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流菩提梨乡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双流菩提梨乡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设 计 说明 学生姓名:徐芳菲 学号:20092892 专业班级:园林2009级3班 指导教师:郭麗 目录1前言2 方案分析与策略 2.1 区位分析 2.2 现状分析 2.3 文化分析3 总体景观设计 3.1 设计构思 3.1.1文化特征:蜀汉 3.1.2环境氛围:田园 3.1.3精神导读:禅意 3.2 设计构思与布局 3.3 设计原则与理念 3.3.1整体性原则 3.3.2 因地制宜原则 3.3.3场所精神,突显地方特色 3.3.4资源综合利用原则 3.4 功能分区 3.4.1苗木生产区
2、 3.4.2农家风情区 3.4.3文化健身区 3.4.4休闲娱乐区 3.4.5田园游赏区 3.5 景观节点设计 3.5.1“菩提梨乡”主入口 3.5.2入口迎宾小广场 3.5.3林间休憩地及观景平台 3.5.4休闲广场 3.5.5科教宣传区3.5.6原有水渠的景观改造 3.5.7滨水地带设计 3.5.8大型饭厅 3.5.9休闲树池 3.5.10户主家居台地 3.5.11住宿区 3.5.12体育健身区 3.6景观专项设计3.6.1植物配置3.6.2园区园林小品及设施设计 3.6.3园路及铺装设计 1.前言当前,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久居城市的人们更加向往田园风光,在节假日携亲朋好友去郊区休闲度假
3、。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农业观光园应运而生。农业观光园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农林生产与观光旅游共同开发,使生态与经济紧密结合,最终达到三益并举。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苗圃多延续着传统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道路,采取着“生产销售”单一的经营模式,导致竞争实力下降,经营不济又无力更新基础设施,长此以往,单一化的经营模式将愈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苗圃的景观价值及开发潜力,将传统的苗圃重新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增加观光、展示、休闲的项目,并改善经营理念,使其除了进行“生产”外还可以进行“贸易”,这样才能为传统苗圃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县籍田镇的东山快速通
4、道上,紧邻“翠湖梨乡”景区与黄龙溪古镇。因此,将该苗圃打造成一个“农家园林型”与“景区旅舍型”合二为一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不管是对苗圃户主的苗木生产、当地村民的健身教育,还是对外来游客的休憩娱乐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方案分析与策略2.1 区位分析该苗圃位于成都市双流县籍田镇红碑村,占地面积约130亩(约86667平方米)。其中南北走向长2000米,东西走向宽3750米不等,地形类似长方形。基地北临罗堰河,西靠户主家居台地及户主所在村庄,南邻翠湖梨乡风景区,距著名的西蜀古镇黄龙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仅6公里,是处于翠湖梨乡黄龙溪旅游路线上的一个天然驿站点。该处地理区位良好,周围一片浅丘田
5、园风光,生态环境优良。 2.2 现状分析有利条件:1交通较为便利(北为双流县的东山快速通道)。2水源充足(南临罗堰河,且基地中部有一条天然水渠)。3基地南部有一定的天然的地形变化。4苗圃内现有一些简单的道路及基础设施。5基地内有现有水塘有利于造景。不利条件:1基地周边活动人群类型单一且数量较少。2基地内水渠的驳岸裸露无观赏性且杂草丛生。3基地内苗圃植物的种植和排列等没有考虑塑造景观需要。2.3 文化分析双流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龙溪古镇;有以田园风光、特色农业景观为主的东山生态农业旅游观光走廊(本项目基地所在地);有集古建筑、古衙门、古寺庙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走廊等,都体现了双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
6、蕴。籍田镇是蜀汉古镇,因刘备在此“屯田”而得名,具有悠久的草编文化,被称为“草编文化艺术之乡”。现小镇景观建筑以仿汉代风格为主。3 总体景观设计根据项目基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自然人文环境,结合当地政府鼓励发展旅游业及观光型农业等政策,同时考虑到国家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发现目前村里在健身休闲娱乐设施缺乏的现状下,将该苗圃打造为集生产、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健身、娱乐、农家乐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其目的达到对户主有着苗木生产功能,对村民有着科普教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场地,对外来游玩翠湖梨乡黄龙溪路线的游客作为一个驿站,为游客提供休息、餐饮、住宿、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现代农
7、业观光园。3.1 设计构思3.1.1文化特征:蜀汉 籍田镇的蜀汉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因蜀汉时昭烈帝刘备“籍田”于此而得名(刘备当了皇帝后,即践行他的亲民大事,在此举行天子亲耕大礼),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武候山在籍田西北,山上有诸葛庙、张飞营。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派张飞在此驻兵屯垦,并向南征大军供给粮草。现小镇景观建筑以仿汉代风格为主。因此,园区的建筑应尽量融入蜀汉建筑的特色与风格。体现出当地的地方文脉和基地的场所精神。3.1.2环境氛围:田园紧邻基地的翠湖梨乡风景区主要以梨著名。同时,花开时节,基地所在的东山快速通道主要以赏梨花和桃花为乡村旅游的亮点,尤其是东山快速通道该基地所在的这一段,紧
8、邻“梨花大道”,更以梨花为主,形成了“梨乡春雪”的美景。此农业观光园作为翠湖梨乡黄龙溪路线上为外来游客提供综合型服务的的一个天然驿站点,“菩提梨乡,田园梦”,应当回归农业观光园的本意:远离城市喧嚣,拥抱山水田园。 因此,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上,应着力体现田园风情。在这一点上,最直接而有效的营造方式是植物配置。3.1.3精神导读:禅意 距离基地仅6公里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龙溪古镇具有历史悠久的佛教及道教文化。同时,农业观光园所在基地以前是一个道观,现在业主家西侧还保留了一个小祭祀点,里面供奉着原来寺庙里所保留下来的佛祖。本设计本着尽力保留地方文脉和发扬场所精神的原则,对以前的一些富有禅意的道观景观
9、加以保留或改造,使此地块的历史文化气息得以延续。同时,此农业观光园的打造定位既为生态自然的服务型公益项目,本设计中适当融入了一些道教、禅学的文化,暗示此农业观光园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同样是净化心灵、服务众生的场所,可以说是道教、禅学文化和精神在现代的运用之地。3.2 设计构思与布局根据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定位,以苗木的选择布局与搭配为主来营造一种生态观光林的大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中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来规划好各功能区的位置与景观。如此不仅保证了苗木的生产效益,其本身的观赏性也用以提供了生态景观大环境。同时各功能区的植物造景及景观营造又是对苗木观赏性的现场展示,提高了苗木的知名度,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10、3.3 设计原则与理念3.3.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既体现在参与建设的各部门或集团之间,更体现在景观设计和建成的效果之中。应做到统筹考虑,统一规划。3.3.2 因地制宜原则农业观光园设计涉及到乡土景观的塑造。设计须以当地的自然生态为依据,将阳光、地形、水、风、植被等能流、物流的流通过程融合在所设计的景观生态过程内;尊重地方特有的民俗、民情并在景观设计中给予体现;建筑小品和构筑物的设计要考虑到地方的审美习俗与使用习惯;应注重具有场所感的景观的开发。3.3.3场所精神,突显地方特色 景观设计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应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所以,注意对地方文脉的挖掘,将其文化精神内涵注入设计中,与现代
11、科学、环境艺术、装饰艺术等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有品位的高质量景观。3.3.4资源综合利用原则资源是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条件,决定了农业观光园不同的项目内容,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产品特色和旅游特色。3.4 功能分区根据设计构思,将该农业观光园总共分为五大功能区:苗木生产区、农家风情区、文化健身区、休闲娱乐区及田园游赏区。3.4.1苗木生产区作为农业观光园,其首要功能是提供苗木的育苗及生长。该区占农业观光园总面积的70%,即90亩。由于市场供求的影响及发展经济的需要,本设计中选择了经济效益较好的苗木。同时,这些苗木也能适应该地区的环境,能够做
12、到因地制宜。最后,这些苗木观赏性较强,能做到使园区四季有景。因基地紧邻“梨花大道”和“翠湖梨乡”风景区,且该项目的立意也以梨为主,设想的六个苗木区域为:梨树基地(25亩),银杏基地(15亩),桂花基地(15亩),桃树基地(15亩),紫薇基地(10亩),预留综合育苗基地(10亩)。3.4.2农家风情区该区占地约合10亩。其中,主要的分区有:户主家居台地、住宿区、自助烧烤区等。主要的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有:户主居家建筑、住宿服务楼、草莓采摘大棚等。该区的主要功能是给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全方位地让游客体验本地的乡土特色与农家风情。3.4.3文化健身区该区作为为大众宣传科
13、教文化、提供健身运动设施服务的公共区域,其对景观环境与交通便利性均有所要求。因此,本次设计中很好地做到了动静分区,即健身运动区和静谧休闲区通过一条6米宽的苗圃入口车道和旁边的生态停车场分割开来。 该文化健身区面积约合10亩,主要包括:篮球场(一个)、乒乓球区、全民健身区(带健身器材设施)、科教宣传区、休闲广场、迎宾小广场、游泳池与儿童戏水池。3.4.4休闲娱乐区 该区的功能在于让游客除了满足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之外,还能时时有更多的选择来进行休闲娱乐,以此避免因园内活动种类单一而让游客感到空虚的情况。因此,该区主要包括:大型饭厅、临水茶室、亲水平台、树池休憩区等。该区在景观塑造上注重趣味性,植物
14、配置活泼自然。3.4.5田园游赏区该区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农业观光园的后花园,让游客感受到更加广阔而多变的景观空间。该区包含了苗木生产区的桃树和梨树基地,使游人能在不同的时节赏花、摘果,尽享田园之乐。在植物配置上,力求达到自然、生态、广阔之感。3.5 景观节点设计3.5.1“菩提梨乡”主入口此为园区主入口,该大门具有明显的蜀汉建筑风格,体现了当地的地方文脉和基地的场所精神。整体上的灰色调处理,烘托出了远离喧嚣、富有禅意的精神氛围。植物配置上主要采用菩提树、梨树、桃树等,既可呼应设计主题,又能与相邻区域的油菜花很好地融合,颇具田园风情。3.5.2入口迎宾小广场此为园区主入口右侧的迎宾小广场。该广场的
15、造景主要以不同高矮和材料的景观柱为主,具有强烈的文化氛围,既能让游人很好地了解到当地及基地周边各景点的历史文化,又在古朴之中尽显大气。小广场上的植物配置以花灌木为主。树木的配置上既有大面积的开敞区域,也有可以遮阴、休憩之处。能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季节时的功能需要。该迎宾小广场上的景观柱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1浮雕柱:a其上雕刻龙的造型或关于当地关于龙的历史传说。(文脉依据:黄龙溪的龙文化)b其上雕刻籍田镇关于蜀汉文化的历史传说。(文脉依据:籍田镇的蜀汉文化)2木质景观柱:外围用木板围合,其中可空心。木板上书基地所在地籍田镇以及周边各景点的历史渊源。形成“大竹简”的效果。3.5.3林间休憩地及观景平
16、台 该观景平台处于“田园游赏区”的地势最高处,该区保留了原有的约3米的自然微地形,植物配置种类丰富,四季有景,形成了自然、生态、广阔的空间。观景平台上的圆亭古朴别致,能起到很好的点景和观景的作用。该观景平台可眺望四周,尤其可与其下的休闲广场形成俯景与仰景,形成了丰富的景观空间。3.5.4休闲广场 该休闲广场类似于太极图的造型,意在营造一种融于自然的和谐氛围。广场植物配置较丰富,有廊作为观景和点景之用,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多种需要。3.5.5科教宣传区 该科教宣传区紧邻休闲广场,位于园区主路旁,方便游人(尤其是当地居民、村民)了解一些农业、政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与信息。整个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小型的科
17、教文化展览亭,其上有张贴栏,用于各类信息的宣传普及。本设计借鉴了枯山水的设计风格,用于营造静谧、安详、富有禅意的景观氛围。本设计在传统枯山水的基础之上,增添了曲折的水流、彩色的铺装、多种植物(尤其包括观花植物)的配置,且建筑颜色采用暖色调,使整个环境静谧而不死寂,安详而富有灵气,富有禅意而又独具田园风情。3.5.6原有水渠的景观改造为了尽量节省工程投入,原有水渠可将中间部分进行一定的改造。采用木质小桥、木栈道等,既便于通行,又给人生态、自然之感。在某些位置加以轻微的高差处理,形成小型瀑布或跌水,使景观更加丰富、灵动。植物配置上注意乔、灌、草相结合,尽显田园风光。3.5.7滨水地带设计园区的滨水
18、地带主要包括茶室、亲水平台、水中木栈道3个部分。原有水塘轻微改造成为了荷花池。整个区域古朴、生态,视野开阔,是游人休闲、观景的好去处。3.5.8大型饭厅该大型饭厅紧邻园区外的乡村水泥路,离入口较近,方便游人(尤其是当地居民)的就餐。饭厅面朝滨水地带,视野开阔。其后为翠竹林,其间植桃树,可形成“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田园景致。整个建筑采用仿古风格,但采用的门窗的材料(如玻璃)和造型又具有现代气息,使整个设计在古朴之中尽显大气。3.5.9休闲树池该树池休憩区位于园区的相对僻静的地带,内设座椅、石凳、秋千等,视线可及滨水地带,是一个半开敞的空间,方便游人休憩、观景。整个区域采用灰色调铺装,与园区内多处景
19、观相呼应,让游人有在其中静坐体验之欲望。植物配置的焦点是碧桃和向日葵,给安静的区域增添了灵动的色彩。3.5.10户主家居台地户主家居台地位于整个园区的东北角,紧邻园区外的乡村水泥路,且两者之间开通了专用通道相连接,主要是为了方便园区内物资及产品的运输。该区域既为户主的住宅,也为整个园区的管理区,因此可尽量保留原貌。其前种植翠竹与桃树,既能很好的分隔空间,又使农家小院的田园风情更加浓郁。3.5.11住宿区住宿区位于整个园区的西北角,环境相对幽静。建筑借鉴当地新农村建设所建的新农舍的风格,能与周围环境很好的相融。院落正中植曼陀罗,呼应了“菩提梨乡”的主题。整个区域的建筑风格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建设
20、成本较低,整个院落富有韵律感,具有浓郁的田园风情。3.5.12体育健身区该体育健身区主要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台区、全民健身区(带健身器材设施)、游泳池与儿童戏水池。该区域位于园区入口的右侧,与苗木生产区相邻,能很好地保障该场地对周围景观环境的需求,有利于夏季遮阴。同时该区域与和文化区通过一条6米宽的入口车道和旁边的生态停车场分割开来,很好地做到了动静分区。该区域的设计对外来游人和当地居民都有重要意义。3.6景观专项设计3.6.1植物配置整个农业观光园的绿化旨在通过植物造景,形成空间的起承转合,塑造一个风景优美的环境景观。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当地的花木资源,做到四时有景,各具特色。 同时,也
21、要考虑到“菩提梨乡,田园梦”的主题,配置一些富有禅意的植物,如菩提树、曼陀罗等。 表1 乔木名录表Table 1 Tree configuration table树种Tree species拉丁文名Latin name规格CM Specifications柳树Salix matsudana KoidzH=450-500 D=300 =8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H=400-600 D=300 =12天竺桂CinnamnumCamphora pres pedunculatum H=400-600 D=250 =6含笑Michelia figoH=800-600 D=
22、250 =6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LH=700 D=200 =6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H=300-400 D=250 =8樱花Prunus sernulata LindlH=400-800 D=300 =8碧桃f.duplex RehdH=400-800 D=300 =6银杏Ginkgo biloba LH=300-400 D=250 =6桂花Osmanthus fragransH=150-800 D=300 =32 表2 花卉配置表 Table 2 Flowers configuration table种名Name拉丁文名Latin
23、 name花色Color花期Florescence油菜花Brassica capestris 黄色3-4月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黄色6月下旬-8月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黄色5-11月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inn紫红6月-11月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桃红3-6月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粉红、紫色、黄色、白色、橙色7月霜降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紫色3月-6月3.6.2园区园林小品及设施设计由于籍田地区及附近的“翠湖梨乡”景区都以汉代文化为主导,因此小品及设施可采用仿汉风格
24、。园林小品的设计应注意,既简洁、大方、实用,又具有乡土气息和自然清新之感,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园区中的园林小品及设施主要以木质的为主,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注意营造古朴、生态的环境氛围。 园区园林小品及设施意向图3.6.3园路及铺装设计 在园路的浏览路线上,应充分人性化,在适当距离设置园林小品,同时通过适当的微地形打破道路德单调。双流文化积淀深厚,籍田镇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铺装上可将文化诗词歌赋刻于其上,增添游览情趣。同时,结合主题,在铺装上应以白、绿等清新淡雅的颜色为主,创造出静谧、淡雅、自然、清新、和谐的意境。 园路及铺装意向图 致 谢在四川农业大学的四年里,我成长了、进步了,所有这些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心与支持。感谢我的导师郭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严格督促,也教导我许多人生哲理。郭老师广博的学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榜样。在此,再次向郭老师表达我最诚挚的感谢。感谢风景园林学院及学院各位老师的栽培教导,使我在园林收获颇多。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父母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和爱护!感谢我的母校四川农业大学给予我成长的环境!感谢风景园林学院所有老师辛勤的教学!感谢我的同学朋友的帮助和鼓励!最后,也感谢自己! 2013年5月15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