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初稿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彭州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1-2015)(征询意见稿)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二一二年三月1目 录一、 “十一五 期间彭州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2(一)成就2(二)问题4二、“十二五”期间彭州市旅游业面临的发展环境5(一)发展机遇5(二)面临的挑战6三、“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与战略布局7(一)“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7(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7(三)空间布局8四、“十二五” 期间彭州市旅游业主要任务9(一)建设一个旅游中心城市9(二)建设五大旅游目的地9(三)打造六条精品旅游线路11(四)
2、建设九个特色旅游小镇12(五)建全旅游商品体系14(六)完善旅游营销体系14(七)加强旅游安全及信息系统建设15五、“十二五”期间彭州市旅游业发展保障措施16(一)思想保障-牢固确立旅游发展的战略性地位16(二)体制保障-创新发展体制机制16(三)政策保障-加强政策扶持,推动跨越发展17(四)人才保障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旅游从业者素质17(五)资金保障-拓展融资渠道,加强旅游招商引资18(六)环境保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8(七)执行保障-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管理19附 录20表1 彭州市“十二五期间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星级农家乐(含乡村酒店)
3、、旅游度假区年度发展规划表20表2 彭州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分期目标规划表20表3 彭州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重点项目表21图1 空间布局图24图2 旅游通道及精品线路图25图3 重点项目布局图25一、 “十一五” 期间彭州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一)成就1、旅游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以来,在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彭州市紧紧围绕“一二二一”发展思路,以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着力挖掘整合旅游资源、调整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充实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创新策划旅游宣传策略、促销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增长,旅游产业在彭州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
4、断增强,逐步发展成为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在地方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步显现。2007年,彭州市旅游人数就达到23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1亿元的历史记录,分别比2005年增长13.5%和31.4%。由于受512地震的影响,2008年、2009年两项指标均有下滑.不过,2010年,彭州市旅游业逐渐复苏,旅游人次达20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6亿元。“十一五”期间,彭州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仍达到805万人(次),累计旅游收入达到16。65亿元。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在灾前,彭州市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齐全度和档次都较低,主导性景区交通便捷性差、可达性弱,旅游产品未成
5、体系。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北部,旅游通达性较差.灾后重建过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福建援建帮助下,彭州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川西旅游环线、温彭公路、成德大道、濛三公路、83条农村公路以及309公里的安置点外连道路都已启动建设。截止到2010年底,彭州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75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649公里,高等级公路31公里.此外,彭州市还着手实施10个旅游集镇综合开发工作,通过完善场镇基础设施、改善场镇形象、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推进农民集中等措施,各场镇新型社区面貌雏形初具,已形成了以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为典型的一批特色场镇.3、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512地震发生后,彭州市旅游基础设
6、施遭受重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彭州市在大力开展灾后重建基础上,狠抓旅游项目,把引进大型酒店、改造农家乐和提档升级乡村旅游作为彭州市旅游重建攻坚克难的突破口.重点推进了龙门山休闲旅游区(地震遗址公园)、葛仙山镇农业主题公园、“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宝山印象等旅游项目,加强宣传和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投资者和游客的信心.完成了成都置信80亿巨资打造仙林谷乡高山滑雪场项目、磁峰莲花湖银杏生态科技产业园旅游开发项目、九峰山景区项目、升华台商务酒店招商项目和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等项目。4、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十一五”期间彭州市以 “打造田
7、园休闲之谷”为主线,以“成都乡村旅游节为背景,认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扩大了与国内外旅游界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已成为成都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参与地区。如:蔬博会、彭州市国际牡丹花会、葛仙山田园赏花节、敖平风筝节、小鱼洞春笋节、海窝子古街开街、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踩街仪式、第三届国际美食节等.5、乡村旅游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特别是“512”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指示要充分利用好灾后重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灾前彭州市农家乐发展三大成果,大力发展乡村酒店和星级农家乐,并相继
8、出台了关于促进乡村度假酒店恢复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帮扶乡村度假酒店活动的意见两个专门文件;同时,积极组织“熊猫驿站的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乡村度假酒店发展促进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目前彭州市恢复和新发展的乡村酒店总数达到102家.此外,彭州市还加大了“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强主要交通干线、城乡结合部的“农家乐”旅游培检工作,“以点带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市场开发的有机结合。大力开发反映百姓生活、各具特色,包含民居、农事、饮食、服饰、娱乐、节庆和风俗等内容的旅游产品,促进“农家乐”旅游的规范健康发展。重点推出农村生态
9、体验游、消夏避暑度假游和“一镇一节” 活动,完成了彭州市50个旅游特色村和100家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目前,彭州市恢复营业的农家乐有150家,星级农家乐已达30家。 6、旅游营销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彭州市采取重点突破、整合营销、区域合作等方式,使彭州市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利用各种宣传营销平台,主要以电视报道为重点,网络信息为辅助,构建立体宣传模式.在四川省、成都市电视台、四川新闻网、四川旅游信息中心、成都旅游门户网等媒体上对彭州市节会、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美食旅游、民居旅游、地震遗址游等进行宣传报道;在周边城市电视台、报纸对彭州市旅游进行宣传;积极向中国旅游报等旅游报刊报送彭州市旅
10、游重要信息;与四川卫视吃八方栏目合作,拍摄彭州市好吃、好耍专题宣传节目。同时,彭州市还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优化并推出彭州市灾后重建川西民居一日游、二日游线路,积极向外宣传彭州市旅游资源,展现灾后新形象。7、行业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彭州市严格按照国家旅游局30号令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和成都市旅游局关于加强全市旅游管理属地化的意见的要求加强旅行社服务网点管理工作,并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全市登记备案旅行社服务网点24家,登记备案率达100%。逐步完善彭州市旅游信息网、彭州市旅游网功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的介绍,游客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彭州市旅游的基本信息,从而安排自己的旅游行程,构建了良
11、好的网络宣传平台。加大旅游执法工作和强化旅游安全管理.专门针对“春节、“五一”等重点节假日和丹景山、白鹿旅游小镇等重点区域开展旅游综合执法工作.同时,与各涉旅单位签订了旅游安全责任书,开展重点节假日节前旅游安全检查,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游客的利益和人身安全。(二)问题1、旅游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彭州市素有“天府金盆宝地之誉,区内“六山一水三分坝”,山丘坝俱全。彭州市地处古蜀文明的原始核心地带,有着4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有“五教汇聚之地”和“七佛圣地”之称。还有龙门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湔江国家湿地公园等五大国家级品牌,旅
12、游资源极其丰富.但是,2010年彭州市旅游业总收入仅为3.6亿元,与彭州市拥有的旅游资源数量和等级不相匹配,旅游产业对彭州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2、缺少精品景区目前,全市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几大景区,如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宝山印象、龙门水城、湔江国家湿地公园、葛仙山、丹景山,还没有一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旅游景区产品开发还比较粗糙,档次不高,吸引力不够,缺少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精品景区。3、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缺乏目前彭州市的旅游开发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由于年度资金有限,大部分用于旅游规划、节庆活动、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旅游项目引导、线路产
13、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等硬性支出方面,使旅游发展在争取外来投资项目、争取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缺少配套资金的杠杆。4、旅游商品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彭州市作为成都市规划建设旅游商品制造产业园之一,但是目前彭州市的旅游商品还比较单一,仅有桂陶、百瑞食品、天彭酒业、香花醋等8家企业为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三大体系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5、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目前彭州市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旅游专业教育和培训,大部分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缺乏高素质旅游人才,景区综合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十二五”期间彭州市旅游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一)发展机遇1、我国旅游业将培育成战略性
14、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时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攻坚时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旅游业已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期间,随着旅游消费日益大众化,国民经济扩大内需政策的强大拉动,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国内旅游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迈入历史发展最好时期。2、四川省“十二五”大力发展旅游业四川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提升旅游产业层次,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
15、合发展,推进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打造龙门山国际山地旅游区为精品旅游区。3、成都市重点打造龙门山国际山地旅游区成都市“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构建成都平原文化旅游功能区、龙门山国际山地度假旅游功能区等。此外,成都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指出,以“产城一体”的规划理念推动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和天府新区建设.打造龙门山生态旅游带,加快启动和建设湔江国家湿地公园、白鹿法式风情小镇等一批旅游产业化项目。(二)面临的挑战1、“512”汶川地震对旅游开发的影响彭州市是“512”汶川地震成都市的三个地震重灾区之一,龙门山银厂沟景区、回龙沟景区被完全破坏,丹景山、小渔洞等9处
16、景区严重受损.因此,在开发这些景区时,必须要考虑地震对景区地质结构的破坏,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不宜对地震核心景区进行深度开发。2、周边地区竞争的挑战彭州市周边的都江堰、郫县和广汉等县区在旅游资源上优于彭州市,而旅游产品开发趋同,面对的客源市场相近,这些区县的旅游产品和彭州市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竞争关系。三、“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与战略布局(一)“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彭州市旅游业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龙门山功能区的建立、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围绕“四二一一”发展战略, 突出“山地探险,河谷游憩,宗教
17、朝圣,田园休闲”四大主题,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中心城市功能,完善旅游交通和信息网络系统,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十大旅游项目,融入大成都旅游经济板块。(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见表1)“十二五”期间,彭州市将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新建3星级标准以上旅游饭店4家,新发展等级旅行社4家,新创建星级农家乐40家,新创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6个。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配套初步完备,形成6条较为成熟的特色旅游线路产品体系.到2015年,全市实现接待游客435万人次,年均增长16;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0亿元,年均增
18、长22以上。努力将彭州市建设成为生态休闲旅游强市、“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山水地质奇观与河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2、分期目标(见表2)近期目标.2011年-2012年,以“旅游目的地建设年” 为主题,全面启动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以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全面提升市内主要旅游景区,重点完成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一期、宝山印象等项目打造,同时启动旅游城镇及旅游通道建设。-中期目标。2013年-2014年,以“特色旅游城市(镇)建设年为主题,重点建设1个旅游中心城市、9个特色旅游小镇,形成一批特色旅游集镇,到2014年底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同时,完成龙门水城、仙林谷乡、中国紧急救援航天科技城、
19、葛仙山、丹景山、旅游商品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远期目标.2015年,以“旅游网络建设年”为主题,重点完善彭州市旅游交通网络及信息网络,构建无障碍旅游通道与信息通道。优化、美化现有旅游通道,建设彭州市景区旅游信息平台。旅游中心城市与旅游特色小镇功能进一步优化,形成完善的彭州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并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旅游目的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空间布局“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应强化和突出产业布局,形成“1139” (即一极、一轴、三区、九镇)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极即建立一个旅游中心城市;一轴即湔江河谷旅游经济轴;三区即山地休闲度假区、文化观光体验区、都市农业休闲区;九镇即龙门山镇、小
20、鱼洞镇、通济镇、白鹿镇、磁峰镇、新兴镇、丹景山镇、葛仙山镇、三界镇等九个集镇,把这九个场镇打造为特色旅游小镇,区域内的重要旅游节点(见图1)。一个旅游中心城市。以彭州市规划城区为核心,着力扩大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的辐射面,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网络,完善中心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旅游服务品质、管理水平、文明素质、开放程度,发挥其在旅游产业中积聚融合、带动提升作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湔江河谷旅游经济轴.以湔江流域为轴,依托湔江河两岸河滩荒地、河岸台地、山谷坡地和山中林地,打造沿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形成多个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特色旅游集镇。山地休闲度假区.
21、依托龙门山脉彭州市段良好的山地生态资源,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以高山徒步探险,中低山休闲度假,地质观光科考为主题,以九峰山景区项目、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湔江休闲度假区和仙林谷乡国际山地度假区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异、基础服务设施配套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山地休闲度假区。文化观光体验区.依托彭州市丰富的宗教文化、古蜀文化、牡丹文化、民俗文化、桂陶非遗文化、中法交融文化,以丹景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阳平观、桂陶文化体验区和海窝子古街等项目建设和改造升级为重点,以举办成都市国际牡丹花会、风筝节、温泉养生、古玩鉴赏节等节庆活动为平台,打造文化个性鲜明、旅游产品丰富、服务
22、设施一流的中国西部最具特色的文化体验观光区。都市农业休闲区。以彭州市建设中国西部天然生态蔬菜之乡、西部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为契机,以彭州市众多的特色农业园区、中国紧急救援航天科技博览园等项目为重点,打造一个“城在田中”、“城田相融、“园在城中”的都市农业休闲区.四、“十二五” 期间彭州市旅游业主要任务(见表3、图4)(一)建设一个旅游中心城市依托彭州市主城区打造和建设目的地体系的旅游中心城市,使市区成为彭州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区域内外交流的中心,对市外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同时辐射市内各旅游节点,将中远程旅游市场与市内的旅游目的地连接起来。要强化彭州市主城区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的支撑能力,全面提升彭
23、州市主城区的旅游服务品质、管理水平、文明素质、开放程度,发挥中心城市在旅游产业中的积聚融合、带动提升作用,达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扩大对外交流的目的.要着力完善彭州市城区内外部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体系,扩大旅游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的辐射面,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通道;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实施信息化建设,增强旅游咨询、旅游向导、配套服务和旅游综合管理功能;要建设旅游信息中心、建立旅游信息港、旅游咨询中心和自助自驾旅游服务体系,建立旅游政务网应用服务体系与综合应用功能体系。(二)建设五大旅游目的地1、打造龙门山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其范围包括龙门山镇及其景区,以龙门山生态、地质奇观等特色,挖掘山地休闲文化、山
24、地养生文化和山地科考及探险文化内涵,把龙门山打造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山水地质奇观与河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龙门山内主要景区建设应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建设环形景观大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游客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公共休息服务设施、标识标牌、安全设施等旅游服务设施,新建或改建星级宾馆、星级乡村度假酒店及其特色商业购物街区,完善龙门山镇、小鱼洞镇、通济镇和白鹿镇的旅游城镇化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档次,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打造丹景山赏花听禅旅游目的地其范围包括丹景山镇及丹景山风景区(含三昧水),以天彭牡丹
25、景观及宗教文化为特色,挖掘丹景山的牡丹文化、宗教文化,建设和完善景区外部通道和内部交通,新建和重建景区内星级宾馆、接待中心设施,完善和提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集花卉观赏、宗教朝拜、休闲度假、康体健身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打造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旅游目的地其范围包括整个白鹿镇,以大爱文化为主题,挖掘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宣传地震科普知识,以中法传统风情小镇、上书院、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和白鹿镇小学地震遗址为重点,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新建和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内外部旅游交通通道、标识标牌,将其打造成集中西文化融合、地震科普教育和河谷度假休闲的异域风情特色小镇。
26、4、打造三界镇航天科技博览园旅游目的地其范围包括三界镇和中国紧急救援航天科技博览园,以航天科技为主题,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打通内外部旅游通道,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对集镇主要通道进行绿化改造,核心街区、景区进行亮化,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健全旅游管理机制,将其打造为中国最大的航天科技城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5、打造都市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其范围包括天彭、丽春、九尺、致和、葛仙山镇和濛阳等集镇,利用该区域内的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积极发展川西旅游环线S106线沿线村镇的现代农业产业,
27、把城区与郊区、农业和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挖掘农耕文化、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利用工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以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现代工业科技和航天科技博览等旅游活动为主题,打造彭州市都市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三)打造六条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承接外部交通,优化内部交通,完善旅游标识,改善旅游通道周边环境,构建“两纵一横”主干道旅游交通体系,即以老彭白路、新彭白路东线为两条纵向交通主线,以川西旅游环线(S106)为横向交通主线.外部交通方面,抓住龙门山镇到汶川、银厂沟到什邡、成绵高速复线(彭州市段)、成彭高速、兰成
28、铁路、轻轨交通建设,大大改善彭州市交通条件,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为彭州市旅游景区融入全省重点旅游线路创造条件。内部交通方面,新建或改造以下几条旅游通道,白鹿到龙门山镇、白鹿到敖平镇、丹景山镇到小夫路、桂花镇到丽春镇、天彭镇到濛阳镇和濛阳镇到三界镇的道路.根据上述旅游通道建设,结合彭州旅游资源分布现状,拟设置如下几条特色旅游线路(见图2):1、山地探险之旅:依托湔江国家湿地公园、龙门水城、仙林谷乡项目、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龙门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等景区和景点资源。建设龙门山镇到银厂沟,白鹿镇到银厂沟,通济镇到小鱼洞镇和到龙门山镇的环形旅
29、游景观大道;重点是改造通济镇到龙门山镇段(彭白路)以及新兴镇到白鹿镇段(小夫路),新建白鹿到银厂沟段旅游公路,沿线实施景观化处理;加快湔江、白鹿河整治,还水于河;加快龙门水城、仙林谷乡项目、湔江国家湿地公园打造,完善龙门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和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等景区的内部景区专用道路;完善旅游通道服务设施,建设一级服务站和二级服务站;完善交通标识和景区指引标志、安全警示标志等。2、五教寻踪之旅:以龙兴寺、上书院、龙门寺、阳平观、三昧禅林、金华寺和法藏寺为主要景点.该线路主打宗教文化,同时挖掘长寿文化、古蜀文化。其重点旅游景区包括阿尔萨
30、斯风情小镇、九峰山景区、鱼凫古镇、海窝子古街、丹景山景区、三昧水景区、镇国寺景区等。新建敖平镇到白鹿镇旅游通道,对新兴镇至磁峰镇再到桂花镇沿线公路以及S106沿线进行景观化处理,增设沿途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沿途标识牌建设.3、乡村发现之旅:以葛仙山、丹景山、通济、白鹿、龙门山、小鱼洞、新兴、磁峰和丽春等集镇为主.充分利用各乡镇资源的不同特色打造不同的乡村旅游产品,而对具有相似旅游资源的乡镇则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错位开发,使各产品之间、各产品线之间存在横向或纵向的互补关系,而非同质关系。各乡镇在打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评定标准以及四川农家乐/乡村酒店标准的要求,对硬件设
31、施、功能布局、安全卫生、生态保护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维护乡村旅游者的利益,规范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行为,有效解决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要完善旅游集镇内部的旅游交通道路、服务设施、游客中心、标识标牌等建设。4、商务精英之旅:以宝山印象、天宝温泉、宝山温泉、宝山高尔夫练习场、置信仙林谷乡国际山地度假区和九峰山山地度假区为主要景点,为商务人士提供商务洽谈、度假休闲的福地.5、工业考察之旅:以石化基地、家纺工业园和中国紧急救援航天科技博览园为主打产品。石化基地、家纺工业园等在建设过程中要植入旅游要素,道路沿线要景观化,绿地系统要按旅游的要求规划建设,配套游客中心,完善标识
32、标牌等旅游服务设施系统.6、农业观光之旅:以玉圣生态园农业产业园、昌衡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区、隆丰镇中华蝴蝶园、大唐牡丹园和三界有机养生农庄为主线,让人们在体验农耕文化魅力的同时放松身心,收获健康与愉悦.(四)建设九个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旅游小镇要与新农村建设联动开发.注重挖掘现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村落,通过包装、整合后恢复其正宗、古朴、原始的生活场景、劳动工具、房屋建筑、服饰、礼仪、婚嫁节庆民间曲艺和风味小吃等.保留原有的民族风貌,通过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把乡村中大片的农田、花卉树木林区、农舍、示范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化园区和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展以“生态农业家园”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开发绿色、有机
33、食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每个特色旅游小镇均按照各自旅游资源特点,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主题,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错位发展,避免区域内同质化竞争。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完善内外旅游交通道路系统、特色街区、旅游厕所和标识标牌等设施.新兴镇,立足于蜀王文化和道教圣地阳平观,主打古蜀文化、道教养生文化长寿主题。磁峰镇,依托莲花湖水库,定位“山水之灵、田园之美、生态之乡,打造集休闲、旅游、度假、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创建莲花湖“4A”级景区和蟠龙谷生态农业观光园“3A级景区.通济镇,素有“三河七场”商品集散地之称,是彭州市进入龙门山的必经要道,地热资源丰富。主
34、打“温泉小镇”,湔江湿地公园、次级旅游集散中心,高品位的休闲疗养基地。白鹿镇,依托中法传统风情小镇,上书院婚庆主题公园。定位“中国第一爱恋之旅”,打造中法风情乡村休闲度假区。龙门山镇,作为旅游名镇,依托龙门山,按照“一心两区三园”、“山水龙门、五彩乡村”思路,主攻高端品质的山地探险、温泉养生、滑雪度假区。丹景山镇,丹景山是我国天彭牡丹的发源地,还有三昧水和镇国寺等宗教文化场所。所以丹景山镇应以牡丹及宗教文化为主体,打造供游客进行花木观赏、度假休闲、朝圣、登山的特色旅游集镇。小鱼洞镇,依托鱼凫古街、冷水鱼养殖基地、蟠龙谷猕猴桃种植园和小鱼洞断桥遗址为特色资源,打造“春挖笋、夏捉鱼、秋摘果、冬烤羊
35、”,集休闲、避暑、度假、旅游观光和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古蜀鱼文化风情旅游小镇。葛仙山镇,依托 “飞来峰”、罗氏庄园、法藏寺、永定老街、熙玉园和地震遗址等地质人文景观,以地质科考、乡村旅游为主题,打造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小镇。三界镇,依托中国紧急救援航天科技博览园,发展集航空航天体验、科普教育和航空博览于一体的“产城一体”新城区,打造中国西部航天科技城。(五)建全旅游商品体系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购物是增加旅游收入的关键,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促进游客消费的重要手段。因此,彭州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应遵循突出地方特色和品位,研究开发一批有创新、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推出精品系列,满足市场需求。加强调研,编制
36、彭州市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新产品开发,研制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和古蜀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力争在桂花陶器、天彭肥酒、彭人古茶、敖平香花醋、天彭牡丹、古蜀文化纪念品、宗教文化纪念品及其他土特产品上有新的突破,积极进行旅游商品宣传促销,进一步提升彭州市旅游商品在四川乃至全国旅游商品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十二五”期间彭州市重点旅游商品开发主要分为六大系列,即:土特产品系列、工艺品系列、旅游纪念品系列、传统小吃系列、旅游日用品系列。(六)完善旅游营销体系1、着力抓好旅游市场开拓找准目标旅游市场定位,将成都、成都周边区县和重庆作为一级国内市
37、场,将云南、贵州、湖北、北京、福建、上海等大中城市为二级国内市场,将东北、华东、华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为三级国内市场;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为一级的境外市场,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为二级境外市场,将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为三级境外市场。2、主要营销措施(1)开设旅游信息网站。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全省、全国及至全世界人们都能了解彭州市,提高彭州市旅游业的知名度;(2)充分发挥电视、报刊、互联网、广播等现代传播媒体的作用,开办专题节目和广告等形式,推出彭州市代表性的景区、景点等旅游产品,加大面向社会的宣传力度,扩大旅游促销的覆盖面;(3)集中力量加大对精品的宣传,强化旅游品牌意识。对白鹿中法传统风情
38、小镇、宝山印象、葛仙山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区和丹景山(三昧水)等一级景点花大力气,在省内外市场开展促销活动,树立彭州市旅游形象,积极参加省市旅游局统一组织的促销活动,有选择、有目的的到省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组织本县旅游产品的展示会、洽谈会。(4)重点举办特色节庆推介。根据彭州市旅游资源特点以及旅游项目开发规划等,每月推出一个主题活动,每季有一个品牌节庆,做到每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形成以“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成都(彭州)牡丹花生态旅游节、“中国四川彭州市蔬菜博览会”、“彭州市龙门山葛仙山田园赏花节”、“四川彭州市风筝文化节”、“彭州市龙门山小鱼洞镇春笋节”、“成都美食文化节”、“四川道教
39、文化节”、彭州宝山汤浴节为核心的节事系列产品,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做到以产品展示品牌内涵,以节会彰显品牌形象,使节会和产品共同成为彭州市旅游营销的引爆点。(七)加强旅游安全及信息系统建设1、构建旅游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注重科技与旅游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旅游产业提升发展。“十二五期间,彭州市结合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总体要求,根据省上构建“1(省)+21(市州)+181(县市区)+N(企业)”四级一体的旅游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要求,建设一个“1(市)+N(景区或企业)”的旅游综合信息应用平台。 2、构建统一的旅游电子政务系统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构建起旅游政务网应用服务体系,实现市、
40、镇乡、景区管委会三级协同办公、市局内部协同办公,以及满足市场营销、行业诚信管理、统计分析、质量管理、应急响应、旅游执法、教育培训、社会评价、应用洗洗整合等行业管理应用需求的、高效运行的旅游政务外网。3、构建统一的目的地管理系统建立以提升供出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及改善游客体验为目的营销支持应用服务体系,建立旅游目的地国内门户、海外门户网站,景区、酒店营销销售管理系统等;建立以围绕公众旅游信息服务与游客出游为需求的游客服务应用体系,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旅游信息港、自助自驾游服务系统等。五、“十二五”期间彭州市旅游业发展保障措施(一)思想保障-牢固确立旅游发展的战略性地位1、坚持“打造田园休闲之谷
41、”的发展思路各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认识到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文化、就是抓开放、就是抓城市建设、就是抓投资环境、就是抓可持续发展。要切实引起重视并参与旅游业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协调,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扶持。2、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在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总体目标下,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相关行业任务明确,密切配合,把支持旅游发展落到实处。市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金融等部门要重视和增加旅游投入;交通部门要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增加旅游客运能力,保证旅游交通线路畅通;建设、国土
42、、文化等部门要积极支持旅游(景点)开发;企业、经委、商务局等部分要大力开发旅游商品,扩大商品生产和销售。(二)体制保障创新发展体制机制1、建立旅游项目审批制度在搞好规划的前提下,旅游项目的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条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管理,把旅游发展规划作为项目审批的必要依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从源头上杜绝盲目开发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凡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宾馆饭店、游乐设施、旅游度假村等,必须由旅游主管部门参与行业审批。计划部门在立项审批时,应征求旅游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景区开发建设实行统一审定规划、统一组织营销。2、加强旅游行业标准化管理风景名胜旅游管理局要加强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
43、区(点)、导游人员的服务规范管理,用旅游行业标准来规范旅游市场,建立旅游质量投诉机制,严格执行行业管理的各种相关政策措施。3、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构筑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大旅游的格局;建立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目标责任制、业绩考核制度、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旅游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参与机制,在有利于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前提下,鼓励旅游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促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和运营市场化,吸引社会投资主体开展公共服务.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探索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机制和方式。积极发展旅游中介机构,强化行业自律。(三)政策保障-加强政策扶持,推动跨越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
44、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成都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彭州市关于深入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彭州市旅游发展的实际,尽快制定加快旅游发展的招商引资、税收、土地使用、信贷和创优扶强奖励等政策,营造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良好的环境,切实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十二五”期间,把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制定优惠和奖励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旅游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政策.对利用荒山、荒地进行旅游开发实行土地资源优惠政策。(四)人才保障-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旅游从业者素质1、加强院(校)企合作,为旅游
45、产业发展服务。发挥成都本地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以及其它旅游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同境内外旅游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上岗前及在岗培训,逐步实现持证上岗。2、加强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旅游业各类领军人才为重点,着力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加快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旅游人才,建设以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导游人才、旅游技能型人才、乡村旅游服务人才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体系。按照专业化、职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要求,鼓励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和职业管理团队。3、加强旅游部门执政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和行业管
46、理能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尤其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强旅游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市旅游专家库专家在旅游创意、项目策划、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增强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积极稳妥地探索旅游跨行业跨区域的融合与合作。(五)资金保障-拓展融资渠道,加强旅游招商引资旅游发展资金的筹集,一是增加各级政府对旅游的投入,积极申请国家和省级旅游项目资金和整合上级部门的扶持资金,用于重点旅游景区项目的建设和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旅游公路、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指示牌等。二是建议市政府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
47、游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旅游项目贷款贴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促销、人才培养、旅游商品开发等的补助;三是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利用外资,对内资和外商投资旅游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六)环境保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与环境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旅游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旅游能够有效地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的旅游开发、建设、经营、服务和消费行为,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坚持“先评价,后建设的原则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即旅游项目建设必须与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限期治理、污染物集中控制等8项环境管理制度。2、实行环境保护监测,强化公众共同保护主要旅游区设立环保监测站,充实专业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