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个面向”内涵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1。要把坚持“四个面向”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标方向,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三农”问题归根究底是“人”的问题,必须解决农村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因此,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建设新型农业人才队伍是基于“四个面向”战略方向的重要选择。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以高原丘陵山地地貌为主。全省 60%以上是喀斯特地貌,从东至西海拔高差悬殊,垂直高度达 2 766 米。中小地貌组合错综复杂,其中山地面积占 71.34%,丘陵面积占 20.97%,洼地、盆地面积占 7.69%。土壤以地带性黄壤和非地
2、带性石灰土为主,适宜生长多种多样的作物。在地理条件限制下,贵州省不能像平原地区那样大规模发展成片的耕地。在合理规划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贵州省重点规划发展了 12 种特色农业产业。因此,贵州省迫切需要培养各类新型农业人才,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农业,实现乡村振兴。一、贵州省农业人才现状(一)贵州省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贵州省是劳动输出大省,且近些年来有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据 2020 年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省户籍人口中外出人口为 845 万人,与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 127 万人。城镇常住人口 2 049.59 万人,占53.15%;农村常住人口 1 806.62 万人,占
3、46.85%。过去10 年,贵州省城镇人口增加了 874.82 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 493.25 万人。城镇人口增加的人群大部分来源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最终导致贵州省农村老龄化程度加深,农业发展“后继无人”。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流失使贵州省面临农业人才匮乏、农业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如图 1)。图1 贵州省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情况(单位:万人)(二)贵州省涉农院校基本情况贵州省现有普通高等院校 75 所,其中,涉农本科高校 12 所,涉农高职院校 13 所。这些涉农高校共开设110 个涉农专业,主要有园林、园艺、畜牧兽医、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动物医学、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水产养殖学等。涉农院校共
4、有涉农专任教师 1 316 名,其中,正高级教师 209 名,占 15.9%;副高级教师 469 名,占35.6%。2020 年涉农专业毕业生共 4 488 名,仅占 2020年高校毕业生总数的 2.3%。具体数据详见表 1、表 2、表 3。涉农院校学校开设涉农专业的目的大体相同,都是培养农业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综合人才。但是从上表数据来看,很明显,专业设置都偏技术型,培养体系单一,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综合管理能力。除此之外,在专业设置上没有非常切合贵州省大力发展 12 种重点特色农产品产业(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石基于“四个面向”的贵州省新型农业人才培养邱蓉,熊梦云(贵州财经大学,贵
5、阳 550025)摘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的提出为我国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新型农业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关键。贵州省作为农业大省,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对于建设好发展好贵州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从贵州省农业人才现状入手,分析贵州省新型农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农业教学体系脱离实际、学生对农业认同度不高、离农去农现象严重、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政府对人才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并从政府和高校两个方面分别给出对策建议,以助于完善新型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关键词:“四个面向”;新型农业人才;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64;S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2-0098-0
6、3基金项目:2020年教育部新农科教育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四个面向”的贵州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邱蓉作者简介:邱蓉(1970-),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转型经济学、世界经济研究;熊梦云(1998-),硕士研究生。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532期2023年第02期Serial No532No02,202398-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普通高等院校277 696840 249194 515涉农高校9 85519 9324 488涉农学生占总学生数3.5%2.4%2.3%斛、水果、竹、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的现实情
7、况,没有培养出当下贵州省经济发展急需的新型农业人才。在培养总量上,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均低于高校学生总数的 3%,招生数也只有总体招生数的 3.5%,并不可观。在师资力量上,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共 39 418 名,而农学专任教师只有 1 316 名,仅占3.3%,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二、贵州省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业教学体系脱离实际贵州省现有涉农院校分布在各个城市,均远离农村。而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诸多环境上的差异,尤其贵州省地质条件复杂、生产条件不一,各个地区都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及产业。以城市为基础构建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对农村真正的发展状况以及真实的人才需求了解不是很到位。
8、在对贵州省涉农院校的教学体系研究之后发现,大部分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特色专业,没有紧扣贵州省 12 种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这种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农业人才没有专业特长,无法满足贵州省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脱离了实际。(二)学生对农业认同度不高,离农去农现象严重在对贵州省某涉农院校农业类学生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后发现,毕业生就业去向按人数多少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是升学。升学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就业竞争激烈,很多人为了在就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而选择继续深造。第二是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这些工作在薪资待遇上高于专业对口的农业工作。最后是农业类私企。究其原因主要在
9、于,很多学生受传统就业观的束缚2,在培养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的农业职业价值观,对农业职业的认同度降低,因此离农去农现象严重。(三)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目前,贵州省很多涉农院校都在多方面加强了实践环节教育,建立了各种校企合作关系。但是,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实践经验很快能上手的员工,而不是缺乏实践经验、初生牛犊般的学生。由于高校缺乏先进的实验器械与实训场地,老旧的实验器械使学生所学的内容跟不上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无法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降低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使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计划陷入瓶颈3。(四)政府对人才扶持力度不够2020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 22 407.39 元
10、,较上一年降低 4.65%。而2020 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只有 19 562.7 元,较上一年降低 15.02%,增长率位于全国倒数第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可以看出,贵州省政府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还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经费投入不足意味着很多学校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及办学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势必影响到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三、基于“四个面向”贵州省新型农业人才培养路径(一)政府层面1.营造“知农、学农、爱农”的良好社会环境。想要培养更多的新型农业人才,贵州省政府就必须在全省形成“知农、学农、爱农”的社会环境4,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农业人才的认可,增强农业人才
11、坚定不移从事农业工作的自信心。人才是乡村振兴最基本的保障,农村没人就谈不上振兴。当前很多农业人才不愿回村发展。因此必须扭转社会上落后的思想观念,引导社会大众尊农、爱农、助农,承认农业、农村、农业人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表 12020年贵州省涉农院校主要涉农专业设置情况序号专业专业个数在校人数1畜牧兽医134 3422动物医学62 4663园林101 7464园艺101 7095宠物养护与训导51 0356生态农业技术21 0317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69528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108159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461310应用生物与科学254011宠物临床诊疗技术253912农学251313茶学34
12、66资料来源:由各学校官网数据整理取得职称类型人数(人)占总数比例正高20915.9副高46935.6中级33825.7初级14410.9无职称15611.9合计1 316100表 22020年贵州省涉农院校专任教师情况资料来源:根据2021年贵州省统计年鉴整理表 32020 年贵州省农业类高校学生培养情况资料来源:根据2021年贵州省统计年鉴整理99-有重要的地位。在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过程中,也要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敢下基层的奉献精神。2.改善或新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村的发展远跟不上城市,农业青壮年人口为了更好发展而流入城市,农村逐渐陷入“空心化”
13、境地,迫切需要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反哺农村。要让新型农业人才回到农村工作,首先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比如,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贵州省村村通公路的背景下,还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保证饮水安全;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卫生环境;保障农村教育资源,让村里的下一代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3.引进新型农业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最缺乏的是新型农业人才。因此,政府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农村。首先从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和选调生制度入手。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为了鼓励引导毕业大学生到农村从事农业工作,但是很多人只把这个当做以后考公的跳板,并非真心扎根
14、农村;而选调生在基层任期满后一般会调回上级部门5。因此,为了留住这些人才,可以考虑延长服务期或解决其编制问题,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除此之外,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确保晋升渠道公开透明。最后,地方政府可以适当提供培养经费委托各涉农院校培养新型农业人才。4.建立健全新型农业人才激励政策。薪酬和发展前景是影响农业人才择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建立健全新型农业人才激励政策,吸引新型农业人才。对于新型农业人才来说,能够得到与自己付出相匹配的薪资报酬,可以增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新型农业人才激励政策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主要指福利和薪酬,建立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精神激励即根据公
15、开公正的考核,打通新型农业人才晋升渠道,进一步激发新型农业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二)高校层面1.增加涉农专业经费支出。对于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应该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建设实训场地,增加师资投入,引进优秀教师。增加对涉农专业资金投入,从长期来看,可以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因此,高校要增加涉农专业培养经费,监督管理经费用途,确保经费用在培养新型农业人才上,而不是用于其他与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无关的地方。2.提高生源质量,签订服务期限。就涉农高校历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全日制大学生中很少有主动选择填报涉农类专业的,很多学生是被调剂到涉农相关专业的,导致其本身内在的学习动力不足,进
16、而毕业工作选择方面偏向于远离农村地区6。因此,各高校可以根据贵州省各类农业人才缺口,在招生时针对性地适当降分,从而吸引一些学生主动填报涉农专业。除此之外,可以推行免费农业招生制度,在公开自愿的原则上,与这些学生签订服务期协议,约定毕业后这些学生必须在农村工作一定年份,从而真正将人才输送回农村。3.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各高校在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才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也要改革传统农业人才培养体系7。传统的涉农学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与农业生产脱节,今后高校应尽力改善教学设施以及实践教学条件,增加田间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等环节;同时,给学生提供校外带薪实习的机会,真正
17、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8。除此之外,贵州省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能力的大小,在能力范围内适当设置符合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兴农业学科,为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输送人才。结语总之,实现“四个面向”离不开农业人才。贵州省涉农院校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是顺应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战略任务。贵州省政府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加对涉农高校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业人才薪资待遇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各涉农高校要积极改革传统教学体系,优化农业学科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支持毕业生返乡创业,助力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参考文献:1潘建伟,林鸣,万建民,等.坚
18、持“四个面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J.科技导报,2021,39(16):9-13.2张彤,李亚勍,蒋红波,张代平,丁忠民,杨宇衡.创业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以西南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7):167-172.3杨娜.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院校农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280-282.4张路.科技创新背景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21,(11):125-127.5刘东涛,米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农业人才培养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24):103-105.6郄晶晶,张瑞瑞,张艺琴,赵彦敏,郑博.“新农科”背景下农业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17):8-9.7黄建颉,罗兴录.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探讨J.农学学报,2020,10(5):97-100.8李丽,马淑梅.综合性大学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7,(8):116-118.责任编辑妤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