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40567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专题)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物理公式与物理图像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题型,也是高考的重点及热点。1常见的图像有:vt图像,at图像,F t图像,Fs图像,F a图像等。2图像间的联系:加速度是联系v t图像与Ft图像的桥梁。3图像的应用(1)已知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通过图像对物体的受力与运动情况进行分析。4解题策略(1)弄清图像斜率、截距、交点、拐点的物理意义。(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

2、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5分析图像问题时常见的误区(1)没有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2)不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3)不清楚图线的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4)忽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题型一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vt图像【典例1】(2014天津卷,5)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解析不受空气阻力的物体,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变,vt图像为图中虚线所示。受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关系的物体,上升过程中:mgkvma,ag,开

3、始时加速度最大,上升过程中a始终大于g,vt图像斜率均大于虚线斜率,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D动力学中图像的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的轴、点、线、截、斜、面六大功能。【变式训练】1如图1所示,在一足够长的粗糙水平杆上套一小圆环,在小圆环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小圆环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在小圆环上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且F满足的关系为Fkv。已知小圆环的质量为m,小圆环与水平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小圆环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图1解析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1,随着速度v增大,a1增大,当速度v增大到kvmg时,加速度a2,随着速

4、度v增大,a2减小,当a2减小到0时,做匀速运动,则C正确。答案C题型二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Fs图像问题【典例2】如图2甲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这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乙),研究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瞬间到木块B刚离开地面瞬间的这一过程,并选定该过程中木块A的起点位置为坐标原点,则下面图中能正确表示力F和木块A的位移s之间关系的是()图2解析初始状态弹簧被压缩,弹簧对A的弹力平衡着A所受的重力,设弹簧压缩长度为x0,末状态弹簧被拉长,由于B刚离开地面,弹簧对B的弹力平衡着B所受的重力,由于A、B所受重力

5、相等,故弹簧伸长量也为x0。初始状态A处于平衡状态,则kx0mg,当木块A的位移为s时,弹簧向上的弹力的减少量为ks,外力F减去弹力的减少量为系统的合外力,故Fksma,则得到Fksma,可见F与s是线性关系,当s0时,ma0。答案A根据胡克定律Fkx得k,即弹簧弹力的变化量和形变量的变化量成正比。弹簧弹力随位移的变化而做线性变化,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作用力F也随位移的变化而做线性变化。【变式训练】2如图3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上端与物体A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压物体A,使A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距离,整个过程中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下列

6、关于所加力F的大小和运动距离s之间关系图像正确的是()图3解析由于弹簧弹力与弹簧压缩量成正比,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ksma,解得Fksma,所加力F的大小和运动距离s之间关系图像正确的是图D。答案D题型三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Ft、Fa图像【典例3】(多选)如图4甲所示,用粘性材料粘在一起的A、B两物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A1 kg、mB2 kg,当A、B之间产生拉力且大于0.3 N时A、B将会分离。t0时刻开始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推力F1,同时对物块B施加同一方向的拉力F2,使A、B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F1、F2方向保持不变,F1、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

7、下列关于A、B两物块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图4At2.0 s时刻A、B之间作用力大小为0.6 NBt2.0 s时刻A、B之间作用力为零Ct2.5 s时刻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D从t0时刻到A、B分离,它们运动的位移为5.4 m解析设t时刻A、B分离,分离之前A、B物体共同运动,加速度为a,则a1.2 m/s2,分离时:F2FmBa,F2FmBa2.7 N,由F2ktt可得t2.7 N3 s,它们运动的位移sat25.4 m,则D正确;当t2 s时,F21.8 N,F2FmBa,FmBaF20.6 N,A正确,B错误;当t2.5 s时,F22.25 N,F2FmBa,FmBaF20.

8、15 N0,故t2.5 s时刻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右,C错误。答案AD分析图像问题时(1)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2)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3)清楚图线的交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4)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变式训练】3(多选)用一水平力F拉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5所示,g10 m/s2,则可以计算出()图5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BF为14 N时物体的速度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体的质量解析由aF图像可知,拉力在7 N之前加速度都是0,因此可知最大静摩擦力为7 N,选项A正确;再由图像可知,当F7 N时,加速度为0.5 m/s2,当F14 N时,加速度为4 m/s2,即F1mgma1,F2mgma2,可求得动摩擦因数及物体的质量,选项C、D正确;物体运动为变加速运动,且不知随时间如何变化,则不能算出拉力为14 N时物体的速度,选项B错误。答案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