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安一小实验学校高效课堂导学案(2013 上) 编号:05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八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3、荷花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1. 我已经运用三步预习法预习了课文。2、我搜集了…
导 学 过 程
课前
预习
发现
问题
备注:
导入
揭题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花(读题)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 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挨挨挤挤: 碧绿:
莲蓬: 翩翩起舞:
饱胀: 破裂: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1、交流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 )里一池( )盛开的情节,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 )的感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1号领读:“挨、胀、翩”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2号领读:“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 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男女生交替读词语“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
3、交流识字方法
展示
汇报
拓展
提升
1、展示生字词,重点指导:“蹈”的第十四笔是“横折”,“佛”的第四笔是“横”
2、展示读课文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达标检测
1、 看拼音写词语。
bì lǜ lián peng zī shì
( ) ( ) ( )
Piāo dàng bǎo zhàng pò liâ ( ) ( ) ( )
2、 形近字组词
瓣 嫩 圆
辫 懒 圆
3、 照样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1)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有的……..有的……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东安一小实验学校高效课堂导学案(2013 上) 编号:06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八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3、荷花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1、 我已经运用三步预习法预习了课文。2、我搜集了…
导 学 过 程
课前
预习
发现
问题
备注:
导入
揭题
复习旧识,检查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概括内容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 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 ;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 和 。
2、理清思路
课文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颜色写到荷花的 ,由荷花的 整体写到荷花的 ,条理清晰,语言朴实,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
3、课文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哪些是具体描写,哪些是对荷花的想象和感叹?找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体会“冒”字用的好在哪里?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
3、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5、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而其它的嘴、爪子、头都没写呢?
展示
汇报
拓展
提升
1、 我知道课文中具体描写荷花的句子是哪些?我在书上做了记号。
2、我能把课文中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小练笔:作者把荷花写的多美啊!你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写一写吧!
达标检测
(一)、填空
1、“蹈”的第十四笔是 ,“佛”的第四笔是 。
2、本篇课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根据原文填空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 的,像一个个 。白荷花在这些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儿 ,露出 。有的还是 ,看起来 。
4、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二)、写出本课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一句。
自我评价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