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顺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送审稿)“十二五”时期是安顺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加快推进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的关键时期。为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建设旅游经济大市,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带动现代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安顺市旅游业发展实际,制订安顺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一、旅游业发展态势(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安顺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严格按照安顺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紧紧抓住承办全省首届旅发大会的契机
2、,大力实施“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精品带动战略,以黄果树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旅游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强化宣传促销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规范提高行业素质,全力打造专业旅游城市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长72.26%,2009年,旅游总收入超过 100亿元,提前一年达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年旅游总收入达百亿元目标,全市旅游业逐步实现由观光游向专业旅游转变。1、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十五”期末的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480.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6亿元。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12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亿元,是2005年的2
3、.5倍和8.8倍,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预计2010年底,全市接待游客将达1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亿元。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1)围绕旅游交通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加快旅游业发展抓交通设施建设。安顺市境内各县区、各景区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旅游公路建设不断加强,市、县“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境内清镇、镇胜、贵黄、关兴、水黄等高速、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贵昆铁路和株六铁路横贯全境,高速公路(等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3069公里,已基本实现了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相结合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清镇高速的建成通车,镇胜高速公路全
4、线贯通,将黄果树、龙宫、格凸河景区及众多的省级风景区连接起来,形成贯通全市主要景点的旅游交通网络。随着市境内屯堡文化旅游区环线、格凸河景区油路、紫黄公路、龙宫过境公路的建成通车,进一步提升了景区可进入性。(2)以提高接待能力为重点,以留住游客为目标,大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各地旅游接待条件不断改善。伴随黄果树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新游道建设、自动观光电梯完成,半边街搬迁建设,石头寨景点、陡坡塘瀑布、二进龙宫对外开放,普定古人类遗址博物馆首期工程完成,兴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投入营业,“118114” 旅游咨询通讯网络服务平台的开通使用等等,重点风景区的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接待服务、绿化生态建设
5、取得显著成绩,全市旅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上市内住宿、餐饮、购物、通信等综合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全市旅游接待能力和景区服务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截至2009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酒店25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11家,旅游定点单位100家;星级酒店、宾馆总量较2001年增加127%;专业旅游客运公司4家;旅行社13家,其中国际社1家。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一定规模的配套产业接待体系初步形成。3、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已通过最终评审,市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部分县(区)已完成旅游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全市旅游业发展规
6、划、旅游区专项规划和景区项目建设规划体系。同时,加强规划对安顺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加强规划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在旅游产品打造上,坚持精品辐射、梯次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全力打造旅游支柱品牌和特色旅游精品。重点突出几个最具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特色的景区,在编制规划、资金投入、安排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形成合力,初步打造了黄果树、龙宫、屯堡等旅游精品品牌,逐步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荣获“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景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
7、,囊括了“中国最美丽的地方”所有奖项,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龙宫风景名胜区荣获“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称号。紫云格凸河风景名胜区徒步、攀岩、登山、探险等内容的山地极限挑战赛和独特的“蜘蛛侠”已逐渐成为安顺省体育健身旅游的品牌,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荣获“中国最美的地方”称号,被确定为贵州省攀岩运动基地和贵州大学美学研究基地。屯堡文化旅游区已形成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共同发展的格局,平坝县天龙镇创造了“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协会”的运作模式,并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列入了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平坝县被命名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西秀区云山屯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
8、历史文化名村”。黄果树石头寨、普定讲义号营村、平坝天龙屯堡和关岭木城河等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华泰绿色食品公司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截止目前,全市建成开放的精品景区有10个:其中,黄果树、龙宫景区荣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称号,夜郎洞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建成开放的乡村旅游点10个:天龙村等4个乡村旅游点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初步形成以黄果树、龙宫、格凸河、天龙屯堡、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为重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加快发展,集观光、科考、探险、文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发展格局。安顺市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顺市于
9、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4、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旅游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积极探索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运行机制。根据“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按照“管住资源、放开经营,控制规划、有序推进,扩展规模、丰富内容”的要求,明确划分职责,落实属地管理原则,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帮助、扶持各类型的旅游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以公司化运作方式,推进旅游景区转换经营机制。2009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对旅游集团公司进行改制,成立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理顺了黄果树风景区管理体制。2004年,黄果树风景区游客人数突破百
10、万人次, 2005年,突破200万人次大关;2006年突破300万人次。2009年,黄果树风景区游客接待量达463万人次。对龙宫等风景区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企分离,积极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特许经营权转让,逐步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项目特许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等方式,依法对景区经营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加快景区的开发与建设。格凸河风景区、花江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王若飞故居管理委员会、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和市文物局相继成立。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特许经营权转让,在实施投资多元化方面,制定了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通过招商引资抓旅游,围绕项目促招商,按五星级酒店
11、标准建设的阿波罗温泉大酒店,以及夜郎洞景区等一批旅游重点招商项目相继建成。在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的同时,努力提高社会办旅游业的积极性,完成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旅游投融资主体呈多元化良好态势。同时,安顺市进一步做好做大做强屯堡旅游,为保护屯堡文化资源,整合辖区内屯堡旅游资源,积极推广平坝天龙屯堡“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成功经验,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元月成立了安顺市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即将出台安顺市屯堡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办法,全市旅游发展活力进一步彰显。5、旅游市场格局不断优化升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按照“进一步巩固和深度开发传统
12、市场,大力开发和逐步拓展潜在市场,形成大范围,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发展格局的要求”,在市场开发上,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理念,初步形成了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开发并举的格局;在运行机制上,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举办节庆活动为载体的联合促销机制;在促销模式上,搭建了“突出重点,整体营销,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统一促销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网站等便捷高效的宣传手段进行卓有成效的宣传,连续五年举办黄果树瀑布节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开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东部发达地区、重庆、昆明等周边省市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旅游市场,提高了安顺旅游业在国
13、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联合省内外旅游管理部门和景区,积极构建跨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共同打造“中国南方喀斯特精品旅游线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空间”的要求,突出安顺特色,着重推出安顺三日游以上旅游产品,增加了在安停留时间。统一组团参加国内、国际相关旅游交易会,借助国内外新闻媒体,有效宣传推介安顺旅游资源,提高了安顺城市的知名度和旅游的美誉度。6、加强行业整治和管理,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坚持标本兼治的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和综合治理协调机制,以提高接待能力为重点,积极扩大行业覆盖面,优化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
14、法和贵州省旅游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广泛推行各种国家和行业标准,把诚信建设与开展“整脏治乱”、“满意在安顺”等活动结合起来,构建旅游诚信体系,及时处理游客投诉。同时,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建立旅游安全目标责任制,加大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力度,安顺旅游“安全、文明、健康、有序”的良好形象已经形成。(二)“十二五”安顺市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条件1、机遇和条件一是国际旅游业发展强劲。旅游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1个至3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进入新世纪后,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正逐步向东转移,自198
15、0年代后,亚、非、拉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格局,总体呈“亚洲迅猛,美洲平稳,欧洲趋缓,非洲起步”的发展趋势。二是旅游业进入大众化、多元化时代,旅游成为了人们的刚性需求。“十二五”时期,居民消费方式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和富裕农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旅游业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行业。三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对旅游业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将成为一项长期政策,将持续拓展旅游消费能力,同时,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大幅度改善
16、,将有利于各地发挥优势、协调发展。四是一系列国家战略与政策为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加强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为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旅游法,将会为规范旅游行业的管理,提高全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形成良好的环境。五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必将催生旅游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为旅游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充分借助网络带来的便利优势,有助于西部地区的旅游企业在内部管理、外部营销上与
17、发达地区的旅游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效节约了资金、人力资源、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六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强省的发展目标。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率队赴国际、国内主要客源市场开展宣传促销工作。为做大做强旅游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建设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了旅游业结构的调整,使贵州成为开发投资的热点地区,改善了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七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提升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加大以黄果树旅游圈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观光游向休闲
18、度假游、科考探险游、文化运动游的转变,把安顺建成具有国际品质的旅游目的地,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第三产业。2、困难和挑战一是旅游产业发展与全国成熟旅游目的地竞争处于弱势。安顺旅游业发展水平与资源品位不匹配,基础比较薄弱。消费结构上,门票、购物消费所占比重大,住宿、娱乐消费明显不足,留不住游客和消费低成为突出的问题;客源结构上仍以周边省区市场为主,辐射范围较小,国际市场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结构上以简单的观光产品为主,休闲度假型产品、活动参与型产品、文化体验型产品尚未形成规模;服务水平上规范性、标准性不够;经营主体上距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尚有较大差距。二是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弱,尚未形
19、成有效发展机制。经济实力弱,对旅游产业的支持能力有限,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市场营销无力。旅游发展仍然为数量增长型模式,尚未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集约化经营,尚未形成合理的内部结构和地域结构,没有形成全国性区域性规模经营的大企业,缺乏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行业管理体系,管理水平不高,影响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产品的提升需要大量投入。安顺旅游发展的首要工作是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即从目前单一的大众观光产品向系列化的旅游产品转变。提升产品工作的难度较大,不仅要求转变发展思路,改变旅游产业经营机制与体制,尤其需要资金的大投入。四是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同质性突出,竞争压力增大。安顺旅游资源虽
20、然品位高、开发潜力大,但相对于周边地区而言,除了屯堡文化,安顺的旅游资源并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不论喀斯特自然山水,还是民族风情,都与周边地区有雷同。区域间为争夺客源市场的旅游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安顺旅游如何打造精品景区,提高知名度,形成核心竞争力;如何加大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的力度,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和共同发展,是安顺旅游业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五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矛盾。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片面注重开发而忽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不可避免地会对资源造成某种破坏;而过于强调保护,则难以保证旅游资源得到有效而合理的开发,安顺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将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此,如何一
21、方面发展旅游,一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将成为今后安顺发展旅游所面临的挑战。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一)基本思路1、资源整合的思路一是对安顺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形成抱团出击的整体规模。避免散小旅游企业各自为政现象造成的力量涣散对安顺市整体旅游形象的损害。整体利用,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以获得旅游的最大规模效益,全面提升安顺市旅游的品牌效应。二是整合景区、机制、市场、党政系统、政策、交通道路等资源,打破条块分割,激发内生活力。通过整合开发旅游资源营造热点、策划旅游项目凸现焦点、科学规划旅游景区打造亮点、依托客源市场推出卖点
22、,把分散、闲置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产生最大的开发效益。三是旅游环境、旅游产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的全面整合。旅游环境包括旅游政策、旅游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整合;旅游企业包括从低端走向高端的整合、从空缺填补走向成熟领域竞争和从联盟借鉴到外向拓展;旅游产品包括空间层次整合、主题线路整合和龙头旅游资源的整合;针对安顺旅游市场区域发展特征进行市场营销,整合形成强有力的形象力、销售力和产品力在内的市场竞争力。四是跨区域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类型进行跨县区区域整体开发。将形态互补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旅游形象,加深旅游者对安顺市旅游区域的整体感觉,以构成更加美好和完善的区域资源,提升旅游区
23、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五是增强资源整合观念。增强全市各级领导资源整合观念,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各区、县各级领导从整体利益出发,通过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来发展、壮大安顺旅游产业。2、打造大旅游、大产品、国际旅游目的地思路一是实现系统升级与品牌提升。突出全省龙头旅游区的整体重心,在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二是立足营造大产品、以大产品提高旅游吸引力,塑造整体旅游目的地。根据安顺旅游发展现状和实际条件,立足营造大产品、塑造整体国际旅游目的地贵州西线旅游大景区和国际观光度假旅游地。三是创新管理体制和旅游产业组织结构。创新旅游产业运行方式,加强旅游区域协作;创新旅
24、游产业运行机制和旅游企业经营方式,打造产业集群;创新旅游营销主体及手段,推动市场化发展;调整产品结构和旅游产品形式,推动品牌化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安顺旅游国际化发展。3、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一是从量的扩张为主向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并举转变。切实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把着力点放在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高资源效率和综合效益上来,通过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整合、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业大发展。二是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齐抓转变。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发挥安顺生态、气候和山水优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全面提升观光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不断创
25、新发展专项旅游,全力拓展商务会展旅游,进一步提升安顺旅游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三是从国内旅游为主向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转变。把发展国内旅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发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把广大居民的旅游消费意愿充分激发出来。安顺入境旅游具有后发优势,应当更加重视发展入境旅游。四是从小散景区旅游为主向集群式大景区旅游转变。产业集群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路径。安顺的区位与资源特色完全有条件打造若干集群式大景区,以适应未来旅游发展的要求。五是从注重资源开发向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共赢转变。坚持积极主动的保护,在科学开发
26、基础上的合理保护,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坚持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努力把安顺旅游业培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产业。六是重视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在巩固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节庆会展等现代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供给,以适应国内外广大游客的多种需求,实现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发展环境的思路一是大力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进景区可达性和旅游接待水平的提高。结合乡村公路建设和旅游公路建设,将各方面的
27、资金捆绑使用,完成各旅游区旅游环线公路的建设。二是大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把构建旅游城镇体系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路网先行、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功能完善的旅游城市,抓好一批屯堡文化旅游乡镇和村寨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农村,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危房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按照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准,支持当地农民建设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旅馆等服务设施,使更多农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实惠。5、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一是在旅游发展规划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抓紧编制和完善各地
28、旅游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衔接。土地利用规划要充分考虑并为旅游业发展预留空间。各旅游度假区、景区规划要全面考虑产品定位、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置等,加强资源整合,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二是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实施旅游便捷工程,重点解决支线旅游交通和景区连接线,以及高等级公路、主要交通要道、景区旅游公路和自驾游热线上的旅游交通标识问题。推进旅游环境优化工程,按照国际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呼叫中心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市政、酒店、餐饮、购物中心等配套服务体系建
29、设,大力提升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等服务质量。三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放宽准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广大市场主体的创业活力,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四是在旅游宣传推介上取得新突破。围绕重点景区、主打品牌,以挖掘文化内涵为重点,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协同营销,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效应。(二)发展原则1、坚持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和对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二是坚持优势产业相互促进的原则,正确处理旅游业与农林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旅游与农林资源的优势,推动两大
30、产业的紧密结合与相互促进。三是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领导、管理和协调,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四是坚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的关系,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坚持开放联动的原则,正确处理地方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开放,与邻近地区和省市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客源互流、产品互补。2、把旅游业作为强化城市功能和形象的重要推动力一是把建设旅游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旅游城市意识”,把建设旅游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把建设大安顺与发展大旅游紧密结合起来,
31、使安顺尽快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强力增长极。二是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选择。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选择,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予以鼓励和扶持。三是加强城市功能提升与旅游发展的结合。进一步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现代旅游功能,进一步改善城市综合环境,加强社会环境的综合整治。3、把旅游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促进力一是加强对农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引导农民充分认识“三农”旅游资源的价值,及时开发确已具备条件的旅游资源;树立“严格保护,科学利用”的开发理念,保护古镇古村、特色民居和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协调“三农”旅游资源与其它方式的开发利用关系。二是加强对农村旅游的
32、分类指导。立足农村的资源特色,建立和完善农村旅游产业体系。对 “农家乐”,营造高尚文明的休闲氛围,突出经营的特色化、服务的规范化;对于高科、生态、观光、采摘等农业旅游,按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搞好旅游服务的综合配套,突出地域特色和产品特色;对于现代新农村、古老村镇、生态村庄、民族村寨等,以开发复合型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类的旅游产品为目标,重点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旅游附加值。立足当地的农业、林业、渔业、工副业等优势,积极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做大做强农村旅游产业。三是加强对农村旅游的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突出的功能,把发展旅游作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
33、要突破口,作为解决农村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政策上和资金投入上,要充分发挥和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4、把安顺建设成为贵州西线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按照旅游市场需求,积极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交通贯通、旅游客源互流、旅游产业同兴;全面实施旅游经济合作协议,加强跨区旅游经济协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和精品线路的联袂开发,强化旅游品牌的联合宣传促销和旅游市场的整顿规范,共建跨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加强区域旅游产品的联合开发。加强民航、铁路、交通建设。(三)战略目标1、发展战略一是“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突出旅游产业集群的建设,大力推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体化
34、”、核心景区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旅游市场开发的“一体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形成区域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分工协调的大产业发展格局。二是精品品牌发展战略。以黄果树、龙宫国家五A级精品品牌为龙头,创新安顺旅游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提升屯堡文化、夜郎文化、三叠纪旅游精品项目开发,针对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选择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景区项目,实施政策、资金的倾斜,集中优势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力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配套、高水平服务,创建出新的精品品牌,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形象示范效应、发展影响效应,带动其他资源的开发,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按照国际旅游城市的标
35、准建设旅游城镇体系,大力增强城市旅游功能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进特色化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通过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加快形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旅游市场竞争,推动安顺市旅游业快速发展。2、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城市功能,初步形成旅游业的品牌化、信息化、集约化经营。初步形成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交通、旅游商贸、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交易等旅游产业群和产业带。加强重点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屯堡文化旅游、三叠纪旅游、夜郎旅游开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树立起在国内有影响的整体品牌和形象。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旅游信息服务和综合服务体系,高标准建成与提升一批旅游接待设施和为旅游服
36、务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化娱乐设施,初步形成国际旅游城市的规划目标。组建黔中旅游集散中心安全便捷的旅游综合交通运输网,重点旅游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标示系统、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符合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充分发挥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的优势,着力加快开发休闲、度假、文化、科考、乡村等旅游产品,全力推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科考探险游、文化运动游转变,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旅游度假胜地、特色休闲旅游城市。大力发展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旅游地产业、旅游商品业、餐饮业、娱乐业、中医药保健业等旅游产业,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增加旅游附加值,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
37、增强全市旅游业竞争力。推动黄果树旅游公司上市,建成市游客服务中心。加快旅游公路建设,串联整合全市旅游景区景点,延长游客在安时间,形成安顺旅游整体效应。着力打造黄果树天星桥郎宫木城河花江大峡谷坝陵河大桥黄果树旅游环线,优化旅游线路。加快屯堡文化景区景点旅游环线道路建设,把天龙、大西桥、七眼桥、旧州、双堡、九龙山等地连接起来,形成大屯堡旅游区。围绕泛珠至东盟国际旅游大通道建设,加强与省内、国内和国际优势旅游资源融合,开辟和完善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加快构建泛黄果树大旅游圈,把黄果树新城打造为泛黄果树旅游圈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到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130万人次以上,游客平均停留
38、时间提高到3天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94亿元。新建8个以上五星级酒店和一批四星级酒店,星级宾馆床位达到30000张;商务酒店、乡村旅游酒店、社会旅馆床位达到70000张。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以上,全市旅游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12亿元左右,全市通过发展旅游产生的相关产业带动收益达到700亿元左右。加快推进黄果树景区申遗工作,力争屯堡文化景区、花江大峡谷关岭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使全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增至5个。新形成6个国家4A级以上精品景区,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休闲度假旅游、全国自驾车旅游和全国老龄度假旅游基地。旅游直接就业14万个左右,带动社会就业机会32万个
39、左右。三、加强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顺国际旅游城市(一)建设安顺国际旅游城市1、结合城市文化底蕴,建设便捷的旅游服务美化城市环境,加强市政建设和景观建设;配套完善“行、游、食、住、购、娱”旅游要素,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产业体系;开辟与本区域景区容量相适应、连接主要客源地的交通线路;火车站、机场、主要汽车客运站提供旅游咨询、集散服务;公共场所建立双语标识系统,窗口行业推广使用英语,提高全民旅游意识。完善旅游中心城镇服务功能,建设娱乐休闲、土特产销售和特色美食功能区;完善旅游信息、紧急救援、疾病监控、卫生防疫、金融服务、因特网服务、供水供电、邮政通讯、环境检测、污水和垃圾处理
40、等配套设施。2、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按照安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恢复安顺历史古城风貌。开发形成城区独有的旅游吸引物,深入挖掘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要素,建成体现地方文化、具有景观价值的城镇建筑;配套服务设施有传统和地方特色,小城镇环境优美,具有乡村风韵。3、建设安顺休闲之城着重建设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餐饮和都市购物五大休闲场所。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相应的休闲业软硬件配套设施。在道路建设、公共交通、通讯信息、购物街区、金融业务、宾馆饭店、度假区、新闻传媒、文化设施、公共厕所等方面按国际标准进行大力投资建设或改建。“休闲之城”整个接待设施至少3
41、0%要吻合国际休闲条件和标准,整个城市建筑格调、色彩、尺寸围绕休闲中心建设,市民的素质、游人的观念和生活的环境围绕休闲中心建设。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城市及市民的文明程度,让客人真正体验到“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文明感”,从而提高城市的形象。4、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是旅游企业从传统管理方式跃升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技术前提,旅游企业应当尽快建立和推广电子商务。5、建设安顺城市旅游形象工程一是实施CIS战略,即理念识别系统、活动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二是将国际化形象塑造纳入城市规划框架。按照旅游国际化的全新理念,制定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规划,做到“三个统一”:超前性与可行性相统一,把促
42、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将建设我国际旅游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目标。个性化与协调化相统一,突出个性特色,依据城市建设目标定位,突出有鲜明个性的城市理念,通过旅游干道、广场、主要街区、重点雕塑、标志性建筑、绿地等要素,精心塑造城市公用空间、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街区,营造和谐、优美的城市形象。科学性与权威性相统一,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委托有关策划机构进行旅游形象策划设计,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城市共建工作,构建旅游形象培育的科学体系。三是实现旅游形象塑造与城市硬件建设一体化。完善与旅游国际化相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加大城市投资和
43、重大项目建设。策划建设与会展、商务等国际旅游相适应的国际会展中心、文体休闲中心、高档星级酒店、特色旅游商店、餐饮一条街。改善城市内部国际语言环境,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城市图形符号,顺应旅游产业国际化趋势。加强市容建设,创造舒适环保的城市人居环境,重点实施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并着重做好交通沿线、县城出入口、景区出入口的绿化工作,使城市既有浓郁的古城氛围,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6、提升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居民素质不断加强对服务单位和员工的思想文化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安顺旅游服务质量与国际接轨。开展全民旅游教育,培养其为旅游者服务的意识,使其认识到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及
44、自身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二)建设黄果树旅游主题小镇加快构建泛黄果树旅游圈,把黄果树新城打造为泛黄果树旅游圈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黄果树片区本身应该是一个好的度假区,但目前的规划布局和历史的发展格局形成了很多失误之处,在这个基础上调整的难度较大。将现有景区发展做逐步延伸:一是将黄果树新城作为休闲小镇来打造。以集聚人气,但要避免庸俗城市化。目前要保景区内黄果树宾馆等住宿设施的市场份额,新城内建设大量住宿设施和经营设施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市场困难。二是黄果树作为贵州旅游第一品牌,赋予的使命和功能过多。如原来的夜黄果树项目等,目的是为了让人留下来,但由于项目吸引力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游客结构,与市场的需
45、要对应不够。三是自黄果树天星桥往下游扩展休闲度假区的思路可以考虑,但建设大型高尔夫度假设施的村庄及用地条件调整难度较大,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原来建新城的地方适合搞高尔夫及配套,需要论证能否往石头寨三角洲方向调整,以形成一个高尔夫球场群,保证未来新城的人气和酒店等的客源量。泛黄果树旅游圈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是景区的信息中心、展示中心、服务中心。中心的整体布局,应遵循下列原则:正确处理中心的配置与城镇规划和风景区规划结构层次的关系;解决中心的特征、作用、空间关系的有机结合问题;调控布局形态对风景区有序发展的影响,为中心能共同发挥作用创造满意条件;构思新颖,体现地方和自身特色;规模、功能、面积要
46、与其规划级别匹配;与周围环境建立有机联系,提高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持续发展。(三)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1、交通建设目标安顺市旅游交通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现有国家骨干公路网、铁路、航空、水运为基础,以黄果树景区、安顺市为中心进行旅游交通配套网络建设,形成“一横一纵一环九联线”的旅游公路交通网,与铁路、航空、航道组成现代化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到2015年,全面建成与国道、省道相衔接的旅游公路网,完善路网结构和高质量的旅游交通服务水平,实现现代化旅游交通体系,使安顺市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旅游交通的优秀旅游区。2、公路一是高速公路网。按照贵州省高速公路
47、网规划(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修编),安顺市各县区均有高速公路联通,可由此联接贵州省通向外部的快速通道,与国家高速公路网及航空、铁路构建旅游交通网络,使周边的昆明、重庆、成都、长沙、南宁、广州等省会城市的游客在510小时内均可到达。二是火车站黄果树机场幺铺旅游快速公路。应按城市一级主干道以上标准设计,并达到无障碍通行要求,尽可能不设平交道、红绿灯。实施畅通工程,确保通行快捷顺畅。三是赤水黔西织金普定安顺望谟高速公路。是安顺市纵向交通的重要通道,是四川、云南、广西方向游客的主要通道,该通道为区域内旅游交通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建设通达周边县城的二级公路网。建设镇宁紫云长顺、镇宁贞丰、安顺惠水的二级公
48、路,以沟通周边县市的通道,增加对外连接点,使旅游通道更加顺畅。3、航空旅游交通一是增开航线。逐步开通北京、上海、温州、厦门、深圳、广州、重庆、桂林、昆明、长沙、青岛、哈尔滨、成都、张家界、海南等国内重点旅游城市航线。使黄果树机场成为贵阳龙洞堡机场的周转分流机场。创造条件,尽可能让省外旅客经由黄果树机场进入贵阳。争取在黄果树机场建设海关,开通安顺至东京、香港、汉城等国际航线,实行落地签证。使安顺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二是开发低空旅游航运。建立直升机旅游公司,以安顺市为中心,开发贵阳、平坝、紫云、普定、黄果树、龙宫、关岭间乃至周边主要旅游城市的低空交通航线。开展安顺市区风光空中游、环黄果树
49、空中观光游、关岭峡谷风光空中游等。4、铁路旅游交通一是开通贵阳安顺、遵义安顺、昆明安顺、长沙安顺、成都安顺的城际旅游列车,积极组织开行各种形式的旅游专列。旅游公路交通必须与此紧密相连,在各火车站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开行旅游班车,使游客方便、快捷的进入各景点。二是规划贵阳昆明高速铁路改线,将线路改直从普定境内经过。原有的贵昆铁路贵阳安顺段改建为轻轨交通,考虑与贵阳市将来可能发展的地铁网相接,以大大缩短安顺和贵阳之间的时空距离,融入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强化旅游交通优势,为安顺市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创造强势条件。5、内河旅游航运交通整治北盘江航道,达到四级航道标准,结合客货水运交通建设坝草、板贵、盘江等码头。开行休闲观光游船,开发沿岸休闲度假风景区。6、市域旅游交通一是市域旅游公路路网建设。加快建设安顺市域内部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