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题】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比较研究 【作者】叶 旋 【关键词】李清照?朱淑真?词?矜持?放诞 【指导老师】高 月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李清照和朱淑真都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两位才情女子。她们的生活时代相近,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小家碧玉;而且都爱好文学,诗词文赋样样精通,在词的造诣上尤为突出。她们同属婉约词派,一个著有漱玉集,一个著有断肠集,感情真挚,笔触细腻,独具女性视角。历代学者、评论家也总爱把两人相提并论:“词学莫盛于宋,易安、淑真尤为闺阁隽才而皆受奇谤”1、“淑真词以情胜,凄艳芊绵,除李易安外,无出其右者2”、“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3”。?对于李清照的研
2、究,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繁荣”的局面,她的声名显赫引来不少论者论著。古代对李清照的研究大多来自于诗话、词话、笔记或序跋文字,对她的评价多是赞其才华,赏其词章。而对她性格却是褒贬不一。在近代,李清照已经作为杰出女作家、女词人进入了文学史专著的殿堂,并占有一席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进一步推进,到了90年代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将李清照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综合考察,研究视角从“词人词作”拓展到“全人全作”?4。“即从新的历史高度进行多维审视,考辨生平事迹、剖析思想性格、探寻心路历程、评价文学地位;立足于李清照的多种创作文体,对作品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整体风格、艺术特色等进行立体的多层次的剖析
3、,研究以词为主,兼诗文赋,词论的研究力度也逐渐加重。”而对稍后于李清照的杰出女作家朱淑真的研究,则较冷清。虽然她一生创作的诗词非常多,但由于“一火焚之”“百一不存”5,给研究带来了莫大的困难,因此少有论述。不过近年来对朱淑真的研究也有所升温,大陆、港台的学者们纷纷发表了论著,并有香港学者黄嫣梨女士的专著朱淑真研究出版。纵观朱淑真研究,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对其身世、生卒的研究,一是对其诗词的研究。研究成果的突出特点是“对其生平事迹的考订力求突破史料不足的缺陷,更多从作品自身找内证;对其作品的研究能够突破男性文学的标准,在女性文学背景下予以审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6?。一、 李清照和朱淑真词
4、的相似之处李清照和朱淑真她们的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呈现出来了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创作了大量的情词和愁词,并都以婉约为主,也有少量的豪放词作,在词作中她们都善于使用叠字。(一)思想内容?李清照和朱淑真她们所创作的词从思想内容上大致都可以分为情词和愁词两大类。在早期,家境优越的她们受着良好的教育,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时候,两位女词人都留下了许多风格相似的清新的诗句,流露出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甜蜜爱情的渴望。婚后,由于各自的原因,她们都不能与相爱的人相守,这种别离,带给了她们极大的痛苦,愁从中来,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离愁别恨的词作。?1.情词聪颖灵慧的少女对爱情的憧憬是既羞怯又大胆的,这在李
5、清照和朱淑真的作品中,她们以敏慧细腻的女性笔触抒发着充盈灵动的女性感情,大胆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细腻地描写了少女初动春心时的羞涩情态,也可以看到与爱人相恋时的甜蜜景象,还可以看到婚后饱受离别相思之苦的思妇形象。她为之愁,为之瘦,为之病,热烈坦率,毫不扭捏作态。如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本文所引之词皆出自浙江教育出版社李清照、朱淑真的漱玉词?断肠词,2007年3月第一版)相思之情跃然纸上:希望有丈夫的音信传来;同时心中甜甜地想到:此时此刻,丈夫你也应是举头望月像我
6、思念你一般思念着我吧!愁是淡淡的愁,幸福却是浓浓的。又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含情默默的诗词承载着女词人多少情思啊。朱淑真和李清照一样,在词中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表现了爱情的渴求,?朱淑真在秋日偶成中,更是直接表露了对意中人的想象:“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中秋抱满月,分付肖郎万首诗”。她理想中的爱人是与自己有着共同爱好志趣、能诗善文、才情横溢的佳偶。在惜春中她又借珍惜春光、祝愿连理之花常开不败,表达出对永恒爱情的期待:“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丽便相催。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2.愁词李清照和朱淑贞因离而愁,因相爱的人不能相守而愁,因此在她们的词
7、中都表现了离愁别苦,这几乎是婉约词派的共同的传统主题,也是她们词中共具的特色。李清照的愁,因夫妻情深,不奈别离,抒发得委曲动人,蕴藉深婉。她的愁情是如此之多,可以信手拈来:“正人间天上愁浓”、“柔肠一寸愁千缕”、“薄霉浓云愁永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梦断漏消,愁浓酒恼”、“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朱词中的愁恨与李词一样,处处皆是。南宋魏仲恭说朱淑真的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乃名其诗为断肠集”。7断肠诗词中存朱淑真词31首,十分之九的或明或暗地表现了愁
8、苦情怀。比如写愁绪无法排遣:“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愁并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还用了许多“断肠”的字眼,如“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恨春):“魂飞何处临风笛,肠断谁家捣夜砧?”(长宵);逢春触处须萦恨,对景无时不断肠”(伤别);“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远”(谒金门);而大部分作品,虽无“断肠”二字,亦有肠断之意。?她们通常把自己的愁情附着在具体的能见的物体上展现出来,所写的物也都沾染了词人的色彩,展现的是词人的愁情,这就是寓情于物,借物抒怀。这两位女词人在词作中都广泛的用到了:春、酒、梅等意象。?(1)春景愁情的载体李清照、朱淑真常常借景抒怀表现伤春之意。春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9、,带来阳光,带来温暖,带来新的一年。同时,春天带来了生命,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光无限好呀。在这么一个美丽的季节,很容易触发词人的心灵深处的情思,让词人容易找到了情感的依托,而附着其上。李清照比较善写“闺怨”或“闺思”等表现春愁的词,朱淑真也善以春写愁情。据统计,在朱淑真二十多首词中,仅“春”就出现有十七处。朱淑真词作借春抒怀,善于把春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其众“春”之中不乏怀春赏春,但怀春也好赏春也罢,却都终以伤春而独苦。(2)酒消愁的方式在她们的词作中可以见到许多对酒的描写。如李清照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东篱把酒黄昏后,
10、有暗香盈袖”(醉花阴),?“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蝶恋花?离情)?“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等等这样的词句,这其中又不乏相思的酒、欣喜的酒、忧愁的酒,可见李清照对酒的喜爱。而朱淑真也有“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蝶恋花?送春)的名句。可见,酒不仅为李白、杜甫这样的大男子所好,也成为了这两位悲情女词人必不可少的消愁的最佳方式。(3)梅精神伴侣李清照和朱淑真她们都创作了许多咏物词,寓情于物。在李清照的创作中,咏物词占她创作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咏花卉的就有近十首,主要是菊、梅、桂和芍药。其中尤以咏梅为最多。梅留下了她与丈夫太多的共同记忆,丈夫生前是她的知己。丈夫死后,
11、她变得孤独,把满腔柔情寄托于梅花之上,梅被提高到知己、伴侣的地位。如清平乐(年年雪里)以梅为抒情线索,含蓄地概括了词人一生的遭际和情怀: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暮年的沦落,均在梅中一一得以照应,梅与人浑然一体。在朱淑真的创作中,涉及到花的高达18首(其中包括两首写到的雪花),以梅花居多,为7首。她笔下梅花也不单是她性格的真实写照、孤单生活的流露,更重要的是这梅也从孤立的状态进入了一个特定的情感环境之中,有了与人的交流。如菩萨蛮?咏梅中“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酒醒“瘦瘠江梅知我意,隔窗和月漫腾腾”。在此人为主角,梅为配角,梅也成为朱淑真的伴侣,与她的感情生活相联系,这一手法与李清照有异曲同工
12、之妙。(二)艺术风格?在艺术风格上,这两位女词人的词作中都呈现出了词以婉约为主,兼具豪放,且善用叠字的特点,这也成为了她们在创作词上面的共性。1婉约为主她们的词都以婉约为主,情景交融,荡气回肠。李清照被誉为婉约之宗的女词人。其词多为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而朱淑真的词风,也多迂回曲折、婉转回环,在魏仲恭的朱淑真断肠诗词序中评价其词为“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如“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菩萨蛮?秋)一句,作者没有正面说自己的憔悴,而是借杏桃的飘零来暗喻自己心境,曲折的表达自己的情思。2兼具豪放她们的创作除了女性所特有的温婉细腻之柔情外
13、,还兼有豪放之作。如李清照的作品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俊爽和开朗,她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如她的渔家傲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不仅有女性的细腻柔丽,还有贞刚之气。而在朱淑真的词中也有气势磅礴,音调豪迈的词句。如她的念奴娇?催雪二首写出了壮丽的雪景,雄浑的意境。3善用叠字在词作中,她们都擅长运用叠字,深化内心情感的表达。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叠字约占四分之一。在她的声声慢中,开头三句连用了一串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文章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而朱
14、淑真的词作中也常用叠字。二、 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相异之处?李清照和朱淑真她们的词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一面,体现在词作中的情感表达上、人物形象上、思想内容上、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一)情感表达上:矜持和放诞之别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朱淑真清平乐: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同样是描写炙热的爱情,两位女词人却写得各有不同。李清照的抒写较“矜持”,而朱淑真的抒写则较“放诞”。吴衡照之莲子居词话中说:“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
15、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8?李清照笔下的女子笑颜如花,一句“眼波才动被人猜”的轻描淡写,便将爱情浸润下少女的矜持和妩媚刻画得惟妙惟肖。?朱淑真则是性情中人,对于自己的喜怒哀乐,不掩饰,不克制。在这首词中她抓住沉溺于爱情中的女性的娇弱、痴迷以及在意中人面前的无所顾忌,把别前、别时、别后的恋人心态颇有层次的展现出来。“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一句,莫说封建社会的一般少女不敢为,恐怕就连写爱情“无顾忌”的李清照也得顾忌三分了。(二)人物形象上:思妇和怨妇之别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可以说是美满幸福的,既门当户对,又志趣相投。一起吟诗做词,研究典籍,夫唱妇和。在她的漱玉词中,也给我们塑造了满
16、腹愁情、望眼欲穿的思妇形象,传达着妻子对丈夫的绵绵情思,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如她的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夫妻相思之情,写得曲折多致,剪不断,理还乱。而朱淑真却没有李清照这么幸运,在那个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制度下,由于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时,她被迫嫁给一个市井商人。一生郁郁不得志,故诗中多忧愁怨恨之语。只能在“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这些断肠词中寻找精神寄托。因为没有拥有美满的婚姻,一切的景致在她看来都充满了遗憾和感伤。因此她的字里行间都表达出了她对生活的不满和对命运的反抗及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俨然一个愁妇、怨妇形象。和李清照笔下那种因夫妻情深,不奈别离,而感到孤独、寂寞之苦的思妇形象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无论是思妇还是怨妇,她们都是不幸的,可悲可泣的。(三)思想内容上:大我与小我之别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