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对滇西北中职护生抑郁情绪的影响_段秀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85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对滇西北中职护生抑郁情绪的影响_段秀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对滇西北中职护生抑郁情绪的影响_段秀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对滇西北中职护生抑郁情绪的影响_段秀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2023,Vol.18,No.1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18 卷第 1 期128网络出版地址:https:/ 610041);2.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丽江 674100)【摘要】目的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滇西北中职护生抑郁的影响,探讨其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 方式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 2021年 35月,采取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滇西北地区怒江、迪庆、丽江 3所中专的 1 698名中职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资料、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抑郁情况。结果在纳入的滇西北中职护生中,有 1 271名(74.9)存

2、在抑郁症状;其应对方式对抑郁具有预测作用(P 0.05);其积极应对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占情感温暖总效应的 46.4。结论滇西北中职护生的抑郁状况有待改善,其父母教养方式可直接作用于抑郁,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中发挥中介作用。【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抑郁;中职护生;少数民族【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志码】A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and Coping Style on Depress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in Northwest YunnanDuan

3、 Xiujuan1,2,Wang Zhixia1,Deng Rong1,Li Xiaoling1.1.West China School of Nursing 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2.Nanional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of Lijiang,Lijiang 674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and coping style on depressi

4、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in northwest Yunnan,and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ping style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depress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MethodsFrom March to May,2021,a total of 1 698 nursing students from thre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s in

5、Nujiang,Diqing and Lijiang in northwest Yunna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y cluster sampling method.They were surveyed by general data questionnaire,Short-form 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 for Chinese,Coping Style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Res

6、ultsAmong the students enrolled,1 271(74.9)had depressive symptoms,and their coping style could predict their depression(P 0.05).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between parental affective warmth and depression accounted for 46.4 of the total affective warmth effect.ConclusionThe depres

7、sion statu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in northwest Yunnan needs to be improved.The parenting style can directly affect their depression.And their coping style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the parenting style and their depression.【Key words】Parenting style;Coping style;Depression

8、;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Ethnic minorities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科发展专项基金(No:HXHL20027)通信作者:李晓玲 抑郁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青春中晚期抑郁症的患病率超过 451。抑郁影响个人的社会功能和家庭关系,严重者可导致自杀2-3。滇西北地处滇川藏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性。研究4发现,云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中职护生尚未成年,面临着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5。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研究6-7发

9、现,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程度密切相关。应对方式指个体在应激环境或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2023,Vol.18,No.1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18 卷第 1 期129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做出认知评价以及继认知评价后为平衡自身心理状态所采取的措施8。应对方式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研究9发现,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能促进中学生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目前针对云南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较少,且多为小样本。本研究拟探讨滇西中职护生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于 2021年 35月,采取整群抽

10、样方式,选取滇西北地区怒江、迪庆、丽江 3所中专的 1 698名中职护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滇西北地区的中职护生;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课题。排除标准:1)由父母以外的人养育;2)认知、精神、心理上存在障碍而无法自主答题者。本研究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审批号:2020年审(1223)号。1.2调查内容1.2.1一般资料本课题组成员查阅文献后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民族、性别、家庭所在地。1.2.2父母教养方式采用由蒋奖等10修订完成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该问卷包括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 3个维度,父亲、母亲各 21题,题目内容一致。采用李克特 4

11、级评分,由“从不”到“总是”,分别计 14分。3个维度单独计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父/母该种教养方式越明显。1.2.3中学生应对方式采用由陈树林等11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包括 2个分量表:1)“指向积极应对方式”分量表,分为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 3个维度;2)“指向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分为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及幻想否认 4个维度。采用李克特4级评分,从“不采用”到“经常采用”,分别计 14分。7个维度单独计分,各维度平均分越高,越倾向于采用该种应对方式。1.2.4抑郁测评采用由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共包含

12、20个条目,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 1周的抑郁情绪状态12。采用李克特 4级评分,从“从无或偶尔”到“总是如此”分别计 14分。20个条目得分之和为粗分,粗分1.25,四舍五入取整后为标准分,总分 100分。一般认为,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1.3调查方法由课题组成员发放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调查对象对每个项目如实填写。当场回收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共发放问卷1 721份,回收有效问卷1 698份,有效回收率为 98.7。1.4统计学方法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表示,定性资料采用例数()表示

13、,滇西中职护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抑郁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AMOS 27.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滇西中职护生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采用Bootstrap偏差校正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检验水准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 0.05。2结果2.1滇西北中职护生一般资料纳 入 中 职 护 生 年 龄(17.281.09)岁,其 中 女生 1 415 名(83.3),男 生 283名(16.7)。少 数 民族 962 名,占 56.7,其中藏族 138 名、白族 231 名、彝族 199 名、傈僳族 160 名、纳西族 118 名、其他少数名族116名;汉族学

14、生 736 名,占 43.3;农村居住者 1 538名(90.6),城镇居住者 160名(9.4)。2.2滇西北中职护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抑郁得分情况滇西北中职护生母亲教养方式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父亲教养方式;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为(2.730.52)分,高于消极应对方式评分(2.250.48)分(表 1)。共1 271名滇西北中职护生有抑郁症状(74.9),其中轻度抑郁 557名(32.8),中度抑郁 581名(34.2),重度抑郁 133名(7.8),抑郁评分为(55.9610.16)分。表 1滇西北中职护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得分(分,)维度得分父亲教养方式拒绝1.460.44过度保护

15、2.040.41情感温暖2.500.58消极应对方式忍耐2.470.59逃避2.100.57发泄情绪2.220.62幻想否认2.210.64母亲教养方式拒绝1.530.50过度保护2.160.49情感温暖2.680.62积极应对方式问题解决2.800.59寻求支持2.660.58合理解释2.730.60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2023,Vol.18,No.1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18 卷第 1 期130表 2滇西北中职护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抑郁的相关性分析因素父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 母亲过度保护 积极应

16、对方式 消极应对方式 抑郁父亲拒绝1父亲情感温暖0.346*1父亲过度保护0.538*0.062*1母亲拒绝0.629*0.219*0.434*1母亲情感温暖0.187*0.652*0.0350.291*1母亲过度保护0.412*0.085*0.615*0.576*0.0171积极应对方式0.096*0.411*0.0110.098*0.484*0.067*1消极应对方式0.233*0.0050.213*0.268*0.069*0.334*0.330*1抑郁0.309*0.331*0.218*0.297*0.308*0.222*0.385*0.221*1注:*P0.05,*P0.01。与抑郁呈

17、正相关(P0.01);父母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父母拒绝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表 2)。2.3滇西北中职护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抑郁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滇西北中职护生父母情感温暖、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呈负相关(P0.01);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消极应对方式2.4应对方式在滇西北中职护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分别以滇西北中职护生父母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 3个维度作为外生变量,应对方式作为中介变量,抑郁为内生变量,采用最大

18、似然估算法构建路径模型。根据拟合度指标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的模型适配度结果显示,2自由度比值为 4.367,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为 0.079,标准化残差均方和平方根为 0.090,非规范拟合指数为 0.935,比较适配度指标为 0.978,模型拟合度指标良好(图 1)。应对方式在滇西北中职护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情感温暖对抑郁的标准化效应值为 0.150,积极应对方式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130,占情感温暖总效应的 46.4。消极应对方式在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表 3)。表 3应对方式在滇西北中职护生父母教

19、养方式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路径标准化效应值标准误 95 CI父母拒绝消极应对抑郁0.0800.0120.0580.105父母情感温暖抑郁0.1500.025 0.2000.100父母情感温暖积极应对抑郁 0.1300.013 0.1570.107父母过度保护消极应对抑郁0.0340.0110.0130.056图 1应对方式在中职护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注:*P0.001。e10.170.41*-0.35*-0.060.54*0.22*0.09*0.35*0.180.37*0.30-0.45*-0.15*e2e3积极应对父母拒绝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消极应对抑郁3讨论本研究

20、发现,滇西北中职护生感受到的教养方式以父母情感温暖为主,与相关研究13结果一致,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温暖关爱均较多,教养方式较为合理。同时,滇西北中职护生的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父亲,表明母亲教养方式对滇西北中职护生的成长影响更大,这可能与滇西北地区历史以来母系氏族文化的影响有关,纳西族摩梭人具有尊女崇母的伦理道德观14,因此母亲教养方式对子女成长的影响较父亲更为突出。父亲在育儿中的缺席可造成孩子的焦虑抑郁、问题行为、犯罪等问题15,随着当今社会性别角色的逐步转变,滇西北护生的父亲应同母亲共同育儿,改变以母亲为中心的教养方式16。本研究结果显示,滇西北中职护生积极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平均

21、分,消极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平均分,表明滇西北中职护生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倾向于正面解决问题。另有研究17发现,职业院校学生在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同时也经常选择逃避、忍耐等消极应对方式,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民族地区的地域环境有关,高原地区生存环境相对恶劣,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坚韧勇敢的性格,在遇到问题时倾向于乐观积极地解决问题。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2023,Vol.18,No.1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18 卷第 1 期131本研究中 74.9的滇西北中职护生有轻度及以上抑郁症状,其中中度抑郁者占 34.2,重度抑郁者占 7.8

22、。刘福荣等18通过Meta分析发现,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中学生抑郁检出率分别为 23.8、22.9、22.7。因此,滇西北中职护生抑郁检出率明显高于全国中学生水平,其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对滇西北中职护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促进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以期降低护生抑郁发生率。本研究发现,滇西北中职护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正相关,该结果与既往相关研究19-20结果一致。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提出,应对可调节应激事件引起的情绪与行为反应21。中职护生处于青春期,在面对学习、人际交往与文化差异等应激事件时,由于人生阅历不丰富,在如何应对这

23、些问题上面临困惑。因此,在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学校要重视引导护生面对困境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摒弃消极态度,减少心理应激反应。本研究通过路径分析发现,父母情感温暖对抑郁的标准化直接效应值为0.150,积极应对方式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占父母情感温暖对抑郁总效应的46.4,表明应对方式可中介父母情感温暖对滇西北中职护生抑郁情绪的负向作用。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可影响护生应对方式的选择,这与李天慧等22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中滇西北中职护生感受到父母情感温暖,容易形成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抑郁的发生;感受到父母过度保护、拒绝则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进而易产生抑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也提示,滇西北

24、中职护生的抑郁情绪并不完全被其教养方式所左右,通过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对外界重新认识,优化应对方式,可降低发生抑郁的风险。父母应当积极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促进子女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综上所述,滇西北中职护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应对方式总体来说较为合理,然而抑郁发生率不容乐观,其应对方式对抑郁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护生抑郁中发挥中介作用,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较为显著。本研究是横断面调查,且抽取的样本较为单一,全部来自滇西北地区,研究结论的外推性有限,后续可扩大样本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 李玖玲,陈星,赵春华,等.中国儿

25、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流行率的Meta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3):295-298.2 Chan S M,Oi Poon S F.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es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child social-cognitive factors and parenting factorsJ.Early Child Dev Care,2016,186(3):353-368.3 Axelsdttir B,Biedilae S,Sagatun,et al.Review:Exercise for depression in ch

26、ildren and adolesc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hild Adolesc Ment Health,2021,26(4):347-356.4 张丽,杨国愉,李晨,等.少数民族地区卫校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11):1020-1023.5 朱伟.淮北市在校中职护生抑郁现况调查D.济南:山东大学,2019:8.6 李素萍,李琳波,常晓未.青少年抑郁情绪、自杀意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0):2753-2757.7 从恩朝,蔡亦蕴,

27、王韵,等.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9):938-943.8 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4):181-183.9 刘拓,陈雪明,芦旭蓉,等.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1,19(4):507-514.10 蒋奖,鲁峥嵘,蒋苾菁,等.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1):94-99.11 陈树林,郑全全,潘健男,等.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11-

28、214,237.1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13 阿依努尔毛拉木(Ainur Maolamu).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南疆喀什地区某职院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32-33.14 生特吾呷.摩梭人传统家庭教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49.15 Su L P,Kubricht B,Miller R.The influence of father involvement in adolescentsoverall development in TaiwanJ.J Adol

29、esc,2017,59:35-44.16 Pilkington P,Rominov H,Brown H K,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coparenting interventions on paternal coparenting behaviourJ.J Adv Nurs,2019,75(1):17-29.17 葛雪伊.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39-40.18 刘福荣,宋晓琴,尚小平,等.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2):123-128.19 王丽卿,李巧,杨雅莹,等.2015年海口市中小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J.卫生研究,2018,47(6):942-946.20 邢超,屠春雨,谈荣梅,等.青少年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49-1451.21 李小妹,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0-141.22 李天慧,鲜于英明,杨子涵,等.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影响研究:以青少年应对方式为中介J.心理学进展,2019(9):1652-16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