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章 液压执行元件
一、填空题
1.液压缸按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2.双杆活塞缸常用于 的场合。
3.缸固定式双杆液压缸一般用于 ,活塞杆固定式双杆液压缸常用于 。
4.单杆活塞缸常用于一个方向 ,另一个方向 设备的液压系统。例如,各种机床、 、 、 的液压系统。
5.单杆活塞缸差动连接时比其非差动连接同向运动获得的 、 。因此,在机床的液压系统中常用其实现运动部件的空行程快进。
6.柱塞式液压缸只能实现单向运动,其反向行程需借 或 完成。在龙门刨床、导轨磨床、大型压力机等行程长的设备中为了得到双向运动,可采用 。
7.摆动液压缸常用于 、 、 、 及工程机械回转机构的液压系统。
8.增压缸能将 转变为 供液压系统中某一支油路使用。
9.伸缩式液压缸其活塞伸出的顺序是 ,伸出的速度是 ;活塞缩回的顺序一般是 ,缩回的速度是 。这种液压缸适用于 。10.齿条活塞缸常用于 的驱动;多位液压缸多用于位置精度要求不很高的 、
的送料装置;数字液压缸多用于工业机器人等具有 的设备中。
11.动力较小设备的液压缸尺寸,多按 确定。一般是先按 选定活塞杆直径d,再按 计算液压缸的内径D。
12.动力大的设备,其液压缸尺寸的确定,通常是先按 和 确定工作压力p,再根据选定的比值λ和 按公式计算出缸内径D,最后计算出活塞杆直径d。
13.铸铁、铸钢和锻钢制造的缸体与端盖多采用 连接;无缝钢管制作的缸筒端部常采用 连接或 ;较短的液压缸常采用 连接。
14.液压缸中常用的缓冲装置有 、 和 。
15.液压系统中混入空气后会使其工作不稳定,产生 、 及 等现象,因此,液压系统中必须设置排气装置。常用的排气装置有 和 。
二、 选择题
1.双活塞杆液压缸,当活塞杆固定,缸与运动部件连接时,运动件的运动范围略大于液压缸有效行程的 倍。
A.1倍B.2倍C.3倍
2.单活塞杆液压缸作为差动液压缸使用时,若使其往复运动速度相等,其活塞面积应为活塞杆面积的 倍。
A.1倍 B.2倍 C.倍
3.双叶片式摆动液压缸,其摆动角一般不超过 。
A.100°B.150°C. 280°
4. 数字液压缸每级活塞的行程长度为前一级行程长度的 。
A.1倍 B.2倍 C.3倍
5.外圆磨床空心双杆活塞缸的活塞杆在工作时
A.受压力 B.受拉力 C.不受力
6.在高压大流量的液压缸中,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须采用 。
A.锥销连接 B.螺纹连接 C.半环式连接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做液压执行元件?有哪些类型?用途如何?
答:在液压系统中,将液体的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叫做液压执行元件。
液压执行元件包括液压缸和液压马达两大类型。
(1) 液压缸的用途 液压缸分为直线运动的液压缸和摆动运动的液压缸。直线运动的液压缸可实现直线往复运动,输出推力(或拉力)和直线运动速度;摆动运动的液压缸可实现往复摆动,输出角速度(转速)和转矩。液压缸与其它机构相配合时,可完成各种运动。
(2)液压马达的用途 液压马达可实现连续的回转运动,输出转矩和转速。
2、液压缸有哪些类型?
答:为了满足不同型式机械的需要.液压缸相应地具有多种结构和不同性能的类型,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1)推力液压缸—用以实现直线运动。
(2)摆动液压缸—用以实现摆动运动。
3、何谓差动液压缸?应用在什么场合?怎样计算差动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和牵引力?
图3-1差动联结
液压缸示意图
答:(1)差动液压缸的定义及其应用场合 如图3—1所示,液压缸的两腔用油管连通,并向两腔同时通入高压油,但由于两腔的有效面积不等,因此产生的作用力不等,无杆腔的牵引力大于有杆腔的牵引力,推动活塞向右运动,从右腔排出的油液又进入了液压缸的左腔,于是左腔的流量增加,加快了向右运动的速度。这种联结方式称为差动联结,用差动联结的单出杆活塞缸叫做差动液压缸。
差动液压缸可以获得较小的牵引力和相等的往返速度,而且可以使用小流量泵得到较快的运动速度,所以在机床上应用较多,
如在组合机床上用于要求推力不大、速度相同的快进和快退工作循环中。
(2)差动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和牵引力的计算 牵引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p—液压缸的工作压力,由于是差动联结,两腔的压力相等;
A1,、A2。—分别为无杆腔和有杆腔的面积;
D、d —分别为活塞和活塞杆的直径。
由上式可以看出,因为活塞杆的面积小于活塞的面积,所以差动联结时所产生的牵引力比非差动联结时小。由于,因此活塞向右运动。
运动速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 v3—差动联结时活塞(或液压缸)的运动速度;
q—泵的输出流量;
d—活塞杆直径。
在有快进和快退的机床上(如组合机床),常常采用单出杆液压缸差动联结形式。为保证快进和快退的速度相同,可使活塞杆的面积等于活塞面积的一半,即(D为活塞直径)。
4、简述柱塞缸的工作原理。
答:(1)柱塞缸的工作原理 如图3—2所示,从进油口向缸筒1输入压力为p的压力油时,柱塞2在油压作用下向外推出;柱塞2返回时,依靠外力回程,如柱塞缸垂直放置时,可依靠柱塞本身的自重回程,有时候也依靠弹簧力等其它外力实现回程。
柱塞的推力
图3-2 柱塞缸示意图
1-缸筒 2-柱塞 3-套
柱塞的运动速度
p—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q—输入到液压缸中的流量
A—柱塞截面积
d—柱塞直径
5、如果要求机床工作台往复运动速度相同时,应采用什么类型液压缸?
图3—3双出杆液压缸
a) 实心双出杆液压缸
b) 空心双出杆液压缸
答:(1) 在工作循环中只有往复运动时, 如外圆磨床磨削工件,工作台做频繁的往复运动,并要求速度相等,这时可采用双出杆液压缸,如图3-3所示。
根据实际需要,可采用图3—3a所示的实心双出杆
液压缸。缸体固定,活塞杆与工作台相联结,压力油直接进入液压缸两腔,这种情况下,运动范围等于有效行程的3倍。根据具体条件,也可以采用如图3—3b所示的空心双出杆液压缸。活塞杆固定,缸体与工作台相联结,压力油经活塞杆进入液压缸两腔,这种情况下,运动范围等于有效行程的2倍。往复运动的速度:
式中 v1、v2—工作台的往复运动速度
q—液压泵向液压缸两腔的供油量;
D—活塞直径
d—活塞杆直径
液压泵向液压缸两腔供油量相同,若流量大,工作台的往复运动速度快,反之则小。
式中v1、v2——工作台的往复运动速度;
q—液压泵向液压缸两腔的供油量;
D—活塞直径;
d—活塞杆直径。
液压泵向液压缸两腔供油量相同,若流量大,工作台的往复运动速度快,反之则小。
(2)在快进一工进一快退工作循环中 要求快进速度与快退速度相等时,可采用差动液压缸,同时将活塞杆直径制成活塞直径的0.71倍,因此无杆腔的有效作用面积等于有杆腔的有效作用面积的2倍,即
A1=2A2。
当活塞快速向右运动时,液压缸两腔互通(差动连接),如3-4所示,其运动速度:
图3-4 液压缸两腔互通
当活塞快速向左运动时,三位四通阀处于右端位置,液压缸
的右腔进油,左腔排油,向左运动速度
因为d=0.71D,所以 即。
6、简述柱塞缸的工作原理,并指出有何特点?
图3—5柱塞缸示意图
l一缸筒 2一柱塞3一套
答:(1)柱塞缸的工作原理如图3- 5所示,从进油口向缸筒]输入压力为p的压力油时,柱塞2在油压作用下向外推出;柱塞2返回时,依靠外力回程,如柱塞缸垂直放置时,可依靠柱塞本身的自重回程,有时候也依靠弹簧力等其它外力实现回程。
柱塞的推力
柱塞的运动速度
式中 p—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q—输入到液压缸中的流量;
A—柱塞截面积;
d—柱塞直径。
(2)柱塞缸的特点
1)柱塞端面是承受油压的工作面,动力是通过柱塞本身传递的。
2)柱塞缸只能在压力油作用下做单方向的运动,为了得到双向运动,柱塞缸必须成对使用,也可依靠自重(垂直放置)或其它外力来实现返回运动。
3)由于缸筒内壁和柱塞不直接接触,而有一定的间隙,因此缸筒内壁不用加工或只做粗加工,但必须保证导向套和密封装置部分内壁的精度,从而给制造带来了方便。
4)柱塞可以制成空心的,使质量减轻,可防止柱塞水平放置时因自重而下垂。
7、当机床工作台的行程较长时采用什么类型液压缸合适?如何实现工作台的往复运动?
答:根据加工需要,有的机床工作台要求行程较长,如液压龙门刨床,导轨磨床等的工作台行程长达(6~8)m。根据加工需要,有的机床工作台要求行程较长,如液压龙门刨床,导轨磨床等的工作台行程长达(6~8)m。对于驱动这样长的工作台,如果采用活塞缸,由于缸体加工精度高,缸体长了,势必造成加工十分困难;如果采用柱塞缸,因为柱塞缸的特点之一
是柱塞与缸筒内壁不接触,而是有一定的间隙,缸筒内壁只做粗加工或者不加工,于是缸体就可根据行程的要求长度来制造了,以满足工作台行程较长的要求。由此可见,当机床工作台行程较长时,采用柱塞缸是适宜的。
图3—6成对使用的柱塞缸 1、3一柱塞2、4一柱塞缸
为实现工作台的往复运动,可成对使用柱塞缸,如图3—6所示。柱塞缸4进油时,压力油推动柱塞3向右伸出,于是工作
台向右运动。当柱塞缸2进油时,压力油推动柱塞1向左伸出,
工作台便向左运动,这时柱塞缸4排油。如此下去,即实现了工作台的往复运动。
8、说明增速缸的工作原理,并计算它的各级运动速度。
答:图3—7为增速缸的结构示意图。它由活塞缸和柱塞缸组合而成。活塞2一方面和缸体1组成活塞式液压缸,另一方面又和柱塞3组成柱塞式液压缸,并且柱塞固定在缸体1的底部。当压力油从a口输入到A腔时,由于柱塞3的直径小,将活塞2快速推出,C腔的油液通过c口排除,此时B腔产生局部真空,由b口立即进入低压油补充。这时活塞2的最大移动速度为
图3—7增速缸示意图
1一缸体2一活塞3一柱塞
当活塞2进入工作状态, 油压升高, 此时压力油从a、b两口进入油腔A、B, 活塞转为大推力、低速运动, 活塞2的运动速度 , 当工作完毕后,活塞2需要退回原位,压力油由C口进入C腔,A和B腔中的油液分别由a和b口排出,活塞2快退的速度
式中 q—供油量
D—缸体1的内径
d—柱塞3的直径
d1—活塞杆直径
9、什么情况下要使用增压缸?
答:在液压系统中,整个系统需要低压,而局部需要高压,为节省一个高压泵,则可使用增压缸。将低压泵输出油压变为高压,这样只有局部是高压,而整个液压系统调整压力较低,因此减少了功率损耗。
10、 活塞与活塞杆的联结方式有哪些?
图3-8 活塞与活塞杆的联结方式 a)锥销联结 b)螺纹联结 c)半环联结
答:(1)活塞与活塞杆的联结方式(图3-8) 活塞与活塞杆的联结方式很多,机床上常见的联结方式有锥销联结(图3—8a)和螺纹联结(图3—8b)两种。锥销联结一般用于双出杆液压缸的活塞与活塞杆联结,对于轻载的磨床更为适宜。单出杆液压缸常用螺纹联结,这种联结方式不仅机床上常见,工程机械上用的也很多。
在高压大负荷的场合下,特别是当工作设备有
较大振动的情况下,螺纹联结常常被半环联结形式所代替,但半环联结的结构稍复杂些,如图3-8c所示。
11、液压缸上为什么设有排气装置?一般应放在液压缸的什么位置?
图3-9 排气装置的正确位置
a)排气装置的位置错误
b)排气装置的位置正确
答:液压缸中残留的空气有时不能自行排出,致使液压装置在工作中常常出现振动、颤抖和爬行,并伴随发生噪声,这样会影响机械的正常工作,如在机床加工中,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而且会损坏刀具。为了
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除了防止液压系统混入空气外,必
要时就要在液压缸上设置排气装置。
排气装置在液压缸上的位置,当液压缸为水平放置时,排气装置应设置在缸筒两腔端部的上方,如图3-9所示,图3-9a是错误的,这是因为缸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除,图3-9b是正确的。
12、如何确定液压缸所需流量?
答:液压缸所需的最大流量可按液压缸最大工作速度和液压缸的有效工作面积A确定。
液压缸所需的最小流量qmin ,可按液压缸最小进给速度和液压缸的有效工作面积确定。
式中—液压缸的最大工作速度;
—液压缸的最小进给速度。
这里必须指出,对于进给速度较低的液压缸,它所需流量必须大于系统的最小稳定流量,这样才能满足液压缸低速进给的要求,即
式中—系统的最小稳定流量,其值取决于系统中的流量阀和变量泵的结构。
当液压缸所需最小流量小于系统的最小稳定流量时,应加大液压缸的有效工作面积,以便满足液压缸最小流量要求。
13、液压缸工作时出现漏油现象是什么原因?怎样解决?
答:(1)液压缸工作中出现漏油的原因
1)密封圈磨损、破裂或使用压缩后产生永久性变形。
2)缸筒与缸盖结合部位产生外泄漏。
3)由于振动使液压缸进油管口联结处松动,产生泄漏。
(2)相应的解决办法
1)更换密封圈。
2)清理接触处的毛刺,重新紧固。
3)重新紧固。
14、液压缸工作时为什么会出现爬行现象?如何排除?
答:液压缸工作时出现爬行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如下:
1)缸内有空气侵入;应增设排气装置或者使液压缸以最大行程快速运动,强迫排除空气。 2)液压缸的端盖处密封圈压得太紧或太松 ;应调整密封圈使之有适当的松紧度,保证活塞杆能用手来回平稳地拉动而无泄漏。
3)活塞与活塞杆同轴度不好;应校正、调整。
4)液压缸安装后与导轨不平行;应进行调整或重新安装。
5)活塞杆弯曲;应校直活塞杆。
6)活塞杆刚性差;加大活塞杆直径。
7)液压缸运动零件之间间隙过大;应减小配合间隙。
8)液压缸的安装位置偏移;应检查液压缸与导轨的平行度,并校正。
9)液压缸内径直线性差(鼓形、锥形等);应修复,重配活塞。
10)缸内腐蚀、拉毛; 应去掉锈蚀和毛刺,严重时应镗磨。
11)双出杆活塞缸的活塞杆两端螺母拼得太紧,使其同心不良应略松螺母,使活塞处于自然状态。
15、液压缸工作时为什么会产生牵引力不足或速度下降现象?如何排除?
答:1)活塞配合间隙过大或密封装置损坏,造成内泄漏,应减小配合间隙,更换密封件。
2)活塞配合间隙过小,密封过紧,增大运动阻力;应增大配合间隙,调整密封件的松紧度。
3)活塞杆弯曲,引起剧烈摩擦 应校直活塞杆。
4)液压缸内油液温升太高、粘度下降,使泄漏增加;或是由于杂质过多,卡死活塞和活塞杆 应采取散热降温等措施,更换油液。
5)缸筒拉伤,造成内泄漏应更换缸筒。
6)由于经常用工作行程的某一段,造成液压缸内径直线性不良(局部有腰鼓形),致使液压缸的高、低压油互通 应镗磨修复液压缸内径,单配活塞。
16、液压缸的调整通常包括哪些方面?
答:(1)排气装置调整 先将缸内工作压力降到(0.5~1)MPa左右,然后使活塞往复运动,打开排气塞进行排气。打开的方法是:
当活塞到达行程末端,压力升高的瞬间打开排气塞,而在开始返回之前立即关闭。排气塞排气时,可听到嘘嘘的气声,随后喷出百浊色的泡沫状油液,空气排尽时喷出的油呈澄清色。可以用肉眼判别排气是否彻底。
(2)缓冲装置调整 在装有可调节缓冲装置的情况下,而活塞又在运动中,应先将节流阀放在流量较小的位置上,然后逐渐调节节流口大小,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3)液压缸各部位的检查 液压缸除做上述调整工作外,还要检查各个密封件的漏油情况,以及安装联结部件的螺栓有无松动等现象,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定期检查 根据液压缸的使用情况,安排定期检查的时间,并做好检查记录。
17、安装液压缸通常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通常情况下,安装液压缸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1)液压缸的基座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否则加压时缸筒成弓形向上翘,使活塞杆弯曲。
(2)缸的轴向两端不能固定死。由于缸内受液压力和热膨胀等因素的作用,有轴向伸缩。若缸两端固定死,将导致缸各部分变形。
(3)拆装液压缸时,严禁用锤敲打缸筒和活塞表面,如缸孔和活塞表面有损伤,不允许用砂纸打磨,要用细油石精心研磨。导向套与活塞杆间隙要符合要求。
(4)拆装液压缸时,严防损伤活塞杆顶端的螺纹、缸口螺纹和活塞杆表面。更应注意,不能硬性地将活塞从缸筒中打出。
18、液压马达有哪些类型?各应用在什么地方?
答:常见的液压马达有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三大类。它们的应用场合如下:
(1)齿轮式液压马达 用于高转速、小转矩的场合,也用作笨重物体旋转的传动装置。由于笨重物体的惯性起到飞轮作用,可以补偿旋转的波动性,因此在起重设备中应用比较多。值得注意的是,齿轮式液压马达输出转矩和转速的脉动性较大,径向力不平衡,在低速旋转及负荷改变时运转的稳定性较差。
(2)叶片式液压马达 最大的特点是体积小、惯性小,因此动作灵敏,允许换向频率高。但是,工作时泄漏较大,机械特性较软,不适于在低速下工作,调速范围也不能很大。主要适用于高转速、小转矩和动作灵敏的场合,例如广泛地用于磨床回转工作台的驱动;内、外圆磨床的主轴驱动和对机械特性要求不严格的地方;对机械特性要求不高、调速范围不大的夹紧装置;还可用于对惯性要求较小的各种随动系统中。
(3)柱塞式液压马达 一般的柱塞泵(除采用配流阀进行配油的)均可作为液压马达使用,但由于排量较小,输出转矩不大,所以说是一种高速、小转矩的液压马达。近年来,我国生产的低速、大转矩柱塞式液压马达已在矿山机械、建筑机械、采煤机械、工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和船舶等方面得到应用。
19、 简述叶片式液压马达和柱塞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答:(1)叶片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图3—10为叶片式液压
马达的工作原理图。当压力油从进油口进入压力腔后,两相
图3-10 叶片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1、2、3、4、5、6、7、8—叶片
9、13—回油腔 10、14—压力腔
11、15—进油口 12、16—回油口
邻叶片间的密封容积中充满着压力油。叶片2和6两侧面均受高压油作用,由于作用力相等,因此互相抵消不产生转矩。叶
片3、7和1、5的一侧均受高压油的作用,另一侧处于回油
腔,受低压油作用,因此每个叶片的两侧受力不平衡,故叶
片3、7产生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转矩,叶片1、5产生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转矩。由于叶片3、7伸出长度长,受力面积大,而叶片1、5伸出长度短,受力面积小,所以叶片3、7产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转矩大于叶片1、5产生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转矩,这两种转矩的合成就构成了转子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转矩。回油腔中油液的压力低,对叶片的作用力很小,产生的转矩可忽略不计,因此转子在合成转矩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改变输油方向,则液压马达反转。
(2)轴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轴向点接触柱塞式定量液压马达应用较多,其工作原理如图3—11所示。图中的斜盘1和配油盘4固定不动,柱塞3轴向地放置在缸体2的柱塞孔中,缸体2和马达轴5相连接在一起。斜盘1的轴线和缸体的轴线相交一个倾角rM, 当压力油通过配油盘4上的进油
窗口6输入到缸体上的柱塞孔中时,压力油把孔中
的柱塞顶出,使之压在斜盘上。斜盘1对柱塞3的
反作用力F垂直于斜盘表面,这个力的水平分力FX
与柱塞上的液压力相平衡,而垂直分力FY 则对缸体
图3-11轴向点接触柱塞式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1一斜盘2一缸体3一柱塞 4一配油盘5—马达轴 6一进油窗口 7一回油窗口
中心产生一个转矩,使缸体和马达轴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改变马达压力油的输入方向,马达轴就
反方向旋转。
20、液压马达和液压泵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CB—B型齿轮泵和YB型叶片泵能否作液压马
达使用?为什么?
答:(1)液压马达和液压泵的相同点
1)从原理上讲,液压马达和液压泵是可逆的,如果用电动机带动时,输出的是压力能(压力和流量),这就是液压泵;若输入压力油,输出的是机械能(转矩和转速),则变成了液压马达。
2)从结构上看,二者是相似的。
3)液压马达和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均是利用密封工作容积的变化进行吸油和排油的。对于液压泵,工作容积增大时吸油,工作容积减小时排出高压油。对于液压马达,工作容积增大时进入高压油,工作容积减小时排出低压油。
(2)液压马达和液压泵的不同点
1)液压泵是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转换装置,输出流量和压力,希望容积效率高;液压马达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为机械能的转换装置,输出转矩和转速,希望机械效率高。因此说,液压泵是能源装置,而液压马达是执行元件。
2)液压马达输出轴的转向必须能正转和反转,而像齿轮泵和叶片泵等液压泵的转向有明确的规定,只能单向转动,不能随意改变旋转方向。
3)齿轮泵的吸油口大,排油口小;齿轮液压马达的吸、排油口大小相同。
4)叶片泵的叶片须斜置安装;叶片式液压马达的叶片径向安装。
5)叶片式液压马达的叶片依靠根部的扭转弹簧,使其压紧在定子表面上;而叶片泵的叶片依靠根部的压力油和离心力作用压紧在定子表面上。
6)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比液压泵低;通常液压泵的工作转速都比较高,而液压马达往往输出很低的转速。
7)液压泵是连续运转的,油液温度的变化相对很小;液压马达可以长期空运转或者停止运转,液压马达可能要受到频繁的温度冲击。
8)大部分液压泵与原动机安装在一起时,主轴不承受额外径向负载;而液压马达直接装在轮子上或与带轮、链轮和齿轮相连接时,主轴将承受较高的径向负载。
(3)CB—B型齿轮泵和YB型叶片泵不能做液压马达的原因就工作原理来说,齿轮泵可用做液压马达,但由于结构上的原因,CB—B型齿轮泵的进、出油口尺寸不相等,又是采用内部泄油(泄油道通低压腔),因此不能反转,而液压马达却要求输出轴能双向回转,二者是矛盾的。另外,液压马达为了提高机械效率,齿顶间隙较大,而CB—B型齿轮泵为了提高容积效率,齿顶间隙应尽量的小,两者要求不统一。所以CB—B型齿轮泵不能做液压马达使用。
YB型叶片泵为减少叶片顶部与定子表面间的摩擦,叶片倾斜安装,因此转向是固定的。液压马达要求有正转和反转,YB型叶片泵实现不了这种要求,故不能做液压马达使用。
21、什么是液压马达的工作压力、额定压力、排量和流量?
答:(1)工作压力p 液压马达的工作压力p是指液压马达的实际工作压力,即输入油液的压力。在计算时应是马达入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差。
(2)额定压力pn 马达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为额定压力。超过这个最高压力就叫做超载。
(3)排量V 液压马达的排量V是指没有泄漏的情况下,液压马达转一转所吞入的油液体积。
(4)流量q 液压马达的理论流量q是指液压马达无泄漏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所吞入的油液体积。
即
式中n—液压马达的转速。
液压马达的额定流量q是指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压力下输入到液压马达的流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