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人员密集场所(1) 风险分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其中,公众聚集场所包含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常见的火灾风险分析如下:1)部分人员密集场所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场所业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消防安全,防火意识淡薄。这些人员密集场所除了平时消防经费投
2、入不足,在经营过程中还常出现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被占用、堵塞,安全出口上锁,灭火器材被遮挡或挪用等等。2)部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欠缺。经营业主自身的安全素质不高,单位员工也欠缺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制度不健全,消防工作管理措施不到位。如有的单位配备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防排烟系统等固定消防设施后,由于欠缺必要的消防专业知识、未落实专人管理,固定消防设施长期得不到正确的维护保养,损坏老化现象严重,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难以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 3)部分人员密集场所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违章用火用电现象普遍。人员密集场所由于顾客流动量大、可燃物品集中、电气设备繁多,
3、管理难度较大,许多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规定的现象屡见不鲜。 4)部分人员密集场所擅自进行改、扩建,造成新的火灾隐患。这些人员密集场所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同意,擅自进行经营场所的改、扩建,并且在此过程中擅自采用大量可燃材料进行美观装修,降低了建筑的整体耐火等级;违规取消防火隔断,或进行防火分隔不合理,阻碍了正常的消防安全疏散;改变了原先电气线路设置,破坏了保护措施,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灾迅速蔓延,致使过火面积增大,火灾损失扩大。(1) 对策及建议1)提高消防监督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消防监督人员要熟练掌握消防法律、法规和建筑、电气防火的消防知识技能,及时了解掌握新
4、型工艺、材料和设备的各种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积极参与人员密集场所灭火预案的制度,定期组织实际演练,不断提高日常监督水平和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认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落实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训练,使场所全体人员都应该熟知必要的消防知识,做到“三会”,即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疏散群众和扑灭初期火灾。同时,时刻保障疏散
5、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3)严格把好审批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公安消防机构要严格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和审验分离制度,确保审核、验收的严格性和权威性。对人员密集场所的设计、审核、验收,要严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关,不留隐患。对没有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工程,验收时还应同时提供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对消防验收不合格的,施工单位不得交工,建筑的所有者不得接收使用,对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经审核不合格的,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不予
6、颁发施工许可证。 4)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针对各时期、各阶段火灾形势和消防安全形势,结合各类专项治理工作,突出重点,加大现场监督检查频率,特别对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的宽度不符合消防规定的坚决不能营业;必须强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灯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铁栅栏、堆放物品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严禁在营业、生产、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对于影院的座位摆放、商场的柜台、摊位必须留出符合要求的疏散通道。同时,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构成重大火灾隐患,不再具备消防安全
7、条件的,在实施处罚的同时,还应当撤销消原同意其使用或者开业的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5)要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和途经,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各类人员对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的培训和教育,强化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1.2 高层建筑(1) 风险分析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高层建筑高度越来越高、体量越来越大、构造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齐全,使其潜在的火灾危险性日益攀升。高层建筑常见的火灾风险分析如下:1)部分建筑存在历史遗留隐患。部分高层建筑未批先建,申报补办消防手续时,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整改难度大,还有部分始建年
8、代较早的高层建筑,随着规范的不断修订,这些建筑与现行规范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按照现行规范实施消防改造困难。2)多产权建筑管理混乱。部分高层建筑因房屋分隔为小产权出售,内部层层转租,“居改非”、办公改居住及办公改商业情况普遍,各类业态错综混杂,日常管理落空,火灾风险加剧。部分高层住宅建筑物业服务企业组织机构不全,物业服务企业员工未经培训就上岗,消防知识普遍匮乏。由人员专业素质带来的消防管理方面的缺失,不仅仅使得防火巡查、检查不到位,建筑火灾隐患重重,并且由于不懂消防设施的操作和维护,人为导致设施虚设,而一旦发生火灾,不能组织人员安全疏散,不会扑救初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消防
9、设施年久失修。部分高层建筑火灾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使用年限较长,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维护管理不力使得消防设施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有些建筑的消防设施维修资金收缴困难,消防设施不能及时维护保养,无法正常发挥作用。4)消防车道普遍被占。高层建筑多位于繁华地段和中心区域,配套停车位不足,消防车道、灭火救援登高场地被占用现象普遍,发生火灾时消防车通行受阻,大型装备作业受限。(2) 对策及建议1)加强疏散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不堆放任何障碍物和可燃物,疏散路径上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完好有效,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常闭状态等。2)加强对产权人履行消防设施运行、维护、检测经费
10、投入的监管,严格落实物业管理单位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职责,确保消防设施能正常使用。对房龄较长的高层居民住宅,积极改善其消防设施,并出台后续维护保养机制。自动消防设施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维护保养。建议重点对消火栓报警按钮启泵功能、防排烟风机控制柜按钮功能、消防水泵远程启闭功能等内容进行排查。3)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予以落实,加强 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建立有效的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管理单位应具有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重视火灾隐患的整改。对于部分建筑因种种原因存在无法进行整改或者短期内难以整改的消
11、防安全问题,建议通过加强消防管理、移除可燃物或者增设灭火器材等有效措施来降低因隐患不能及时整改所带来的火灾风险。4)推广物联网技术,运用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感应监测建筑消防系统水压、预警等节点状态数据。5)严格控制本市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尤其在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城郊地区,合理控制,从严审批。对于擅自改变建筑使用功能致使火灾危险性提高的、或破坏原有防火分隔或消防设施的,从严查处。1.3 大型综合体建筑(1) 风险分析城市综合体是指城市中的居住、商务办公、购物、文化、娱乐、游憩等各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互为作用、互为价值链的空间,文化意识形态高度集中的街区群体。大型综合体建筑常见的
12、火灾风险分析如下:1)业态调整频繁。为了应对网络购物等对线下业务的冲击,部分综合体建筑由零售业态向餐饮、娱乐等体验式消费业态转型,突破原有设计和使用性质,改变业态、区域功能和防火分隔等情况屡有发生。如将购物区改为餐饮区、儿童游乐区,在室内步行街、中庭或防火卷帘下大量摆放易燃可燃物进行展销等。这些均增大了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隐患,增加其消防安全管理难度。2)擅自扩大经营区域。城市综合体擅自改变原设计的限定条件,在严格限定火灾荷载的空间和共享区域摆放商品等易燃可燃物;在扩大的门厅区域摆放柜台和经营摊位;特别是作为亚安全区的中庭等原设计没有任何商业功能,使用一段时间后摆放柜台、设置休闲区,失去了亚安全区
13、的功能。3)餐饮场所带来火灾隐患。综合体建筑内餐饮场所和娱乐场所的比例增加,扩容导致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大。娱乐场所内的二次装修也容易因使用可燃材料增加火灾隐患。(2) 对策及建议1)制定适用于辖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大型商业综合体各种产权形式、租售情况下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确认办法和权责范围;明确对综合体内各业态调整或增容的限制要求,并提供相应的制约和评价机制;提出各种防火检查、巡查、故障处理、值班登记制度的建议,明确防火检查、巡查具体内容和要求。2)加大消防投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建议重点对消火栓报警按钮启泵功能、防排烟风机控制柜按钮功能、消防水
14、泵远程启闭功能等内容进行排查;明确大型商业综合体内的烹饪区域必须配置厨房自动灭火装置,并强制定期对油烟管道进行清洗。加强疏散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疏散楼梯间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内不堆放任何障碍物和可燃物、安全出口火灾时能顺利打开、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常闭状态。将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实施。3)建立有效的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管理单位应具有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重视火灾隐患的整改。部分建筑因各种原因存在无法进行整改或者短期内难以整改的消防安全问题。对此类问题,建议通过加强消防管理、移除可燃物或者增设灭火设施等有效的管理措施来降低因隐患
15、未整改所带来的火灾风险。4)制订完善的灭火救援预案。开展针对大型城市综合体灭火救援行动的模拟和适应性训练,提高灭火救援人员在高温、浓烟、有毒等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研究制定处置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的预案。经常提请政府组织多部门联合实战演习,有效提高灭火救援能力。辖区中队加强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熟悉程度和灭火演练次数。5)严格控制大型城市综合体各功能区使用功能的变更。功能区使用功能的变更可能出现原有消防设施不符合要求的问题,还可能影响其他功能区的消防性能。因此,变更审批时要严格把关,充分考虑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疏散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是变更为公共娱乐场所和休闲场所等更要严格把关,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要求
16、审查变更是否符合要求。6)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单位法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使之能够严格按照审核验收时功能区划运营。不擅自改变使用功能。建议完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档案,将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明确,加强监督管理和消防检查。将综合体的亚安全区和扩大门厅等部位作为重点检查内容,每次都要对各功能区的使用性质是否变化进行检查。7)做好消防宣传工作,加大消防培训力度。利用广播、现有LED显示屏投放影音资料等方式,定期对广大群众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使建筑使用人员了解火灾危险性,做到不吸烟、不随意丢弃烟头,随手关闭常闭防火门,懂得火灾时通过疏散指示标志疏散,了解建筑内主要安
17、全出口的位置等。同时,对建筑内工作人员和商户等做好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知识的培训,将消防安全纳入管理团队、单位员工、重点岗位人员教育培训范畴,使相关人员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从根本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8)有条件的,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内引入智能疏散诱导系统、结合手机短信或APP应用程序提醒消防安全注意事项,位置提示、疏散路线指示等。1.4 地下空间(1) 风险分析地下空间建筑常与各类建筑功能连成一体,形成地上、地下立体交叉的建筑空间形式。地下空间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防灾设施、储存及生产设施、能源设施等。地下空间常见的火灾风
18、险分析如下:1)灭火和应急救援困难。地下室内空气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出入口,由于地下室内空间体积有限,火灾发生时室内很快被烟雾充满,至使燃烧缓慢,短时间内处于不充分燃烧状态(熏烧状态),随着燃烧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地面的联通口就成了外部空气的进入口和排烟口,室内烟和空气分界的中性带,随着火灾扩大而逐渐降低,最后出口形成了烟囱效应。致使消防扑救人员很难接近起火部位,进行火灾抢救作业。2)地下空间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由于消防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及日常管理不到位,导致锁闭安全出口、堵塞占用疏散通道;防火卷帘不能正常工作、常闭防火门不能保持经常关闭;灭火器、室内消火栓、自动报警系统、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
19、或缺乏不完善,或设置了但存在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系统处于故障或瘫痪的状态等情况经常出现。此时,一旦发生火灾,不能有效控制火势及烟气的蔓延扩大,将威胁整个建筑的人员安全疏散。3)随意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一些建筑原设计为一般场所,随意改做公共娱乐场所或仓储库房,提高了火灾危险级别,造成消防设施设计参数变化,从而减低灭火效能。4)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防火组织制度不健全。由于地下建筑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安全上要严于地上建筑。有些单位没有将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特殊性列入议事日程,特别是多家经营使用的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不清,对已发现的消防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整改,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紧急情况下安全可
20、靠的应急措施,整体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证;(2) 对策及建议1)确保消防设备和设施可靠有效。保证地下空间的安全出口、防排烟和补风设施均完好有效,保证消防水源完好,保持疏散通道顺畅。疏散指示和安全出口标志火灾初期能为人员疏散提供应有的便利条件,已开发利用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营业期间一定要设置并开启足够疏散出口,一旦发生火灾,配合消防广播,由专人负引导人员安全疏散和维持秩序。2)严格落实日常巡查检查工作。消防工作以防为主,对于地下空间较为特殊的防火区域,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加大日常巡查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人员疏散出口、疏散通道不能摆放杂乱物质,商场、娱乐场所的装饰不应使用易燃材料,设施布
21、置不能遮挡疏散出口,营业期间安全出口应不使用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开启,常闭防火门应保持经常关闭状态,防火分隔措施应能正常使用。经常检查电气设备,不擅自接、拉临时线路,清除乱拉电线和违章使用的电器。3)强化危险源管控。加强监管部门和单位日常管理部门的指导和配合,经常对地下空间开展巡查检查,清理乱堆乱放物品,查找并消除火灾隐患。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定期对地下空间的电器与线路进行检查和检测,及时更换老化破损及绝缘不良电线,以减少因短路或电器故障引发火灾。建立健全严格的消防安全制度,严格防范各类消防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地下空间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杜绝违章作业。4)加强对地下空间的消防
22、监管。对于功能变更的,应采取相应的防火设计措施,并按要求办理行政许可。或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重点监管是否存在破坏原有防火分隔、消防设施的现象,对降低原设计消防安全水平的情况予以严惩。1.5 易燃易爆单位(1) 风险分析易燃易爆单位常见的火灾风险分析如下:1)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风险点多、有毒有害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发生爆炸燃烧,应急处置难度大,社会影响大,严重威胁城市安全。2)易燃易爆危险品产业布局和消防规划不能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及时调整,导致现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速度。3)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企业重效益轻消防的现象仍然存在,消防安全责
23、任制落实不到位,一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容易引发各类事故。应对火灾的准备不充分,灭火应急预案不切实际,熟悉演习不够,特别是消防后续建设投入不足。4)部分企业生产装置老化,生产工艺较为落后。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企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生产设备老化速度快,且多数为非防爆型电气设备,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标准,加之企业重效益轻消防安全,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主动、不认真,员工的教育培训走过场,对动火、设备检修、临时用电等作业管理不规范,极易发生事故。(2) 对策及建议1)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政府督促将易燃易爆危险品产业项目的消防专项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合理安排消防安
24、全布局,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基础建设同步发展;对已有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化工园区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的,采取新建消防站、改造消防供水等措施,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强化对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的监管。建议政府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591号令)要求,督促安监、工商等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的审查,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不得核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建议由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整治,对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严格依法予以处罚,严防失控漏管。3)积极推动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结合冬春消防
25、安全大检查,增加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监督检查频次,指导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督促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建立并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将职责任务落实到具体环节、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做到时间上全天候、空间上广覆盖、责任上无缝隙。1.6 低端商贸市场(1) 风险分析低端商贸市场以批发、零售形式为主,涉及鞋帽服装、农副产品、五金建材、海鲜水产等数十个类别,内部可燃物多、用电设备负荷大、电气线路敷设乱,部分人员白天经营、晚上则住宿其中,发生火灾后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且因管理不善易扩散形成区域性火灾隐患。低端商贸市场常见的火灾风险分析如下:1)“三合一”问题多发。受制于周边条件、生
26、活成本等因素,市场内生活、经营、存储“三合一”问题突出。2)未审先建留有隐患。部分市场因土地性质为农用地或其他原因,无法办理正式建设手续,造成前期设计、建设未经有关部门审核验收,存在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缺失等先天性隐患。3)消防设施缺损。部分商贸市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够,缺损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该类市场小业主众多,产权及承租关系复杂,消防设施和电气线路改造必须征得多数业主同意,在无法达成共识情况下,消防安全投入难以保障。(2) 对策及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根据商场市场火灾隐患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火灾隐患的严重性、消防安全知识及逃生自救知识,并教授消防器具使用方法。同时加大对商场市
27、场内火灾隐患的曝光力度,在市场内醒目位置设置“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警示标志,在各大媒体开辟了火灾隐患曝光专栏,并对举报火灾隐患的群众给予奖励。2)加大力度整治火灾隐患。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联合安监局、城管局、工商局、市场管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商场市场进行安全检查;召开消防安全联席工作会议,探讨市场火灾隐患整改问题,协调部署整改事项,加大整改力度,解决突出问题。3)强化市场消防管理。要求各商场成立消防安全管理机构,集中负责市场内部消防安全,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清除火灾隐患,制止车辆停放占用消防通道,禁止遮挡消防器材或在器材上悬挂物品,最大限度的减少的隐患发生。1.7 居民区(1) 风
28、险分析居民区的火灾风险分析如下:1)物业消防管理不到位。居民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对消防安全疏于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一是职责不明。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对消防管理责任都不甚明了,对自己应承担的消防责任知之甚少,对应尽的消防义务一问三不知。二是制度不全。部分物业没有制定日常消防检查巡查制度、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消防培训演练制度等,有的物业即使有相关的制度也不去落实,日常工作流于形式。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人员培训不到位,员工不是临时指派就是随意招聘,未经培训就上岗,技术性、专业性不强,消防知识普遍匮乏,专业性的消防工作无法胜任,很难当好居民的管家。三是管理不善。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对消防设施
29、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高层建筑小区无消防登高面或消防登高面不符合消防登高车作业要求,甚至部分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将消防登高面划定成业主的停车位;部分小区消防设施不完善,消火栓等必要的消防设施常年不进行维护保养,消火栓老化、锈蚀、配件偷盗、被撞未修复、无水无压、被埋等,造成消火栓无法使用;有的小区缺少必要的消防安全通道标识和指示标志,物业管理部门随意在出入口处添加、设置铁门或栏杆,消防车道设置水泥墩等障碍物,影响消防车通行;车辆乱停乱放,消防通道被私家车占用,消火栓被乱停车辆遮盖,消防车将无法进入,无法及时取水救火,延误消防官兵的救援工作。2)建筑消防标准低,消防设施先天不足。居民区在建时的消防法
30、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尚不完善,消防法尚未出台,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没有考虑建筑防火需求,消防安全准入门槛低,部分小区建筑耐火等级低且成片毗连,加上后期违章搭建严重,导致防火间距不足,建筑内部通道狭窄,消防设施和市政消防水源缺乏,起火后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困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3)部分小区消防设施老化。部分居民区的维修基金主要用于小区的电梯维修与保养,导致消防设施始终不能得到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已严重老化。4)安全疏散和消防车道堵塞问题严重。居民区大部分没有修建地下停车库,导致停车位严重不足,大量私家车辆在消防通道、公共绿地、人行通道、单元出入口处随意停放,一些居民擅自在房前、房后的通道上搭
31、建违章建筑,使原本不宽的通道变得更加狭窄,灭火救援、紧急救护车辆无法顺利通行,往往导致灭火救援工作失去最佳时机。引起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车多位少,私家车挤占消防通道。城市私家车日益增加和小区车位愈发紧缺的矛盾会变得更加突出,这是造成小区消防通道堵塞的主要原因。二是节约开支,消极关闭小区部分大门。部分物业为了节约成本开支,缩减安保人员,关闭部分小区大门,减少车辆出入口,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辆可能要绕道行驶。三是人为设障,抵御大型车辆进入小区。为了抵御大型车辆的进入,设置了水泥墩和砖墙等路障以及限高标志,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辆无法靠近着火建筑,举高车没有作业面而无用武之地,消防专用回车场被
32、占用致使消防车辆不便移动等问题都会贻误最佳灭火时机。5)楼道堆放杂物,堵塞逃生通道。由于老旧居民住宅楼道设计本来就窄,再加上堆放杂物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堵塞了居民疏散逃生。一旦发生火灾,楼道大量充满烟气,能见度极低,逃生人员惊慌失措,辨别能力下降,逃生概率也随之降低。同时也影响了携带装备器材的战斗员作战行动的展开。6)用火、用电、用气火灾风险大。部分居民区最初设计的电气线路负荷低,没有进行穿管保护,没有漏电保护和紧急切断装置,有的线路采用稳定性差、电阻率高、容易氧化的铝芯电线,随着各类家用电器的普及尤其是大功率电器的普遍使用,私拉乱接电气线路以及线路老化、超负荷用电问题日益突出,接触不良、漏电或
33、用电超负荷,电气设备安装不良,故障或过载运行导致绝缘损坏短路起火,电气线路设备长期缺乏维护,老化过热起火引发火灾时有发生。部分居民区没有独立的厨房设施和配套的供气管线,居民家庭普遍在楼道内使用液化石油气罐生火做饭,因燃气灶具、液化石油气罐质量及软管、阀门等配件老化引发燃气泄漏问题时有发生,防护不当极易引发轰燃爆炸事故。7)安防需求与消防要求的冲突。随着人们防盗意识的增强,部门居民区设置多层防盗门(网),防盗门(网)复杂,破拆时间长,并且部分防盗门在断电情况下不能自动打开。大部分的居民区只设一部楼梯,火灾情况下人们慌乱逃生,未随身携带门禁卡和钥匙,从而导致逃生的唯一通道也被锁闭,无法打开。8)人
34、员流动性大,防火意识薄弱。居民区虽然条件设施差,但房租相对便宜,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首选。尽管多数居民对火灾的危害性是明白的,但确心存侥幸,明知顾犯。大部分人员只注重住宅防盗而忽视防火,注重实用而忽视消防,如把阳台作为杂物仓库、把楼道当成电瓶车停车、充电地点,在消防通道上停放私家车等行为普遍,烧水、炖煮时离开厨房不关煤气,出门不关闭电器电源等,这类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差,不懂得如何逃生,如何扑救家庭的初起火灾,思想防线上的小漏洞,往往容易引发大的火灾事故。(1) 对策及建议1)完善消防硬件设施。及时对居民区的消防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通过更新损坏无效的消防设施,购置灭火器、水带等缺少的公共消
35、防设备,加强居民区消防硬件建设。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建立相关小区消防管理制度,包括明确消防器材维护保养责任主体等。对消防基础薄弱的问题,大力推进居民区整体改造,结合实际加装简易水喷淋灭火装置、室内消火栓、消防水喉、消防指示标志、消防应急照明,完善消火栓、消防水池、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2)合理划分消防车通道。根据居民区道路的现实情况,可以通过拆除影响消防车通行的建、构筑物,修剪占道的树枝树叶等清理被占用的消防通道,并合理地明确哪些道路是消防车通道,合理规划停车位,在消防车道上设置明显的标志标识。另外在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适当的拓宽小区道路等办法确保消防车道畅通。3)加强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针对
36、用火用电问题,开展电气线路、燃气管道改造,加装断电、断气保护装置。针对居民房屋建筑面积小生活做饭、物品储存困难问题,结合实际设置公共厨房和公共储藏间,从源头解决不安全因素。4)确保疏散通道畅通。加强巡查和检查,结合开展宣传教育,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针对自行车停放、电动车充电等问题,建议在室外设置独立的车棚进行集中存放、集中充电、集中管理。5)加强消防宣传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义务讲座、分发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居住在居民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包括消防设备的使用、消防的重要意义、疏散通道对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现实中因消防车道被占用导致灭火救援行动受阻并致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扩大的
37、案例等;另一方面,消防部门可以在居民区开展针对性的消防演练,提高居民的消防意识,培养逃生自救能力。1.8 工业和物流园区(1) 风险分析近年来,工业物流园区凭借招商引资政策优势,吸引不少企业投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部分工业物流园区消防安全工作却不容乐观,行政审批、消防监督、基础消防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工业和物流园区的火灾风险分析如下:1)消防行政审批面临窘境。随着各类园区建设的加快,由于行政审批等原因,部分消防规划没有同步进行,消防规划的滞后导致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导致这些新建的厂房存在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多数工业园区未编制消防规划,或对工业园区产业
38、项目定位不准确,导致消防规划不合理。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市政消火栓大多未能与工业园区建设同步配套施工,造成市政消火栓数量不足,消防给水管网压力、流量等不符合要求,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2)工业园区消防工作滞后于园区规模发展。工业园区消防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工业园区“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生产”的显现较为突出,消防工作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火灾隐患比较突出,部分企业主自身对消防安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摆不正企业发展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只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顾消防安全,贪图眼前小利,忽视安全成本投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园区企业虽然通过消防审核和验收合格,但在使用经营过程中擅自改变消
39、防安全布局,将原有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或消防通道搭建成仓库或车间,造成消防车道、防火间距不足、防火分区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带来新的消防安全隐患。3)消防救援力量建设与园区发展不相适应。消防救援力量比较薄弱,无法满足扑救较大以上火灾要求。部分园区位于远离中心城区,截至目前,尚未建立现役或专职消防队伍,一旦发生火灾,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较大。部分中心城的工业园区,仅依托现有现役消防队伍。造成执勤中队责任区范围广,保护半径大,到达距园区车程较长。同时,园区内聚集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化工企业等各类厂房场所,给火灾扑救带来较大难度,消防救援力量较为单薄。(2) 对策及建议1)完善工业园区消防规划。提请区政府尽快
40、出台工业园区消防工作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工业园区行政审批面临的窘境,加快工业园区消防规划编制和落实,明确消防工作主体责任、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责任、消防工作保障等内容,从立法层面完善工业园区消防管理工作,做到消防管理每一个决策都要有法可依、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章可循、每一项考核都有依据,每一项工作都有标准,真正做到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抓好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请区政府将工业园区消防规划纳入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实施。对已经建成的园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本着“适度整改、全面完善、重点防范”的基本原则,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微型消
41、防站、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通信、消防道路、消防水源等的落实工作。对新建的工业园区,坚持从源头把关,严格依照消防规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建设,确保消防站、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其他市政设施同步建设。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的,增建、改建、扩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天然水源取水设施等消防设施,满足实战需要3)推动建立完善灭火救援力量建设。要立足于县区政府(管委会)第一责任,着力构建适合工业园区规模和发展需要的消防力量,组建相应的现役消防中队或者专职队,切实解决现有消防站保护面积过大、力量不足的实际问题。按照消防法规定,明确工
42、业园区内规模以上的相关企业建立专(兼)职消防力量的职责任务,有条件的应依托企业员工、保安人员,筹备建立灭火救援队伍,增强第一时间到场的灭火救援力量。1.9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点(1) 风险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近距离出行时经济、便捷、高效行车方式,成为人们群众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电动自行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伴随着较高的火灾危险性。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点的火灾风险分析如下:1)电动自行车存放地点多在建筑的首层门厅、走道或楼梯间内,有条件的集中存放在车库、车棚内。电动车在建筑首层室内充电时,一旦发生火灾,火焰和浓烟将封堵建筑的安全出口、逃生通
43、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火灾事故。2)电动车火灾有发生在充电过程中。电动车充电过程中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电动车自身电气线路短路、充电器线路过负荷、电动车电池故障引起。多数电动车伤亡人火灾事故均发生在充电过程中,此时间段一般为深夜人大多处于熟睡中,不能及时察觉起火采取扑灭措施,一旦被浓烟呛醒,火势已如猛虎,难以逃脱。3)由于电动车的围档、座垫、灯具大量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受电动车设计原理及自身材料的影响,电动车发生火灾一般都是由于电气线路短路、充电器线路过负荷、电动车电池故障等因素造成,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材料燃烧性能好,燃烧速度快,这就容易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浓烟,致使大家在逃生的过程中
44、吸入这些有毒气体和浓烟,人员就容易出现窒息、晕厥等情况,就容易导致人员中毒伤亡。(2) 对策及建议1)推进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居民住宅区电动车棚、车库和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对拟建、在建的住宅小区、居民楼院等居住类建设项目,贯彻实施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督促指导建设单位规划配建电动车库(棚)。对已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区、居民楼院,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小区管理单位,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快修建电动自行车库(棚)。2)加强源头管理。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加强对电动车生产、流通环节的源头管理。按照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技术标准要求,检查督促生产、销售企业严格落实电动车电器装置、绝缘性能、蓄电池密封性以及欠压、过流保护功能的相关技术标准。对不符合电动车电器部件相关技术标准的,将作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动车的重点打击内容,依法进行查处,推动电动车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高。3)加强检查与宣传。加强专项宣传,切实提升安全意识。消防队要结合消防宣传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动车火灾预防的宣传,从多角度做好消防宣传工作,从思想上提高电动车主的消防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发动乡镇、派出所等力量,走进社区、单位、家庭、群租房等场所普及消防知识,切实提高群众预防和处置电动自行车火灾的能力,全力杜绝电动车火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