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漳平市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研究_郑呈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66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平市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研究_郑呈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福建省漳平市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研究_郑呈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福建省漳平市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研究_郑呈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福建省漳平市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郑呈霖林夏竹林慧华【内容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由后工业社会形态向信息社会形态大步迈进,近年来,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城镇化部署工作的主要导向;“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产业是促进城镇与乡村发展的主要源泉,做好产城融合,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当下,漳平市全面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关键词】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县级市;产业升级;人口数量【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大学生创

2、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2211312041)、2022 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构建我省粮食安全新格局研究”(编号:FJ2022X013)成果。【作者简介】郑呈霖,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林夏竹(1982),男,福建泉州人,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发展、农民行为林慧华,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从 1980 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积极推进城镇化,县级市(县域经济城市)的成立逐渐被提上日程1。1990 年以后,诸多城市中的建制县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原来的城市中分离出来,改制为“县级市”。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

3、丘陵为主。下辖 11 个县级市,从地域分布的角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沿海型县级市,经济实力较强,城市面积大,城市化水平较高;另一类是地处于偏内陆型的山区型县级市。漳平市便是后者其中之一,四面环山,地形起伏大,城市面积小,城市腹地可利用空间少。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以及我国正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山区型县级市迎来打破发展瓶颈的契机,从原来的孤立封闭转变为动态开放。一、产城融合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县域城市的关注程度被不断提高,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大规模建设出现了诸如住房困难、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大城市病”,县域城市成为承担这些大型、超大型城市过载人口的重要载体,产城融合是基于这一背景

4、下提出的一大发展理念,不仅补齐了小城市“小”的短板,还缩小了与大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实践意义。(一)定义与特征。产城融合指城市依托自身的经济区位以及地理区位,运用城市自身交通运输、环境承载、人文风俗、产业基础、基础配套等多方面优势,引进与之规划和自身诉求相宜发展的产业,为产业的发展空间提供充足保障,推动产业进步提升。同时城市产业合理利用自身的发展红利,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劳动岗位就业创收、城市规模升级、城区面貌更新迭代等方面提供源动力,即“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二)国外产城融合案例。英国伦敦道克兰地区,19 世纪海上运输日益繁荣,带动英国造船业的高速发展。作为伦敦港的主体

5、部分,道克兰地区是当时最为繁忙重要的出海港区。后来随着国际海运中心逐渐由欧洲转向亚洲;尽管道克兰地区港口部分不断向外扩张,因为自身无法承载日益成为海上运输主流的大型集装箱货轮的地理区位的弊端,使道克兰地区的航运业由盛转衰,为应对这一局面,伦敦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港区大更新,19 世纪 70 年代第一次港区更新由于决策失误以及形势判断片面,导致港区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棘手;随着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接手港区后,采取生态宜居,脱实向虚等手段,实现了港区更新大复兴,成功的背后是长远的战略部署与细致的产业门类择选整合,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城市产城融合的典范。美国底特律汽车城,18 世纪末随着美

6、国制造业的兴起发展以及通用、克莱斯勒等几大汽车巨头的共同努力,底特律逐渐成为当时美国工业的关键城市之一,享有“汽车城”美称的汽车工业之都。其生产的汽车门类齐全,城市综合能力一度跻身美国城市前列。由于欧美系汽车、日系汽车等海外汽车的崛起以及中东石油危机等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2013 年末底特律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过于依赖单一的汽车制造产业,一旦其上游产品出现波动,外来同业竞争者竞争实力增强之后,对城市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二、漳平市产城融合战略实施现状(一)漳平城市概况。漳平市地处闽西东大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四地市结合部,是闽西南地区“山海沟通交流

7、”的桥头堡。因其经济地理区位的交通因素,于1990 年撤县建市,一直以来作为闽西南地区山海沟通桥梁。总面积2,975 平方公里,除城区(建成区)外下辖 14 个乡镇(11 个建制镇,3 个乡),乡镇为城区提供副食供应与后备用地,城区作为大心脏向周边乡镇输出流动资金,与乡镇进行人员、物资、信息供给与互换活动。漳平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围绕“城区引领,永福、新桥两个副中心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着力特色小镇建设和美丽乡村打造。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着力推进城区“一江两岸”“南北两片”、西园新区建设,增强城区首位度和向心力。(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稳步开展。1 交通运输。城市发展,道

8、路先行。随着漳平“南扩”“西延”,不断拉开城市构架,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可利用土地52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第21卷第24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2(21)24增多,周边的乡镇也会陆续融入城区建设布局。公路交通是城市运作的生命线,也是城市向外拓展的重要途径。交通项目累计投资 81.4 亿元,改扩建城市道路 57.7 公里、国省道13.6 公里、农村道路 224.7 公里,危桥改造 31 座,南三龙高速铁路、省道 219 线九鹏溪过境段公路、国省干线联六线(芦芝至和平段)等项目建成2。灵地京口至新桥易坑、双洋城内至温坑等 13 条扶贫“三产路”投用,打破交通壁

9、垒,形成外联内通大交通格局,加强与闽南金三角地区的联系,促进物质流通和经济交流。通达的公路是城市通勤圈的基础,而公共交通是实现城市通勤圈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共交通干线设置过于超前徒增额外交通成本,漳平市集合自身情况,合理设置若干条公交干线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基本形成城市公共交通通勤圈。2 信息通讯。漳平市进一步支持5G 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十条措施 一文中指出,培育 5G 型产业,将 5G 基站基础设施划入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规划中,突出 5G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与关键性。2021 年漳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把握新时期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

10、遇,未来三年加快构建漳平市面向未来的新型前沿通讯信息框架,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保留移动通信基站310 个,规划新建移动通信基站 215个(其中近期规划基站数183 个,远期规划基站数32 个),2035年片区内宏基站数量达到 525 个;新增的通信汇聚机房共计24 个(其中近期规划20 个、远期规划4 个)。(三)产业结构调整日益优化。2021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95.03 亿元,增长 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48 亿元,增长 4.6%;第二产业增加值 119.00 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 138.54 亿元,增长 8.6%。三次产业结构由 2020 年的 13

11、.6 42.8 43.6 调整为 2021 年的 12.740.3 47.0。目前,漳平市整体产业布局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为辅。表 12020 年单位:人乡镇(街道)总户数总人口合计男女城镇人口合计87 546291 455 153 467 137 988126 456菁城18 37352 88225 25827 62452 882桂林7 42524 73712 63012 10719 320永福13 70250 94526 84024 10519 062官田2 8099 9355 4584 4770拱桥2 7238 9914 9064 0851 252西园4 71714 9407 8

12、887 0523 565和平3 47711 1956 1125 0834 100芦芝3 67111 4726 0655 4074186溪南5 50918 59510 3118 2841 805象湖3 36011 9726 6995 2732 074南洋2 8998 4524 5953 8573 186新桥8 73932 18217 55514 6278 476灵地2 3158 8514 9053 9460吾祠2 1167 4034 1813 2220双洋3 18310 6695 6535 0163 950赤水2 5288 2344 4113 8232 598注:本表数据为公安局户籍人口数据。第

13、一产业:目前仍然以农村人口占主导(如图 1 所示),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多于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之和。在农林牧渔业当中,农业占比最大,农作物播种面积自 2000 年开始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与 2019 年相比略有增加。漳平市地处福建内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湖较少,渔业产值较低,占比最小。第二产业: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建筑业总产值逐年快速上升。工业产值方面,重工业产值远大于轻工业产值。截至 2017 年,园区工业总产值不断突破,2020 年园区内规模工业园数量已达 90 家,是未来筹建产城融合的起点。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成果丰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9.6%,新零售行业蓬勃发展,新

14、媒体电子商务赋能传统种植业,抓住发展契机,拓宽传统农产品销售途径。2021 年,全市累计网络零售额达 39,873 万元,同比增长42.3%;农村网络零售额达 4133.2 万元,同比增长 27.2%,全市电子商务企业 371 家,电商网店 3,395 家,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近 2 万人;餐饮住宿方面,2020 全年累计接待 17.5769万人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游客人数及境外游客数量比往年略有下降。全市金融机构 2020 年末存款余额 1457.113亿元;贷款余额 1299.292 亿元,存贷款余额不断攀升,资本实力不断增强。(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至 2020 年末,漳平市户籍统

15、计总人口数 29.15 万,属于中等城市。人口城镇化率由 2011 年的 50.5%增长至 56.2%(2019 年),仅次于龙岩市市辖区(新罗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已达到 38,053 元,农村购买力不断增强,年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3,027 元3。城乡人口数量整体变动幅度不大,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系统日趋更新迭代,死亡率基本稳定在 15%以下,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城区道路“白改黑”、雨污分流改造等项目建成,“一江两岸”景观架构初步形成。乡村更加秀美宜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成功打造了一批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特色村、宜居村。三、漳平市产城融合发展战略

16、的阻碍与短板(一)园区产业发展动能不足。漳平市目前园区内产业主要分为轻纺工业、建材工业、机械电子、化学工业、农产品加工五大门类。其中水平相对较高的主要集中于机械电子与化学工业两个门类,整体生产制造水平较低。大部分工业企业未实现或未完全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先进前沿核心技术和专业人员贫乏,自主创新能力羸弱,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生产规模较小未突破发展空间瓶颈。产业与产业之间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效应,门类过于简单,地方产业龙头未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尽管漳平市近年来在园区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吸纳的外来企业或本地出现的地方企业寥寥无几。持续加深的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劳动力

17、匮乏的局面亟需一条应对之策。高新技术企业稀少,劳动力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只能暂时符合当前城市发展需要,“产城融合”的基石是高端制造业,其区别于传统制造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尽管当前园区内企业数量繁多,其产生的经济收益远不如高端制造业,并且产城融合重在融合,产业与城市日常运作紧密结合,产业渗透入城市的每一个基础循环系统,相互促进发展,同时园区企业的升级转型还需加快,高端制造业的引入还需跟进。62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二)产城融合资金要素保障较弱。2020 年漳

18、平市地方财政支出 26.047 亿元,高于财政收入增至 15.1851 亿元,占比财政收入 171.5%之多。漳平市经济实力弱,资本驱动性低,加上龙岩市对漳平地区的关注度较低,市一级财政扶持相较于其他县(区)略低,加之近年来外部管控政策持续收紧,预算可利用空间一再被压缩,建设项目因而在开展时常因为资金而擎肘。在资金运用保障方面,产城融合的重点项目支出责任基本由漳平地方政府承担,使其承受较重的债务负担与资金短缺,基于这一问题,不应过度依赖市一级的财政拨款倾斜,而应从社会资本这一方面入手。漳平市与新罗区(龙岩市城区)直接接壤,在生产要素投入变动率方面,新罗区资本投入变动率要远高于漳平市,主要因为新

19、罗区经济实力比漳平市雄厚。间接反映,在人口迁移、人才引进、资本引入、产业集聚等方面,漳平市与新罗区属于竞争关系,并且漳平基本处于劣势,漳平地方政府与地方企业应当齐心戳力,共同商讨谋划渡过当前资金困难的窘境。(三)城市居民整体构成失衡。2020 年,漳平市全社会就业人数为 14.1 万人,从近十年的趋势来看,虽上下浮动,但变化并不大较为恒定。外来迁入人口少、就业力量薄弱,漳平因福建内陆城市带来的刻板印象,使得大众普遍认为在这类小型内陆城市就业所产生的机会与成本不成正比。专业人才引进不理想,产业转型发展、项目实施建设皆需各类高端人才,尽管近年来城市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但本土人才成长缓慢,难以为高

20、新技术投产研发注入活力。没有年轻的就业力量补充,地方企业及现有外来企业在地方的积极性会被削弱,市场消费需求光依靠老年群体来维持眼下并不现实。漳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已进入比较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表明全市劳动力数量下降、城市人口结构老化,拖慢发展步调,本地出生率呈现连年下降趋势,受二胎政策影响略有增幅,但老龄化社会将成为漳平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拉近与新生儿出生率的距离。相较于其他大型发达城市,漳平由于其自身县域城市规模容易产生迁移现象,成为净迁出地区。外来企业投资置业,这一系列城市弊病影响着企业经

21、济效益,无法促成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如今无法吸引国内知名企业的原因。(四)城市特色不够突出。漳平市“产城融合”处于摸索实践阶段,项目规划、产业布局等借鉴模仿其他实现了产城融合目标的市县实施路径。虽然有成功范例的经验可以借鉴,实施难度不会过于困难,但“一地一个办法”,在决策部署时不应照搬,更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诉求。过多的模仿只会丧失漳平独有的城市人文特色,在漳平的城市框架拉伸规划过程中,铺设道路的同时建筑大量的商品房小区,尽管可以达到一定的展示性目的,但钢筋混凝土楼房掩盖了城市的人文风貌,在视觉上出现审美疲劳,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汀县(龙岩市建制县)的汀州古城在原有历史文物基础上进行保

22、护开发,如今是长汀的文旅名片。漳平地方历史文化丰富,闽南文化与闽西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不仅是红色文化,闽南风俗也是漳平城市特色的一大亮点。城市缺少地标性建筑,缺少“网红”地段,对外公共宣传力度低。周边乡镇文旅资源尚未开发整合运用,文旅是吸引旅游消费的手段,也是间接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定居的有效路径。城市特色关乎城市对外交流的第一印象,城市特色的出现需要城市文化氛围的熏陶,单一的都市建筑,摒弃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必然是不可取的。四、漳平市产城融合发展对策(一)完善园区产业体系,打造城市地方文化(基本途径)。园区产业是漳平产城融合发展的源动力,园区产业蓬勃发展,人口迁入就业力量不断增强,带动城市财政税收提

23、高,城市基建投资力度加大,配套要素越来越好,促成良性循环。强化智慧电子政务平台,丰富服务功能,降低行政成本。适当放缓对外“圈地设园”的进度,结余资金用于对外引进购买先进生产专利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自主研发。提高对当前建成投产的园区关注度,明确各园区产业定位,对滞后生产能力的企业进行扶植培育,成立临时大型集团性质园区产业合作机构,协调产业资源流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提升园区整体实力,消除内部竞争消耗。充足的财政预算是维系城市建设的基石,坚决取缔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耗能产业资金链牵。拓展健全园区产业门类,补齐薄弱环节,加强城市经济发展韧性。1 森林产业。林产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4、,探索林产业绿色创收新路径,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漳平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强,绿色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善于运用绿色经济,林业经济不能只局限于木材加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林业产业中一、二、三产业结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运用漳平山区所独有的丰富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4 例如林下种植、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产业园向外招揽农林科技公司,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发挥绿色优势,依托产业园内深加工企业,打造漳平林业经济产业链。2 环保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杜绝缺乏实用性,与环境管理脱节,引进培育诸如废水治理、土壤修复、共伴生矿产资源、汽车零件再制造等产业,提供财税方面福利政策。构建多元化以数字信息

25、为核心的智慧环保产业,提供多方面综合服务,与未来漳平构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生态环境维护、打造智慧漳平紧密结合。3 文旅产业。漳平市位于闽西南地区交界处,内陆与沿海文化要素交融,既有闽西的红色文化底蕴,也有闽南沿海文化氛围,因此利用好漳平的历史文化资源,凝练山海文化基因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整合周边乡镇古村落,历史古迹等观光景点,着重对边远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修缮与二次开发;添置新的城市文化地表景点建筑,筑成漳平城市符号。加强文旅专业人才的选拔与建设,各方协作促成“红色文化+闽南风情”文旅双核,树立漳平良好的城市形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4 医疗康养。运用现有康养品牌整合各乡镇养老设

26、施,与文旅产业相依存,打造“生态康养”的医养产业特色。优化产业基础架构,推进各乡镇养生基地与康养社区发展。扩大产业经营范围,运用现有园区产业进行跨界融合,开发康养智能加工制造业(保健品、医疗设备、养老设备等)。融入72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第21卷第24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2(21)24城市养老保障福利政策,全方位打造漳平医疗康养品牌。健全产业门类,升级产业品质的同时,城区及周边乡镇根据周围园区分布情况,合理配置具有生产与生活服务功能的园区产业社区中心,涵盖创业孵化中心、小型菜场、餐饮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康养等,与周边园区产业紧密联系。发挥自然禀赋优势

27、,将自然环境与城市乡镇建筑有机结合。将海绵城市理念作为建设指导,加强适应环境变化与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建筑中,参考厦门集美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典型闽南侨乡特色。以对历史建筑修缮保护为主构建漳平历史文化圈,缔造漳平特色城市建筑,提升城市品质,形成地方城市文化,打造对外城市名片。(二)强化城乡劳动落户以及再就业培养机制(重要途径)。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导向,转变引进思路。扩大引进政策辐射范围,调整人才引进标准。基于漳平城市发展更多是靠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技术效率的变动基本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应用型与技能型高校学生对漳平的作用影响力高于研究型高校学生,虽然其在

28、科研创新方面弱于研究型高校毕业生,但实操能力方面更具针对性,应用技能型人才更加贴合城市实际,加上连年增长的应届毕业生数,大学生更加务实,落户漳平这类内陆城市的意愿比过去更高。实行“兼容并包”居民落户策略,对迁入漳平具有劳动能力的年轻群体按专业技能划分给予一系列落户相关优惠政策,例如租房补贴、住房优惠、创业帮扶、生育优待等。增强迁入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稳固长久定居的意愿。专业人才得到补充,产业升级更新更好服务产城融合;年轻群体落户进而新生儿出生率提高,人口结构优化改善,劳动力储备充足,园区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无论是为园区产业还是为未来新兴产业,都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保障。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

29、设,发改部门根据目前漳平城市阶段发展需求,制定发展方针、设置预留工作岗位。各职业院校开设有关专业,培育漳平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加强职教合作交流,吸纳周边高等职业院校来菁城创办实训基地或分校区。扩大产城融合辐射范围,加强城市与乡镇之间生产要素交流,加强对第一产业的改造升级,鼓励民间发明创新创造,开设乡村培训点;搭建线上农业学习平台,对从事传统种植业人群进行农技知识与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劳动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各乡镇区域特色,扶持兴办新职业院校及技工学校,“一乡一品”“一镇一业”诸如林产学校、农机学校等,储备区域特色人才。挖掘银发劳动力再就业资源,开辟老年再就业人才市场,提高低龄、健

30、康老年人的就业率,政府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出台完善老年人再就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前期在城市部分产业进行试点,对劳动岗位进行适老化调整;后期陆续铺开实施于各大产业。兴办老年职业大学、老年就业培训班,鼓励中老年人重新走上岗位发挥余热。为低龄老年人群优先安排工作岗位,予以再就业中老年人更优厚更全面的医疗养老保障。以产促养,以养促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障负担。(三)丰富山海协作新路径(有效途径)。闽南沿海都市群各门类产业高度集中,城市流动人口密集,充满竞争活力,对内外交流频繁、科技创新能力坚实,诸如晋江市、石狮市都是国内知名的县域经济发达城市。构建起山海协作双方政府共建合作机制,加深山

31、海交流往来。组织开展闽南沿海县域发达城市例如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互联网创新、企业管理等长期学习交流路线,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沿海企业培训锻炼,学习管理经验与创新思维,强化专业知识与实操能力。由双方政府牵头,引导沿海资本(包括海外资金、私募基金,以及近来国内新兴的保险资金等)进驻漳平,形成都市金融圈,拓宽漳平市融资渠道。构筑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对点帮扶小微企业渡过发展困难时期,降低创业成本与风险并帮助漳平加快培育地方龙头企业,促成投资乘数效果;为“特色小镇”“乡村振兴”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对点帮扶边远乡村高龄失能人群。由沿海金融中介机构运作,政府、城市居民双重监督,开创新型融资模式,成立城市发展基金

32、地方投资股份公司,投资城市基建;漳平地方目前现有康养产业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帮助漳平缓解财政紧张,号召城市居民合法出资按出资份额获取长期投资红利,盘活城市经营,加强公众参与感和获得感,提高居民收入。在产业分工方面,沿海城市背靠出海口,经过长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备的对外贸易口岸及外贸体系,作为闽南金三角的“后花园”,漳平良好的临海地理位置加上不断优化的交通条件,是沿海一带用水困难企业的一大选择,向水资源丰富的漳平产业园区迁移是双方共赢的路径。引进山下有关联产业,培育生态型现代产业集群,沿海创新科技的引入能解决漳平后富地区高端要素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4。五、结语在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

33、2035 年)中明确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 大城关 战略,促进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这新一轮的新型城镇化布局对漳平市的影响颇多,临海城市的地理位置使其受到厦漳泉都市圈以及山区绿色发展带的双重大环境影响,加之龙岩市本身的城市规划以及未来龙岩机场的迁建。要借着此次大背景、大环境影响,使城市发展登上新台阶,进入经济强市行列。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逐渐转向集约化、功能化。将产城融合作为发展方针,是漳平市在新型城镇化探索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要稳固现有成果,力争摆脱现有困境,结合自身实际需要,总结发展办法,校正发展路线。要努力摆脱“

34、两极两带三轴六湾区“以及龙岩市“一市两区三组团”发展格局的负面效应与消极影响,将困境转化为自身优势,成为闽西地区眺望沿海的灯塔。【参考文献】1 谢守红,谭志美 中国县级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J 经济地理,2015,1 2 陈任艳 漳平市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体系的对策建议 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0:207 208 3 龙岩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 张典,侯茂章,李园园“双碳”目标下湖南林业经济发展对策 J 林产工业,2022,59(8):58 61 5 应少栩 浙江省“山海协作”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脉络与经验启示 J 理论观察,2022,3:13 17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