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4435-2023 “皖槐1号”刺槐容器苗培育及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412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4435-2023 “皖槐1号”刺槐容器苗培育及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4∕T 4435-2023 “皖槐1号”刺槐容器苗培育及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4∕T 4435-2023 “皖槐1号”刺槐容器苗培育及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4∕T 4435-2023 “皖槐1号”刺槐容器苗培育及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4∕T 4435-2023 “皖槐1号”刺槐容器苗培育及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61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4352023 “皖槐 1 号”刺槐容器苗培育及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container seedlings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for the excellent variety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F.inermis(Mirb.)Rehd.WanHuai1 2023-03-01 发布 2023-04-01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4435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

2、/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格瑞恩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全椒县汤店苗木专业合作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尚光、杨浩、蔡懿苒、高学艺、张会忠、苏守香、刘敏、黄士永、周米生、王晶晶。DB34/T 44352023 1 皖槐 1 号刺槐容器苗培育及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本规定了“皖槐1号”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F.inermis(Mir

3、b.)Rehd.WanHuai1)容器苗培育及栽培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皖槐1号”刺槐容器育苗、栽培各产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皖槐 1 号”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F.inermis(Mirb.)Rehd.WanHuai 1 一个刺槐无性系优良品种,其冠形窄,主干明显,通直圆满,根系发达,生长快,抗寒、耐旱耐贫瘠,无明显病虫害。大径级材 large diameter timber 小头去皮直径至少达到 24 cm,长 2 m以上的原木。根插 root cutting 以根段作为插条的扦

4、插方法。4 容器苗培育 基质配置 先按照草炭45%、珍珠岩10%、蛭石10%、农林废弃物类30%、壤质黄心土5%配方比例配制刺槐根扦插轻基质,然后再加按缓释肥 1 kg/m 2 kg/m 和过磷酸钙2 kg/m 3 kg/m,或 4 kg/m 5 kg/m 腐熟粉状饼肥和 2 kg/m 3 kg/m 过磷酸钙或 5 kg/m 6 kg/m 复合肥,充分拌匀后,配制成pH值 5.06.5 轻基质基质。育苗容器准备 采用自然降解的材料分别制成 8 cm 10 cm或 10 cm 10 cm规格容器袋。基质装袋 DB34/T 44352023 2 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 500 倍多菌灵等常规药

5、物消毒,以喷壶边浇边轻翻,拌匀基质。装袋,基质装至容器袋80%,灌装好的基质存放 1 周后,采用浓度为0.1%高锰酸钾或多菌灵对其再次消毒,紧密摆放在托盘中,以扦插备用。苗床准备 在运输方便、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场地上建苗床,并在其上方按扦插规模建设相应规格的育苗大棚及喷灌系统。苗床按“宽 0.9 m 1.2 m、长依实际情况定、高 20 cm 25 cm、步道宽 0.3 m 0.5 m”设置,保持床面平整。作床后用床间步道上的土壤,把苗床四周培好,按株行距 10 cm将填满基质的容器整齐摆放到苗床上,容器间空隙用土填实,浇透水至容器中的基质沉实备用。用复合肥作基肥的,需反复慢浇,使复合肥颗粒

6、溶解。扦插 4.5.1 根段截制 3 月上、中旬苗圃起苗时,选用品种纯正的“皖槐1号”刺槐苗,将根径在 0.5 cm以上的根全部挖出,在荫凉无风处将长根剪成上平下斜、长 6 cm 10 cm的根段,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并用湿毛巾覆盖根段表面。待全部剪好后将根段按粗度 0.5 cm 0.7 cm、0.8 cm 1.2 cm、1.3 cm 1.5 cm进行分级,每 50 根捆成一扎备用。截制根段的刀具要锋利,剪截时,切口平滑、不破皮、不劈裂。4.5.2 生根素处理 扦插前,将捆扎根段下部斜面速沾 200 mg/L 300 mg/L浓度萘乙酸,或根据说明用ABT1号生根粉 600 ppm溶液处理

7、,准备扦插。4.5.3 根段扦插 扦插时间一般在 4 月中下旬;扦插前保证容器袋浇透水,用长 15 cm、粗 0.5 cm左右枝条(顶端削成圆锥形)在每个营养袋上开一个深度为 4.0 cm 5.0 cm的小孔,将根插穗插于营养袋中,上端露出营养袋 0.4 cm左右,注意上下切口的方向;扦插结束后,在营养袋上方均匀地覆盖一层细土,以恰好覆盖露于营养袋上方的根插穗为准。插后管理 4.6.1 水分调控 扦插好后,浇透水,大棚内保持温度在 25 30、相对湿度85以上。发现缺水及时补充,浇水时不宜过急,水滴不宜过大,杜绝漫灌。当地表温度大于 30时,启动大棚上方的50遮光度遮阳网覆盖。在根插穗未长出真

8、叶前,大棚两侧及顶部窗户不宜敞开。容器苗成长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并防积水;夏天浇水一般在10:00前,17:00后进行。4.6.2 施肥 苗木生长初期适量追施0.2尿素水溶液,生长中后期多施磷、钾肥,浓度为 0.51.0,每隔15 天施 1 次;扦插后,可在 30 天内喷施0.075磷酸二氢钾 2 次 3 次;施肥应选择晴天为宜,追肥可结合喷灌进行。4.6.3 炼苗移栽 DB34/T 44352023 3 当苗高达 6 cm 8 cm,可逐步通风炼苗,每日适当敞开温湿大棚侧窗及顶窗,直至完全敞开。当幼苗长至 20 cm以上时,即可从大棚移栽至大田培育。栽植密度按 40 cm 60 cm,其他

9、管理方法按常规育苗管理方式进行。苗木分级与出圃 4.7.1 苗木分级 苗木质量分级见表1。表1 一年生容器苗质量分级 级别 地径(cm)苗高(m)根系 检疫性病虫害 级 1.5 2.0 发 达 无 级 1.01.5 1.52.0 较发达 无 4.7.2 苗木出圃 4.7.2.1 出圃时间:苗木出圃时间应与造林季节衔接,最适宜的造林季节为 12 月下旬次年 3 月上旬。4.7.2.2 起苗、分级、包装:起苗前 3 天苗床浇透水,随起苗随分级,按照 4.7.1 规定达到合格苗标准的即为合格苗。起苗时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顶芽,按 30 株或 50 株一捆,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植。5 大径材培育 造

10、林地选择 选择土层厚度 50 cm以上,土壤pH值5.57.5之间,地下水位在 1.0 m以下,腐殖质含量高、不积水的缓坡地或平地为宜。造林 5.2.1 整地挖穴 造林前,全垦深翻;造林时,再进行整地、挖穴,栽植穴规格:上宽 60 cm,底宽 45 cm,深 50 cm。5.2.2 苗木选择 选择1年生、级苗栽植。5.2.3 定植 5.2.3.1 栽植前,每穴施有机肥 2 kg,然后再填 10 cm 20 cm 土,将苗放入穴中,扶正,埋土至根颈处,用手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然后压实,最后覆土高至苗木根部原土痕 5 cm 处。栽植后,一次性浇透定根水。5.2.3.2 定植时,对于立地条件较差的

11、造林地,株行距 1.5 m 2.0 m;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株行距按 2.0 m 3.0 m;造林后,及时核查苗木成活率,以利补植,避免缺株造成相邻苗木偏冠。DB34/T 44352023 4 抚育管理 5.3.1 间作 幼林郁闭前,间作矮杆作物,以豆科植物为佳。5.3.2 除草、松土 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在杂草萌芽出土后须人工及时清除干净。行间、株间用人工除草,然后运出林地集中堆放。雨季或浇水之后要及时松土。5.3.3 施肥与灌溉 施肥宜在速生期开始时进行,以磷、钾肥为主,以达到以磷促氮,加速刺槐固氮效果。造林当年 6月7 月施肥 2 次,追施复合肥 250 g/株。第 2 年

12、 4 年,分别在 5 月中旬、6 月中下旬、7 月下旬追施复合肥 500 g/株 1000 g/株。第5年以后视土壤肥力和树木生长情况继续进行追肥。施肥要与灌溉相结合或结合雨季进行,可在行间开沟施肥,也可沿树冠垂直投影边际线挖环形沟,或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挖小穴施肥。施肥后,随后浇水灌溉,并将沟、坑用土填平。9 月下旬后减少浇水,保障幼苗安全越冬。5.3.4 抹芽与修枝 抹芽在树木生长期进行,修枝宜在树木休眠期实施。去掉竞争枝、耗养枝,保留适宜的树冠长度,树冠内保持顶端生长优势,主干突出,侧枝分布均匀,强弱均衡,通风透光。修枝强度:幼龄林 前期(1 年 2 年)对其 1/4 以下部位进行及

13、时抹芽、修枝,保留树冠占树高3/4;中后期(3 年 5 年)树高在 6 m 10 m 时,保留冠高占树高的 2/3;中龄林(6 年 10 年)树高在 10 m 20 m 时,保留冠高占树高的 1/22/3;近熟林之后(11 年以上)树高达 20 m 以上时,保留冠高占树高的 1/31/2。间伐 定植第4年始,相邻树冠之间重叠或郁闭度达 0.6 以上,林木出现明显分化,树干上出现枯死枝时,于上一年落叶后至当年春季进行间伐或移植,视情况抽去一行,最终,平原地区,株行距控制在 3.0 m 4.0 m或 4.0 m 5.0 m;丘陵地区,株行距控制在 3.0 m 4.0 m。越冬管理 秋末冬初,清除枯

14、枝落叶集中处理,用涂白剂涂刷树干。树冠投影范围内进行深翻,深度 20 cm 30 cm,增施埋有机肥。6 病虫害防治 一般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虫害防治“皖槐1号”病虫害主要有刺槐干腐病、刺槐立枯病、刺槐花叶病、刺槐溃疡病、刺槐紫纹羽病等,防治方法见附录A。DB34/T 44352023 5 主要虫害包括地下害虫(蚯蚓、地老虎、蛴螬等)、刺槐蚜、刺槐尺蠖、刺槐外斑尺蠖、桑褶翅尺蠖、木橑尺蛾、双齿长蠹虫、草履蚧、东方胎球蚧、大球坚蚧、家茸天牛等。针对各种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防治方法见附录B。DB34/T 44352023 6 附录A (资料性)“皖槐 1

15、号”刺槐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见表A.1。表A.1“皖槐 1 号”刺槐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类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刺槐干腐病 Phytophthora cinnamoni 5 月9 月为发病盛期,危害苗木基部和茎部,表层产生褐色至黑褐色不规则斑 以 1:501:30 倍 25%多菌灵、1:60 倍 50%退菌特、生石灰乳浆及含酚洗油处理 1 次3 次;采用人工刮除病斑、苗床土壤消毒(多菌灵或高锰酸钾),秋冬季节可通过涂白减少来年干腐病的发生。刺槐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主要危害苗木基部和茎部,发病后苗木颜色逐渐变为黑褐色 基质消毒:将 50%多菌灵配

16、成 1000 倍液,按 1000kg 基质加50g60g 多菌灵的用量喷洒、拌匀,用膜密封 2 天3 天。苗床土壤消毒:在翻土做床整地后,使用 0.1%0.2%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浇透,用薄膜盖闷床土 2 天3 天。发病后喷 70%敌磺钠可溶粉剂 800 倍1000 倍液,视病情连用 2 次3 次,间隔 7 天10 天。刺槐花叶病 Chrysanthemum virus 叶面呈现不规则线条斑块,部分叶片变小,叶色变浅。叶腋不定芽萌发时,产生弱枝及小枝叶呈丛生状。要在蚜虫发生时及早进行药物防治,消灭蚜虫可减少刺槐花叶病毒的传播,可选用灭蚜松、蚜虱净等药物兑水喷雾防治。刺槐溃疡病 Botryospha

17、eria ribis 由镰刀菌引起的症状:在 3 月4 月间开始发病,初起时病皮表现水渍状,渐发展为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稍凹陷,呈湿腐状。由小穴壳菌病原引起的症状:病害初起时多从皮孔开始,病斑圆形、黄褐色、小渍状,后期病部失水凹陷并开裂。及时清除病枝,减少侵染源,移栽时不要过早、过密。施用叶面肥(思它灵)以健壮植株、提高抗性。注意防冻及各种伤口的产生,苗木伤口涂波尔多浆保护(波尔多浆配制:硫酸铜 0.5 千克,生石灰 1.5 千克,水 7.5 千克,动物油 0.125 千克,方法同配制波尔多液,参见药剂部分)。发病初期用 20%噻唑锌悬浮剂或 20噻森铜悬浮剂 800 倍1000 倍液

18、喷雾,间隔 7 天左右,连续防治 2 次3 次,可达到预防作用。刮除病部,其范围应刮至健康树皮,刮后涂以药剂,亦可在病部用利刀深划,纵横多刀,然后涂以药剂。如 20%噻唑锌悬浮剂或 20噻森铜悬浮剂 50 倍液等。刺槐紫纹羽病 Helicobasidium purpureum(Tul.)Pat 病原菌先侵染幼嫩细根,腐烂后蔓延侧根和主根,大根皮层腐烂后自木质部剥离,皮层外有紫红色菌丝层。受害重时叶形变小发黄,发芽迟而弱,最后树冠枯死。加强抚育管理,及时修枝间伐,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清除病腐木及腐烂病根,再用石灰、硫磺粉、氯化苦、福尔马林、黑矾、赛力散等农药进行土壤消毒;对可疑带菌苗木根部用

19、 0.1%硫酸铜溶液浸 3 小时,或以 20%石灰水浸半小时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后栽植。刺槐白粉病 Microsphaera pdygom(DC.)主要发生在叶两面,叶面多于叶背,叶两面初现白色稀疏的粉斑,后不断增多,常融合成片,似绒毛状,严重的布满全叶,后期常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闭囊壳。初期摘除病叶,及时清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加强管理,发病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以减轻发病;用 50硫磺胶悬剂 3000 倍液喷雾,7 天10 天 1 次,连续 2 次3 次;用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稀释液喷雾。DB

20、34/T 44352023 7 附录B (资料性)“皖槐 1 号”刺槐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见表B.1。表B.1“皖槐 1 号”刺槐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地下害虫类(蚯蚓、地老虎、蛴螬、蝼蛄等)阻碍刺槐生根,危害刺槐幼茎。以土壤处理为主,在土壤表层每667m2撒施3噻虫嗪颗粒500克或1噻虫胺颗粒1000克,然后进行整地,即可达到杀灭地下害虫的目的,有效防止害虫危害幼苗。刺槐蚜 Aphis robiniae 群集在刺槐新梢吸食汁液,引起新梢弯曲,嫩叶卷缩,枝条不能生长。虫害初起时,及时剪掉受害枝条,冬季剪除卵技和叶或刮除枝干上的越冬卵,以消灭虫源;虫害严重时,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

21、%阿维啶虫脒水乳剂1000倍液、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500倍2000倍液、25噻虫嗪颗粒水分散粒剂2000倍3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00倍3000倍液喷雾。其他食叶害虫类(刺槐尺蠖、刺槐外斑尺蠖、桑褶翅尺蠖、木橑尺蛾、刺槐天蛾、刺槐掌舟蛾、刺槐小皱蝽、刺槐荚螟、双齿长蠹虫、草履蚧、东方胎球蚧、大球坚蚧、东方盔蚧等)取食刺槐叶片,严重危害时可导致树木衰弱或枯死。在越冬蛹羽化前挖树盘灭蛹;幼虫危害期摇树或震枝,使虫吐丝下垂坠地,集中处理;或于幼虫吐丝下地准备化蛹时收集杀死;1龄2龄幼虫期喷1000倍的25%灭幼脲1号胶悬剂,或飞机超低容量300克/hm2喷洒25%灭幼脲号;地面

22、防治可喷洒4000倍菊杀乳油,或4000倍的20%灭扫利乳油等毒杀幼虫;若虫发生期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幼虫孵化期喷洒25%杀虫脒600倍800倍液,或喷洒50%杀螟松乳油400倍500倍液;保护天敌黑卵蜂、广肩步甲、寄蝇、小茧蜂、胡蜂、土蜂、麻雀、大山雀、白僵菌等天敌,为它们营造栖息环境。家茸天牛 幼虫蛀食主干和根,使树木生长不良,树势衰弱,枝枯折断;成虫咬食嫩枝皮层,造成枝梢枯萎 4月份以前,彻底清除采伐后的碎枝断梢,对未处理的集中喷洒30%氟铃辛乳油1500倍3000倍液,喷后用塑料薄膜封盖10天15天。于5月6月份成虫羽化盛期,主要在树干上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150倍300倍液,防治成虫。在苗圃每30亩50亩设置一台振频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清除虫源,发现严重虫源树及时清除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