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混凝土企业可行性报告一、发展与现状预拌混凝土也称商品混凝土,其特点是集中拌制、商品化供应。我国混凝土搅拌站(厂)始建于八十年代初的上海、常州两城市。十多年来,由于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北京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也采取一些扶植政策和措施,使城市预拌混凝土产量每年以12-15%幅度递增。1987年建设部印发了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明确了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方向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1990年国家计委、建设部等联合发文,将杭州、厦门、南京列为推广散装水泥和发展商品混凝土的试点城市。1994年建设部印发的建1994490号文建筑业重点推
2、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又把推广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列为重点推广的首要内容。一些地区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编制和发布预拌混凝土的定额单价、运输、设备费用和管理费,为发展预拌混凝土提供了合理的计价基础。“八五”期间,建设部共安排国家支持施工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贷款11亿元人民币,其中有5亿元之多(不包括企业自筹)用于支持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有关城市也颁发了许多文件,从规划、取费、市场管理、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规定,有力的促进了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据统计,1995年,全国建成预拌混凝土站(厂)616个,预拌混凝土企业年设计生产能力约600万立方米,年实际产量2600万立方
3、米。上海、北京、广州、大连、常州等城市应用的预拌混凝土量已达到该城市混凝土总用量的60%以上,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另一方面,全国预拌混凝土占现浇混凝土的比重还不到10%,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预拌混凝土尚属起步阶段。我国已建成的预拌混凝土站(厂),大多属建筑施工企业或企业集团管理,而经济发达国家预拌混凝土已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有许多混凝土工程公司专门生产和供应预拌混凝土,并承包建设项目中的混凝土工程,预拌混凝土已普遍使用,一般占混凝土工程总量的60-80%以上。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态势,东部沿海城市,预拌混凝土趋于热销阶段,外商和其他经济部门或企业都纷纷投资,并从大城市向
4、中等城市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也急切要求发展预拌混凝土生产和供应,但在市场、装备、资金上还确实存在不少困难,急切需要有关方面加以引导和扶持。二、目标和要求“九五”期间,全国预拌混凝土的年产量要比“八五”末期翻一番,由目前占全国现浇混凝土比重10%增加到20%,并提出以下要求:1.为促进预拌混凝土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九五”期间,预拌混凝土应遵循“巩固东部,发展中西部”的方针。东部沿海城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预拌混凝土站(厂)建设工作的领导,搞好规划布点,强化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使之健康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预拌混凝土站(厂),有关方面要支
5、持其切实解决预拌混凝土生产应用中的问题,使我国城市预拌混凝土有一个较大的发展。2.各部委施工企业承建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各大中城市的重要城市建设设施,预拌混凝土用量应不低于混凝土总量的80%。混凝土用量超过2万立方米的工程建设项目和一次混凝土用量超过100立方米的工程均应使用预拌混凝土。使我国预拌混凝土生产的年设计能力由目前的6000万立方米提高到2000年的8000万立方米,预拌混凝土的年产量由目前的2600万立方米提高到2000年的4000万立方米。3.根据东西部地域经济的差异,“九五”末期对各地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应用提出以下要求:(1)上海、北京、广州、大连、天津、南京、厦门、杭州等城
6、市的预拌混凝土应达到现浇混凝土总量的60%-80%,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2)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和郑州、成都、武汉、长沙、南昌、沈阳、西安、重庆、昆明、青岛、深圳的预拌混凝土应达到现浇混凝土总量的20%-30%;(3)哈尔滨、长春、石家庄、太原、合肥、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的预拌混凝土应达到现浇混凝土总量的10%-20%;(4)“九五”期间,呼和浩特、南宁、西宁、银川等城市应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预拌混凝土站(厂)。4.根据建设部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积极促进建筑专业性企业的发展”精神,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预拌混凝土发展较快城市的建筑业企业及部分部属建筑业企业,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7、的同时,应逐步组建以混凝土搅拌站及专用运输车、混凝土泵车为主要生产设备的混凝土工程专业施工企业混凝土工程公司。混凝土工程公司必须具备承包混凝土工程及供应预拌混凝土的双重能力,主要分包建设项目中的混凝土工程,是未来建筑业中技术含量高、机械化水平高的专业施工企业。三、政策和措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建设司要参照下列有关要求,加大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力度。1.加强对发展预拌混凝土工作的领导。(1)要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规模,预测混凝土用量,搞好预拌混凝土站(厂)的建设布点。搅拌站(厂)应设置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靠近砂石产地或混凝土拌合物使用量比较集中的区域。新建站(厂)要有可行性研
8、究报告,并严格按照建设程序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立项建设。搅拌站工程建设项目要由具备专业设计资格的单位设计,工艺流程科学、合理,选用设备性能先进、可靠,生产能力配套。搅拌系统须采用强制卧轴式搅拌机;要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存设施、机械化上料系统和自动称量装置,尽可能地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管理;要有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加入装置;要有控制质量的试验检测设施。混凝土搅拌站(厂)规模不宜过大。除混凝土用量很大的大型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很大的城市外,一般预拌混凝土站(厂)的年生产能力应在5-10万立方米之间。预拌混凝土的供应半径宜在10公里以内,最远不超过15公里。(2)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有发展预拌混凝土
9、的配套政策。要与城市环境整治紧密结合,明文规定不准在风景区、文化区和市区的主要街区设置分散的现场混凝土搅拌站(点),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对污染城市环境的噪声、砂石和泥土等要加强管理,并予以必要的经济制裁;对施工占用街道超面积的要提高收费标准。(3)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除严格执行有关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外,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管理,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必须进行严厉惩处。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并令其赔偿经济损失,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定期对预拌混凝土站(厂)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对其人员素质、工艺条件、技术装备、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
10、定期进行考核。2.预拌混凝土站(厂)的建设资金,要采取多渠道筹措。主要方式有:(1)各级政府支持施工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贷款或用散装水泥节包费中的部分收入,集中建设搅拌站;(2)建筑业企业或企业集团出资;(3)利用原有混凝土构件厂的设备、场地和人员,进行技术改造,兼营预拌混凝土;(4)利用有关方面集资,组成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5)利用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6)采用其他多种渠道集资。3.合理确定预拌混凝土的价格。预拌混凝土的价格,由成本、利润、增值税组成,其中成本应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运至施工现场运输费及管理费等。销售价格本应由生产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自行确定,但在当前建筑市场
11、尚不规范,工程造价应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逐步由市场形成造价为主的价格机制的情况下,预拌混凝土价格应由各地工程造价(定额)管理部门制订、发布和调整。各地在制订预拌混凝土价格时,应扣除现场搅拌混凝土中的部分人工和机械等费用。4.给预拌混凝土企业以必要的支持。(1)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所在城市行政领导的支持,并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与工商管理部门协调,搞好预拌混凝土站(厂)资质审查和发放营业执照工作;与动力、公用和材料供应部门协调,做好预拌混凝土原材料、散装水泥及水、电、油、汽的供应工作;与财政、金融、税收和定额管理部门协调,搞好预拌混凝土站(厂)的税收、价格、流动资金和有关贷款等工作
12、;与公安、交通部门协调,明确预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辆和散装水泥车为“工程特种车辆”,并发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特殊通行证;与环境保护部门协调,促进预拌混凝土站(厂)逐步达到城市环保的要求。(2)根据国发8527号文转发国家经委关于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意见中有关节包费的规定,把使用散装水泥节约下来的包装费大部分返还给使用散装水泥的企业。(3)为加速搅拌站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应进一步缩短混凝土工程机械的折旧年限,提高设备折旧率,使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设备真正步入良性循环。有些地区或企业也可按预拌混凝土的实际产量来计算提取机械设备的折旧费。5.加快预拌混凝土装备国产化步伐。经过几年努力,预拌混凝土的机械设
13、备已从进口为主逐步转向立足国内,但对部分关键零部件和技术性能要求高的整机,仍依赖于国外。提高预拌混凝土装备国产化水平,关键是提高、混凝土机械的质量,特别是基础件的质量。为此,要继续搞好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泵车、散装水泥车和搅拌计量装置关键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研制开发,同时,还可与外商合作、合资生产,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品种规格全的系列产品及其零部件。到2000年,使预拌混凝土的主要装备基本上立足国内。6.预拌混凝土站(厂)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混凝土拌合物质量。预拌混凝土站(厂)必须设置与其资质相适应的试验室,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定期进行原材料质量检测和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
14、能检测,严把原材料和混凝土成品质量关。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预拌混凝土(GB14902-94)和专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进行生产和施工;站(厂)要建立自己的产品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并逐步按照GB/T19000标准健全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企业要重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外加剂性能检测和应用试验;水泥与掺合料的检测分析,并按照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设计参数和生产的工艺参数。7.重视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开发新技术。预拌混凝土站(厂)要重视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采用先进的搅拌设备、计量装置,改造企业老旧的机械设备,并逐
15、步采用微机来控制和管理计量、搅拌系统,以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生产控制和管理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步建立自己的科研力量,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研制、开发高性能外加剂和掺合料,推广外加剂、掺合料的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泵送技术、废水回收利用技术、质量控制技术、二次投料等技术,逐步提高混凝土品质和平均强度,开发研制、推广应用高强度预拌混凝土。8.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发展我国预拌混凝土服务。根据当前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要求,充分发挥混凝土协会、外加剂专业委员会及相关社会团体的作用,使行业协会真正起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的作用。行业协会要积极协助政府开展行业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引导
16、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和开展企业职工技术培训;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和开发应用新工艺、新产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搞好预拌混凝土站(厂)的资质等级审查和年检工作;积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四、我国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前景(一)我国商品混凝土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商品混凝土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这些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常州等地的商品混凝土使用率已达6080%,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在一些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率还很低,甚至没有。可见,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二)使用商品混凝土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1企业财务效益北京、上海、常州、天津等商
17、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经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与现场搅拌混凝土比较,使用商品混凝土可获得如下经济效益:(1)建筑施工单位用工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一般生产商品混凝土0.25工日/m3,全员产值2.53.0万元/人年;现场搅拌0.35工日/m3,产值一般间0.8万元/人年。(2)节约原材料:测算和分析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可节约水泥8%,砂石12%左右。(3)促进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4)提高混凝土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2社会经济效益(1)相关部门获利明显:统计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节省了许多单位的费用支出,普遍受到欢迎。如,节省砂石及中间储料的堆场租用费0.9元/m3,水泥包装
18、袋费用节约1.75元/m3。现场建材堆放场地租用费等节约2.40元/m3,现场临时水电及设施费4.00元/m3等。(2)加快施工进度,提前发挥投资效果。(3)促进水泥工业和混凝土新技术发展及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3环境效益(1)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环保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应用商品混凝土环境效益十分显著。首先它不需要在现场堆放材料及中转材料,避免了城市的脏、乱、差现象;其次,从根本上消除噪声、粉尘、污水等污染,改善了市民工作、居住环境。设立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报告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二、筹备单位概况 三、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19、和过程 第二章:市场调查与研究 一、国内商品混凝土现状与国家产业政策 二、重庆市商品混凝土行业现状 三、重庆市商品混凝土未来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四、产品目标市分析 4、价格现状与预测 5、市场竞争力分析 第三章:搅拌站原材料供应及其它资源分析 第四章:建站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站用地规模 二、生产设备的规模 三、运输设备的规模 四、产品方案 第五章:建站选址 一、重庆市现有搅拌站的分布情况 二、搅拌站的选址 三、所选场地的有利条件及对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六章: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搅拌设备方案 二、运输设备方案 三、工程方案 第七章:运输与辅助工程 一、布置运输的原则 二、辅助工程: 第八章:
20、节能与环保评价 一、节能 二、环保 第九章:组织管理与资源配置 一、管理规划 二、搅拌站章程 三、管理制度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章:建站实施计划 一、现场准备 二、技术准备 三、物资准备 四、劳动力组织及管理 五、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第十一章:投资预算 一、投资组成及测算方法及依据 二、投资费用组成明细表 三、搅拌站总投资投入时间计划 第十二章:融资方案 一、融资方式选择 二、融资方案细则 第十三章:财务评价与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章总论(混凝土搅拌站)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混凝土搅拌站112承建单位:113项目负责人:114项目拟建地点:12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发展混凝土搅拌站
21、生产预料混凝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净化城市环境,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可以综合利用工业渣粉煤灰,并能大量应用散装水泥,节省投资,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国家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一直十分重视,1987年建设部印发了关于 “七五”城市发展预拌混凝土的几点意见:1990年国家计委、建设部将杭州、厦门、南京列为试点城市;1994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之一,“八五”期间国家建设部安排5亿多元资金用于支持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网要中明确捉出“提高水泥散装率,发展商品混凝土”,把发展预拌混凝土作为一项
22、重要任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96年4月国家建设部又印发了关于加快预拌混凝土发展的若干意见L,1997年国务院国函8号,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中城市要积极发展商品混凝土,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限期在城区现场搅拌。 安徽省1997110号文件关于贯彻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意见的批复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大中城市要积极发展商品的混凝土。中心城市要在本年度内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制定发展预拌混凝土政策,促进商品混凝土的发展,不断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到2000年,市县都要实行城区内文章来日中国报告网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由于国家的重视,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很快。八十年代
23、初期在上海、常州两地开始建筑,十多年来,规模持续扩大,1995年全国已建成预拌混凝土站616个,总设计能力6000万立方米。上海、北京、广州、大连、常州等城市的应用量己达到混凝土总量的70以上。我省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南、蚌埠等市县也相继建成了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市场畅销,效益较好,但定远县尚属空白,因此,尽快在定远县建设预拌混凝土站是十分必要的。13主要设备来源 预拌混凝土设备我国不少城市有生产,如常州、无锡、北京、洛阳、武汉、长沙、上海等地生产的设备不仅质量可靠,而且价格比国外低很多,整个搅拌站设备全部从国内购置。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1 生产规模万M3/年100
24、2 主机规格能力M3/小时3603 装机总容量千瓦3604 年耗电量万千瓦时8045年耗水量万吨406 水泥用量万吨407 占地面积亩608 建筑物占地面积M27589 全地总建设面积M2188610 职工总人数人 14011 固定资产总投资万元人民币2600万元12 年销售收入万元人民币1.2亿13 年税金万元人民币1100万元14 年利润万元人民币1200万元15 投资回收期年316 投资利税率%35%第二章 市场分析和拟建规模21市场分析 目前,以国内大中城市为主,共建预拌混凝土站6000多个,年产量达 2600万立方米,占全国城市建设混凝土总工程量的10左右,年增幅为, 12-15。定
25、远县每年房屋建设总面积在25多万平方米,约需混凝土20万立方米。另外:按照目前市政及交通设施投资计算,每年修路约需混凝土 25万立方米。22拟建规模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金筹措能力(中国报告网),公司考虑到经济规模,初步确定建设规模为预拌混凝土100万立方米。 产品方案按强度等级分为C15、C20、C25、C30等各个品种。 并根据用户需要生产供应早强混凝土、高标号混凝土以及其它特种混凝土。 强度等级产量表: 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年产量(万/m3) 25 25 25 25第三章 建设条件 根据多次现场踏看分析和参照外地建站经验,建站地址选在定远县棉种场,在此建站具备较多的有利
26、条件。3.1 地理位置适中,位于县城与盐化工中间,在40公里半径内可覆盖整个定远县城与盐化工。3.2 原材料来源 定远县有数家水泥厂,质量上也能达到我们的使用标准,因此,从质量和散装水泥供应能力上均可满足需求。 另外,定远县石灰资源十分丰富,石渣质优价廉,规格齐全,黄沙附近即有,经化验完全适用,供应量足,生产有足够保障。3.3 供电、供水 在所选建站地址,水电路均完全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第四章 技术方案41内外运输 站内运输比较简单,主要是用装载机装石渣,黄砂喂到皮带运输机,再由皮带机带机将右渣、黄砂运进料仓。原材料和成品全部采用公路运输。年运输量见下表:4.2 物料消耗 全部设备采用国产,请
27、见下表: 运进 运出 总运量运量(万吨/年)运量(万吨/年)万吨/年石渣 128.4 128.4黄沙 63.3 63.3水泥 40 40混凝土 271.7 271.7合 计231.7271.7563.4设备选型表4.3 设备选型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1 搅拌楼系统,各种设备,数套2 搅拌运输车25辆3汽车衡1台 4铲车2台 5试验设备1套 物料消耗表 单位:吨/立方米 4.4环境保护 混凝土搅拌站自身就是一个环保项目,在生产中污染极小 混凝土 强度等级 碎石:40粒径黄砂425#水泥:525#水泥 水 电(度)C151.21601.7780.3060.44C201.245
28、0.7010.3540.44C251.2730.6270.40.44C301.2840.6330.3830.44治理紧要措施为:在散装水泥简仓入口处设置密封装置,杜绝泄漏扬尘,仓顶设布袋除尘器含尘气体,浓宽为38m3,收尘率 99,经除尘后排放浓度为30mgm3,远远低于排放标准。仓底至计量料斗,采用全封闭螺旋输送,由计量杆斗入搅拌机后,采用自动料盖、密封搅拌、湿作业、无粉尘外溢。45劳动定员 根据预拦混凝土生产特点,考虑到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参照同类企业定员的情况,经初步测算,共需定员140人。(下岗职工需求人员60)第五章 技术经济分析51投资估算 经初步测算,该项目需总投资3000万元,
2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60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52经济效益分析年总成本表: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金额(万元) 备注1 搅拌楼系统 套 2 3602 搅拌运输车 辆 28 14003 泵车 辆 1 2354 装载机 辆 1 305 圆筒仓 座 4 506 汽车衡 台1 157 试验设备 套 1 408 设备安装 289 水电设施 10办公室、试验室300 11土地 亩 30 100含高压线路等12 不可目 录第一章 总 论51.1 项目概况51.2 项目业主简介61.3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8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1.5简要结论9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112.1项目建设的背景
30、1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第三章 市 场 预 测153.1 市场现状153.2 市场预测17第四章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204.1 产品方案204.2 建设内容及规模20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225.1项目厂址选择原则225.2 建设地址235.3场址建设条件23第六章 建设方案296.1指导思想和原则296.2 工艺方案306.3 设备选型316.4 建筑工程方案396.5公用设施396.6 总图工程436.7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46第七章 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487.1 环境保护487.2 职业安全卫生517.3 消 防52第八章 节能措施548.1 综述548.2 节能措施5
31、4第九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569.1 项目组织机构569.2劳动定员569.3 员工来源及培训57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5810.1 项目实施阶段划分5810.2 项目实施进度58第十一章 项目招标方案6011.1招标原则6011.2 招标范围6011.3 招投标程序60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412.1 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6412.2总投资估算6412.3 资金筹措65第十三章、财务估算与评价6613.1财务估算与评价的依据6613.2 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6613.3产品营业收入估算6713.4成本费用估算6713.5 利润及税收估算6813.6 财务评价6813.7 财务
32、评价结论69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分析7014.1风险因素识别7014.2风险评估7114.3 风险防范对策72第十五章 结论及建议7415.1 结论7415.2建议74目 录第一章 项目摘要31.1项目基本情况31.2建设目标31.3建设内容及规模41.4产品及去向41.5效益分析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52.1建设的必要性52.2建设的可行性52.3编制依据62.4编制原则9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93.1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93.2项目的原料供应情况103.3地址选择分析10第四章 产品114.1沼气114.2 沼气产量确定124.3有机肥134.4产品去向13第五章 沼气工程工艺
33、设计145.1工艺参数145.2处理工艺选择145.3工艺流程的组成155.4厌氧处理工艺选择与比较155.5沼气存储和净化工艺165.6工艺流程185.7沼气输配设施195.8沼气计量设施19第六章 总体设计196.1站内总体设计196.2站外配套设计19第七章 土建设计207.1建筑设计207.2结构设计20第八章 电气设计218.1设计依据218.2设计规范228.3 设计说明228.4控制与保护228.5防雷与接地228.6配电系统238.7防雷与接地238.8 防爆设计238.9供电负荷23第九章 安全、节能及消防249.1安全生产249.2防火消防249.3节能25第十章 主要构(
34、建)筑物、设备的设计参数2510.2 厌氧消化系统工艺参数设计2710.3 沼气净化系统工艺参数设计2810.4 沼气储存系统2810.5 沼肥储存系统2910.6配套设施区29第十一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3011.1编制说明3011.2总投资估算表3111.3投资概算3311.4资金筹措33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和投招标3412.1进度安排3412.2招(投)标依据3412.3招(投)标范围3412.4招(投)方式35第十三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3513.1管理3513.2劳动定员和组织培训37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3714.1污染源和污染物3714.2污染治理方案3814.3安全生产39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4115.1沼气4115.2沼气发电4115.3沼液和沼渣4315.4(生态)农产品。43第十六章 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4316.1社会效益4316.2生态效益4416.3经济效益44第十七章 结论46第十八章 附件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