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水稻主要病害电子教案.ppt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445080 上传时间:2024-11-0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主要病害电子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水稻主要病害电子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水稻主要病害电子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水稻主要病害电子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水稻主要病害电子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水稻常见病害一、水稻稻曲病图谱及相关知识;二、水稻稻瘟病图谱及相关知识;三、水稻纹枯病图谱及相关知识;四、水稻恶苗病图谱及相关知识;五、水稻烂秧病图普及相关知识;六、水稻立枯病图谱及相关知识;七、水稻青枯病图谱及相关知识;八、水稻条纹叶枯病图谱及相关知识;九、水稻生理性病害图谱及相关知识。水稻稻曲病(一)、致病菌(二)、症状识别及图谱(三)、发病条件(四)、传播途径(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一、致病菌:引起水稻稻曲病的致病菌称为稻绿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座6-124-6(m),(m与厘米的换算公式),表面墨绿色,内层橙黄色,中心白色。分生孢子梗直,单胞厚壁,表面有瘤突,近球形,大小 4

2、-5(微米)二、症状识别及图谱 水稻稻曲病又称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谷粒内形成菌丝块逐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之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刚开始外边包一层薄膜,破裂后,散生墨绿色粉末即厚垣孢子。三、发病条件 侵染期:孕穗期,花期。病菌最适温度:24-32(当低于12或高于36时病菌停止生长)。抽穗,扬花期及低温发病重。四、传播途径 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 (1)、选用抗病品种;(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3)、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水稻稻瘟病(一)、致病菌(二)、症状识别及图谱(三)、发病条件(四)、传播途径(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

3、(一)、致病菌 稻瘟病病原菌为灰梨孢,又称稻梨孢,真菌。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5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大小80-1604-6(m),具2-8个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洋梨形或棍棒形,常有1-3个隔膜,大小14-406-14(m),基部有脚胞,萌发时两端细胞立生芽管,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近球形,深褐色,紧贴附于寄主,产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内。(二)、症状识别及图谱(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苗瘟:发生在三叶前,有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分为慢性型病

4、斑,急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褐点型病斑。穗颈瘟:最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总体症状:茎,叶,穗,颈,杆像被火烤得一样。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节瘟:常发生在抽穗前后,最初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发生在一侧的造成茎秆弯曲。(三)、发病条件 菌丝生长温度:8-37 最适生长温度:26-28 孢子形成温度:10-35 孢子最适形成温度:25-28 最适相对湿度:90 (高温高湿)(四)、传播途径(五)、田间管理预防病

5、害 (1)、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2)、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3)、药剂防治: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叶瘟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最佳防治时期。水稻纹枯病(一)、致病菌(二)、症状识别及图谱(三)、发病条件(四)、传播途径(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一、致病菌 病原菌为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无形态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致病的主要菌丝融合群是AG-1占95%以上,其次是AG-4和AG-Bb(双核线核菌)。AG-1菌核深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较紧密。菌落色泽浅褐至深褐色;

6、AG-4菌落浅灰褐色,菌核形成需3-4天,褐色,不规则形,较扁平,疏松,相互聚集;AG-Bb菌落灰褐色,菌核形成需3-4天,灰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大小较一致,一般生于气生菌丝丛中。二、症状识别及图谱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叶鞘染病:再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中部组织被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至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

7、色,易折;穗颈部受害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三、发病条件 发病的主要原因(1)、菌核数量:每667m2 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2)、高温高湿:发生温度,18-34 最适温度,22-28 发病相对湿度,70%-96%最适湿度,90%以上 菌丝生长温限10-38,菌核在12-40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菌核在相对湿度95%以上时,就可萌发形成菌丝;6-10天后又可形成新的

8、菌核。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的形成 气温20以让,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 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四、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期落入水中菌核

9、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 (1)选用抗病品种: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水稻植株具蜡质层、硅化细胞是抵抗和延缓病原菌侵入的一种机械障碍,是衡量品种抗病性指标,也是鉴别品种抗病性的一种快速手段。(2)打涝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涝并带出田外深埋。(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10、(4)用药原则:用足药量水量,药液要喷施到稻株中下部;用药时田间必须建立浅水层35天,确保防效;高温季节注意安全用药,宜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施药。水稻恶苗病(一)、致病菌(二)、症状识别及图谱(三)、发病条件(四)、传播途径(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一、致病菌 引起水稻恶苗病的病菌为串珠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类型:(1)、小分生孢子卵形或扁椭圆形,无色单胞,呈链状着生,大小4625(m);(2)、大分生孢子多为纺锤形或镰刀形,顶端较钝或粗细均匀,具3-5个隔膜,大小1728 2.54.5(m),多数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干燥时呈粉红或白色;(3)、有性态称藤仓赤霉,属子囊菌

11、亚门真菌:子囊壳蓝黑色球形,表面粗糙,大小240360220420(m);子囊圆筒形,基部细而上部圆,内生子囊孢子48个,排成12行;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长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大小 5.511.52.54.5(m)。二、症状识别及图谱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1)、病谷粒:播种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2)、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3)、枯死苗:上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4)、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5)、抽穗

12、期谷粒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三、发病条件 (1)、土温3035时易发病,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2)、旱育秧较水育秧发病重;(3)、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展;(4)、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5)、一般籼稻较粳稻发病重,糯稻发病轻,晚播发病重于早稻。四、传播途径 (1)、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水稻恶苗病病发生的初侵染源;(2)、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严重的引起苗枯,死苗上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健苗,引起再侵染;(3)、带菌稻秧定植后,菌丝体遇适宜条件可扩展到整株,刺激茎叶徒长;(4)、花期病菌传播到花器上,侵入颖片和胚

13、乳内,造成秕谷或畸形,在颖片合缝处产生淡红色粉霉;(5)、病菌侵入晚,谷粒虽不显症状,但菌丝已侵入内部使种子带菌 (6)、脱粒时与病种子混收,也会使健种子带菌。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 (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秧要尽可能避免损根。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龄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3)清除病残体,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病稻草收获后作燃料或沤制堆肥。(4)种子处理: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种,1520时浸3天,25浸2天,水层要高出种子1015cm,避免直射光。或用2%福尔马林浸闷种3小时,气温高于20用闷种

14、法,低于20用浸种法。水稻烂秧病(一)、致病菌(二)、症状识别及图谱(三)、发病条件(四)、传播途径(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一、致病菌 水稻烂秧病是有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是水稻,危害部位主要是根部。二、症状识别及图谱 烂秧是秧田中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1、烂种:指播种后不能萌发的种子或播种后腐烂不发芽;2、烂芽:指萌动发芽至转青期间芽、根死亡的现象,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1)、生理性烂芽常见有:淤籽播种过深,芽鞘不能伸长而腐烂;露籽种子露于土表,根不能插入土中而萎蔫干枯;跷脚种根不入土而上跷干枯;倒芽只长芽不长根而浮于水面;钓鱼钩根、

15、芽生长不良,黄褐卷曲呈现鱼钩状;黑根根芽受到毒害,呈“鸡爪状”种根和次生根发黑腐烂。(2)、传染性烂芽又分:绵腐型烂芽: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为土褐或绿褐色,幼芽黄褐枯死,俗称“水杨梅”。立枯型烂芽开始零星发生,后成簇、成片死亡,初在根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随后长出绵鼍状白色菌丝,也有的长出白色或淡粉色霉状物,幼芽基部缢缩,易拔断,幼根变褐腐烂。3、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分青枯型和黄枯型两种。(1)青枯型叶尖不吐水,心叶萎蔫呈筒状,下叶随后萎蔫筒卷,幼苗污绿色,枯死,俗称“卷心死”,病根色暗,根毛稀

16、少。(2)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开始,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再由下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幼苗黄褐色枯死,俗称“剥皮死”。三、发病条件 (1)、生产上低温缺氧易引致发病,寒流、低温阴雨、秧田水深、有机肥未腐熟等条件有利发病;(2)、烂种多由贮藏期受潮、浸种不透、换水不勤、催芽温度过高或长时间过低所致;(3)、烂芽多因秧田水深缺氧或暴热、高温烫芽等引发;(4)、青、黄苗枯一般是由于在三叶左右缺水而造成的,如遇低温袭击,或冷后暴晴则加快秧苗死亡。四、传播途径 (1)、引致水稻烂秧造成立枯和绵腐的病原真菌,均属土壤真菌,能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2)、镰刀菌多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残体

17、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3)、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瘸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靠菌丝在幼苗闻蔓延传播;(4)、至于腐霉菌普遍存在,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借水流传播。注:注:水稻绵腐菌、腐霉菌寄主性弱,只在稻种有伤口,如种子破损、催芽热伤及冻害情况下,病菌才能侵入种子或幼苗,后孢子随水流扩散传播,遇有寒潮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其病因先是冻害或伤害,以后才演变成侵染性病害,第二病原才是绵腐、腐霉等真菌。在这里冻害和伤害是第一病因,在植物病态出现以前就持续存在,多数非侵染病害终会演变为侵染性病害,病三角中外界因素往往是第一病因,病原物是第

18、二病原。但是真菌的为害也是明显的,低温烂秧与绵腐瘸的症状区别是明显的。生产上防治此类病害,应考虑两种病因,即将外界环境条件和病原菌同时考虑,才能收到明显的防效。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防治水稻烂秧的关键是抓育苗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强抗病力,必要时辅以药剂防治。(1)、改进育秧方式:因地制宜地采用旱育秧稀植技术或采用薄膜覆盖或温室蒸气育秧,露地育秧应在湿润育秧基础上加以改进。秧田应选在背风向阳、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平整田块,秧畦要干耕、干做、水耥,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结构。(2)、精选种子:选成熟度好、纯度高且干净的种子,浸种前晒种。(3)、抓好

19、浸种催芽关:浸种要浸透,以胚部膨大突起,谷壳呈半透明状,达过谷壳隐约可见月夏白和胚为准,但不能浸种过长。催芽要做到高温(3638)露白、适温(2832)催根、淋水长芽、低温炼苗。也可施用ABT4号生根粉,使用浓度为13mgkg,南方稻区浸种2小时,北方稻区浸种810小时,涝出后用清水冲芽即可,也可在移栽前35天,对秧苗进行喷雾,浓度同上。对水稻立枯病防效优异。(4)、提高播种质量: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播期、播种量和苗龄。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方可播于露地育秧,均匀播种,根据天气预报使播后有35个晴天,有利于谷芽转青来调整浸种催芽时间。播种以谷陷半粒为宜,播后撒灰,保温保湿有利于扎根竖芽。(5)、

20、加强水肥管理:芽期以扎根立苗为主,保持畦面湿润,不能过早上水,遇霜冻短时灌水护芽。一叶展开后可适当灌浅水,23叶期灌水以减小温差,保温防冻。寒潮来临要灌“拦腰水”护苗,冷空气过后转为正常管理。采用薄膜育苗的于上午89时要揭膜放风,放风前先上薄皮水,防止温湿度剧变。发现死苗的秧田每天灌一次“跑马水”,并排出。小水勤灌,冲淡毒物。施肥要掌握基肥稳、追肥少而多次,先量少后量大,提高磷钾比例。齐苗后施“破口”扎根肥,可用清粪水或硫酸铵掺水洒施,二叶展开后,早施“断奶肥”。秧苗生长慢,叶色黄,遇连阴雨天,更要注意施肥。盐碱化秧田要灌大水冲洗芽尖和畦内盐霜,排除下渗盐碱。水稻立枯病(一)、致病菌(二)、症

21、状识别及图谱(三)、发病条件(四)、传播途径(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一、致病菌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英文名Sheath Bligh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二、症状识别及图谱 1、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2、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从立枯病不产生絮状白霉、不倒伏且病程进展慢可区别于猝倒病。三、发病条

22、件 (1)、病菌发育适温2024;(2)、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3)、多在苗期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四、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腐生性较强,一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通过雨水、流水、带菌的堆肥及农具等传播。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1)、育苗场地的选择)、育苗场地的选择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育苗。苗期喷施5001000倍磷酸二氢钾,或10002000倍氯化钙等,提高抗病能力。(2)、加强苗床管理)、加强苗床管理 根据苗情适时适量

23、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不要在阴雨天浇水,要设法消除棚膜滴水现象;加强苗床管理用肥沃、疏松、无病的新床土,若用旧床上必须进行土壤处理;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施匀;播种均匀而不过密,盖土不宜太厚;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需洒水时,每次不宜过多,且在上午进行;床土湿度大时,撒干细土降湿;做好苗床保温工作的同时,多透光、适量通风换气。水稻青枯病(一)、症状识别及图谱(二)、发病条件(三)、田间管理预防病害一、症状识别及图谱 叶片内卷萎蔫,呈失水状,青灰色,茎秆干瘪收缩,或齐泥倒伏,谷壳青灰色,成为秕谷。病害常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二、发病条件 (1)、系由水稻生理失水所致。(2)、多发于晚稻

24、灌浆期,断水过早,遇干热风,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3)、长期深灌,未达度搁田,根系较 浅容易发生青枯。(4)、土层浅,肥力不足,或施氮过迟也易发生青枯。三、田间管理预防病害 (1)选用抗旱力强的品种:一般灿稻比粳稻耐旱,早熟,大穗少蘖型品种较耐旱。(2)稻田后期管理:要浅水与露田结合,不可断水过早,特别是沙质土和漏水田。避免长期深灌,适时适度搁田,促进根系生长。(3)合理施肥:基肥要施足,追肥要早施,避免施氮过多、过迟,防止贪青或早衰。(4)提倡施用多功能高效液肥:于水稻孕穗期喷洒水稻条纹叶枯病(一)、致病菌(二)、症状识别及图谱(三)、发病条件(四)、传播途径(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一、

25、致病菌 Rice stipe virus简称RSV,称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称 柔线病毒组)病毒。病毒粒子丝状,大小4008nm,分散于细胞质、液泡和核内,或成颗粒状、砂状等不定形集块,即内含体,似有许多丝状体纠缠而成团。病叶汁液稀释限点1000-10000倍,钝化温度为553分钟,零下20,体外保毒期(病稻)8个月。二、症状识别及图谱 (1)、苗期发病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

26、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三化螟为害造成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别于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2)、分蘖期发病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3)、拔节后发病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三、发病

27、条件 (1)、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2)、叶龄长潜育期也较长,随植株生和抗性逐渐增强;(3)、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4)、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虫口多发病重;(5)、稻、麦两熟区发病重,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四、传播途径本病毒仅靠介体昆虫传染,其它途径不传病。介体昆虫主要为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并经卵传毒,至于白脊飞虱在自然界虽可传毒,但作用不大。最短吸毒时间10分钟,循回期4-23天,一般10-15天。病毒在虫体内增殖,还可经卵传递。(1)、病毒在带毒灰飞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2)、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

28、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3)、早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五、田间管理预防病害 综合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飞虱,控制条纹叶枯病。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1)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种植,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间迁移传病。忌种插花田,秧田不要与麦田相间;(2)种植抗(耐)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中国91、徐稻2号、宿辐2号、盐粳20、铁桂丰等;(3)调整播期:移栽期避开灰飞虱迁飞期。收割麦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减少灰飞虱迁飞。加强管理促进分蘖;(4)治虫防病:抓好灰飞虱防

29、治:结合小麦穗期蚜虫防治,开展灰飞虱防治,清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减少初始传毒媒介;水稻生理性病害一、水稻青枯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旱能力强的品种;(2)、不可断水过早,特别是砂质土,避免长期深灌,促进根系生长;(3)、合理施肥,防止早衰;(4)、孕穗期用功能性叶面肥喷雾。二、水稻赤枯病 防治方法:(1)、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2)、绿肥做基肥,不宜过量;(3)、增施有机肥,早施钾肥;(4)、发病田应立即排水,酌施石灰;(5)、孕穗期至灌浆期用叶面肥喷雾,15天一次。三、水稻倒伏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倒伏品种;(2)、配方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必要时叶面追肥;(3)、合理密

30、植,苗期用杀菌剂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能起防倒伏作用;四、水稻低温冷害 防治方法:(1)、选用适合当地的抗冷新品种;(2)、兴修水利,以水增温;(3)、适期播种、插秧,确保安全齐穗;(4)、合理施肥,提高抗性;(5)、用叶面肥喷雾促生长。五、高温热害 防治方法:(1)、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热品种;(2)、适期播种,使开花期避开高温胁迫的时间,减少损失;(3)、于孕穗至灌浆期用叶面肥喷雾,10-15天一次。六、水稻缺锰 防治方法:(1)、用含锰的叶面肥进行喷雾;(2)、施肥时混些硫酸锰或施用含有锰的肥料。七、水稻缺钙 防治方法:(1)、每亩施石灰50100千克;(2)、显现缺钙症状后用含钙的叶面肥喷雾补救。八、水稻缺镁 防治方法:(1)、每亩基施钙镁磷肥1520千克;(2)、出现症状后,用含镁的叶面肥喷雾12次。九、水稻缺锌 防治方法:(1)、插秧前用含锌的叶面肥喷施或插秧前灌根;(2)、孕穗期和齐穗期再喷施叶面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