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35号-铁路客运专线技术装备标准-试行-word.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5706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5号-铁路客运专线技术装备标准-试行-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35号-铁路客运专线技术装备标准-试行-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35号-铁路客运专线技术装备标准-试行-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35号-铁路客运专线技术装备标准-试行-wor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35号-铁路客运专线技术装备标准-试行-wor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运输局 运 基 通 信 2010 35号关于印发铁路客运专线通信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的通知各铁路局、铁路公司,铁科院,各勘察设计院,北京全路通号设计院,北京电铁通号设计院,中铁咨询通号设计院,北京中铁建电气化设计院: 为规范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铁道部组织编制了铁路客运专线通信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请及时向运输局基础部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 二一年一月十三日 铁路客运专线通信技术装备标准(试行)二九年十二月目 录前言11 总则12 本标准引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23 传输系统63.1 系统构成63.2 系统功能

2、73.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74 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84.1 系统构成84.2 系统功能94.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95 数据通信系统95.1 系统构成95.2 系统功能105.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116 数字调度通信系统136.1 系统构成136.2 系统功能146.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147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157.1 系统构成157.2 系统功能207.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218 综合布线系统258.1 系统构成258.2 系统功能258.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259 会议电视系统259.1 系统构成259.2 系统功能269.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2710 应急通信系统2810.1 系统构成2

3、810.2 系统功能2910.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3011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3111.1 系统构成3111.2 系统功能3211.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3312 时钟及时间同步系统3412.1系统构成3412.2系统功能3512.3系统主要技术条件3513 通信综合网管系统3713.1 系统构成3713.2 系统功能3713.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3814 通信电源3914.1 系统构成3914.2 系统功能4014.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4015 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4115.1 系统构成4115.2 系统功能4215.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4316 通信线路4417 防雷与接地442前言本技术标准以

4、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等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有关标准,参考了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的工程实例,对通信各子系统的系统构成、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做出了规定。本技术装备标准主要针对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制定,今后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通信网的建设应依照此标准实施。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数字调度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时钟及时间同步系统、通信综合网管系统、通信电源、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通信线路、防雷与接地等子系统组成。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除内部各子系统间存在着紧密的接口关系外,其与牵引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电力

5、系统、运营调度系统、旅客服务系统、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等信息系统、动车组、既有铁路通信网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接口关系。另外,其与线路、路基、桥梁、隧道、站场、房建等土建工程之间也有着紧密的接口关系。在执行本技术装备标准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河北区金沙江路33号增1号,邮政编码:300251),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技术装备标准由铁道部运输局负责解释。本技术装备标准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本技术装备标准参编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本

6、技术装备标准主要起草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沙玉林、冯敬然、罗杰、杜娟、方嬿、江凌翔、赵树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刘子文、张健、赵强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费冬、张铎、田小靖、石波、许辉、董雪菲、刘盛尧481 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客运专线通信技术装备标准,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装备标准。1.0.2 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1.0.3 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应为运输指挥和经营管理提供稳定、可靠、畅通的通信手段,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等综合业务。1.0.4 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电话交换及接入系

7、统、数据通信系统、数字调度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会议电视电话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时钟及时间同步系统、通信综合网管系统、通信电源、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通信线路、防雷与接地等子系统组成。1.0.5 铁路客运专线通信技术装备标准除应满足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铁路现行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1.0.6 本技术装备标准适用于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2 本标准引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标准及规范号标准及规范名称ITU-T G.703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工程网路数字接口参数ISO/IEC 13871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协议IEEE802.3U 1

8、0/100BASE-T以太网接口标准ITU-T G.703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ITU-T G.707同步数字系列比特率ITU-T G.708同步数字系列的网络节点接口ITU-T G.709同步复接结构ITU-T G.781同步数字系列(SDH)复用设备建议的结构ITU-T G.782同步数字系列(SDH)复用设备的类型和一般特性ITU-T G.783同步数字系列(SDH)功能组件的特性ITU-T G.803基于数字同步系统的传输网结构ITU-T G.811国际局间原始参考钟(PRC)的定时要求ITU-T G.812局间时钟的定时要求ITU-T G.813适合SDH设备的定时时钟要求ITU-

9、T G.821误码性能标准ITU-T G.822数字连接间的滑码控制ITU-T G.823基于E1的漂移和抖动要求ITU-T G.825基于SDH设备的数字网漂移和抖动要求ITU-T G.825基于同步数字系列(SDH)的数字网络中的抖动和漂移控制ITU-T G.826误码性能标准ITU-T G.831数字同步系统的传送网的管理能力ITU-T G.957与同步数字系列有关的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ITU-T G.958基于同步数字系列光缆数字线路系统ITU-T G.965数字本地交换机(LE)的V接口支持接入网(AN)的V5.2接口本地交换机和接入网的V5.2接口技术规范ITU-T H.221视听电

10、信业务中的641920kbit/s信道的帧结构ITU-T H.224利用H.221的LSD/HSD/MLP信道单工应用的实时控制ITU-T H.225基于分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呼叫信令与媒体流传输协议ITU-T H.230视听系统的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C&IITU-T H.231用于2Mbit/s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系统多点控制单元ITU-T H.235信令加密协议ITU-T H.239关于双视频流传递协议ITU-T H.242关于建立使用2Mbit/s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间的通信系统ITU-T H.243利用2Mbit/s信道在23个以上的视听终端建立通信的方法ITU-T H.245多媒体

11、通信控制协议ITU-T H.246支持H系列协议的多媒体终端之间的交互ITU-T H.261关于P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ITU-T H.263关于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ITU-T H.264关于高压缩比通信的视频编解码ITU-T H.281会议电视的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ITU-T H.320窄带电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ITU-T H.323基于不保证Qos的分组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框架协议ITU-T H.323基于IP网包交换的多媒体通信系统ITU-T T.120视频视听系统用户层数据协议ITU-T T.123特定网络传输的协议,由它来定义各种物理网络的接口RTP/RTCP 媒体流打

12、包与同步协议ANSI T1.101同步接口规范GA3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6安全安保监控工程技术规范GB2887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7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1679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98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7611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GB/T15211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15408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GB/T15839641920kbit/s会议

13、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GB/T17542移动通信有线/无线转接设备通用规范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拢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5031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F001中国国内电话

14、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中国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连接控制部分(SCCP)的技术规范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事务处理能力部分(TC)技术规范GR-1244-CORE同步网时钟的基本需求标准JCJ/T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TB/T3025铁路运输通信数字式语音记录仪TB/T3024铁路应急通信接入技术条件TD/T2169铁路中间站通信电源设备技术条件TD/T2993.1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TD/T2993.2铁路通信站用-48V直流配电设备TD/T299

15、3.3铁路通信站用-48V高频开关整流设备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试行)铁路时间同步网技术条件铁路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条件TD/T3160.1铁路调度通信系统第一部分:技术条件TD/T3160.2铁路调度通信系统第一部分:试验方法YDN 065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YDN 088自动交换电话(数字)网技术体制YDN 117数字同步网的规划方法与组织原则YD/T838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YD/T92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1007接入网中传输性能指标的分配YD/T1011数字同步网独立型节点从钟设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YD/T1012数字同步网节点时钟系列及其定时特

16、性YD/T1074通信用交流稳压电源YD/T1128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补充件1YD/T1162.1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要求YD/T1162.1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总体技术要求YD/T117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1190基于网络的虚拟IP专用网(IP-VPN)框架YD/T1295支持IPv6的路由协议技术要求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YD/T138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测量方法YD/T1382IP网络技术要求流量控制YD/T1391.1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测试方法3 传输系统3.1 系统构成3.1.1 传输系统由骨干层、中继层、接入层三

17、层网构成。3.1.2 骨干层、中继层和接入层传输系统采用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3.1.3 骨干层传输系统应统筹考虑铁路长远发展的需要,结合铁路既有传输系统资源,完善通信骨干传输网结构。3.1.4 骨干层的容量应满足路局通信枢纽和主要通信节点间的通道需求以及相邻客运专线通信通道迂回保护需要。3.1.5 中继层的容量应综合考虑本线的需求以及全路骨干层网络完善前对相邻客运专线通信通道的迂回保护。3.1.6 路局调度所所在的枢纽地区应合理规划通信核心节点,除调度所外,应增加异站址通信核心节点。该枢纽内的传输系统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并按照不同物理径路的光纤组网。3.1.

18、7 骨干层、中继层和接入层传输系统应采取不同物理径路的光纤构建,中继层传输系统宜以线性1+1拓扑网络为主,也可根据需要组建环形拓扑网络;根据通道需求及组网的具体情况,接入层宜构成一个或多个自愈环;站内多个通信接入节点宜组建环形网络。3.1.8 车站信号楼、区间信号中继站、区间基站、牵引变电所等重要节点的传输系统宜考虑2个不同的径路以提高业务的安全性。3.1.9 骨干层传输系统宜布设在各路局调度所(或本地核心通信站)和其他通信枢纽等处;中继层传输系统宜布设在通信枢纽、有客货运作业的较大车站、与既有网络有连接的节点等处,并应综合考虑汇聚容量、传输距离等因素设置;接入层传输系统宜布设在车站信号楼、站

19、房、区间信号中继站、区间基站、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电力配电所、工区等处。3.1.10 区间小于2Mb/s容量的接入业务宜汇聚到就近的接入层节点。3.1.11 新建传输系统与既有通信传输系统的互联宜采用SDH 155Mb/s及以上光口。3.1.12 传输系统网管应满足维护管理需要,并按照以下原则设置: 1.在铁路局所在地通信段客专网管中心设置骨干层、中继层、接入层网元管理系统,客专技术支持中心设置复示终端; 2.其他相关通信段客专网管中心设置中继层、接入层网元管理系统,客专技术支持中心设置复示终端; 3.通信段所辖的通信综合维修车间(工区)设置复示终端。3.2 系统功能3.2.1 传输系

20、统应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的通道及接口需求。3.2.2 传输系统骨干层、中继层和接入层的网管应能实现对所辖设备进行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同时,传输系统网管应能提供接入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综合网管的条件。3.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3.3.1 SDH(10Gb/s 、2.5Gb/s 、622Mb/s、155Mb/s)光传输系统符合国际电联ITUT的最新建议及国家和铁道部新颁布的有关标准的规定。3.3.2 骨干及中继层传输系统应采用不低于SDH 2.5Gb/s的速率等级,接入层传输系统应采用不低于SDH 622Mb/s的速率等级。3.3.3 SDH 2.5Gb/s传输系统应支持平

21、滑升级至SDH 10Gb/s系统;SDH 622Mb/s传输系统应支持平滑升级至SDH 2.5Gb/s系统;SDH 155Mb/s传输系统应支持平滑升级至SDH 622Mb/s系统。3.3.4 骨干层、中继层和接入层传输系统的再生中继距离应根据组网需求和光纤特性指标进行计算。SDH 2.5Gb/s及以上系统设备的再生中继距离应不小于120km。3.3.5 SDH 10Gb/s ADM设备交叉能力应不低于11521152VC4;SDH 2.5Gb/s ADM设备交叉能力应不低于768768VC4;车站SDH 622Mb/s ADM设备交叉能力不低于256256VC4;其他节点SDH 622Mb/

22、s ADM设备交叉能力应不低于128128VC4。3.3.6 传输系统中具备主控、交叉、时钟、电源等功能的核心板件应采取11热备,2M支路板及FE以太网支路板采取N:1热备。同一环内的2个光方向应设置于不同的光线路板上。支路板的配备应满足关键业务分布在不同的支路板上的要求。3.3.7 SDH 10Gb/s系统应能提供10Gb/s、2.5Gb/s、622Mb/s、155Mb/s光口、POS(622Mb/s、155Mb/s)接口、2Mb/s电接口以及FE、GE接口等;SDH 2.5Gb/s系统应能提供2.5Gb/s、622Mb/s、155Mb/s光口、POS(622Mb/s、155Mb/s)接口、

23、2Mb/s电接口以及FE、GE接口等;SDH 622Mb/s系统应能提供622Mb/s、155Mb/s光口、POS(155Mb/s)接口、2Mb/s电接口以及FE接口等。根据工程需求考虑业务接口及板件预留,原则上根据接口类型及用途,业务接口数量可按照3050%预留。 3.3.8 SDH设备的定时基准可以从2048Kbit/s外部定时接口、STM-N接口、G.703支路接口的输入中获得,SDH设备应至少配备有二个外同步时钟输入接口和一个外同步时钟输出接口。3.3.9 骨干层、中继层传输系统初期配置通道利用率不宜大于50。接入层传输系统初期配置通道利用率不宜大于60。3.3.10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

24、求MTBF应不小于175200小时; MTTR应不大于0.5h(不含路途);可用度应大于99.9998%。4 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4.1 系统构成4.1.1 客运专线应充分利用既有电话交换网。4.1.2 既有程控电话交换机所在地的新增自动电话可通过新设接入设备或电缆方式解决;远端站点的自动电话通过接入网V5.2接口接入程控交换机。4.1.3 GSM-R基站、分区所、AT所、开闭所等无人值守机房可不设置自动电话。4.1.4 接入系统由接入网局端设备、接入网终端设备构成。接入网局端设备宜集中设置。4.2 系统功能4.2.1 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承载的业务主要有自动电话、调度电话和必要的低速数据通信业务

25、。4.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4.3.1 电话交换系统应符合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YDN 065的规定。4.3.2 接入系统应支持至少50个以上接入网终端设备的接入,能通过系统板的扩容支持更多的接入网终端设备接入。4.3.3 接入系统应具有用户集线功能。集线比1:11:16可调,并且集线比可通过软件设定。4.3.4 接入系统可同步于2个外时钟源:1.2Mb/s支路接口提取2.外部高精度时钟源4.3.5 网管应提供MML接口和Q3接口。4.3.6 接入网局端设备应提供112测试接口,能够接入自动电话网统一的测试系统中。4.3.7 接入设备所有用户线接口必须有过压过流保护性能。4.3.8 接入

26、系统应能提供音频二/四线接口、V5.2接口、64Kb/s或N64Kb/s接口、2B+D接口、RS422(共线)接口等多种接口。根据工程需求考虑业务接口及板件预留,原则上根据接口类型及用途,电话接入设备的业务接口数量可按照30%预留。5 数据通信系统5.1 系统构成5.1.1 客运专线数据通信网是铁路数据通信网的组成部分,属于区域性网络,由核心节点、汇聚节点、接入节点组成。网络结构详见图51。5.1.2 核心节点一般设置于铁路局所在地。汇聚节点设置于对一定区域内业务起到汇聚作用的地点,如通信枢纽、大型车站所在地;接入节点设置于各车站、动车段所、综合维修机构和调度所等地。5.1.3 核心节点应设置

27、2台核心路由器,并独立设置路由反射路由器(RR)及VPN路由反射路由器(VRR),RR和VRR可以合设;汇聚节点宜设置2台汇聚路由器;根据承载业务的安全等级,接入节点设置1台或2台接入路由器。各节点间互联链路,宜采用具有自愈能力或由不同物理路由的通道。各类接口应适当预留,其中核心节点宜预留50%,汇聚节点宜预留30%,接入节点宜预留20%。5.1.4 网管设置应满足数据网维护管理需要,在铁路局核心节点设置数据网区域网络管理系统,负责本区域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各线可根据需要设置数据网网管系统,在有网络维护需求的地点,设置维护管理终端。图51:数据网区域网络结构图5.2 系统功能5.2.1 数据通信

28、网应承载客运专线运输组织、客运营销、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和综合视频监控、会议电视、应急通信、GPRS等数据通信业务。5.2.2 核心节点负责本区域内汇聚节点和部分重要接入节点的接入,实现业务的高速转发。汇聚节点负责汇聚、转接一定区域范围内接入节点的业务流量,向核心节点和相邻汇聚节点进行高速转发。接入节点完成各业务接入并上联至汇聚或核心节点。5.2.3 支持MPLS VPN等技术,满足不同网络业务应用的服务质量(QoS)要求。5.2.4 数据网网管系统应具备拓扑管理、配置(含QoS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路由管理、VPN管理、流量采集、安全管理、性能监测分析和基于QoS的性能监测及流量分析、报表统计

29、功能等功能。应能提供图形化管理。5.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5.3.1 核心路由器1.分布式路由处理、可扩展、模块化结构;2.路由引擎及电源模块11冗余配置;3.交换容量:320Gb/s以上;4.整机包转发能力:240MPPS ;5.线速转发能力:任意端口在设备满载情况下应可以保持64字节IP包线速转发,并无丢包;6.接口类型:FE、GE、POS 155M、POS 622M、POS2.5G;7.支持IS-IS、OSPF和BGP4等单播路由协议;支持PIM-DM/SM,MSDP,MP-BGP,以及MPLS VPN组播;8.可通过系统软件升级支持IPv6的能力;9.支持IP/MPLS DiffServ

30、,支持DS-TE;10.支持MPLS VPN,可作为P、PE、ASBR路由器;具备与其它厂商设备MPLS L3/L2 VPN互通能力;11.配置双引擎后,单台路由器业务槽位数不小于14。5.3.2 汇聚节点路由器1.分布式路由处理、可扩展、模块化结构;2.路由引擎及电源模块11冗余配置;3.交换容量:128Gb/s以上;4.整机包转发能力:96Mpps以上; 5.线速转发能力:任意端口在设备满载情况下应可以保持64字节IP包线速转发,并无丢包;6.接口:FE、GE、POS 155M、POS 622M、POS2.5G;7.支持IS-IS、OSPF、BGP4等单播路由协议;支持PIM- DM/SM

31、,MSDP,MP-BGP,以及组播MPLS VPN;8.支持IP/MPLS DiffServ,支持DS-TE;9.可通过系统软件升级支持IPv6的能力;10.支持MPLS VPN,可作为P、PE;具备与其它厂商设备MPLS L3/L2 VPN互通能力;11.配置双引擎后,单台路由器业务槽位数不小于7。5.3.3 接入节点路由器1.分布式路由处理、可扩展、模块化结构;2.路由引擎及电源模块11冗余配置;3.交换容量:32Gb/s以上;4.整机包转发能力:15Mpps以上;5.线速转发能力:任意端口在设备满载情况下应可以保持64字节IP包线速转发,并无丢包;6.接口:FE、GE、POS 155M、

32、POS 622M、CPOS、V35、E1;7.支持IS-IS、OSPF、BGP4等单播路由协议;支持PIM- DM/SM,MSDP,MP-BGP,以及组播MPLS VPN;8.支持IP/MPLS DiffServ,支持DS-TE;9. 可通过系统软件升级支持IPv6的能力;10.支持MPLS VPN,可作为PE;具备与其它厂商PE设备MPLS L3/L2 VPN互通能力;11.配置双引擎后,单台路由器业务槽位数不小于4。5.3.4 系统可靠性及可用性要求MTBF.应不小于175200小时;MTTR.应不大于0.5h(不含路途);可用度应大于99.99%。数据网单向延迟:150ms(全网端到端,

33、包括传输延迟和设备延迟,个别偏远地区除外);抖动:50ms;包丢失率:0.1。6 数字调度通信系统6.1 系统构成6.1.1 调度通信网采用铁道部及铁路局两层结构。客运专线调度通信系统纳入铁路局调度通信网,并按照铁路局维修管界组网。各调度所至铁道部调度中心的干调系统采用汇接方式连接,汇接交换机可与调度所调度交换机合并设置,根据需要也可单独设置。6.1.2 调度所调度交换机设置在铁道部调度中心和铁路局调度所及同城异地通信机房,并考虑与既有调度所调度交换机互联;车站调度交换机设置在各车站、段所、综合维修基地等用户集中的处所;调度台设置在各类调度员所在地;值班台设置在各类值班员所在地。6.1.3 各

34、调度所至铁道部调度中心采用星型复合结构,并设有迂回路由。根据业务需要,相邻铁路局调度所间应设置直达路由。调度所至站段间网络采用环型或星型结构,采用2条及以上路由。在大型车站及段所,如有数台车站调度交换机连接时,应通过本车站及段所的车站调度交换机集中上连至调度所。6.1.4 各GSM-R区段调度所调度交换机宜分别与本地GSM-R系统的MSC直接互联;条件不具备时,可与相关GSM-R系统的MSC互联。6.1.5 客运专线与所在铁路局调度所统一设置调度所调度交换机,调度所调度交换机应考虑同城异地备份。调度所的各调度台复接至同城异地调度所调度交换机。在调度所调度交换机故障时,各调度台通过同城异地调度交

35、换机进行调度,并通过同城异地调度交换机与铁道部调度中心通信。详见图61。6.1.6 网管设备按铁路局的运营维护管界设置。主备用调度交换机所在地均应设置网管设备。网管系统宜集中设置。图61 铁路局调度所调度交换机同城异地组网方案6.2 系统功能6.2.1 系统能完成列车调度电话、牵引供电调度电话、综合维修调度电话、动车调度电话及车站(场)电话等专用电话业务。6.2.2 调度台、值班台宜采用触摸屏,列车调度台应设置应急电话分机。6.2.3 系统具有多通道数字录音功能,也可通过数字接口外置集中式录音设备。6.2.4 实现调度固定用户及移动用户的互通。6.2.5 网元级管理系统应具备配置、性能、故障、

36、安全管理功能和远程维护、系统在线升级功能。6.3 系统主要技术条件6.3.1 中继侧接口为ISDN基群速率接口(30B+D);6.3.2 用户侧接口可以提供ISDN基本速率接口(2B+D)、2M接口、Z接口、环路接口、磁石接口、音频2/4线接口等。6.3.3 交换网络调度所调度交换机容量:单台不低于4096x4096;等效用户线不低于3072,多台间能互连;车站调度交换机容量 :不低于512512。6.3.4 话务处理能力调度所调度交换机:BHCA值5105次/小时;车站调度交换机:BHCA值5 104次/小时。6.3.5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1.单机指标系统单机: MTBF不小于175200小

37、时, MTTR不大于0.5h;操作台:MTBF不小于175200小时;2.系统指标全系统中断,在10年内累计不能超过15min;单个用户或中继中断每年累计不大于30min,用户同时中断或中继同时中断每年累计不大于10min。6.3.6 设备关键部件(至少包括主控部分、交换网络及电源部分)采取11热备工作方式。6.3.7 单台网管系统管理的网元数不低于1000个网元。6.3.8 语音记录仪应符合铁路运输通信数字式语音记录仪(TB/T 3025的规定。6.3.9 数字调度交换机主备用倒换重新建立通话时间10s。7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7.1 系统构成7.1.1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采用GSM-R数字移动通

38、信制式。7.1.2 系统由核心网、基站子系统、运行与支撑子系统、终端设备以及传输通道和机房、铁塔等配套基础设施等组成。7.1.3 核心网包括交换网、智能网、通用分组无线系统(GPRS)等,核心网的网络结构、节点设置、网路组织、接口与信令等应符合铁道行业GSM-R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7.1.4 交换网负责完成基本话音通信、电路域数据传输等业务。组网原则如下: 1.采用网络结构,包括移动汇接网和移动业务本地网。 1)移动汇接网:由移动汇接交换中心(TMSC)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中继线路组成,TMSC之间采用网状网结构。2)移动业务本地网:由MSC、GMSC、HLR、SMSC等设备等组成。MSC

39、分别接入所属和邻近的TMSC,对所属TMSC设置做主用路由、邻近TMSC设置做备用路由。业务量较大或覆盖区相邻的两个MSC之间可以直联。2.TMSC的设置1)建网初期,全路集中设置3套TMSC,与MSC合设,将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可独立设置。3.MSC的设置1)设在铁路局所在地,应便于与调度通信等网络互联互通、传输通道组织、运行维护管理等。2)设备容量应以近期预测规模为基础,满足本地用户和漫游用户话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需求,并具备扩容的能力。3)MSC宜有网络容灾备份机制,保证业务处理不间断、数据安全可靠。4.GMSC的设置1)可与MSC合设,也可根据需要独立设置;2)当一个MSC覆盖多个铁路电

40、话交换本地网时,GMSC应与铁路固定电话交换本地网(PSTN)的汇接局互联互通;其他情况下,GMSC宜与铁路PSTN本地网交换机互联互通。5.HLR/AuC的设置1)建网初期,全集中设置一对,与TMSC同址设置,远期根据发展需要,可扩容或增设节点;2)HLR应有异地容灾备份机制,宜采用负荷分担工作方式,当一套HLR设备发生故障时,另一套HLR节点设备及网管设备能自动承担全网业务及网元运行状态监管功能,故障恢复后,系统自动将信令负荷分担到两套HLR,保证业务连续不间断、数据安全可靠;3)容量应以全网近期预测规模为基础,考虑处理能力的冗余,适当进行预留,保证网络和用户的数据调整最少。6.SMSC的

41、设置1)建网初期,全路集中设置一对,与HLR同址设置,远期根据发展需要,可扩容或增设节点;2)应采用异地容灾备份机制,两SMSC宜采用主备用工作方式,全网使用一个短信服务中心号码,当主用SMSC发生故障,由备用SMSC承担全网短信业务,故障恢复后,系统自动切回到主用SMSC,保证短消息业务处理连续不间断、数据安全可靠;3)系统容量和处理能力应按近期用户规模考虑,满足业务需要,并留有一定的余量。7.AC的设置1)与MSC同址设置,可与MSC合设,也可独立设置;2)容量应按近期预测规模考虑,并留有一定的余量;3)应考虑安全可靠性,适当进行冗余备份。8.EIR的设置1)建网初期,全路宜集中设置一对,

42、设置地点宜与HLR同址,便于管理,远期根据发展需要设置;2)容量应按全网近期预测规模考虑,保证调整最少。7.1.5 智能网负责实现GSM-R智能业务,由SSP、SCP、SMP、SMAP等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智能网组网原则如下: 1.SCP的设置 1)建网初期,全路集中设置一对,与HLR同址,远期根据发展需要,可扩容或增设节点; 2)应有异地容灾备份机制,两SCP宜采用主备用工作方式,保证智能业务处理不中断、数据安全可靠,系统数据采用主从单向实时同步方式,故障期间SCP之间的数据可由人工进行同步; 3)系统容量和处理能力应按近期用户规模考虑,满足业务需求,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2.SS

43、P、SMP和SMAP的设置 1)SSP与MSC合设; 2)SMP宜与SCP同址设置,便于管理,且应有网络容灾备份机制; 3)建网初期,在铁路局设置1套SMAP远期根据需要可增设。7.1.6 GPRS网负责完成分组无线数据传输业务,组网原则如下: 1.采用两层网络结构,包括骨干网和本地网。 1)骨干网负责为不同本地网间互连提供通道,采用铁路数据网为承载网的组建方式。 2)本地网负责向用户提供GPRS业务接入,由SGSN、GGSN、DNS、RADIUS等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设备的局域网组成,局域网接入路由器采用独立双网结构,分别接入本地数据网区域网络核心路由器并通过本地成对设置的边缘路由器接入骨干网。

44、 2.SGSN、GGSN的设置 1)应设在铁路局所在地,便于用户的接入、本地网的网路组织、信令链路组织和运行维护管理; 2)设备容量和业务处理应以近期用户预测规模为基础,并考虑处理能力的冗余,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3)宜有网络容灾备份机制,保证业务处理不中断、数据安全可靠。 3.DNS、RADIUS、GROS的设置 1)全路集中设置一对,设置地点宜与HLR同址; 2)应采用异地容灾备份机制,两节点设备支持分区域和主备用两种工作方式。初期,采用主备用工作方式。系统数据采用主从单向实时同步方式。正常情况下,由主用节点设备负责处理业务,当主用节点设备故障时,终端自动尝试向备用节点设备发起业务请求,转由备用节点设备负责处理全网业务,保证分组业务不受影响; 3)设备容量和处理能力以全网近期预测规模为基础,考虑处理能力的冗余,并预留发展条件。 4.GRIS设在铁路局所在地,设备配置和线路连接应采用冗余备份方式。 5.GPRS网络与CTC系统均应各自设置防火墙,保证自身网络安全。7.1.7 无线网由BSC、TRAU、BTS、直放站和漏缆等设备组成,负责提供无线信号覆盖和接入。 1.BSC/TRAU的设置 1)BSC宜按客运专线和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铁路地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