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小说练习.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37556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小说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小说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小说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小说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小说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小说练习(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只土碗游睿先生家的客厅里,青年和李先生相对而坐。青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他的面前摆着一只土碗,碗毫无特色,乡下随处可见的那种,做工粗劣,而且还有几个缺口。先生微眯着眼晴,对着碗反复端详着,片刻之后,小心地将碗放下。没错,这就是我当初准备花10万元买下的那只碗。先生说。青年呵呵地笑了笑,搓了搓手说,现在5 万元就卖给你。如果你真想要,价格还可以商量。哦?先生偏了偏头,有些吃惊地看了看青年,你想通了?先生是这一带的名人。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其为人为文在这一带几乎家喻户晓。三年前,先生到一所大学

2、做讲座。先生历来为人低调,讲座前谢绝了校方迎接的专车,一个人徒步来到学校。先生喜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思考问题,路过食堂的时候,一个学生和先生撞了个满怀。端在学生手里的碗顿时落到地上,碗里的饭也洒了一地。先生连连说对不起,蹲下身来检那只碗。但是,先生愣住了。先生看见落在地上的竟然是一只土碗,庆幸的是碗没有破,只是边缘摔了好几个缺口。先生早年当过知青,下过乡,他知道除了偏远的乡下外,城市里是没有人用这种土碗的,更何况前卫和时尚的大学校园。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而且破旧的衣服。看见先生的目光,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上的缺口。先生发现,这个

3、学生的眼晴顿时有些红了。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他转身就跑开了。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讲座很成功。结束之后先生并没有离开。他想起了那只土碗和土碗的主人,经过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这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里帮扶的对象。而他手中的那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嘴里啧啧称赞,这碗是古董啊。价值不菲,你卖给我吧?你看走眼了

4、,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学生说。我不会卖的,这是我上学时我爹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为了给我凑学费,爹的腿先生的眼晴一热。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我出10万卖给我?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学生转身走开,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了良久。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先生每学期都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竟然会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先生问,你真想通了?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什么都好办。还真谢谢您,三年前您以20万的价格没能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

5、出去以后,有不少媒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毕业,这不差点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那你爹的腿?先生问。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爹听说有人愿意出10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也打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您看,这碗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先生叹了口气,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一开始我就知道它根本不值钱,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1万元买下它。接着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两次描写青年的服饰穿着,目的是通过他

6、由穷学生到西装革履、一身名牌的变化揭示他现在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B. 小说通过学生对土碗态度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当下企求捷径、利益至上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C. 小说中两次出现先生的话“你想通了?”是在暗示先生早就明白学生和他爹的想法,也是在提醒学生迷途知返。D. 小说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为我们全方位刻画了一位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学生形象。2. 小说为什么以“一只土碗”作标题?请结合全篇简要分析。3. 小说以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作结尾,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秋尽途中作

7、贯休行行芳草歇,潭岛叶纷纷。山色路无尽,砧声客强闻。残阳曜极野,黑水浸空坟。那得无乡思,前程入楚云。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题目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秋尽不归,路途奔波,是诗人情感的触发点。B. 首联用“行行”“纷纷”两个叠音词拟声,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C. 颔联写到“山色”“砧声”,视听结合,声色俱存,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D. 颈联描绘了一幅肃杀阴冷的画面,营造出凄凉悲苦的氛围,为尾联的抒情作铺垫。E. 全诗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描写花草凋零、落叶纷纷等暮秋之景以抒发思乡之情。5. 这首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

8、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衡中模式”再次引发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有了高悬头顶的理念做支撑,中国教育就能向素质教育转型。虽然在城乡、地区教育资源各有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触及优质教育资源,但是为了改变命运,许多学生还是要拼命挤进那些“超级中学”的大门。就算衡水中学背不起应试教育弊病的所有“黑锅”,但对“衡中模式”的批评至少也能缓解来自素质教育理念的社会焦虑。有了高悬头顶的理念做支撑,中国教育不一定能向素质教育转型。_高三小说练习答案1.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

9、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青年服饰穿着的变化并非揭示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而是他忘掉本分的体现。C项,“迷途知返”程度太重。D项,没有心理描写,“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错。2. “一只土碗”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篇,使情节紧凑。通过“一只土碗”的价值层层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围绕“一只土碗”,展示师生两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为我们塑造了乐善好施的先生形象和忘了初心、不知廉耻的青年形象。“一只土碗”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媒介,是道德观念的试金石,为我们剥开了金钱利益驱动之下的学生灵魂。 3

10、. 先生明知土碗其实就是只土碗,叹气之余,还愿意花1万买碗,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先生叹气、买下土碗,与前文愿出10万买碗的情节相呼应,表现先生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的善良性格。先生最后的愤怒,侧面烘托了学生的不知廉耻,表达了作者对金钱驱动下的学生的丑恶嘴脸的谴责和痛心。4. BE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诗中使用的叠音词“行行”“纷纷”并非拟声。E项,未使用比喻。5. “山色路无尽”表现了对前路渺茫的担忧。“砧声客强闻”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颔联是诗歌的第二联“山色路无尽,砧声客强闻”,“路无尽”前路看不到尽头,表现了对前路渺茫的担忧。“砧声”,捣衣声。客闻捣衣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6、 (1). 每个孩子不一定都有机会触及优质教育资源。 (2). 对“衡中模式”的批评不一定能缓解来自素质教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