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求实高中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
A、环境伦理观问题 B、发展问题
C、生态破坏问题 D、环境污染问题
2、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生态破坏搭配正确的是 ( )
A、黄土高原—荒漠化 B、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
C、内蒙古草原—水土流失 D、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
3、广东省从2000年6月1日开始禁止使用红砖,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B、红砖生产成本高
C、红砖质量差 D、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4、有关水资源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污染 B、全球降水量减少
C、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减少 D、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5、反映某地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6、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
A、改造不稳定径流 B、大量抽取地下水
C、跨流域调水 D、排干湖泊和沼泽
7、下列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中既属于“开源”又属于“节流”的是 ( )
A、污水资源化 B、开渠引水
C、改进灌溉技术 D、海水淡化
8、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因素是 ( )
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B、黄土高原受风力侵蚀严重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
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
9、2001年12月,湖南省宣布洞庭湖区开始实行“冬季休渔”,其目的是 ( ) A、冬季鱼市需求量少
B、每年冬季有许多鱼类在此过冬,为保珍稀鱼类不至于减少
C、为本区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一项措施
D、冬季寒冷,鱼类资源种类单一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10—11题。
10、上述资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B、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C、人口增长过快 D、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11、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C、水土流失加剧 D、光照条件变差
12、下列生产活动中,可能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 )
①洞庭湖区围湖造田 ②黄土高原修筑梯田
③内蒙古草原退耕还牧 ④藏北高原上藏羚羊被大量偷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PI”是英文AirPollution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势报告。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或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统称。据此回答8—10题。
13、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促使API增大的是 ( )
A、空气强烈对流 B、大风阴雨
C、晴朗微风天气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14、所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 ) A、大量燃料煤炭用于取暖 B、春动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沙尘暴时有发生
15、 我国下列地区中,由于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要酸雨区的是 ( ) A、河西走廊 C、四川盆地
B、松嫩平原 D、黄土高原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据此回答16—18题。
16、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
A、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B、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C、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
17、导致湿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
A、燃烧煤、石油,排放二氧化碳 B、气候变干,盐渍化土壤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18、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主要原因是 ( )
A、保护湿地上的森林资源 B、我国粮食富足,不需要再生产粮食
C、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D、加入WTO我国可大量廉价进口粮食
19、西欧某国家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城市的 (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煤”变“油”这一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据悉,我国也已启动“煤”变“油”项目。据此完成2—4题。
20、硫、氮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
A、放射性污染 B、臭氧层空洞
C、酸雨、酸雾 D、重金属污染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对底栖生物造成危害。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 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 在封闭的海域更容易发生赤潮
D 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22、 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
A 杭州湾 B 莱州湾 C 辽东湾 D 珠江口
23、近代湖泊和沼泽的消亡加速的原因有 ( )
①土壤侵蚀,人为导致泥沙流量大增 ②人为富营养化过程 ③ 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4、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指 ( )
①全球变暖 ②臭氧层破坏 ③城市的“热岛效应”
④酸雨危害 ⑤湖泊萎缩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25、环境保护要求每位学生 ( )
①树立环境意识 ②培养环境道德 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 ④从我做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
21、2006年6月6日,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对外发布《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指出,2005年全国地表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海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等重点治理流域的453年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为60%。(15分)
(1)《公报》指出海河污染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河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2)淡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环渤海经济发展的瓶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短缺的原因。(9分)
22、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判断,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 以甲为代表的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8分)
(2)丙所在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从气候与能源角度回答其产生的原因?(6分)
(3)乙地区容易发生的生态问题是?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该生态问题?(8分)
23、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1)—(4)题。(共13分)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24 (右图)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资料三:见图25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 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2分)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3分)
A. 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 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 连续的阴雨天气
D. 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 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
特点是______ ___。(2分)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
些措施?(至少3点,6分)
求实高中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A
B
D
C
A
A
C
A
C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C
D
C
B
C
D
D
D
C
D
21、(1)海河流域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小,河流自净能力差;
海河地区工业发达,人口集中,排污量大
(2)自然原因: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小。社会原因: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有用水量大;水体利用中浪费和污染现象严重。
22、(1)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2)四川盆地 酸雨 多雨湿润 以煤炭为主 (3)不合理的垦殖、滥砍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4)水资源短缺 降水稀少、河流径流量少 (5)煤炭 大气 (6)区域差异
23、(1)12 7 (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它区工业污染源少)。
(4) 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 7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