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 5304∕T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玉溪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412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89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 5304∕T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玉溪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 5304∕T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玉溪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DB 5304∕T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玉溪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DB 5304∕T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玉溪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DB 5304∕T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玉溪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CCS B 05 5304 玉溪市地方标准 DB 5304/T 004.82019 代替 DG 5304/T 1.9-200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2019-11-25 发布 2020-02-24 实施 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5304/T 004.82019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是DB5304/T 004-2019元江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的第8部分,本标准共包含10个部分;第1部分:种植区划和布局 第2部分:引种、试

2、验、示范及推广 第3部分:主要种植品种 第4部分:良种繁殖 第5部分:蔗种质量 第6部分:甘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第7部分:常用商品农资使用规范 第8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第9部份:甘蔗砍运技术规范 第10部份:甘蔗收购质量 本标准由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提出。本标准由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元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元江县农业农村局、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元江县糖办、元江县曼来镇、元江县澧江街道、元江县金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兴东、杨桂林、邵远明、马云飞、白亚东、周刚、杨其久、李现明、唐金有、周元光、苏娅玲、官亚平、白春凤、封

3、增良、余福亮。DB 5304/T 004.82019 1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描述了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为害与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区主要病、虫、草、鼠害的防治。2 甘蔗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甘蔗黑穗病(Ustilago scitaminea Syd)2.1.1 分布及危害 此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其次是中期的分蘖苗及侧芽,一株感病后即刻感染其它健苗,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感病品种主要是闽糖 69/421,其次是新台糖 22 号;在海拔 1000 米以下的蔗区发生危害较重,

4、随着海拔的升高发生程度减轻,一般海拔每升高 100 米病株率降低 20%左右。2.1.2 主要症状 该病最明显特征是病蔗梢头具一条向下卷内的黑色鞭状物,长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鞭中央是由薄壁组织或维管束组织构成的心柱,外围包着一层厚垣孢子。病鞭在形成初期,外包一层银白色薄膜,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最后只剩下心柱。染病种蔗萌芽早,茎细小,叶细长,淡绿,分蘖增多,后分蘖上也长出黑穗鞭。2.1.3 最佳防治时期 新植蔗在栽种前对种苗进行消毒,宿根蔗在刨桩后蔗芽萌发前。2.2 甘蔗梢腐病(Gibberella fujikuroi(Saw.)Wollenw)2.2.1 分布及危害 主要危害上部嫩叶及植株生

5、长点;在高温多湿的蔗区易发病,久旱遇雨或干旱后灌水过多诱发病害流行,偏施氮肥的蔗田发病严重 2.2.2 主要症状 叶部染病,幼叶基部失绿黄化,严重时形成梢腐,生长点周围组织变软、变褐,心叶坏死,蔗株生长受阻,较严重时整株甘蔗枯死。有些品种侧芽很少萌发。2.2.3 最佳防治时期 在甘蔗进入生长高峰(6 月底)前及发病初期。2.3 甘蔗褐条病(Cochliobolus stenospilus(Drech.)Mat.and Yam.)2.3.1 分布及危害 酸瘦型土、缺磷、钾土壤发生严重,低温多雨、长期的阴雨天气常暴发流行。本病先发生在中下部叶,随着蔗株的生长而向上攀升,直至嫩叶。2.3.2 主要症

6、状 DB 5304/T 004.82019 2 发病严重时,条斑合并成大斑块,使叶片提早干枯,很少发生顶腐,甘蔗生长受抑制叶片减少、植株矮小。2.3.3 最佳防治时期 在蔗地封行后、进入雨水季节(5 月底)前,及发病初期。2.4 甘蔗凤梨病(Ceratocystis paradoxa(Dode)Moreau)2.4.1 分布及危害 长期低温和高湿条件下的地块容易发病,土壤粘重、板结,蔗田低洼积水、湿度大,发病重;本病主要侵染甘蔗种苗及宿桩。2.4.2 主要症状 初期蔗种染病切口两端开始变红,散有凤梨香味,后逐渐变黑并产生很多黑色的煤粉状物或刺毛状物病菌从两端切口向茎的中心迅速扩展,使蔗种的薄壁

7、细胞遭到破坏,致种苗形成空腔,仅残留似一束头发状的维管束在其中。蔗株染病蔗叶凋萎,外皮皱缩变黑,严重的植株死亡。2.4.3 最佳防治时期 在下种前蔗种消毒、种苗萌芽前及刨桩后蔗芽萌发前。2.5 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防治。2.5.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良种,选用无病健壮的稍头作种,适时播种。2)清洁田园,清除病株、病叶,杀灭病菌。3)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4)修整好

8、排灌系统,渍水蔗园开挖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2.5.2 化学防治 1)在下种前或采收后:用 5%生石灰水、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40%蔗茎灵等可湿性粉剂等任选一种进行浸种或喷洒蔗桩。2)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 70%甲基托布津、50%苯来特、5%井冈霉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任选一种进行全株喷雾,连喷 34 次,间隔 710 天。3 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 3.1 甘蔗宿根矮化病 3.1.1 分布及危害 主要发布在长期连作地块,主要危害蔗茎基部。3.1.2 主要症状 染病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减少,严重时植株无法伸长,宿根发株少,在干旱缺水时较为严重并随宿根年数的增加而

9、增加。3.1.3 最佳防治时期 DB 5304/T 004.82019 3 蔗芽萌发前。3.2 甘蔗白条病 3.2.1 分布及危害 土壤湿度大或雨水过多利于病菌侵入和发病,在天气干旱或缺肥时或近开花时才大量显症。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整丛或全株枯萎死亡。3.2.2 主要症状 是系统性病害。有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慢性型 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白色至乳黄色 12cm 长的条纹,大小、数目不一。有的向下延伸至叶鞘,呈紫色。天气干旱时,病叶从叶尖至叶缘逐渐干枯士至全叶枯萎。病株节间变短,叶惩短直,茎基长出侧枝和细小分蘖,分蘖的叶片上也生有白条。纵剖茎基部,维管束变红。急性型 整丛或全株枯萎或全田叶片卷

10、缩萎凋枯死,在甘蔗的生长旺季突然遇有干旱时,易发生急性型病斑,恰如无意中切断根系。这些受害茎再行分蘖时,又表现慢性型病症。3.2.3 最佳防治时期 蔗芽萌发前。3.3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苗作种。从无病地区调运蔗种,或在轻病蔗田选择外表健康的甘蔗作种,是防止宿根矮化病传播、发生的最好措施。2)热水浸种。用 50热水浸种 2 小时,或用温度控制在 5458的热空气处理 8 小时。热空气处理费时且蔗种极易失水,因此必须用全茎进行处理。3)建立无病新品种群体和无病苗圃。在育种过程中,从实生苗开始,把用于正在选育的新材料和新品种的砍蔗刀及耕作机具,与其他品种的操作工具分开,分别使用,经常进行消毒处

11、理,并密切注意及时消灭田间的啮齿类动物。在新品种育成推广后仍继续实行上述措施。形成无病新品种群体,建立无病苗圃。4)施足基肥,及早追肥。缺肥干旱影响甘蔗生长,宿根矮化病发病多,减产严重。因此,甘蔗播种前要深耕蓄水,减少干旱,种蔗时要施足基肥,以后要及时追肥,使甘蔗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5)宿根矮化病严重的蔗区,减少宿根蔗的栽培年限和栽培面积。4 甘蔗线虫病 4.1 病源 为害甘蔗的线虫种类较多,有十几个种,主要有:矮化线虫、根瘿线虫、根痕线虫、穿孔线虫、孢囊线虫、肾形线虫、螺旋线虫、刺线虫、枪线虫、剑线虫等。一般线虫的虫体细长,通体透明。多为雌雄异体,有些雌体腹部膨大,形如梨状。在上述这些为害

12、甘蔗的线虫中,最重要的为矮化线虫。虫体呈圆筒形,体长 0.51.7mm,宽约 0.03mm,体表环纹清楚,有 46 条侧线,有粗大的口针和发达的基部球。雄虫尾部弯曲,雌虫尾部圆形或圆锥形,末端钝圆。4.2 症状与为害 为害甘蔗的线虫种类较多,有十几个种,主要有:矮化线虫、根瘿线虫、根痕线虫、穿孔线虫、孢囊线虫、肾形线虫、螺旋线虫、刺线虫、枪线虫、剑线虫等。一般线虫的虫体细长,通体透明。多为DB 5304/T 004.82019 4 雌雄异体,有些雌体腹部膨大,形如梨状。在上述这些为害甘蔗的线虫中,最重要的为矮化线虫。虫体呈圆筒形,体长 0.51.7mm,宽约 0.03mm,体表环纹清楚,有 4

13、6 条侧线,有粗大的口针和发达的基部球。雄虫尾部弯曲,雌虫尾部圆形或圆锥形,末端钝圆。4.3 最佳防治时期 少量发生时。4.4 防治方法 4.4.1 农业防治 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在发病较轻蔗田,增施有机肥,若是砂质土壤,可在沟内施入泥土,以不利根结线虫发生。2)栽培改制:改宿根蔗以新植蔗,因宿根蔗连年栽培,土壤中累积线虫数量较多,所以,发病比新植蔗严重。或实行甘蔗与水稻轮作,减轻发病。3)选用无病种苗。4.4.2 化学防治 1)施用杀线剂可防病增产。杀线剂应在种植前先施入,盖土然后再放蔗种。杀线剂种类可用益舒宝,每公顷 60kg;米乐尔每公顷则用 45kg。2)下种时每公顷施用克线丹

14、60kg 或力满库 60kg。5 甘蔗甘蔗缺素病及防治方法 5.1 症状 1)缺氮:植株瘦弱,茎呈浅红色,叶尖和边缘干枯,老叶淡红紫色。2)缺磷:茎秆瘦弱,节间短,新叶较窄,色泽黄绿,老叶尖端呈干枯状。3)缺钾茎秆较短,幼叶浓绿,后渐变为灰黄色。老叶尖端与边缘焦枯,叶面有棕色条纹和白斑,中脉组织有时出现许多红棕色条斑,局部死亡。4)缺镁:老叶上首先在脉间发现小的缺绿斑,后为棕褐色,均匀分布在叶面,后融合为大块锈斑,以致整个叶片呈锈棕色,茎细瘦。5)缺硫:幼叶失绿,呈浅黄绿色,后变为淡柠檬黄色并略带淡紫色,老叶紫色浓,植株根系发育不良。6)缺锰:幼叶先在脉间现浓淡绿相间的条纹,叶片中部比尖端更明

15、显,叶尖初呈浅绿色,后为白色,在白色条纹中同时出现小块枯斑,后联合成长条干枯组织,沿叶片纵断面裂开。7)缺硼:幼叶出现小而长的水渍状斑点,方向与叶脉平行,后成条状,叶背面还常现一些瘤状突起体。后期叶片病痕中部呈深红色,叶片锯齿的内缘开裂,茎内现狭窄的棕色条斑。5.2 防治方法 1)防止缺氮:在施用基肥基础上,生长期提倡施用长效尿素,应急时喷施尿素水溶液。2)防止缺磷:给蔗田补磷肥的困难是磷肥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变成无效,尤其是含铁量、含铝量高的砖红壤能固定磷酸盐,但含钙量低的土壤,磷酸盐的供应也有困难,后一种情况通过施入石灰,可大大提高磷的有效性。DB 5304/T 004.82019 5 3)防

16、止缺钾:一般补施钾肥即可奏效,如土壤条件不好,最好在植前施钾结合施用有机肥,也可叶面喷施含钾肥料。4)防止缺镁:田间栽培的甘蔗缺镁时,叶面喷洒 2%硫酸镁,能很快矫正。5)防止缺硫:施用硫酸铵或 100kg 人粪尿中加硫酸亚铁 500g,使人粪尿中碳酸铵转化为硫酸铵。6)防止缺锰:施用硫酸锰或其它锰化合物。7)防止缺硼:硼在甘蔗植株中一经被利用便固定下来,因此对幼嫩组织必须不断供应。6 甘蔗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6.1 蛀茎危害类害虫 6.1.1 甘蔗二点螟虫 Chi10 infuscatellus(Snellen)6.1.1.1 为害特点 苗期幼虫为害甘蔗生长点,致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萌发期、

17、分蘖初期造成缺株,有效茎数减少;生长中后期幼虫蛀害蔗茎,破坏茎内组织,影响生长且含糖量下降,遇大风蔗株易折断,形成“断尾蔗”。此外,伤口处还易诱发甘蔗赤腐病。6.1.1.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56 代,世代重叠,尤以 36 月甘蔗苗期发生的第 1、2 代危害最严重。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蔗茎里越冬。该虫终年为害。成虫喜把卵产在甘蔗叶背,初孵幼虫分散爬行或吐丝飘荡,潜入邻近蔗株叶鞘里,再从叶鞘处钻入蔗株。幼虫在甘蔗伸长期为害则蛀入蔗茎形成螟害节,蛀茎时幼虫先在节间蛀细小圆形孔,后钻入为害。纵剖可见茎内蛀道较直,常直通数节,横道少,别于黄螟为害造成的弯曲蛀道。幼虫经 49 次蜕皮,老熟后化蛹在蔗

18、茎内,一般新植蔗未培土时,化蛹多在距土面 67cm 处。该虫喜干燥环境。6.1.1.3 最佳防治时期 下种时或 3 月底至 4 月初结合松沟培土使用毒土或毒肥。6.1.2 甘蔗黄螟虫(Tetramoera schistaceana Snellen)6.1.2.1 为害特点 与二点螟相似,苗期形成枯心苗,生育中后期蛀害茎部,影响生长或倒折。6.1.2.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78 代,无明显休眠期。世代重叠,终年为害。3 月中下旬成虫产卵,5 月迅速增加,6 月进入产卵盛期,7 月中下旬渐减,810 月很少,1112 月卵量又趋回升,田间出现枯心苗。全年可见 69 次高峰,其中 36 月发

19、生量大,为害宿根蔗和春植蔗的蔗苗,为害相当严重。成虫白天栖息在蔗叶上或叶鞘处,黄昏后活动,午夜 13 时交尾。雌蛾把卵产在蔗株基部 60cm 处以下,苗期则把卵产在叶片或叶鞘上,拔节剥叶后多产在蔗茎表面。幼虫喜在中午孵化,初孵幼虫下爬潜入叶鞘里,逐渐下移从蔗芽或根带处嫩的部位侵入或为害,把芽眼吃空。老熟幼虫在蛀孔处做茧化蛹。6.1.2.3 最佳防治时期 甘蔗进入伸长期前(34 月)发现枯心苗时。6.1.3 甘蔗田亚洲玉米螟(大螟)DB 5304/T 004.82019 6 6.1.3.1 为害特点 对甘蔗进行为害的主要是第二代,即甘蔗生长的 79 月,大龄虫易迁株为害,严重时形成枯梢或蛀节,被

20、害蔗株易被风折,降低产量。6.1.3.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16 代,最末一代幼虫在玉米、高粱、粟茎秆里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后,成虫飞至茂密蔗田块产卵,多把卵产在叶背面中脉处,二代幼虫为害甘蔗,3 月至 5 月苗期产生为害,68 月蛀孔多。6.1.3.3 最佳防治时期 甘蔗进入伸长期前(34 月)6.1.4 甘蔗白螟(Tryporyza nivella Fabricius)6.1.4.1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从心叶侵入蔗株,心叶展开时出现横列孔洞,为害成株生长点促成侧芽萌发,形成扫帚状的“扫把蔗”和梢端枯萎。有的蛀害茎节。6.1.4.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45 代,以老熟幼虫在蔗株

21、梢部的隧道里越冬。主要在幼蔗期和秋植蔗的 1012 月、翌年 34 月有两个为害高峰。该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把卵产在蔗苗叶背面,初孵幼虫行动活泼,常吐丝下垂借风飘荡分散。一般每株有 1 头幼虫从尚未展开的心叶基部蛀入,向下蛀害呈直道,心叶展开后呈现带状横列的蛀食孔,幼虫稍长大后为害生长点,这时才出现枯心苗和扫把蔗。老熟幼虫化蛹在蔗茎里,羽化时冲破薄茧爬出。一般地势高长势差的蔗田易受害。6.1.4.3 最佳防治时期 幼蔗期和秋植蔗的 1012 月、翌年 34 月。6.1.5 甘蔗条螟(Chi10 sacchariphagus Bjojer)6.1.5.1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为害甘蔗心叶,受害

22、叶展开后有横列的小孔和一层透明表皮,称为“花叶期”。幼虫在心叶为害 1014 天,三龄后分散,由叶鞘间隙侵入蔗茎。6.1.5.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甘蔗栽培区甘蔗条螟年生 45 代,以老熟幼虫在叶鞘内侧结茧或在蔗茎内越冬。3 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始见,枯心苗于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期为 5 月上、中旬,枯心苗出现在 5月下旬至 6 月,第二代发生数量大,是主害代,为害率较高。成虫把卵产在蔗叶表面,初孵幼虫喜群集,先为害心叶 1014 天,三龄后钻入蔗茎。6.1.5.3 最佳防治时期 每年 34 月。6.1.6 防治方法 6.1.6.1 农业防治 1)甘蔗收获后于翌年 2

23、月底以前及时清理残株、枯叶枯苗,沤制堆肥或烧毁。不留宿根蔗田,将蔗头犁起就地烧毁。2)发现枯心苗后及时拔除。3)提倡因地制宜进行稻蔗水旱轮作。DB 5304/T 004.82019 7 4)适时剥叶。6.1.6.2 生物防治 1)适时做好虫情预测预报。2)在螟卵增多时释放赤眼蜂;每公顷 次 15 万头左右,隔 710 天一次,连续放 23 次。3)在幼虫低龄期喷洒青虫菌、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等制剂进行防治。6.1.6.3 化学防治 1)在一、二代条螟孵卵盛期前 7 天开始喷洒 90晶体敌百虫 800 倍液或 50杀螟松乳油 1000 倍液、50杀螟丹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2)去除枯心苗,

24、用粗铁丝从喇叭口往蔗苗头部刺几下后灌入 90晶体敌百虫 800 倍液。3)每公顷用 3丁硫克百威颗粒剂 4560kg 或 3呋甲颗粒剂 5kg 或 5%杀虫双颗粒剂,于播种期或害虫发生前 1520 天施在甘蔗基部根际,随即覆土。6.2 刺吸式危害类害虫 主要有绵蚜、黄蚜、粉蚧、螨类等 6 6.2.1 甘蔗绵蚜 Ceratovacuna lanigera(Zehntner)6.2.1.1 为害特点 以成、若蚜群集在蔗叶背面中脉两侧吸食汁液,致叶片变黄、生长停滞、蔗株矮小,且含糖量下降,制糖时难于结晶。此外,绵蚜分泌蜜露易引致煤烟病。是甘蔗重要害虫。6.2.1.2 发生规律 年生 20 多代,完成

25、 1 代 1436 天,世代重叠。以有翅胎生雌蚜在禾本科植物或秋植、冬植蔗株上越冬。翌春留在原处或迁飞到其他蔗株上为害,并营孤雌生殖,每雌产仔蚜 50130 头,群集在蔗叶背面取食和繁殖。气温 2030,相对湿度 7090,无翅若蚜历期约 13.518 天;有翅成蚜飞翔力强,寿命 710 天。1011 月间开始发生,翌年 6 月进入发生盛期,无翅型蔗蚜则整年发生,迁飞期有 3次:5 月6 月份开始发生,8 月10 月份危害严重,11 月中下旬后产生大量有翅蚜迁飞到野生甘蔗、杂草等其它植物上越冬。炎热干旱少雨的年份,甘蔗绵蚜发生严重,甘蔗栽培复杂的地区及气候干旱,利其辗转为害,种群容易扩展受害重

26、。6.2.1.3 最佳防治时期 67 月雨季时初发期普治一次,89 月巡查挑治。6.2.2 甘蔗红粉蚧 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kerell)6.2.2.1 为害特点 成、若虫群集在蔗苗基部或青叶鞘包着的蔗茎节下部蜡粉带上吸食汁液,致蔗株生长衰弱,或诱发煤污病。成虫不大活动,若虫活泼,从蔗株上部的叶鞘裂缝处侵入为害,在蔗株中以蔗茎中部青叶鞘所包围的蔗茎为多。成虫和若虫喜欢群集于叶鞘内侧的根带上吸食蔗茎汁液,使节间缩短,糖分降低。对糖质影响较大,并对宿根的萌发造成极大影响。6.2.2.26.2.2.2 发生规律发生规律 年生 8 代左右,完成一个世代约 2030 天

27、,秋季 60 多天,主要以若虫在蔗梢生长点或蔗根裂缝处越冬。可进行孤雌生殖,也有少数个体能产下少量卵,每雌一生能产仔 300 多头。成、若虫匿居在甘蔗叶鞘下蔗节处,喜欢阴暗湿润环境。有时几十只至百余只成、若虫堆集在节处。初孵若虫行动灵活,DB 5304/T 004.82019 8 能自行爬至蔗叶鞘或芽的四周,长大后的若虫,行动迟钝。每年 79 月发生最多,卵期 23 天,幼虫期 2030 天,成虫寿命 12 个月。主要靠种子或蚂蚁搬运传播,也可借水流传播,冬春高温少雨利于繁殖,脱叶性差的品种较为严重。6.2.2.3 最佳防治时期 下种时或少量发生时。6.2.3 甘蔗灰粉蚧 Dysmicoccu

28、s boninsis(Kuwana)6.2.3.1 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吸食甘蔗茎部汁液,影响甘蔗生长和成品质量及产量。6.2.3.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67 代,其中 6、7 代发生量最大,主要以低龄若虫在蔗梢生长点、蔗根缝隙及枯叶鞘等处越冬。翌年 3 月中旬前后开始转移到新蔗上为害。平时匿居在叶鞘包裹的蔗节四周取食或繁殖,卵产在绵囊中,夏天卵期 48 天,早春 10 多天。每雌可产卵 200300 粒,夏季完成一个世代约需 30 多天,秋季则需 50 多天。6.2.3 防治方法 6.2.3.1 农业防治 1)调整甘蔗种植布局,有计划地确定春植、秋植、宿根蔗田。尽量连片种植,可减轻受

29、害。2)蚜虫发生严重时适时灌水。3)及时剥除甘蔗枯老叶鞘,改善蔗株通风透光条件。4)及时消灭蔗田中的发生中心,早发现早防治。6.2.3.2 化学防治 1)掌握在春季有翅蚜迁飞期和 68 月点片发生时,以下药剂任选一种进行防治:a)用 15%毒死蜱烟雾剂 b)25%辟蚜雾可溶性颗粒剂每公顷 30g390g 对水 750kg900kg。c)80%敌敌畏乳油 1500 倍液。d)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公顷 150g300g 对水 750kg900kg。e)48乐斯本乳油 15002000 倍液喷雾。必要时可用 40乐果乳油 l0 倍液于甘蔗苗期未形成茎节前,用胶皮滴管把药液滴在幼苗基部,每株滴 2

30、ml,防效优异;也可用 20丁硫克百威乳油 3000 倍液及 35甲基硫环磷乳油 3000 倍液,优于抗蚜威。6.3 取食地下部位危害类害虫 6.3.1 甘蔗翼翅丽金龟 6.3.1.1 为害特点 成虫为害甘蔗叶片。幼虫于 712 月食害蔗头和蔗芽,致甘蔗生长衰弱,影响萌芽或形成枯心。幼虫在土层为害根部,成虫为害蔗苗基部,或者夜间咬食蔗叶。6.3.1.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l 代,从 4 月至 10 月均发生危害。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 24 月间化蛹,成虫于 56 月出现,DB 5304/T 004.82019 9 6.3.1.3 最佳防治时期 3 月前或 5 月后。6.3.1.4 防治

31、方法 1)农业防治 a)提倡轮作,可降低枯心率。b)化蛹时深耕 2633cm,可使蛹和幼虫暴露在土表或直接杀死。C)在蔗头附近,挖开松碎泥土 37cm,捕捉成虫、幼虫。e)灯光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45 月),利用昆虫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成虫。f)5 月份成虫盛发时,放水漫过畦面 10 分钟,驱捕成虫或淹死幼虫。g)甘蔗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h)施用腐烂的有机肥,造成不利于初孵幼虫生存的环境.2)化学防治 a)4 月至 5 月结合小培土每公顷用 5棵棵无损颗粒剂、3米乐尔、3克仲等颗粒剂 4575kg或 15乐斯本颗粒剂 1518kg,与干细土 600kg 或化肥混匀撒施于蔗株基部,及时覆土,

32、防治效果较佳。b)每公顷用 90晶体敌百虫 7.5kg 或 50辛硫磷乳油 7.511.25kg,对水 9901500kg 淋洒蔗苗行间。6.3.26.3.2 甘蔗黑色蔗龟甘蔗黑色蔗龟(Alissonotm impressicolle Arrow)6.3.2.16.3.2.1 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成虫取食甘蔗的基部,造成枯心。13 龄幼虫取食蔗根,并在地下部蛀成孔洞,遇风易折倒。6.3.2.26.3.2.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1 代。成虫于 34 月间羽化后在蛹室中暂居,一般在 45 月出土活动,白天停留在蔗头四周,晚间活动。成虫喜在土中交尾,于 8 月下旬至 11 月

33、把卵产在蔗头根际的土壤中。幼虫历期 144178天。成虫对黑光灯和紫外光有较强的趋性。该虫发生迟早和数量多少与降雨时间、降雨量有关。6.3.2.36.3.2.3 最佳防治时期最佳防治时期 5 月底至 6 月初初孵幼虫期。6.3.2.46.3.2.4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按本标准第 4.3.1.4 执行。6.3.36.3.3 蔗根锯天牛蔗根锯天牛 6.3.3.16.3.3.1 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以幼虫钻食蔗种、咬食蔗根、幼苗、蔗茎,造成死苗;中后期使蔗茎枯萎致死或折断。沙质土蔗地为害偏重。6.3.3.26.3.3.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发生 1 代,以老熟幼虫在蔗蔸内或在蔗蔸

34、附近土中结茧过冬。成虫常在 4 月上旬始见,有趋光性,卵产于土深 13 厘米处。幼虫孵化后,先取食邻近蔗根、嫩梢和种茎,后钻入宿根蔗蔸或新植种茎,蛀成隧道,再沿茎基部向上咬食,可上钻 3060 厘米。翌年 35 月,老熟幼虫在附近土中做茧化蛹,以 4 月上中旬化蛹最盛。坡地沙质土的新植蔗受害较多,宿根蔗特别是多年宿根蔗受害较严重。DB 5304/T 004.82019 10 6.3.3.36.3.3.3 最佳防治时期最佳防治时期 45 月成虫盛发期。6.3.3.46.3.3.4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1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a)宿根蔗开垄松蔸,或不留宿根翻犁时,有幼虫和蛹翻上土面即捡起杀灭。b

35、)灯光诱杀成虫,晚上 78 时开灯较好。c)采用水稻、玉米、红薯等与甘蔗轮作,可减轻为害。e)在虫害发生时,引水淹过土面,待成虫爬出随即捕杀,或浸死幼虫。2)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 在新植蔗下种或宿根蔗开垄松蔸时,施 3%甲拌磷或 3%米乐尔或 20%益舒宝颗粒剂或施 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施后盖土。6.3.46.3.4 甘蔗白蚁甘蔗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6.3.4.16.3.4.1 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甘蔗的整个生长期均可遭白蚁的危害,以播种后萌芽期受害最烈,危害蔗种多从两端切口侵入,蛀食茎内组织,使种苗不能萌发。新垦地比熟垦地受害重。严重蔗区危

36、害率高达 3060,造成大面积缺苗断垄,甚至全部失收;中后期由地下蔗茎蛀入,使茎内中空,叶片枯黄或干梢,全株枯死。6.3.4.26.3.4.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有翅成虫于 3 月出现在巢内,46 月出现在近蚁巢的地面上。每巢有 1 群或多群,在羽化孔下有候飞室。候飞室与主巢相距 38m。气温高于 20,相对湿度高于 85的雨天,有翅成虫于 19 时前后分飞,经过分飞后,脱翅的成虫一般成对地钻入地下建立新巢。工蚁食性很杂。甘蔗在萌芽期和生长的中后期有 2 次受害高峰。白蚁发生情况与土壤、植被、气候和温湿度及垦植年限、方法、品种有关。6.3.4.36.3.4.3 最佳防治时期

37、最佳防治时期 幼虫盛发期 6.3.4.46.3.4.4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1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a)深梨深耕破坏白蚁巢穴。b)在白蚁分飞季节用黑光灯诱杀。2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 a)播种后利用白蚁喜食植物如松枝、桉树枝皮、蔗残渣等设诱杀坑直接投药或使用 LD 林地白蚁诱杀包,每公顷放 225375 个包,经 23 月,蚁巢被消灭。b)播种前于冬季进行深翻改土,挖毁蚁巢。种子用 50辛硫磷乳油 300400 倍液或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400 倍液浸 12 分钟后播种。c)播种后每公顷用 50辛硫磷乳油 240495g 对水 990kg 淋浇在蔗沟中。710 月发现蔗茎受害时,可打孔浇

38、施上述药液。d)在大培土时,可用 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公顷 用 6090kg,撒在植沟蔗苗的基部,然后覆土有效。e)播种前用 50辛硫磷乳油 300400 倍液浸种 1 分钟或每公顷用 15%乐斯本颗粒剂 1518kg 与DB 5304/T 004.82019 11 基肥混合施用进行,深梨深耕破坏白蚁巢穴。6.6.4 4 直接取食叶片危害直接取食叶片危害 6.4.16.4.1 蝗虫蝗虫 6.4.1.1 6.4.1.1 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若虫、成虫啃食叶片,影响光合作用。6.4.1.26.4.1.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一年一代,以卵在表土越冬,4 月5 月份孵化,若虫蜕皮

39、56 次,成、若虫在 8 月至 9 月份大量取食。茅草丛生、日照不足的山边、山地蔗田是蔗蝗盛发区。经 3540 天羽化,羽化后经 10 天交尾,7 天后产卵,卵期 1520 天,7 月上中旬进入产卵盛期,孵出若虫称为秋蛹,又经 2530 天,羽化为秋蝗。生活 l520 天又开始交尾产卵,9 月份进入产卵盛期后开始越冬。个别高温干旱的年份,于 8月下旬9 月下旬又孵出 3 代蝗蛹,多在冬季冻死,仅有个别能羽化为成虫产卵越冬。成虫产卵时对地形、土壤 性状、土面坚实度、植被等有明显的选择性。每只雌蝗一般产 4、5 个卵块,每卵块均含卵约65 粒,飞蝗成虫几乎全天取食。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

40、后,个体间相互接触,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迁飞多发生在羽化后10 天、性器管成熟之前。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 13 天。至于散居型飞蝗,当每平方米有虫多于 10 只时,有时也会出现迁飞现象。6.4.1.36.4.1.3 最佳防治时期最佳防治时期 蝗喃未分散危害时。6.4.1.46.4.1.4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1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a)铲除田间地边杂草杀灭蝗卵,破坏蝗虫栖息场所。b)利用蝗虫夜间群居在叶片上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c)清除蔗田周围杂草,秋冬植蔗在冬春季喷药防治,消灭越冬虫源。2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 蝗蝻期间用90%敌百虫晶体750倍液或45%马拉松

41、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2.5功夫1000倍+3快杀敌 500 倍。7 7 甘蔗主要草害及防治方法甘蔗主要草害及防治方法 7.17.1 新植田蔗新植田蔗 主要以马唐、稗草、胜红蓟、银胶菊、泥泊尔蓼、狗尾草、碎米莎草、大马蓼、牛膝菊等 1 年生种子萌发的杂草为主。.7.27.2 宿根田蔗宿根田蔗 宿根蔗以双穗雀稗、稗草、碎米莎草、狗牙根、马唐等多年生杂草与 1 年生杂草混合发生,局部田块以空心莲子草、莎草为主 7.37.3 中、高海拔蔗区中、高海拔蔗区 主要以稗草、牛筋草、狗尾草、茅草、硬骨草等禾本科杂草为害,很多蔗地还受香附子、空心莲子草、红花酢浆草、等为害 DB 5304/T 004.8

42、2019 12 7.47.4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a)适时人工铲除杂草。b)用除草地膜覆盖也可用禾耐施等芽前除草剂作土表均匀喷雾。c)2 叶期前的小草,土壤潮湿时喷施 80阿灭净可湿性粉剂或 40莠去津胶悬剂等作土表均匀喷雾。d)3 叶至 5 叶期可用:蔗草净或蔗草灭或蔗刀等蔗田除草剂喷在杂草上。8 8 甘蔗主要鼠害及防治方法甘蔗主要鼠害及防治方法 8.1 8.1 为害为害 为害蔗根、茎、芽,为害后甘蔗失去产量及损坏蔗芽。8.2 8.2 发生规律发生规律 幼苗期咬食根系、蔗芽,9 月份到次年甘蔗收获前咬食蔗茎、蔗芽。8.3 8.3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蔗园中保护蛇类天敌。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脚叶,保

43、持田间通风透光性,制作诱饵诱杀,即用敌鼠钠盐、溴敌隆等配制诱饵,不同诱饵应交替使用。DB 5304/T 004.82019 1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元江县糖料甘蔗部份病虫害图 元江县糖料甘蔗部份病虫害图 甘蔗黑穗病 甘蔗梢腐病 甘蔗凤梨病 DB 5304/T 004.82019 14 甘蔗虎斑病 甘蔗赤腐病 甘蔗白条病 甘蔗霜霉病 DB 5304/T 004.82019 15 甘蔗缺素病 甘蔗白叶病 甘蔗花叶病 甘蔗叶萎病 甘蔗黄斑病 甘蔗黄锈病 DB 5304/T 004.82019 16 甘蔗环斑病 甘蔗眼斑病 甘蔗虎斑病 甘蔗赤腐病 甘蔗霜霉病 甘蔗缺素病 DB 5304/T 004.82019 17 甘蔗环斑病 甘蔗蚜虫 甘蔗飞虱 甘蔗长蝽 甘蔗蓟马 DB 5304/T 004.82019 18 甘蔗粉介壳虫 甘蔗小卷叶螟 甘蔗白螟 DB 5304/T 004.82019 19 甘蔗二点螟 甘蔗粉角蚜 甘蔗玉米螟 甘蔗白蚁 蔗龟 DB 5304/T 004.82019 20 甘蔗条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