。五绣得季文,外国去和番,张公庙内活神仙,何时才团圆。六绣杨六郎,交战和孟良,又绣五人把仗打,坐在白虎岩。七绣七仙姑,平那槐英树,又绣董永

16、结成夫,付家把活做。八绣八神仙,档子上终南,丢下林英送少年,少年守孤独。九绣樊梨花,她武艺大,又绣丁山把仗打,分赴到天涯。十绣我二人,二人要专情,要像天上二众星,日月照乾坤。(民间文学月儿落西下选段)巴中民间艺术巴中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类别众多。绘画有年画、版画、壁画、风俗画、宗教画等;雕塑有石雕、木雕、骨雕、竹雕、皮雕等;工艺有刺绣、织染、纸扎、糖塑、编织等;音乐有山歌、号子、小调和管乐、弦乐、打击乐等;舞蹈有节令舞、礼仪舞、宗教信仰舞等;曲艺有说书、说唱、清音、扬琴等;戏剧有川剧、傩戏、灯戏等;杂技有古彩戏法如上刀山、下火海、滚油锅等。1.巴山背二歌巴山背二歌为国

17、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产生并流传于川东北,源于“背二哥”长途背运劳动之中,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歌词多采取赋、比、兴等手法,多为上下句结构和徵调式,其旋律流长,节奏自由,声音高亢,风格粗犷,极具地域特色。2.翻山铰子翻山铰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产生并流传于平昌县龙岗乡、西兴镇一带,为汉族民间舞蹈代表,因演出时挥舞铰子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形似翻山而得名。该舞蹈起源于傩戏,流传于民间,定型于明清,成熟于民国,分高台铰子、平地铰子、异形铰子等,是研究巴文化活化石。3. 巴中皮影巴中皮影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皮影戏是真人在亮子(白布档子)上操纵皮人利用灯光之影,配合真

18、人道白、唱腔演出各类动作进行演戏,内容以神话小说为主。4.巴中爨坛戏“爨”字在古代为演出小戏,可见“爨坛”一词实质含意应为演出和宗主神相关民间地方戏,学名为“傩戏”。“傩”是指“行步有节奏样子”,端公班子称“禹步”或“罡步”,为此“傩”则是指演出这种民间小戏步法。古人讲“傩戏”实为古人逐鬼之行为。演出者佩戴“黄金四目”之面具,执戈扬盾,驱除瘟疫、鬼神时演出一个祭奠性仪式戏,古人称之为“傩祭”。有专门演出剧本、衣饰、道具。伴奏乐器为锣鼓、唱腔为民间灯戏曲牌、伴奏拉弦乐器为竹制胖筒筒。爨坛这种民间地方戏演出内容除驱鬼逐疫之外,大量内容是以世俗生活内容为主娱人戏。民间端公称爨坛分“正坛”和“耍坛”,

19、二者内容极不相同。“正坛”为娱神戏,做法事为主;“耍坛”为娱人戏,以娱乐为主,就是唱灯,耍傩傩、送财等。巴中民间把爨坛戏称“大铺盖”席子戏。因为演出场地为一张竹席,而观众通宵观看。巴中民间技艺巴中民间技艺分劳动工具制作、农牧产品加工、烧造、织染、酿造、造纸等。1.酿造技艺酿造技艺关键包含酿酒、醪糟等制作技艺。以江口醇和小角楼传统酿造技艺为代表。江口醇酿造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技艺以优质糯米、高粱为原料,谷壳为辅料,小麦制曲,采取混蒸续糟,泥窖固态发酵,边糖化边酒化复式发酵工艺,为“中华老字号”。小角楼则形成了浓、酱、清三香合一风格。2.通江银耳产生并流传于通江县涪阳镇一带,距今已

20、经有1400多年历史,每个步骤均采取纯手工操作,以青冈树为栽培载体,整个过程包含祭山、砍山、剔桠枝、铡棒、架晒、发菌、排堂、管理、采耳、制耳等过程。3.民间习俗巴中民间习俗关键有农业、生产商贸、生活消费、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等类别。巴中节令习俗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最普遍、最热闹、最喜庆节日。民间过年风俗多样,节前节后礼仪最多,有不少古老风俗,传承至今。春节过年,尤以孩童最为欢喜,故有“大人望挣钱,细 娃望过年”之说。办年货:小寒、大寒天,家家户户杀年猪,烘腊肉、香肠,做豆豉、臭豆腐、血丸子。到腊月下旬,还要磨豆腐、做灰菜(魔芋)、灰水馍、汤圆,烘豆干,做醪糟、年糕、麻丸子,炒

21、米花,做米花糖、苕干,炒花生、向日葵、瓜子等。旧时很多农民还要烤酊缸酒(烧酒)。要备办年货,关键是饮食。同时,大人小孩全部要做新衣、新鞋一套,作过年穿。杀年猪时,还要请左邻右舍人和至亲“吃庖汤”,酒肉招待。但贫苦农民家庭,就没有多少钱办年货,有点肉吃就算过年。祭灶:在巴中部分地方叫“过素年”。相传灶有“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监视黎民百姓天使,是“人间司命主,天上引月神”。腊月二十三,灶神要升天向玉皇大帝交差,反应十二个月来人间为善作恶情况。大家害怕灶神在玉皇面前说坏话,招致灾祸,于是家家户户或到街上买一张灶神菩萨画像,或用红纸写成灶神牌位贴在靠灶墙壁上。灶神菩萨画像画着一男一女,听说是灶神

22、爷、灶神婆;两侧写着“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横额写“隐恶扬善”。祭灶时间是当晚点燃香烛,备素食、瓜果、麻糖(但无芝麻),虔诚叩拜,请求灶神在玉皇面前多说好话。腊月二十四,新灶神下到人间,大家又像头一晚在灶房那样焚香祭奠,表示欢迎新灶神。祭灶这天,全家老小不得在灶房发脾气、打人、骂人;猪肚、猪大肠和脏臭之物不得在厨房淘洗;不得烧不洁净柴火。此俗建国后不传,今又有所复生。扫尘:腊月二十四后,家家户户全部要搞一次大规模清洁卫生活动,把屋内外、房上房下、墙里墙外灰尘(俗称“扬尘”)、蛛丝扫得一干二净,同时还要根本清除屋后阳沟污泥浊水。有地方老人还教小孩唱:“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俱

23、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全部扫走;一派新气象,除尘把岁守。”贴门神:家家户户在门板上贴门神。旧时所贴是门神,有秦琼、尉迟恭、关羽、张飞等被神化了古代武将,大家认为那是避鬼驱邪“保护神”。大户人家还用丹青将这些神像画在门板上。买不起门神农家,书以“开门大吉”、“启户迎祥”以充作门神。建国后,所贴门神,多为英雄人物画像,和“寿星献桃”、“年年有鱼(余)”、秀丽风光画等。贴春联:腊月底临近大年三十天,家家户户全部将相关表示喜庆和美好愿望联语,用红纸写成对联贴于柱和门两侧,内容多为生财有道、人寿年丰、春色满园、福喜盈门、人口康泰、家兴国强等吉利话语。团年:腊月三十天中午,全家男女老幼欢聚一堂,同桌共吃

24、十二个月之中最丰盛午饭,叫“团年”、“吃团年饭”。外出家人全部要从远处赶回团年。饭前要放鞭炮、敬祖先。旧时在团年前还要先送“刀头”(猪肉或鸡头)到离家距离远祖坟上敬祖宗,在神龛前摆上“刀头”、“敬酒”,作揖磕头。团年食品一定要有鱼,意表“年年有余”,有猪头肉、猪尾巴,意表“有头有尾”、“有始有终”,部分地方把猪尾巴叫“节节香”,意表“越吃越香”。一定要多煮饭菜,吃了有剩,使之能吃到正月初一,意表年年月月吃不完,说剩得越多,明年就多。吃团年饭时,晚辈要向长辈敬酒、奉菜;长辈要封赠晚辈吉利话。除夕:腊月三十晚除夕夜,家家户户人不走亲戚、不串门,大家说:“讨口子(乞丐)全部有个三十夜。”除夕夜普遍有

25、三项礼仪:一是守岁,三十晚上通夜不能熄火,意表“火红兴旺”,故有“腊月三十晚火,正月十四日灯”谚语。在农村,通常是在过年前就在山坡上挖树疙篼,以备三十晚上在火炉房烧来烤火,而且把烧树疙篼称“烧猪脑壳”,树疙杚蔸越大,明年猪就长得越大,当晚全家人围着熊熊炉火或火堆,边吃干果品或糖食糕点,边叙家常,摆小说。现在城镇人民物质生活改善,绝大多数家里是围着火炉看电视、听音乐。二是给“压岁钱”,就是老年人要给未成年儿孙们过年钱。三是出天行,在腊月三十夜半零点,即旧岁已送走,新年即迎来,各家各户要燃香秉烛放鞭炮,叫出“天行”。挑金银水:不管除夕夜睡得再晚,正月初一大人、小孩全部得早起。凌晨起床后,要到水井或

26、河里挑两担水,第一担叫“金水”,第二担叫“银水”,意表新十二个月有“金银水”往家里流。过去在城镇中,以挑水卖为生人,初一早晨会忙碌地往顾主家挑水,一边走一边喊:“送金银水啰!”主人即以红纸封上比平日买一挑水多一点钱或加倍“喜钱”给送水人。挑金银水至今在农村仍然存在;城镇已经有自来水用,俗已不存。初一早餐吃汤圆,意表招财进宝,一家团团圆圆。而且初一,乃至到初三不得打人骂人干坏事,大家认为这三天天上诸神下界,看民风,察善恶,假如打人骂人,做了坏事,会受到神处罚。拜年:从正月初二到十六为拜年时间。姑、舅、姨、表亲戚要相互上家里去拜年,岳父岳母家是必去。至亲家里一耍就是三五天,通常是耍一两天。有“初一

27、不出门,初二慢慢行,初三初四拜乡邻”俗谚。拜年时兴送刀菜(一条形猪肉块)或猪膀(猪腿和猪身相接一块肉)、粉条、挂面等物。还要准备拜年钱,碰到晚辈给长辈、小弟妹给大哥大姐拜年,长者要给小辈拜年钱。旧时晚辈给长辈拜年须拱手作揖、磕头跪拜。现在是行礼,说:“新年好”;见到老人则拱手祝“新年愉快”、“健康长寿”。游乐:从正月初一到初八,除了拜年就是游乐。边远山村,大人、小孩到周围风景名胜地和庙宇耍,年轻人喜爱吃瓜果、花(劈)甘蔗(把一根甘蔗立着不用手扶,用刀从顶端劈成两块,以比输赢)、荡秋千。在乡下,有龙灯、狮子游乡串户闹新春、拜年。在场镇和城里,有龙灯、狮子、闹花灯等大型游乐活动,且有龙灯、狮子到各

28、机关、企机关拜年。游乐期间,城镇全部十分热闹。破五:正月初五这天,商店开始营业,工人上班,农民下地生产,但除了商店营业外,工人、农民这天上班、下地生产仅是象征性,通常不认真干。俗称“破五”。过小年:正月十四(有地方十五)中午过小年,家家户户又要团聚一起设宴聚餐。少数地方把腊月三十中午称为过大年,把正月十四日中午称为过小年。过小年时,农村有很多风俗:一是“喂果”。一边用刀将果树根部砍上多个口,把饭、肉、汤等灌进去,一边用唱歌强调吼,“我给你吃个饭,你给我结一担;我给你吃片肉,你给我结个够”二是烧土蚕。在自家菜园子里点燃一把谷草,一边烧一边说:“烧啥子?烧土蚕。烧死了没有?烧死了。”三是吼麻雀。吃

29、过午饭,沿着自家田埂,一边走一边大声吼:“吼啰嗬!吼啥子?吼麻雀,吼到河那边去吃谷子”四是送跳蚤。黄昏在山坡里砍回一抱柴火,扫去屋里渣滓,将柴火堆放在火炉房边烧边说:“跳蚤公,跳蚤母,河那边请你过十五,酒也有,肉也有,爬到她床上就莫走”!五是赶老鼠。晚上手拿小铁锤或木棒和烂瓜瓢一把,在屋里边敲边走边说:“十四敲破瓢,老鼠下儿不长毛,落窝!落窝”!六是赶毛狗(狐狸)。黄昏时,一人倒披蓑衣从屋后开始绕住房一周,一人拿响叫棒(将竹子砸破做成),一边追赶毛狗一边摇着响叫棒,以示赶走了毛狗,使家禽免遭其害。六是“偷青”。未生未育小孩年轻妇女,在十四日夜晚,悄悄地在她人家菜地里“偷”一点带青色蔬菜,以此求

30、子,称为“偷青”。除此之外,这天晚上有人家请“火姑娘”、“七姊妹”、“筷儿神”、“鸡毛神”、“扫把神”,还请神“打林拳”。这些既带有娱乐性、又带有封建迷信色彩风俗,建国后不传。过元宵:正月十五称“元宵节”,要闹元宵。这天大家有吃汤圆习惯,闹元宵有观花灯活动。晚上龙灯、狮子、彩船、花灯,城镇有时还有“社火”、“烟火架”、“烟花”,全部一齐出动。大家用鞭炮、烟花烧耍龙灯人。还有放彩船,沿河住人家用纸制彩灯、彩船,将点燃彩灯放在彩船内,置于河水上,看谁漂得远,灯燃得久。旧时县城内除各大庙宇火龙出动外,“烧拜香”也要在这天晚上赶热闹。耍龙灯、狮子,烧烟花,放彩船,来来往往锣鼓声、唢呐声,此起彼伏,狂欢

31、午夜以后,多种花灯均拆除烧掉,称“倒灯”。春节活动到此结束。 登高节:农历正月十六登高是巴中传统民俗节日活动,源于巴人正月十六游山走百病习俗。正月十六登高位列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巴中正月十六登高习俗形成已久,迄今已上千年。其渊源和“游山去百病”和民间传说太子贬巴州相关。听说,唐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8月,唐太子李贤被贬巴州,是年正月十六,太子登山,北望长安,祈其早归京全部。太子被贬期间,恤民情,重农垦,太子登高之时,在南龛设劝农台,激励和传授百姓种桑养蚕和农耕技术,巴州百姓感念交集。所以,万众相邀尾随,纷纷登山到劝农台下学习种桑养蚕和农耕技术。其后相约入寺,叩拜神灵,祈免灾咎,

32、于是久之成俗,历代不衰。正月十六登高习俗已经沿袭了千年,至今已成为巴中人雷打不动民间节日。每逢其时,不管是巴中当地人,还是外来亲朋无不融入登高旅行,一则为健身强体去百病,扫除旧年积结郁气;二则联络感情,广结人缘;三则登高望远,领会秀美山川。登高期间,多种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十分丰富。有焚香转山、“打儿洞”求子、过桥去病、摸福摸寿请求活动;有传承千年皮影演出;有草编泥塑艺人精湛技艺;有传统美食制作销售;有增添气氛秧歌演出。这些活动对于研究巴中民俗历史、民俗信仰、民俗文化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现在,伴随社会不停进步,加之多年来社会上对传统文化偏见,有传统习俗,如“打儿洞求子”,已经濒临绝迹。伴随时间推移

33、,其它有研究价值民俗文化活动,也存在濒临绝迹危险。清明节旧时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清明祭祖扫墓之日。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用清明纸做成“长串钱”挂在祖先坟墓上,叫“挂清”,并把坟墓上刺草除掉,打扫洁净,表示对祖先思念。旧时每一姓有族长、有祠堂,清明这天,要在祠堂开合族祭祖会,又叫“清明会”,族长主持,族众齐祭,举行迎神、参神、礼乐、晋爵、献馔、祭文、辞神、阖户等繁冗礼仪。族众向列祖列宗跪祭后,族长讲论人伦族风,公布清明会收支财目,按族规调处族内纠纷。会后,入祖坟扫墓、挂清。最终聚餐,叫吃“清明会”。旧时办“清明会”,未出嫁女儿不管大小不能参与,因为认为女儿是人家(外姓)人。现在清明挂清扫墓风俗犹存;并有

34、中小学校组织师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献花、栽树活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民间又叫“端阳节”、“蒲阳节”。端午节后气温逐日升高。民间还有大端阳节和小端阳节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阳节,五月十五为大端阳节。节日这天,女婿要上岳父岳母家送节贺礼。各家各户要悬菖蒲、艾蒿于门,在小孩衣襟上系香袋,吃粽子、包子,喝雄黄酒;有家庭,还用红纸写上“五月五日五,天师骑艾虎,诸神归天界,邪魔入地府”等话贴在门上,以示驱病除邪。旧时兴喝雄黄酒,并将酒底雄黄末涂于儿童面部耳边,认为有益于杀菌解毒,后经医学界验证,说雄黄为砒霜之母,害多益少,故今少有些人喝雄黄酒了。端午节这天,沿河近水场镇,多有举行龙舟竞赛活动。男女老

35、少,着夏日盛装,于河岸水边观景,看彩船,划龙舟在水上争速度,比高下,龙舟上鼓乐喧天,歌声飞扬,觥筹交错。酒酣歌罢,则燃黄烟,放醉鸭子,小舟则竞渡抢鸭子。有地方龙舟赛时还有龙灯、狮子、车灯演出。月半节月半节俗称“鬼节”,亦称“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四。月半节是超度亡魂、敬祭祖先节日。旧时城镇庙宇神坛兴办“中元会”,月半节前两天举行庙会,请和尚、道士诵经礼拜,为周围乡民超度亡者。民家在这天要迎祖先归宅,用纸或木牌书写祖先姓名,供奉中堂神龛上,三餐具酒肴供奉,请祖先亡人入席。同时要将草纸打成串串似铜钱状,封成长方形“袱子”(一个冥钱),右下边写“今当中元之期虔备冥钱封”,后书后代(名字)奉上;正中边

36、写故(称呼、亡者名)位受用;中左写“火中化纳”;左下边写年月日焚化(化帛);背后封包编号。到了农历七月十四日黄昏,家家在祖坟前或野外十字路口,作揖磕头烧“袱子”,泼洒水饭。另外还用散纸钱焚烧,名曰“赏孤”,赏无后无主孤魂野鬼。举行庙会,是夜也就此结束。现在月半节民间祭奠化纸烧“袱子”风俗仍然存在(在长辈逝世后下葬日、头七至七七四十九天、一周年、三周年等日子也要“烧袱子”祭奠)。中秋节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在秋季正中故称此名。中秋秋高气爽,月亮正圆,且分外明亮,农家秋收绝大部分完成。中秋节后气温逐日下降。中秋节有吃月饼和吃“糍粑”风俗。是夜各户以月饼、水果为供品,焚香秉烛敬月亮,报答上天赐予丰

37、收之情。中秋节是阖家团圆之时,吃月饼、吃芝麻裹“糍粑团”,象征团圆。也有青年夫妇或未婚女婿到岳丈家送礼贺节;至亲好友之间也有送月饼贺节。中秋之夜,阖家团圆赏月,观看“月华”(雨后初晴无云夜空升起圆圆明月,明月周围因水蒸气折射,在月亮周围出现圆圆彩环),阴云之夜则在家中坐叙。是夜,老人给小孩讲天上月宫部分优美小说;少数人家还在院中供有“巧芽”(多种种子分装碗内,育成一尺多长芽),以助赏月之兴:部分诗书之家,对酒赏月,吟诗作赋,兴尽方散。重阳节易经上讲,偶为阴数,奇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曹丕九日和钟繇书云:“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

38、其名,认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节有登高传统习俗。旧时重阳节农家要煮“重阳酒”,装至腊月底才烤,亦用糯米做醪糟(甜酒),装坛封口,过年才食用。现在农家不煮酒了,做醪糟者亦少,因为市场上可买得到;城镇秋游登高人越来越多,且把重阳节作为敬老之节,专门举行老年登高和多种体育健身活动。巴中生产习俗巴中人民,一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是老百姓主业。所以巴中民间生产风俗,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习俗。农业生产习俗中,传承到现在关键有迎春耕、保青苗、抗旱魔、护耕畜、祈丰收、敬新等。这些习俗中,又表现出多个文艺形式。1、迎春耕:有立春试耒、说春、开犁破土等俗。立春试耒。蜀中名胜记云:“在(巴

39、)州南二里有美农台,相传,东晋梁州刺史桓宣,于此劝农所筑。”太平寰宇记引梁州记云:“后汉安帝时,太守桓宣,每至农月,亲载耒耜,以登此台劝民,故后号曰美农台。”两种说法虽无定论,但说明立春试耒古时早有所行。在民国前,县官在立春前一日全部要在南江县城春场坝举行迎春仪式。其仪式有简有繁。繁是预先备一纸扎春牛,再扎一芒神牵牛在手,置于县衙大堂。到时,有二十八宿仪仗队,芒神、春牛在前引路,县官端坐轿中,其它官吏、春官等随其后。锣鼓喧天,唱至城郊数里外。先观看斗牛。将两头牯牛牵至场地上,尾系火炮,点燃惊牛,引发牛斗,以乐观众。再驯牛就耕,县官扶犁,叱牛耕地,往返三次,以示政府重农。最终由春官手拿木雕小牛、

40、香炉架,上系麻丝,演唱春词,说吉利话。说春。说春是由春官说唱歌谣。春官,最早是周礼所说六官之一,称宗伯为春官,掌仪式。相传巴中说春起源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在统一全国期间,见长久战乱,土地多荒,加之当初农民季节观念不强,往往错过播种时间,农业歉收,社会不安,朝臣将这一民情启奏朝廷,隋文帝便命宰相依据农事季节制成“春帖”,由地方官送发给各地农民。交帖时用善言美语进行讲解。农民把送春贴官叫做“春官”;把“春官”说善言美语称为“说春”。以后,流传后世。唐代武则天掌朝时,曾一度改礼部为春官,后世以春官为礼部通称。自唐到宋、元、明、清,又把春官称之为管天文历法官,皇上发给官衣官帽。民国时期,春官由县民政科主

41、管。每十二个月在立春前一日试耒后,当晚民政科设宴招待春官,县长为春官敬酒,洗尘开步,表示春官开始到民间去说春了。说春通常在每十二个月春节(立春)前后盛行,春分左右结束。在游说中,春官自己编部分歌谣,用简单曲调,似吟似唱地为农民演唱,农民以粮、钱相酬,或以粮、钱买春官卖历书,女主人拿一绺白麻缠在春官手执木雕春牛头上,以示女织之勤。春官歌谣,内容十分丰富,见到什么说什么,见农耕说二十四节气歌,见药铺说药王春,见打铁说老君春,见打猎说梅山春俗称“见人说”,七十二行,行行有歌谣。说春歌谣,全是说春人见啥说啥,随口编出来。其中有很多内容还依据目前形势而编唱出来,从某种角度来说,还起了部分好宣传教育作用。

42、开犁破土。旧时农民在正月里耕第一次田地时,先将“刀头”(煮熟一块约三寸见方肥猪肉)和敬酒摆在立即要耕田地上,点香蜡,化纸钱,向地叩拜,祈祷十二个月耕作顺利、庄稼丰收,然后才扶犁破耕,开始新十二个月农事活动。这是旧时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寄期望于神灵保佑一个表现。民国以后,这一习俗,逐步被农民遗弃,现在已不复存在了。2、保青苗:旧时农村春耕春播以后,要请道士或巫师做会禳灾,画符驱虫。为保庄稼不受病虫和鸟兽危害,栽秧过后,唱“灯影”、木偶戏,名为唱“青苗戏”。还有赶萤火虫、嫁毛虫、扎草人驱雀、涂白灰驱兽等多个习俗。萤火虫。在巴中,农民认为萤火虫是吃瓜茄小菜叶子和桑叶飞虫,于是利用晚上焚香点火进行驱赶。

43、嫁毛虫。每十二个月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农家用各色纸张架成十字架形贴于墙上。纸上写着:“毛虫毛虫,黑耸黑耸,嫁到青山,绝种绝种”;或写“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到青山去,永世不回家”,以请求病虫不危害庄稼。扎草人驱雀。播种后谷物成熟时,在田间地头扎草人。草人身穿烂衣服,头戴烂斗笠,手执挑着笋壳竹竿,或执着点燃香假枪,以驱赶践踏粮食雀鸟。涂白灰驱兽。用石灰或白柴灰涂在地里石头和树干上,或专制木牌涂以白灰插在地里,以恐吓野猪、野兔等不在晚上损坏庄稼。3、抗旱魔:旧时农民在天旱时,多进行带迷信色彩祈雨活动,如做雨会、耍水龙、赶旱魃等习俗。建国后,这些习俗随之消失。做雨会。有地方叫“呼天”。干旱严重时,

44、有地方请道士或巫师设坛祈雨,高搭雨台,旗幡飘扬,巫师登台,书符念咒,步罡宣法。有地方农民会集在一起,光头赤脚,手执柳条,由一个领唱“呼天词”,众人随声唱和,甚至在干旱村落里集会农民拉着长长队伍边走边唱,一路悲声撕心裂肺,惨不忍闻,以示向天求雨殷切。在雨会期间要耍水龙、唱“雨戏”。“雨戏”唱是精忠传、斩泾河老龙等。雨会没有时间限制,有一直到天降滂沱为止。雨会期间城镇严禁宰杀猪、牛、羊、鸡、鸭等牲畜家禽,这叫做“禁屠”。耍水龙。用柳条扎成九节龙形,由一群头戴柳条圈剽悍青年人赤着上身,各举一节柳条龙在烈日下,一边敲锣打鼓,一边游村串户,边走边舞,挨家挨户玩耍,各农户先备好水,柳条龙耍到时,用水向龙猛

45、泼。玩龙者左遮右挡,直至水泼完再走第二家。柳条龙耍完后,将其掷于山涧或河中,预示天会下雨。赶旱魃。魃(BA音),传说僵尸修成妖以后,变为魃。变魃以后僵尸能飞,也称飞僵,听说能够杀龙吞云、行走如风。所到之处赤地千里,算是僵尸之王了。干旱严重时,农民集会赶旱魃(即引发旱灾魔鬼)。一人用色墨涂面涂身化装成旱魃,请巫师设祭念咒后,集合一群青壮年向空中放火枪,并拿着棍棒四处追赶化装成旱魃人,直到把“旱魃”赶出本境,化装人在河中洗去头、身墨痕,去其装束为止。4、护耕牛:耕牛一向是南江农家宝贝。旧时供奉牛王菩萨,农历每十二个月九月十三还要办“牛王会”。耕牛老死时,不少农家要含泪埋去,不食其肉。在保护耕牛上,有削牛蹄、扎牛鼻、教牛、用牛规矩。削牛蹄。就是牛蹄上硬壳有变异或受创伤时,要将牛蹄子抬起来削去残痕,削时不能将牛仰卧。农民说,因牛眼睛不能仰着看天,如仰着看天,牛会死亡。扎牛鼻。时间固定在农历三月三、九月九,认为此时扎牛鼻不臭。扎牛鼻针,扎前插在人头上;扎后插在人腰杆里,不再插在头上,预防牵牛时牛望头。教牛。在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