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佳妹1 场地设计概述1.1 什么是场地词目:场地拼音:chng d英文:place; space; site; lot基本解释:供活动、施工、试验等使用的地方。如:野餐的场地、在城市中扫雪机存放场地详细解释: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小于1.0平方千米的平面面积。是从自然当中由一定边界所划定的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场地:外部的、虚的、负的、发散的 建筑:内部的、实的、正的、集中的1.2 场地的范围场地设计的范围广义来讲可以包括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狭义来讲指的是指含有单一建筑物或者是小规模群体建筑物的项目。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范
2、围通常指的是狭义的场地范围,也就是界定在单体或小规模群体建筑项目之内。1.3 什么是场地设计场地设计的定义一般来说,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场地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发挥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以充分发挥用地效益,节约土地,减少浪费。场地的构成要素场地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建筑物、构筑物是工程项目的最主要的内容,一般来说是场地的核心要素,对场地起着控制作用,其设计的变化会改变场地的使用与其他内容的布置。交通系统:交通设施指由道
3、路、停车场和广场组成的交通系统,可分为人流交通、车流交通、物流交通。主要解决建设场地内各建筑物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外活动设施:室外活动设施是适应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供休憩、娱乐交往的场所;是建筑室内活动的延续及扩展。对于教育和体育建筑来说,室外活动设施又是项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景观绿化:绿化与环境景观设施对场地的生态环境、绿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给场地增加自然的氛围,体现场地的气质,营造优良的景观效果。工程系统:工程系统是指工程管线和场地的工程构筑物。前者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使用,后者如挡土墙、边坡等,在场地有显著高差时能保证场地的稳定和安全。1.4 场地设计的
4、意义场地设计是建筑本身和环境形成有机整体的关键阶段;场地设计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最初始的阶段;场地设计是注册建筑师和注册规划师必须掌握的设计前期知识。学科发展的背景设计实践的需要建筑市场的现状注册制度的推行1.5 场地设计的历史场地设计问题一直都是建筑历史重要的一个方面,场地设计思想是建筑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场地设计思想的起源:营建活动的基本问题如何处理建造的基地如何使基地变得符合使用的需求?如何将人工的建造物结合到基地之上?如何使一块外在的土地变成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人类营造活动的根本课题。营造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可满足使用要求的建造物,在
5、本质上则是要将一块对人没有意义的土地变得具有意义。因此在人类最早的营造实践中,即已体现出了有意识的场地处理。场地设计场所的建造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既然古时候 场所精神(genius loci or spirit of place)一直被视为是人必须面对的具体的事实,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亦必须与之妥协。建筑意味着场所精神的形象化,而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帮助人定居。1.5.1 中国古代场的地设计思想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阴阳有序的环境观社会文化心理结构观念(内向性、尚祖制、中庸)中国古代场地设计的一般原则1. 近水利而避水患:即接近水
6、源但地势要高于洪水位。管子乘马记载:“凡立国都,飞鱼大山之下,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进水而沟防省”,此原则不仅用于国都,也适用于城镇、村落,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当代。2. 防卫性好:安全是人类居住营生之地的基本要求,多选取易守难攻、通道数量有限、便于控制与防御的地带。也可用人工手段提高防卫性,比如兴建城墙和护城河。古代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城邑,如重庆云阳盘石城。3. 交通通畅,供应有保障:这一点在较大的消费性城市尤为突出。小村小镇可能能满足自给自足,但大型城市必然是需要补给的。由于古代我国主要靠水运运输大宗货物,因而与近水利的原则相结合,在可通船的河岸上建城成了重要原则。4. 注重小气候:小
7、气候是相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南方选址常喜欢西与北面靠山,东与南面开阔的地点,以追求冬季保温,夏季凉爽的环境。浙江永嘉鹤阳村就是典型的代表例子。5.理想的景观模式:古代中国人都怀有强烈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环境与人的融合,这样便使景观上升为“形胜”。古人一直在坚持与追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内涵。6.有良好的环境主体:即对生活其中的人群的一定期望值,这是对社会环境的选择。社会环境决定于社会的主体,即人。“人和”重于“地利”,这是古人对社会心理的研究观察。7.不利条件下的环境改造与方位变通8.几何关系与均衡对称秩序:古代营建房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取正”,不中则不正,不正则不尊。周记天宫有“唯王
8、建国,辨方正位”。在影响的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儒学思想中,“中庸”是最高价值原则。礼记中记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意为不偏不倚,允当适度。早在周代,就出现了中轴线对称的院落。这种几何关系贯穿了整个中国古建史的发展。大至城市,小至建筑群的理想模式,一旦有可能就予以实现,尤其是皇家建筑和官府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群的均衡对称不同于一般形式上的完全对称,更关注其内涵。“左祖右社”、“左文右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上的投影,是一种矛盾的均衡。如太庙与社稷坛的均衡等等。据史料记载,唐代以前,东西向的轴线与南北向轴线一样,仍然大量存在,随着封建社会的延续以及封建礼教的强化
9、,南北向轴线成为建筑群主宰。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北京城和宫殿了。整个明清时代北京城自南向北,沿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中轴线有机地组织起来。该中轴线以最南端的永定门为起点,以北面的钟鼓楼为终点。其间空间秩序重重叠叠、高潮迭起又井然有序,尤其以故宫的三大殿的平面布局最富特色。9.同构关系与自然秩序:中国园林中存在另一种秩序。中国园林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园林建筑和一般建筑是基于两种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思想发展起来的。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园林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的形状,对自然本来的一种原始感受。我们将园林中的建筑等要素在这种格局中的
10、关系称为“同构关系”或“拓扑关系”,即园林中各元素的“形散而神不散”,各元素在形式与内容中自身变换但仍保持原有主题。如果将平面图中每幢建筑临水一面的垂直平分线画出,所以的法线都指向一个大致确定的中心区域,每个建筑物的扭转即使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内,法线指向中心的区域的相互关系并未变化,这就是在变换条件下保存不变的关系,是一种拓扑关系,称之为向心关系。江苏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等园林中普遍存在这种关系。如果把园中相邻建筑的长轴画出,会看到这些相邻建筑的轴线常以接近互相垂直为特征,且不断改变着方向,这种在长轴方向上互为相反,互为否定的趋势也是一种拓扑关系,称之为互否关系。这一点尤其表现在
11、中国园林的山与水的组织中,例如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继续深入这些互相对立的部分,发现在他们之中又包含着自己对立面的成分。例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在构成互否关系的同时还有另一种关系,万寿山中有一水院,昆明湖中有一小岛,一为山中之水,一为水中之山。这种相互对立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称之为互含关系。这三种关系都可列为同构关系。中国众多古典园林随千差万别,但都在这三个方面找到结构关系。10.空间序列与总体权衡1.5.2 西方古代场地设计思想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雅典卫城古罗马斗兽场德国科隆大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法国凡尔赛宫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场地设计思想是东西建筑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两种不同的
12、场地处理观念为起点,东西方建筑传统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两种传统各自特征的建立以及它们之间鲜明差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待场地的不同观念所致。1、基本观念认识上的不同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形成了处理场地间题的独特观念。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是中国建筑哲学的基础,也是中国建筑传统中处理场地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在场地处理中的具体表现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西方的场地设计观念中更多地体现了人的创造力量和以这种力量与自然相抗衡的自豪精神。也就是说,更重视人工在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环境中的主导地位。这一思想体现在场地设计中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2、基
13、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中国建筑传统历来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这在中国特有的风水理论和堪舆术中有直接体现。风水堪舆学说中科学、合理的部分就是关于基地选择、场地布局与基地之间关系的内容。西方建筑传统在对待基地问题上,更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场地在整体上也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效果和几何结构关系,这在古典主义的宫殿、庭园之中有最充分的体现。3、场地要素认识上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强调建筑物。在场地中建筑物多以分散式布局为主,讲究的是
14、建筑群体之间的整体效果。这使建筑物的院落往往成为场地中更重要的部分,如果从场地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对“虚”“实”关系的把握,则可发现它具有新的意义,它所体现的即是对待场地中各要素的基本态度。中国建筑重视“虚”“实”之间的平融合,也就是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与其他要素之间在位置上的平衡关系和在形态上的融合关系。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场地中建筑物往往采取集中的独立式布置形式,这使建筑物一般成为场地的核心,它与其他场地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常常是直接而肯定的,建筑物多为场地中的主体,处于支配者的地位。建筑物与室外要素之间也更多表现出各自的独立性。如果说中国建筑是“
15、虚”、“实”相生,以“虚”为主,那么西方建筑则可以说是“虚”、“实”自立,以“实”为主总结场地设计思想不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内涵,因而有必要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加以认真研究。重视人工性,重视人在改造自然中的主导地位,这种场地设计思想直接导致了西方建筑传统重视实体,重视建筑物,重视建筑技术的倾向,也使西方建筑传统在近现代对东方建筑传统取得了明显优势,最终伴随着现代化运动而席卷了整个世界,但它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在东西方建筑文化日渐交融的今天,在人类建筑文化即将迈人21世纪之时,认真研究场地设计问题,融汇两种场地设计思想的精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6
16、 场地设计的工作内容1.场地设计条件分析:踏勘现场基础上,分析场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等,明确影响场地设计的关键因素及问题。从全局出发,提出场地总体布局的可能因素及问题,可行性及实现这些可行性的优化可能及存在间题,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2.场地总体布局:结合场地的现状条件,分析研究建设项目的各种使用功能要求,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场地内建筑、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相互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平面布置,绘制空间形态透视图。3.交通组织:合理组织场地内的各种交通流线,避免不同性质的人流、车流之间的相互交叉干扰;根据初步确定的构筑物布置,进行道路、停车场、广场、建、构筑物布置,进行道路、停车场
17、、广场、出人口等交通设施的具体布置,调整总平面图中建筑布置。4.竖向布置:结合地形,拟定场地的竖向布置方案,有效组织地面排水,核定土石方工程量,确定场地各部分设计标高和建筑物室内地坪设计标高,合理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5.管线综合:协调各种室外管线的敷设,合理进行场地的管线综合布置,并具体确定各种管线在地上和地下的走向、平面(竖向)敷设顺序、管线间距、支架高度或埋设深度等,避免其相互干扰或影响景观。6.绿化与环境景观布置:根据使用者的室外活动需求,综合布置各种活动空间、环境设施、景观小品及绿化植物等,有效控制噪声等环境污染,创造优美宜人的室外环境。7.技术经济分析:核算场地设计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核定场地的室外工程量及其造价,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1.7 场地设计的工作特性高度综合性的工作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理性与感性的结合1.8 建筑师的四种境界境界一:功能境界二:造形境界三:环境境界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